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装车及工装车运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5689发布日期:2019-03-27 11:1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装车及工装车运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工装车及工装车运转装置。



背景技术:

公司在生产制造中,以精益物流作为改善工作、提高效率的目标。但钣金等物料小件种类繁多,且外观区别差异较大,目前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较多的采用铁笼装运的周转运输方式,在周转运输的每个环节之间需要多次卸货、拆包、周转、配送等二次倒货和搬运才能完成钣金等物料小件从生产到使用的转运。这样既无法做到定容定量,又需要卸货、拆包、周转、配送、上线使用等环节中的二次倒货和搬运,既增加了无价值运输和员工动作浪费,又影响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装车工装车及工装车运转装置,方便对钣金等物料小件进行分类放置与转运,避免二次倒货的无价值运输和员工的动作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装车,所述工装车包括一个车架以及放置在车架上的若干运转盒组,在若干运转盒组放置在车架上时,若干运转盒组并排放置,其中,每个运转盒组包含若干沿竖直方向层叠放置于车架上的运转盒。

此外,每个运转盒组中的每个运转盒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以实现每个运转盒可以向上翻转,方便取货。为了保证在运转盒翻转后能够增大两个运转盒之间的间距,在任一锁定在设定位置的运转盒与该运转盒相邻的且未锁定在设定位置的运转盒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运转盒在第二设定位置时的最大距离。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车通过采用若干运转盒组来盛放物料,方便对不同物料进行分门别类放置与转运,提高钣金等物料小件的运转效率。此外,通过采用运转盒与车架之间转动连接,方便对钣金等物料小件的装载。

为了使得运转盒在转动到设定位置时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该工装车还设置了与每个运转盒一一对应且用于锁紧对应的运转盒的锁紧件,在运转盒转动到设定位置时,通过该锁紧件的锁紧使得运转盒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以便进行装载或取出物料。

该锁紧件可以选择不同的锁紧件,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锁紧件采用空气撑杆,在具体设置该空气撑杆时,其一端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运转盒转动连接。利用空气撑杆在伸出时即可完成锁定的效果,可以简化锁定过程,方便操作。

在具体设置运转盒时,每个运转盒包含盒体以及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的支撑腿,在每个运转盒组的运转盒处于第二设定位置时,位于最下方的运转盒的支撑腿抵压在车架的底座上;且沿竖直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运转盒中,位于上方的运转盒的支撑腿抵压在位于下方的运转盒的盒体上。从而使得运转盒在层叠时可以依次进行支撑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此外,盒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方便对运转盒的清洗。

在具体设置运转盒组时,采用两组运转盒组,两组运转盒组分别为第一运转盒组、第二运转盒组。

在具体排列到车架上时,第一运转盒组与第二运转盒组对称设置,且第一运转盒组中的运转盒与车架转动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运转盒组中的运转盒与车架转动连接的一端相对。以充分利用车架上的空间,并且采用对称打开的方式,可以在车架的两侧同时进行装载或取货,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的车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其包括一个底座以及与底座通过四个支撑柱固定连接的两个横梁,并且两个横梁之间固定连接了一个纵梁,以排列成一个“工”字形结构;第一运转盒组与第二运转盒组对称设置于纵梁的两侧,且每个运转盒组位于横梁与纵梁围成的区域内。

在该车架上还设置有标签盒,通过向标签盒中放置标签的形式,方便对工装车、运转盒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在使用工装车时,可以在工装车的车架上安装脚轮和推手,方便使用人员运转工装车。另外,钣金等物料小件的生产使用车间内铺设有特制地板,所使用的脚轮可以使用韩式聚氨铸铁材料,以避免对车间地板的损坏。在工装车的车架上安装有若干的牵引组件,增加施力点,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牵引组件对满载钣金等物料小件的工装车进行运转。

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驱动装置和若干的工装车组合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装车运转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在上述的每个工装车上安装两个牵引组件,且两个牵引组件分别安装在工装车车架的相对两端;一次对多个工装车集体运转时,可以将多个工装车单排排列而形成“蛇形”工装车车队,相邻的两个工装车之间通过安装的牵引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位于“蛇形”工装车车队一端的工装车可以通过牵引组件与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一次实现多个工装车的集体运转,提高了钣金等物料小件的供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运转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的标签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的第一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的第二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装车,该工装车包含有一个车架以及放置在车架上的若干运转盒组,在若干运转盒组放置在车架上时,若干运转盒组并排放置,其中,每个运转盒组包含若干沿竖直方向层叠放置于车架上的运转盒。参考图1,车架1的两侧并排放置有第一运转盒组21和第二运转盒组22,其中每个运转盒组中包含有5个沿竖直方向层叠放置于车架上的运转盒。且第一运转盒组21和第二运转盒组22对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上。显然,本实施例中的运转盒组的数目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个数,还可以选择其他的组数,比如4组、6组等,具体结合工装车的装载量、运转钣金等物料小件的频率和数量、生产使用车间的空间面积确定。如对供货频率上的要求较高而对数量上要求不高,可以选择运转盒组数量和每组运转盒中包含的运转盒的数量较少的设置方式;如生产使用车间的空间较大,对钣金等物料小件的需求量较高,可以增加运转盒组和每组中运转盒的数量。

在具体设置每个运转盒组时,每个运转盒组中的每个运转盒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并且可以锁定在设定位置,以实现每个运转盒可以向上翻转到一定角度可以锁定,以方便取货。下面结合附图1对每个运转盒组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由于第一运转盒组21和第二运转盒组22的结构对称,因此,以第一运转盒组21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1,对于第一运转盒组21来说,其包括层叠的多个运转盒。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运转盒包括一个盒体a以及与盒体a固定连接的支撑腿b。在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运转盒层叠放置于车架1的一侧时,位于最下层的运转盒215的支撑腿抵压在车架1的底座11上。且沿竖直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运转盒中,位于上方的运转盒的支撑腿抵压在位于下方的运转盒的盒体上;从而使得运转盒在层叠时可以依次进行支撑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由于每个运转盒与车架1转动连接,因此,每个运转盒均可以向上翻转并可以锁定在设定位置,以图1中所示的位于最上层的运转盒211为例。为保证在运转盒翻转后能够增大两个运转盒之间的间距,在任一锁定在设定位置的运转盒与该运转盒相邻的且未锁定在设定位置的运转盒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运转盒在层叠时的最大距离,参考图1,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最上层的运转盒211 处于设定位置时,与位于最上层的运转盒相邻且在其下一层的运转盒21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至上向下数第二层的运转盒212与第三层的运转盒213在层叠状态时的最大距离为d2,显然d1大于d2。且处于设定位置的运转盒211和与其相邻且在其下一层的运转盒212之间形成的开口向外。在具体设置时,该设定位置可以运转盒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30°、45°、 60°、75°等不同的位置,该夹角可以根据存取的钣金等物料小件的尺寸、车架的大小等确定,上述列举的具体角度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给出的一个具体示例。

为了使得运转盒在转动到设定位置时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该工装车还设置了与每个运转盒一一对应且用于锁紧对应的运转盒的锁紧件,在运转盒转动到设定位置时,通过该锁紧件的锁紧使得运转盒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以便进行装载或取出物料。具体地,参考图1,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最上层的一个运转盒211相对应的锁紧件能够锁定该运转盒处于设定位置。

该锁紧件可以选择不同的锁紧装置,如采用支撑杆支撑装置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实施方案,该锁紧件采用空气撑杆,在具体设置该空气撑杆时,其一端与所述车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运转盒转动连接。利用空气撑杆在伸出时即可完成锁定的效果,且在实际使用时,不需要反复进行拆卸与安装,简化锁定过程,方便操作。

由于第二运转盒组22与第一运转盒组21采用对称的方式设置,因此,其开口也是向外的,第一运转盒组21和第二运转盒组22中的同一层运转盒同时向上翻转时,形成左右对开的“V”字形,方便生产使用车间过道两侧的工作人员同时进行钣金等物料小件的存取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此外,为了方便清洗运转盒,在运转盒的盒体的底部上设置有通孔,其可以由若干矩阵排布的圆孔组成,方便对运转盒的清洗。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1来说,其作为一个支撑结构。在图1 及图2所示的结构中,车架1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其包括一个底座11以及与底座11通过四个支撑柱固定连接的两个横梁13,并且两个横梁之间固定连接了一个纵梁14,以排列成一个“工”字形结构;使得第一运转盒组21和第二运转盒组22对称设置于纵梁14的两侧,且每个运转盒组位于横梁13与纵梁14围成的区域内,参考图1中,第一运转盒组21与第二运转盒组22分别在纵梁14的两侧。

在实现运转盒与车架转动连接时,以第一运转盒组21为例,在底座11上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分别为第一支撑柱121、第四支撑柱124,使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每个运转盒与第一支撑柱121、第四支撑柱124通过两个铰链轴转动连接。以图1中第一运转盒组21中最上层的运转盒211为例,该运转盒211通过加强铰链与两个支撑柱转动连接。在具体设置时,在该运转盒211盒体上与第一支撑柱121、第四支撑柱124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铰接轴轴孔,并在第一支撑柱121、第四支撑柱124的对应位置上固定连接有铰接轴轴孔,加强铰链轴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21上的最上面的一个铰链轴轴孔铰接,加强铰链轴的另一端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最上层的运转盒盒体下面的一个铰接轴轴孔铰接;对应地,使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另一个加强铰链轴铰接第四支撑柱124和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最上层的运转盒211。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仅示出了一种具体的转动连接的方式,除本实施例中给出的铰链连接之外,还可以采用合页、销轴销钉、螺钉螺母等其他的能够形成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第二运转盒组中每个运转盒的转动连接方式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转动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在使用空气撑杆锁定运转盒在设定位置时,仍以第一运转盒组21为例,本实施例中给出的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每个运转盒一一对应的空气撑杆的个数为2个,且分别设置在每个运转盒的两侧。显然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每个运转盒一一对应的空气撑杆的个数可以是1个、3个、4个不等,且可以设置在每个运转盒的一侧,本实施例只是给出了一种参考情况。与上述每个运转盒一一对应的空气撑杆的个数及设置位置相对应,在底座11上且与第一运转盒组21相邻的两个角处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分别为第五支撑柱125、第八支撑柱128,使设定在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每个运转盒一一对应的2个空气撑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五支撑柱125、第八支撑柱128转动连接。以图1中第一运转盒组21中最上层的运转盒211为例,与该运转盒211对应设置的两个空气撑杆5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母分别与运转盒211盒体下面两侧固定连接的两个安装角转动连接,与该运转盒211对应设置的两个空气撑杆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螺母分别与第五支撑柱125、第八支撑柱128上设置在最上层的两个安装角转动连接。显然,第五支撑柱125、第八支撑柱128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两个角处只是多种安装位置中一种情况,第五支撑柱125、第八支撑柱 128还可以沿第一运转盒组21的两侧向里平移,甚至还可以取消使用第五支撑柱125、第八支撑柱128,使锁定第一运转盒组21中的每个运转盒的两个空气撑杆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21、第四支撑杆124转动连接。另外,通过螺栓螺母形成空气撑杆与运转盒安装角转动连接的方式不是唯一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铰链、销轴销钉等其他的能够形成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第二运转盒组22中用于锁定每个运转盒在设定位置的空气撑杆5的转动连接方式与第一运转盒组21中用于锁定每个运转盒在设定位置的空气撑杆5的转动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在该车架1上还设置有标签盒,参考图4,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标签盒6 样式,该标签盒6具体可以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柱121、第二支撑柱122的上方,也可以安装在车架1的横梁13上,还可以安装在车架1的底座11上,其安装位置可以根据标签盒6的大小尺寸、车架1各部分的空间及对标签盒6的需求程度等因素确定。通过向标签盒6中放置记录有该工装车上运转的钣金等物料小件的种类、型号、数量等信息的标签的形式,方便对工装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在使用工装车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工装车的车架1上安装脚轮和推手,参考图1,脚轮7可以安装在车架1的四个角处,推手3可以安装在车架1的第五支撑柱125、第六支撑柱126上,使工作人员通过推手3便捷地运转工装车。另外,考虑到钣金等物料小件的生产和使用车间内铺设有特制地板,所安装得脚轮7可以使用韩式聚氨铸铁材料,以避免对车间地板造成损坏。

在工装车的车架1上安装有若干的牵引组件,参考图1及图5,第一牵引组件41包括连接座412、牵引杆411以及连接连接座和牵引杆之间的销轴销钉 413,其中,连接座412固定安装在底座11的一侧。通过牵引杆411增加了运转工装车的施力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牵引杆411对满载钣金等物料小件的工装车进行运转。

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驱动装置和若干的工装车组合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装车运转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在上述的每个工装车上安装两个牵引组件,且两个牵引组件分别安装在工装车车架1的相对两端。本实施例中除了给出上述的第一牵引组件41外,还给出了第二牵引组件42。具体可以参考图6,其包括牵引杆421、连接座422、弹性组件423和卡块424,其中连接座422为E字形,且固定安装在与第一牵引组件41相对的底座11的另一侧,牵引杆421为T字形,其竖直的部分穿透于连接座422的通孔内,在牵引杆421上嵌套有弹性组件423,弹性组件423通过卡块424固定在所述E 形连接座422的上半凹槽422a内,通过弹性组件423的挤压弹力可以锁定牵引杆421。在一次对多个工装车集体运转时,可以将多个工装车单排排列而形成“蛇形”工装车车队,相邻的两个工装车之间通过安装的牵引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操作时,将第一牵引组件41和与第一牵引组件41相邻的另一个工装车上的第二牵引组件42可拆卸连接。位于“蛇形”工装车车队一端的工装车可以通过牵引组件与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一次实现多个工装车的集体运转,提高钣金等物料小件的供货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