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8607发布日期:2019-06-14 22:3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在现代产品包装行业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根据不同物品的包装、存放需求采用原材料进行切割、折叠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容器。其中,抽拉式包装盒包括内盒和外盒,其内盒设置有用于存放物品的内腔,外盒具有一开口,内盒能够从该开口抽拉出来。

由于内盒与外盒采用抽拉式结构,导致在运输或取放的过程中内盒与外盒容易分离,进而导致存放在内盒里的物品掉落,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具有防止内盒与外盒自行分离的优点,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一种包装盒,包括内盒和外盒,所述外盒包括若干盒壁,所述盒壁包括底壁、顶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顶壁以及侧壁合围成至少包括一个插入口的内腔,所述内盒自所述插入口滑动连接于所述内腔;所述外盒上设置有第一锁孔,所述内盒上设置有从内腔伸出所述第一锁孔的锁销,所述外盒上设置有开锁件,所述开锁件用于挤压所述锁销以使所述锁销缩回所述内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锁件包括自由边和位于所述自由边两侧的侧边,所述开锁件远离所述自由边的一侧固定连接于一个盒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延伸进所述盒壁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延伸到所述盒壁内的部分设有防撕裂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撕裂部为弧形边,两个所述侧边的防撕裂部的弧形边向背离的两侧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销包括止挡边和导向边,所述止挡边位于所述内盒的沿所述内盒插入所述内腔方向的上游,所述导向边位于所述内盒的沿所述内盒插入所述内腔方向的下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销为直角梯形,所述止挡边为直角梯形的直腰,所述导向边为直角梯形的斜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盒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孔,沿所述内盒插入所述内腔的方向,所述第二锁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孔的上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盒的一个盒壁上在所述插入口处设置有避让槽,所述内盒具有靠近所述避让槽所在的盒壁设置的板体,所述内盒插入所述外盒后,所述板体背离所述避让槽所在的盒壁的位置形成容置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上固定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一端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板另一端伸入所述内腔,所述保护板位于所述板体与所述外盒的具有避让槽的盒壁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锁孔和锁销的配合将内盒与外盒实现相互锁定,具有防止内盒与外盒自行分离的优点,且通过开锁件实现开锁,用户可以一只手按压开锁件、另一只手将内盒从内腔的插入口拉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此外该包装盒通过特定的操作方式实现开锁,能够在儿童不知道解锁方式的前提下,很好的阻止儿童自行将物品从包装盒中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的展开成平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的内盒和外盒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的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的一个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的另一个解锁后且锁销从第二锁孔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内盒和外盒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包装盒内盒和外盒处于解锁状态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内盒;110、锁销;111、止挡边;112、导向边;120、板体;130、保护板;200、外盒;210、盒壁;211、底壁;212、顶壁;213、侧壁;2131、加工孔;220、内腔;221、插入口;230、第一锁孔;240、开锁件;241、自由边;242、侧边;2421、防撕裂部;250、避让槽;260、第二锁孔;270、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图1为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包装盒例如可以由纸板、塑料板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折叠而成,包装盒包括内盒100和外盒200,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内盒100从外盒200中抽离出来。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展开成平面的示意图图,图2中的虚线为折叠线。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包装盒,包括内盒100和外盒200。所述外盒200包括若干盒壁210,盒壁210包括底壁211、顶壁2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212与所述底壁211的侧壁213。底壁211、顶壁212以及侧壁213合围成一个内腔220,该内腔220具有一个插入口221以供内盒100插入,内盒100能够从插入口221以类似于抽屉式的滑动方式插入内腔220中。外盒200上还设置有第一锁孔230,内盒100上设置有锁销110。本发明中,当锁销110与第一锁孔230配合时称为内盒100锁定于外盒200中。将内盒100插入内腔220的过程中,需要使锁销110呈一定程度的弯曲,当内盒100完全插入到内腔220后,内盒100上的锁销110刚好完全从内腔220伸出,具体地,锁销110是从外盒200的第一锁孔230伸出,此时内盒100和外盒200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一锁孔230和锁销110的插接配合实现锁定。在外盒200上还设置有开锁件240,开锁时,结合图7和图8,挤压或按压开锁件240,开锁件240发生弹性形变,开锁件240挤压所述锁销110使所述锁销110发生弹性形变,锁销110被挤压着缩回内腔220,此时解锁过程完成,可以将内盒100从外盒200的内腔220中拉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第一锁孔230和锁销110的配合将内盒100与外盒200实现相互锁定,具有防止内盒100与外盒200自行分离的优点,且通过开锁件240实现开锁,用户可以一只手按压开锁件240、另一只手将内盒100从内腔220的插入口221拉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开锁件240和外盒2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参见图1和图2,开锁件240是经由外盒200裁切而成,即通过裁切工艺,在外盒200上切除一部分余料并使外盒200沿着折叠线进行折叠,即从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折叠而成图1所示的立体结构,这样第一锁孔230和开锁件240自然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开锁件240和外盒200也可以分开加工,例如首先在外盒200上切出完整的第一锁孔230,然后将加工好的开锁件240通过胶水粘在一起,或将加工好的开锁件240通过热压工艺压合在一起。容易想到,当开锁件240和外盒200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时,开锁件240和外盒200具有相同的材质,通过切除工艺即可完成加工,制作方便;而当开锁件240和外盒200采用分开加工的工艺时,可以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材质分别制作开锁件240和外盒200。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开锁件240包括自由边241和位于自由边241两侧的侧边242。开锁件240远离自由边24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一个盒壁210。下面以开锁件240远离自由边24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顶壁212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开锁件240远离自由边241的一侧还可以固定连接于侧壁213或底壁211。当开锁件240远离自由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顶壁212上时,第一锁孔230位于顶壁212和侧壁213上。当开锁件240远离自由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底壁211上时,第一锁孔230位于侧壁213和底壁211上。当开锁件240远离自由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侧壁213上时,第一锁孔230根据开锁件240的朝向可以位于顶壁212和侧壁213上,也可以位于侧壁213和底壁211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开锁件240远离自由边24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顶壁212,侧边242延伸进顶壁212内,即侧边242延伸进顶壁212内的部分实际上已经被裁切开,当按压开锁件240时,开锁件240就会沿着按压方向向下弯曲以挤压锁销110。由于开锁件240是通过裁切的方式形成的,当按压开锁件240时,开锁件240与顶壁212的裁切部分的末端较容易产生撕裂,为此侧边242延伸到所述顶壁212内的部分设有防撕裂部2421。例如,防撕裂部2421可以为弧形边,两个所述侧边242的防撕裂部2421的弧形边向背离的两侧延伸。进一步地,防撕裂部2421可以为半圆形。当按压开锁件240时,通过防撕裂部2421的缓冲作用,减少裁切部分的末端产生的撕裂现象。

参见图3和图8,开锁件240在自然状态下与所述顶壁212位于同一平面内,开锁件240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开锁件240按压后发生弹性形变,当施加在开锁件240上的压力撤离后,开锁件240又可以回复与顶壁212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自然状态。

由于锁销110固定在内盒100上,且开锁件240远离自由端的一侧可以固定在底壁211、侧壁213或顶壁212之一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锁销110设于所述内盒100的靠近所述开锁件240的面上,即锁销110靠近开锁件240设置,由于锁销110与开锁件240的距离小,这样在按压开锁件240时,锁销110能够马上做出弯曲变形,开锁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看图2,锁销110包括止挡边111和导向边112。当包装盒由图2所示的状态折叠成图1所示的状态时,内盒100沿着图1或图2中箭头的EF方向插入外盒200的内腔220。所述止挡边111位于所述内盒100的沿所述内盒100插入所述内腔220方向(以下将EF方向简称插入方向)的上游,所述导向边112位于所述内盒100的沿插入方向的下游。例如,锁销110可以为直角梯形,所述止挡边111为直角梯形的直腰,所述导向边112为直角梯形的斜腰。当内盒100插入内时,由于导向边112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设置,通过导向边112的导向作用使锁销110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内盒100容易插入内腔22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锁销110也可以与内盒100分开加工,然后通过胶粘或热压的方式将锁销110与内盒100连接。

参见图3,所述内盒100的长度(沿插入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200的长度,即内盒100容易完全插入外盒200的内腔220中。结合图1,外盒200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孔260,第二锁孔260位于所述侧壁213上,沿插入方向第二锁孔260设置在第一锁孔230上游。本发明中,将锁销110与第二锁孔260配合时,称为内盒100与外盒200处于解锁(开锁)状态,此时可以从内盒100中取出放置在内盒100中的物品。

参见图5和图6,开锁后,锁销110受开锁件240的挤压缩回内腔220,此时从插入口221的方向向外拖拉内盒100,内盒100就会向外移动,此时锁销110在内腔220中保持弯曲变形的状态,当拖动内盒100至锁销110移动到第二锁孔260的位置时,锁销110由于自身的弹性回复到自然状态,即锁销110从第二锁孔260伸出,这样内盒100和外盒200重新变成锁定状态,防止内盒100与外盒200脱离。此时可以将物品从内盒100中取出。

参见图1和图2,第一锁孔230位于所述顶壁212和所述侧壁213上,且沿所述侧壁213的短边方向,所述第二锁孔260的边小于所述第一锁孔230的边。参见图2,由于第一锁孔230需要与开锁件240配合实现挤压锁销110以完成开锁过程,开锁件240在挤压锁销110时,开锁件240需要有较大的解锁行程,因此沿侧壁213的短边方向,第一锁孔230的边需要大于第二锁孔260的边。加工第一锁孔230时,需要在侧壁213上先切除一部分余料,使侧壁213上形成加工孔2131,当外盒200折叠成立体状态时,加工孔2131组成了第一锁孔230的一部分。在加工第二锁孔260时,直接通过裁切工艺在第二锁孔260的位置切出三道切痕即可。

所述外盒200的一个盒壁210上在所述插入口221处设置有避让槽250,具体的,参见图1,在顶壁212上设置有避让槽250。参见图1和图2,内盒100具有靠近所述避让槽250所在的盒壁210设置的板体120,所述内盒100插入所述外盒200后,所述板体120背离所述避让槽250所在的盒壁210的位置形成容置空间270。参见图3,所述内盒100插入所述外盒200内时,所述板体120的一个边的正投影部分落在所述避让槽250内。例如,用于可以一只手按压开锁件240,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分别从容置空间270和避让槽250的位置夹住板体120,以将内盒100从内腔220的插入口221拉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板体120上固定有保护板130,所述保护板130一端与所述板体120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板130另一端伸入所述内腔220,所述保护板130位于所述板体120与所述外盒200的具有避让槽250的盒壁210之间。参见图2,保护板130与板体120也是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保护板130远离连接板体120的一端a会抵压在外盒200的顶壁212上,从而防止内盒100中的物品通过内盒100与外盒200之间的缝隙掉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第一锁孔230和锁销110的配合将内盒100与外盒200实现相互锁定,除了具有防止内盒100与外盒200自行分离的优点外,由于需要通过特定的操作方式实现开锁,即用户需要一只手按压开锁件240,另一只手将内盒100从内腔220的插入口221拉出,对于不知道该操作方式的儿童,难以实现内盒100与外盒200的分离。尤其是,当该包装盒盛放一些不合适儿童单独使用的物品时(例如药物),该包装盒能够在儿童不知道解锁方式的前提下,很好的阻止儿童自行将物品从包装盒中取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