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299发布日期:2019-02-11 00:0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食品加工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操作人员将原料加入储放件内,之后通过储放件将原料加入到锅、搅拌釜等容器内进行搅拌、腌制、烹饪或者熟化,若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加料效率,而且在操作人员向容器内加料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双手把持储放件不稳,而将原料倒撒于容器外,造成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在将储放件内的原料加入容器内时,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劳动强度低的优点,同时通过插接组件,实现了储放件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其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包括安装支架、用于储放原料且设置在安装支架前端的储放件、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后端顶部且横跨安装支架两侧的转动轴、固设于转动轴的外周面且沿转动轴的轴线转动的转动支架、固设于安装支架上用于驱动转动支架转动的驱动机构、固设于转动支架上用于对原料进行导向的导料件、设置于导料件和储放件之间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连接的插接组件,所述储放件呈顶端开口且中空的方柱形设置,所述转动支架位于储放件和转动轴之间,所述导料件位于转动轴和储放件之间,所述导料件内设置有导料槽,所述储放件的开口端位于导料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储放件内的原料倒入容器内时,将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驱动机构带动转动支架沿转动轴的轴线转动,转动支架带动导料件转动,导料件带动储放件转动,储放件内的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并经过导料件进入容器内,从而实现将储放件内的原料倒入容器内的过程,该翻转倒料装置,其不仅可以实现将储放件内的原料加入容器内,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劳动强度低的优点,同时通过插接组件,实现了储放件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其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件包括固设于转动支架上的第一导料板、垂直固设于第一导料板于沿转动轴转轴方向两侧的两个第一挡料板,所述第一挡料板位于第一导料板远离转动支架一侧,所述第一导料板和两个第一挡料板之间形成与储放件相适配的第一导料槽,所述储放件的开口端位于第一导料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料槽靠近储放件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在储放件将其内部的原料倒入第一导料槽内时,第一导料槽对原料起到导向的作用,第一挡料板防止原料从第一导料板上掉落,提高了导料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料板远离储放件的一端延伸固设有与第一导料板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远离第一导料板一端的长度小于第一导料板的长度,所述第二导料板沿转动轴转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固设有与第一挡料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挡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和两个第二挡料板之间形成第二导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料槽靠近第一导料槽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在原料通过第一导料槽进入第二导料槽内时,第二导料槽对原料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二导料板远离第一导料板一端的长度小于第一导料板的长度,减小了第二导料槽出料端的宽度,防止原料从第二导料槽内掉落到容器的外侧,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翻转倒料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组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接组件位于储放件沿转动轴轴线方向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时,两个插接组件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防止储放件向容器内倾倒原料时,储放件掉落,提高了翻转倾倒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块以及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一插接块包括固设于储放件外侧壁且与储放件底面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块、固设于第一安装块远离储放件侧面且沿第一安装块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插接板,所述第二插接块包括与第一安装块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块、固设于第二安装块和导料件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杆、两个固设于第二安装块靠近第一安装块侧面且沿第二安装块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安装块插接在两个第二插接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插接板靠近导料件的一端固设有与第一插接板相抵触的抵触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时,第一插接板位于两个第二插接板内且和第二插接板相抵触,且第一插接板靠近转动轴的一端和抵触板相抵触,从而实现储放件和导料件的可拆卸连接,使储放件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放件的外侧壁固设有一圈呈方环形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导料件于导料槽内固设有呈U形设置且开口端朝向储放件的支撑固定板,所述支撑固定板位于固定板靠近储放件底面的一侧且和固定板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时,支撑固定板位于固定板靠近储放件底面的一侧且和固定板相抵触,固定板靠近第一导料板的一端和第一导料板相抵触,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组件包括固设于储放件外侧壁一圈且呈方环形设置的第三插接板、固设于导料件的导料槽内且与其相适配的第三插接块,所述第三插接块呈U形设置且开口端朝向储放件,所述第三插接块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开设有呈U形设置且与第三插接板相适配的插接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时,第三插接板插接在第三插接块的插接凹槽内,增加了第三插接板和第三插接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放件外侧壁固设有一圈呈方环形设置且与第三插接板间隔设置的第四插接块,所述导料件于导料槽内固设有与其相适配且和第三插接块间隔设置的第四插接块,所述第四插接块呈U形设置且开口端朝向储放件,所述第四插接块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开设有呈U形设置且与第四插接板相适配的稳固插接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时,第三插接板插接在第三插接块的插接凹槽内,第四插接板插接在第四插接块的稳固插接凹槽内,第三插接板和第四插接板间隔设置,第三插接块和第四插接块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料板远离第一导料板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料板靠近储放件的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料板呈直角梯形设置,由于第三插接块和导料件相适配,因此增加了第三插接块和第三插接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放件外侧壁固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导料板靠近储放件的侧面固设有与第一磁铁相适配的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抵触,增加了储放件和第一导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在将储放件内的原料加入容器内时,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劳动强度低的优点,同时通过插接组件,实现了储放件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其实用性。

2、导料件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对原料的导向作用,同时防止原料从导料件内掉落到容器的外侧,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翻转倒料装置的实用性。

3、通过第三插接板和第三插接块插接、第四插接板和第四插接块插接,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4、第一挡料板远离第一导料板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且通过在储放件和第一导料板之间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进一步提高了储放件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储放件安装在导料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为了表示转动支架、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储放件和导料件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储放件和导料件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第一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第二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支架;11、支撑板;12、刹车轮;13、推把手;2、储放件;21、储放槽;22、滚轮;23、驱动把手;3、转动轴;4、转动支架;41、转动杆;42、固定杆;5、驱动机构;51、安装板;52、驱动气缸;6、导料件;61、第一导料板;611、加强固定板;62、第一挡料板;63、第二导料板;64、第二挡料板;7、插接组件;71、第一插接块;711、第一安装块;712、第一插接板;72、第二插接块;721、第二安装块;722、第二插接板;723、抵触板;724、连接杆;73、第三插接板;74、第三插接块;741、插接凹槽;75、第四插接板;76、第四插接块;761、稳固插接凹槽;81、固定板;82、支撑固定板;91、第一磁铁;92、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支架1、用于储放原料的储放件2,安装支架1的一端设置为前端、另一端设置为后端。安装支架1的后端的顶部设置有横跨安装支架1两侧的转动轴3,转动轴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1上。转动轴3的外周面设置有转动支架4,转动支架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支架4沿转动轴3的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5,转动支架4上固设有用于对原料进行导向的导料件6,导料件6内设置有导料槽,储放件2开口端位于导料槽内,导料件6和储放件2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可拆卸连接的插接组件7。

如图1所示,储放件2设置在安装支架1的前端,储放件2呈顶端开口且中空的方柱形设置,储放件2内形成用于放置原料的储放槽21。为了便于储放件2的移动,储放件2的外底面于四个端角处分别固设有滚轮22,即滚轮2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滚轮22之间的连线形成方形,储放件2远离转动轴3的外侧壁固设有驱动把手23,驱动把手23呈U形设置,且驱动把手23的开口端朝向储放件2设置。

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呈方形设置。为了便于安装支架1的移动,安装支架1的底面于四个端角处分别固设有刹车轮12,即支撑板11底面的两端分别固设有刹车轮12,刹车轮1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刹车轮12之间的连线形成方形。两个支撑板11的前端分别开设有呈倒等腰梯形设置的安装空间,支撑板11于安装空间内固定安装有推把手13,推把手13呈L形设置,且推把手13的开口端朝向支撑板11设置。

如图2所示,转动支架4位于转动轴3和储放件2之间。转动支架4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转动杆41,转动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3的外周面上,转动杆41的长度垂直转动轴3设置,且两个转动杆41位于安装支架1内,两个转动杆41远离转动轴3的一端固设有固定杆42,固定杆42的长度与转动轴3平行设置。

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固设于安装支架1上的安装板51,安装板51的长度和转动轴3平行设置,安装板51的两端分别固设于安装支架1上。安装板51位于固定杆42的正下方,安装板51位于转动轴3远离安装支架1后端一侧的下方。安装板51的顶面和固定杆42的底面之间设置有两个驱动气缸52,两个驱动气缸52沿安装板5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驱动气缸52远离输出端的一端铰接在安装板51上,驱动气缸52的输出端铰接在固定杆42上。

在需要使转动支架4转动时,开启驱动气缸52,驱动气缸52带动固定杆42沿转动轴3的轴线转动,固定杆42带动转动杆41转动,转动杆41带动转动轴3转动,同时转动支架4带动导料件6转动,导料件6带动储放件2转动,待转动支架4转动到预定位置时,储放件2内的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并经过导料件6进入容器内,从而实现将储放件2内的原料倒入容器内的过程。

如图2和图3所示,导料件6位于固定杆42和储放件2之间。导料件6包括固设于固定杆42远离转动轴3侧面的第一导料板61,第一导料板61呈方形且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导料板61沿转动轴3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向远离转动轴3方向垂直延伸固设有第一挡料板62,即第一挡料板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挡料板62和第一导料板61之间形成与储放件相适配的第一导料槽,第一导料槽靠近储放件2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在储放件2安装在转动支架4上时,储放件2的开口端位于第一导料槽内。为了增加导料件6和固定杆4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导料板61靠近固定杆42的侧面固设有加强固定板611,加强固定板611和固定杆42的顶端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导料板61沿其长度方向的顶端延伸固设有第二导料板63,第二导料板63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第二导料板63的长底边和第二导料板63固定连接,第二导料板63和第一导料板61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导料板63沿转动轴3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向远离转动轴3方向垂直延伸固设有第二挡料板64,即第二挡料板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挡料板64和第二导料板63之间形成第二导料槽,第二导料槽靠近第一导料槽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第二挡料板64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到第二导料板63的距离等于第一挡料板62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到第一导料板61的距离,且第二挡料板64和第一挡料板62固定连接,第二导料槽的深度和第一导料槽的深度相同。

如图1所示,插接组件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插接组件7位于储放件2沿转动轴3的轴线方向的两侧。结合图3所示,插接组件7包括固设于储放件2外侧壁的第一插接块71以及固定支撑在导料件6外侧壁的第二插接块72。再结合图4所示,第一插接块71包括固设于储放件2外侧壁的第一安装块711,第一安装块711与储放件2底面平行设置,第一安装块711远离储放件2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两个第一插接板712,两个第一插接板71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再结合图5所示,第二插接块72包括与第一安装块711平行且和第一安装块711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块721,第二安装块721靠近第一插接块71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两个第二插接板722,两个第二插接板72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插接板722和两个第一插接板712一一对应,两个第一插接板712位于两个第二插接板722之间,第一插接板712和第二插接板722相抵触。两个第二插接板722于靠近转动轴3的一端固设有与第一插接板712相抵触的抵触板723。第二安装块721靠近转动轴3的一端固设有连接杆724,连接杆724远离第二安装块721的一端固设于导料件6上。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转动支架4和储放件2固定的稳定性。储放件2的外侧壁固设有一圈固定板81,固定板81呈方环形设置。两个第一挡料板62、第一导料板61固设有与固定板81相适配的支撑固定板82,支撑固定板82呈U形设置,支撑固定板82的开口端朝向储放件2设置,即支撑固定板82设置在第一导料槽内,支撑固定板82位于固定板81的下方,且和固定板81相抵触。

在储放件2安装在导料件6上时,第一插接板712位于两个第二插接板722内且和第二插接板722相抵触,且第一插接板712靠近转动轴3的一端和抵触板723相抵触,固定板81位于支撑固定板82的上方且和支撑固定板82相抵触,固定板81靠近第一导料板61的一端和第一导料板61相抵触。

在需要将储放件2内的原料倒入容器内时,将储放件2安装在导料件6上,开启驱动气缸52,驱动气缸52带动转动支架4转动,转动支架4带动导料件6转动,导料件6带动储放件2转动,储放件2内的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掉落,从而实现将储放件2内的原料倒入容器内的过程。该翻转倒料装置,其不仅可以实现将储放件2内的原料加入容器内,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实施例2,一种用于肉类食品加工的翻转倒料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插接组件7的结构不同,如图6所示,插接组件7包括固设于储放件2外侧壁一圈的第三插接板73,第三插接板73呈方环形设置。结合图7所示,两个第一挡料板62、第一导料板61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三插接块74,第三插接块74呈U形设置,第三插接块74的开口端朝向储放件2设置,即第三插接块74位于第一导料槽内。第三插接板73远离导料件6和第三插接板73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三插接板73相适配插接凹槽741,插接凹槽741呈U形设置,且插接凹槽741的开口端朝向储放件2设置。在储放件2安装在导料件6上时,第三插接板73位于第三插接块74的插接凹槽741内。

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储放件2安装的稳定性,储放件2的外侧壁固设有一圈第四插接板75,第四插接板75位于第三插接板73的下方,第四插接板75呈方环形设置。结合图7所示,两个第一挡料板62、第一导料板61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四插接块76,第四插接块76位于第三插接块74的下方。第四插接块76呈U形设置,第四插接块76的开口端朝向储放件2设置,即第四插接块76位于第一导料槽内。第四插接板75远离导料件6和第四插接板75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与第四插接板75相适配稳固插接凹槽761,稳固插接凹槽761呈U形设置,且稳固插接凹槽761的开口端朝向储放件2设置。在储放件2安装在导料件6上时,第四插接板75位于第四插接块76的稳固插接凹槽761内。

在储放件2安装在导料件6上时,第三插接板73插接在第三插接块74的插接凹槽741内,第四插接板75插接在第四插接块76的稳固插接凹槽761内,第三插接板73和第四插接板75间隔设置,第三插接块74和第四插接块76间隔设置,提高了储放件2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储放件2安装的稳定性,第一挡料板62远离第一导料板61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第一挡料板62靠近储放件2的一端的长度大于第一挡料板62远离储放件2一端的长度,即第一挡料板62呈直角梯形设置。结合图8和图9所示,储放件2外侧壁间隔固设有两块第一磁铁91,第一磁铁91沿高度方向设置,两块第一磁铁9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导料板61靠近储放件2的侧面固设有两块与第一磁铁91相适配的第二磁铁92。在储放件2安装在导料件6上时,第一磁铁91和第二磁铁92相抵触。

第一挡料板62呈直角梯形设置,由于第三插接块74和导料件6相适配,因此增加了第三插接块74和第三插接板73、第四插接块76和第四插接板7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储放件2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第一磁铁91和第二磁铁92相抵触,增加了储放件2和第一导料板6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储放件2安装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