一种占地面积小降噪型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365发布日期:2019-01-15 23:1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占地面积小降噪型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占地面积小降噪型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现如今电梯在建造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且建造成本与维修成本都很高,对于复式楼不可挖坑建造,给建造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现如今的电梯并未进行降噪处理,在运行时,噪声较大,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降噪型电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占地面积小降噪型电梯,包括主机、L型升降平台、马达、背景板和第一钣金,所述主机安装在L型升降平台的背部,所述L型升降平台设置在框架的内侧,所述L型升降平台的顶部通过安装件安装有中控器,所述马达安装在L型升降平台的背部的内部,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所述马达一侧框架的内部安装有螺杆,所述背景板安装在L型升降平台的一侧内壁上,所述L型升降平台的背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钣金与第二钣金。

优选的,所述主机的外部安装有主机壳。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一侧安装有安装件。

优选的,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安装有承载螺母和安全螺母。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螺杆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优选的,所述中控器的外部安装有电子屏与按钮。

优选的,所述L型升降平台的底端面安装有踏板。

优选的,所述L型升降平台的内腔填充有隔音棉。

优选的,所述L型升降平台的下方开设有无底坑。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去除轿厢面积,无对重装置,将主机等部件安装于平台背面,空间利用率由原来的40%,增加至70-75%,本技术是由马达转动时带动安全螺母围绕着螺杆转动而上下运行,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维护成本低,且该装置无需缓冲装置,L型升降平台厚度为5公分,且该装置下方保持地面平行时开设5公分无底坑,开门位置安装斜坡踏板,且该装置使用滚动导靴、另在电机外侧装有隔音盒及吸音棉,以解决启动、运行和停止时的噪音问题,让客户使用更舒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L型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L型升降平台的俯视图。

1、主机;2、主机壳;3、框架;4、L型升降平台;5、中控器;6、安装件;7、螺杆;8、安全螺母;9、转轴;10、马达;11、电子屏;12、按钮;13、背景板;14、踏板;15、第一钣金;16、第二钣金;17、隔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占地面积小降噪型电梯,包括主机1、L型升降平台4、马达10、背景板13和第一钣金15,主机1安装在L型升降平台的背部3的顶部,L型升降平台4设置在框架3的内侧,L型升降平台4的顶部通过安装件安装有中控器5,中控器5通过单片机控制主机1工作,主机1控制马达10工作,马达10通过转轴9转动从而螺杆7、安全螺母8转动,从而带动L型升降平台4工作,马达10安装在L型升降平台的背部3的内部,马达10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9,马达10转动时带动安全螺母8围绕着螺杆7转动而上下运行,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维护成本低,马达10一侧框架3的内部安装有螺杆7,背景板13安装在L型升降平台4的一侧内壁上,L型升降平台4的背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钣金15与第二钣金16,主机1的外部安装有主机壳2,框架3的一侧安装有安装件6,马达10的输出端安装有承载螺母和安全螺母8,转轴9与螺杆7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中控器5的外部安装有电子屏11与按钮12,L型升降平台4的底部安装有踏板14,L型升降平台4的内腔填充有隔音棉17,隔音棉17有效解决了启动、运行和停止时的噪音问题,让客户使用更舒心,L型升降平台的下方开设有无底坑。

工作原理:人们可通过中控器5,开启电梯,打开马达10,马达10工作带动转轴9转轴,转轴9通过齿轮带动安全螺母8围绕着螺杆7转动而上下运行,从而螺杆7带动电梯升降,在电梯运行中,隔音棉17有效解决了启动、运行和停止时的噪音问题,让客户使用更舒心,且电梯在到达时,人们可通过踏板14下电梯,非常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