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升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7858发布日期:2019-04-05 21:5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装车升降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车升降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的货物常通过汽车进行运输,在进行货物的装卸的时候,由于车厢高度较高,所以装车过程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装车效率,所以一些厂家采用,则在平台上设置能够利用伸缩装置推动其上下摆动的升降板,但是在运输过程中下方的伸缩装置承受了较大的重力后会造成平台的晃动,不利于使用的便利性,难以保证装车效率,且伸缩装置长期需要进行供气或通电操作,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不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车升降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升降平台在装车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且容易耗费较大能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车升降台,包括设置于基础台的开槽内的固定座、与固定座顶部铰接且向前延伸的平台板、设置于固定座与平台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和平台板铰接的第一伸缩组件以及设置于平台板与基础台之间的支撑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平台板两侧下方的卡接侧板、设置于卡接侧板上且开口向下的若干个卡槽以及与基础台铰接且自由端用于与卡槽卡接的支撑杆。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杆包括与基础台铰接的直杆以及垂直于直杆设置于直杆自由端且向开槽一侧延伸的卡杆,卡杆位于基础台的前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卡槽的内部还设有柔性垫层。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与平台板的前端铰接且用于与车厢衔接的延伸板、设置于平台板和延伸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平台板和延伸板铰接的第二伸缩组件。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平台板包括平板以及垂直于平板的板面设置于平板前端下方的立板,立板上设有供第二伸缩组件贯穿的贯穿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设置于平板底部的若干个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支撑梁。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平板的后端设有向基础台延伸的柔性密封条。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平板的上表面设有均匀排布的防滑纹。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伸缩组件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伸缩组件在平台板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通过固定座与平台板的铰接实现平台板前端的升降,在车辆到达基础台前侧后第一伸缩组件驱动平台板前端上扬,然后将支撑装置支撑在平台板下方所需位置,然后配合第一伸缩组件的回缩实现支撑装置与平台板的卡接,保持对平台板的稳定支撑,减轻第一伸缩组件的受力,同时也保证了平台板的稳定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平台板对第一伸缩组件造成的冲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闭合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3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打开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基础台;110-开槽;200-固定座;300-平台板;310-平板;320-立板; 321-贯穿槽;330-支撑梁;340-柔性密封条;400-第一伸缩组件;500-支撑装置;510-卡接侧板;511-卡槽;512-柔性垫层;520-支撑杆;521-直杆;522- 卡杆;600-延伸板;700-第二伸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进行说明。装车升降台,包括设置于基础台100的开槽110内的固定座200、与固定座200 顶部铰接且向前延伸的平台板300、设置于固定座200与平台板300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固定座200和平台板300铰接的第一伸缩组件400以及设置于平台板 300与基础台100之间的支撑装置50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基础台100是在地面上预先建好的顶面与车厢相近的平台,在其上表面的前端,也就是上表面靠近车厢一侧的位置设有开口向上以及向前的开槽110,用于安装固定座200以及固定座200顶部的平台板300,并通过二者之间设置的第一伸缩组件400实现平台板300的前端绕其与固定座200的铰接点转动的作用,实现平台板300前端的抬升以适应较高的车厢高度,提升后将支撑装置500安装在平台板300和基础台100之间后,实现平台板300的稳定固定,继而将货物从基础台100上经由装车升降台运输至车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通过设置在开槽110中的固定座200与上方的平台板300的铰接实现平台板300前端的适时升降,在车辆到达基础台100前侧后,第一伸缩组件400 驱动平台板300前端上扬,然后将支撑装置500支撑在平台板300下方所需位置,继而配合第一伸缩组件400的回缩实现支撑装置500与平台板300的卡接,保持对平台板300的稳定支撑,减轻第一伸缩组件400的受力,更好的保证了平台板300的稳定性,降低了货物运输过程中平台板300受到冲击振动对第一伸缩组件400造成的冲击。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装置500包括设置于平台板300两侧下方的卡接侧板510、设置于卡接侧板510上且开口向下的若干个卡槽511以及与基础台100铰接且自由端用于与卡槽511卡接的支撑杆520。卡接侧板510设置在平台板300下方的两侧且上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槽511,当将支撑杆520与不同的卡槽511进行卡接时,可以实现平台板300前端高度的调整,与支撑杆520 卡接的卡槽511越靠近平台板300的前端,则平台板300的前端高度越低,与支撑杆520卡接的卡槽511越靠近平台板300的后端,则平台板300的前端高度越高,便于对应不同高度的车厢进行不同卡槽511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杆520包括与基础台100铰接的直杆521 以及垂直于直杆521设置于直杆521自由端且向开槽110一侧延伸的卡杆522,卡杆522位于基础台100的前侧。支撑杆520的直杆521的下端用于和基础台 100进行铰接,能够绕支撑杆520和基础台100的铰接轴进行旋转,使支撑杆 520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与不同的卡槽511卡接,由于卡槽511位于平台板300 的下方所以卡槽511位于开槽110的内侧,所以卡杆522需要向卡槽110侧延伸才能与卡槽511形成卡接,同时为了避免卡杆522影响平台板300的下落,所以伸向开槽110方向的卡杆522在非卡接状态下位于基础台100的前侧避免与平台板300之间产生位置干涉。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卡槽511的内部还设有柔性垫层512。卡槽511 的内部的柔性垫层512用于与卡杆522直接接触,在二者进行卡接的过程中,由于上方需要进行货物的运输,容易形成振动等,所以该柔性垫层51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小振动,降低平台板300对第一伸缩组件400造成的冲击,进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与平台板300的前端铰接且用于与车厢衔接的延伸板600、设置于平台板300和延伸板600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平台板300 和延伸板600铰接的第二伸缩组件700。延伸板600和第二伸缩组件700的设置,能够实现抬升后具有一定坡度的平台板300与车厢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连贯性,同时也利用搭设在车厢上的延伸板600为平台板30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达到稳定平台板300的目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利用第一伸缩组件400驱动平台板300抬升至高于车厢高度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二伸缩组件700驱动延伸板600旋转至与车厢平行的状态,最后通过第一伸缩组件400驱动平台板300回落,使延伸板600回落至车厢表面,利用平台板300和延伸板600一同实现从基础台100到车厢表面的整体过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台板300包括平板310以及垂直于平板310的板面设置于平板310前端下方的立板320,立板320上设有供第二伸缩组件700 贯穿的贯穿槽321。平台板300的平板310用于承托货物,立板320设置在平板310的前端,与平板310呈直角夹角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强平板310的强度,同时还能为延伸板600的回落提供一定的限位,避免延伸板600向开槽110一侧旋转过度造成与其他部件之间的位置干涉。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平板310底部的若干个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支撑梁330。支撑梁330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平板310的强度,增加货物运输过程中平板310的稳定性,避免产生平板310的弯曲变形,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板310的后端设有向基础台100延伸的柔性密封条340。柔性密封条340的设置能够对基础台100和平板310之间进行良好的过度,避免中间缝隙造成货物运输的不顺畅,同时也避免东西掉落阻碍平板310运动,造成平板310无法下落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板310的上表面设有均匀排布的防滑纹。由于在平板310抬升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在平板310的表面上设置较多的防滑纹能够提高摩擦力,进而避免货物的滑落造成人员的损伤。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伸缩组件400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伸缩组件400 在平台板300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第一伸缩组件400设置为两个的形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平台板300抬升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从中部支撑造成两侧晃动的问题,且第一伸缩组件400对称设置更好的保证了受力的对称性,提高了平台板300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升降台,通过固定座与平台板的铰接实现平台板前端的升降,在车辆到达基础台前侧后第一伸缩组件驱动平台板前端上扬,然后将支撑装置支撑在平台板下方所需位置,然后配合第一伸缩组件的回缩实现支撑装置与平台板的卡接,保持对平台板的稳定支撑,减轻第一伸缩组件的受力,同时也保证了平台板的稳定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平台板对第一伸缩组件造成的冲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