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7646发布日期:2019-06-05 23:4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



背景技术:

电梯吊顶是电梯轿厢装饰的一部分,同时会实现部分基本功能需求,例如:照明、通风等,特殊情况下还需满足如空调、摄像头等客户订制需求。目前电梯轿厢吊顶可分为两种:简易吊顶和装饰吊顶。简易吊顶就是轿厢结构轿顶,结构简单但是样式单一;装饰吊顶则是另外安装在轿厢结构轿顶下,结构稍复杂但是装饰性强。

现有的电梯吊顶的装饰条通常较宽,较宽的装饰条不仅减少了透光面积,还影响吊顶的美观度,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出现了较窄的装饰条,但装饰条变窄后,其强度往往难以保证。另外,两个较窄的装饰条之间的拼缝容易漏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在保证整体美观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便于更换吊顶的照明灯具。

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包括:

多个单元框,各单元框由四根装饰条连接围成,各单元框依次排列形成吊顶框主体;

两个边框,分别连接在所述吊顶框主体的相对两侧;

盖板,覆盖在所述吊顶框主体的顶部,所述盖板的底面设有照明灯具;

多块顶壁板,且至少一块顶壁板采用透光材质,各顶壁板活动搭置在相应的单元框上并位于所述盖板的下方。

各单元框依次排列指各单元框按照相同的放置方式,整体上沿特定的方向一一排列。

边框的数量可根据吊顶框主体的形状、以及设计所需的结构强度进行调整,上述提到的两个边框为优选的设置方式,使吊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由四根装饰条连接围成多个单元框,装饰条可采用较窄的结构,从而相应增加吊顶整体的透光面,提高美观度,且吊顶框主体的两侧采用边框进行加强,克服了较窄的装饰条强度较弱的缺陷,保证了吊顶的整体结构强度。

不仅如此,顶壁板具有多个且均采用活动搭置的方式,使得顶壁板便于移位,从而方便位于顶壁板上方的盖板上的照明灯具的更换,且通过改变多块顶壁板中采用透光材质的顶壁板的数量,可供吊顶快速切换出多种不同的照明效果,在提升吊顶美观度的同时,使吊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各单元框的四根装饰条包括:

两根相对布置且分别与边框贴合连接的第一装饰条;

相对布置且固定在两根第一装饰条之间的两根第二装饰条。

与边框贴合连接指两者采用类似相互叠置的方式进行连接,此连接方式可增加第一装饰条与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边框对吊顶框主体的结构加强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装饰条的底部设有第一横折部,所述第一横折部的两端具有第一斜边;

所述第二装饰条的底部设有第二横折部,所述第二横折部的两端为倾斜角度与第一斜边的倾斜角度互为余角的第二斜边;

所述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通过相互贴靠的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相焊接固定。

通过倾斜角度互为余角的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的贴靠固定,可减少吊顶在正面可视范围内的部件连接结构,使电梯吊顶更为整洁。

可选的,所述第一斜边的倾斜角度为45度,所述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框为矩形,故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之间的夹角为90度,设置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均为45度,使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的接缝与第一装饰条、第二装饰条的外侧边等距,视觉上提高吊顶整体的美观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折部上带有第一加强折弯,所述第二横折部上带有第二加强折弯;

所述第一加强折弯的两端与对应侧的第二加强折弯相固定。

加强折弯可提高部件自身的强度,且在吊顶使用状态下,两加强折弯相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吊顶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顶壁板活动搭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折弯和所述第二加强折弯上。

可选的,在依次排列的单元框中,位于两侧的单元框中的两根第二装饰条包括外侧装饰条和内侧装饰条,所述外侧装饰条相对于内侧装饰条更远离依次排列的单元框所形成的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外侧装饰条包括外侧立置面、连接在外侧立置面底部的所述第二横折部、以及连接在外侧立置面顶部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外侧翻边;

所述外侧翻边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内侧装饰条。

位于两侧的单元框,指沿单元框的排布方向,位于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个单元框。

顶壁板搭置在第二装饰条上,而两根第二装饰条中用于固定盖板的外侧翻边位于最高位,故盖板与透光板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可供透光板移位更换,或用于透光板移位后进行照明灯具的更换。

可选的,在依次排列的单元框中,位于中部的单元框中的两根第二装饰条包括两个中部装饰条;

所述中部装饰条包括中部立置面、以及连接在中侧立置面底部的所述第二横折部;

所述内侧装饰条包括内侧立置面、以及连接在内侧立置面底部的所述第二横折部;

所述内侧立置面上带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腰孔,并通过所述腰孔与所述中部装饰条的中部立置面焊接固定。

位于中部的单元框,指沿单元框的排布方向,除去位于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个单元框之外的单元框。

中部装饰条与内侧装饰条之间通过点焊进行加强,使各单元框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依托,保证强度,降低形变率。

可选的,所述中部装饰条的中部立置面上带有向单元框外侧延伸、用于遮挡所述内侧立置面与所述中部立置面连接处漏光的中部翻边。

可选的,多块顶壁板中,与所述照明灯具位置相应的顶壁板采用透光材质。

在吊顶初始设计时,将吊顶的透光面位置选定,并在选定处的盖板底面安装照明灯具,且相应位置的顶壁板采用透光材质,从而可使安装的照明灯具均具有照明作用,避免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在吊顶框主体的两侧采用边框进行加强,克服了较窄的装饰条强度较弱的缺陷,保证了吊顶的整体结构强度。且顶壁板采用活动搭置的方式,使得顶壁板便于移位,从而方便位于顶壁板上方的盖板上的照明灯具的更换,且通过改变多块顶壁板中采用透光材质的顶壁板的数量,可供吊顶快速切换出多种不同的照明效果,在提升吊顶美观度的同时,使吊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电梯吊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电梯吊顶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短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侧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短装饰条与外侧装饰条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侧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m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2中n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中各单元框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中:1、边框;11、边框立置面;12、边框横折部;13、边框加强折弯;2、第一短装饰条;21、第一立置面;22、第一连接孔;23、第一横折部;24、第一斜边;25、第一加强折弯;3、外侧装饰条;31、外侧立置面;32、外侧翻边;33、外侧翻边连接孔;34、外侧避让缺口;35、外侧横折部;36、外侧斜边;37、外侧加强折弯;4、内侧装饰条;41、内侧立置面;42、腰孔;43、内侧横折部;44、内侧加强折弯;45、内侧斜边;5、中部装饰条;51、中部立置面;52、中部翻边;53、中部避让缺口;54、中部横折部;55、中部斜边;56、中部加强折弯;6、第一长装饰条;7、侧边顶壁板;71、折弯部;8、中部顶壁板;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包括左单元框、中单元框以及右单元框,三个单元框依次排列形成吊顶框主体,且三个单元框中左单元框和右单元框为镜像对称设置;

还包括连接在吊顶框主体前后两侧的边框1、活动搭置在左、右单元框上的侧边顶壁板7、以及活动搭置在中单元框上的中部顶壁板8;

还包括覆盖在吊顶框主体的顶部、且底面设有照明灯具的盖板9。

需要说明的是,因三个单元框的设置方式通用性强,结构不会过于复杂,且美观度高,故本实施例以三个单元框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单元框的数量可根据吊顶的规格或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增减。

其中,多块顶壁板中,至少一块顶壁板采用透光材质,本实施例中,侧边顶壁板7采用不透光材质,中部顶壁板8采用透光材质,且照明灯具安装在盖板9底面与中部顶壁板8位置相应的区域。

本实施例的电梯吊顶的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盖板9连接在左、右单元框的顶部,且侧边顶壁板7和中部顶壁板8均位于盖板9的下方,使顶壁板与盖板9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顶壁板的移位,从而方便照明灯具的更换。

如图3所示,边框1包括边框立置面11、以及连接在边框立置面11 顶部的边框横折部12,该边框横折部12为水平设置,且边框横折部12 的外侧边连接有沿边框1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框加强折弯13,为了避免边框加强折弯13对吊顶整体的空间干扰,设置边框加强折弯13由边框横折部 12的外侧边起竖直向下延伸。

与边框1连接的三个单元框中,各单元框由四根装饰条连接围成,其中左、右单元框包括两根相对布置且分别与边框1贴合连接的第一短装饰条2、以及相对布置且固定在两根第一短装饰条2之间的外侧装饰条3和内侧装饰条4。

如图4所示,左、右单元框中的第一短装饰条2包括第一立置面21、以及连接在第一立置面21底部的第一横折部23,其中第一立置面21与边框立置面11相互贴合,在第一立置面2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22,在边框立置面1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2相对应的边框连接孔,并通过贯穿第一连接孔22和边框连接孔的螺丝将两者固定。

第一立置面21的高度略小于边框立置面11的高度,且第一连接孔22 设置在第一立置面21靠近顶部的位置,避免吊顶在可见范围内有裸露的螺丝,同时避免灯具更换时划伤或干涉透光材质。

第一横折部23的两端具有第一斜边24,且第一斜边24与第一立置面 21之间的夹角作为第一斜边24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在第一横折部 23的外侧边连接有第一加强折弯25,第一加强折弯25由第一横折部23 的外侧边起竖直向上延伸。

左、右单元框中的外侧装饰条3相对于内侧装饰条4更远离中单元框。

如图5所示,外侧装饰条3包括外侧立置面31、连接在外侧立置面 31底部的外侧横折部35、以及连接在外侧立置面31顶部的外侧翻边32,外侧横折部35相当于第二横折部。

外侧翻边32在高度方向上高于内侧装饰条4整体,外侧翻边32上设有外侧翻边连接孔33,盖板9上设有与外侧翻边连接孔33相对应的安装连接孔,并通过贯穿外侧翻边连接孔33和安装连接孔的螺丝将两者固定。

同时在外侧翻边32的两端部设有外侧避让缺口34,该外侧避让缺口 34用于避让边框1的边框横折部12,避免干扰左、右单元框与边框1的安装。

外侧装饰条3的外侧横折部35的两端具有外侧斜边36,外侧斜边相当于第二斜边,且外侧斜边36与外侧立置面31之间的夹角作为外侧斜边 36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在外侧横折部35的边沿连接有外侧加强折弯37,外侧加强折弯37由外侧横折部35的边沿起竖直向上延伸。

如图6所示,在外侧装饰条3与第一短装饰条2连接时,将第一短装饰条2的第一横折部23的端部与外侧装饰条3的外侧横折部35的端部相互贴靠,并在贴靠部位的内侧面进行焊接固定;同时,第一短装饰条2的第一加强折弯25与外侧装饰条3的外侧加强折弯37相互贴靠,并在贴靠部位的内侧面进行焊接固定。

如图7所示,内侧装饰条4包括内侧立置面41、以及连接在内侧立置面41底部的内侧横折部43,内侧横折部43相当于第二横折部。

内侧立置面4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腰孔42,腰孔42带有竖直向上的开口端,腰孔42可用于进行点焊以加强部件之间的连接。

内侧横折部43的两端具有内侧斜边45,内侧斜边45相当于第二斜边,且内侧斜边45与内侧立置面41之间的夹角作为内侧斜边45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在内侧横折部43的边沿连接有内侧加强折弯44,内侧加强折弯44由内侧横折部43的边沿起竖直向上延伸。

内侧装饰条4与第一短装饰条2的连接方式和外侧装饰条3与第一短装饰条2的连接方式相同,同样可参照图6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中单元框的四根装饰条包括两根相对布置且分别与边框 1贴合连接的第一长装饰条6、以及相对布置且固定在两根第一长装饰条6 之间的两根中部装饰条5。

其中,第一长装饰条6的长度大于第一短装饰条2,第一长装饰条6 的结构与第一短装饰条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8所示,中单元框的中部装饰条5包括中部立置面51、连接在中部立置面51顶部的中部翻边52、以及连接在中部立置面51底部的中部横折部54,中部横折部54相当于第二横折部。

中部横折部54的两端具有中部斜边55,中部斜边55相当于第二斜边,且中部斜边55与中部立置面51之间的夹角作为中部斜边55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斜边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满足互为余角即可。中部横折部54的边沿连接有中部加强折弯56,中部加强折弯56由中部横折部54的边沿起竖直向上延伸。

中部装饰条5的中部翻边52在沿中部装饰条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中部避让缺口53,且该中部避让缺口53延伸至中部立置面51的顶部区域。

中部装饰条5与第一长装饰条6的连接方式和外侧装饰条3与第一短装饰条2的连接方式相同,同样可参照图6进行连接。

结合图9所示,在左、右单元框与中部单元框依次排列并连接时,内侧装饰条4的内侧立置面41与中部装饰条5的中部立置面51相互贴靠,并且通过内侧立置面41上的腰孔42与中部立置面51进行点焊加强。

中部装饰条5的中部翻边52由中部立置面51起向单元框外侧延伸,且延伸长度大于内侧立置面41与中部立置面51两者的壁厚之和,可有效避免内侧立置面41与中部立置面51的连接处漏光。

由图可见,侧边顶壁板7的一侧搭置在内侧装饰条4的内侧加强折弯 44上,且侧边顶壁板7的侧边设有竖直向上的折弯部71,为提高遮光效果,该折弯部71的顶部与中部装饰条5的中部翻边52的侧边相抵。

且设置内侧加强折弯44的长度小于内侧立置面41的长度,可便于侧边顶壁板7往中间移位。

中部顶壁板8活动搭置在中部装饰条5的中部加强折弯56上。

结合图10所示,侧边顶壁板7的另一侧搭置在外侧装饰条3的外侧加强折弯37上,侧边顶壁板7处于该侧的边沿同样设有向上延伸的折弯部71,且该侧的折弯部71位于外侧装饰条3的外侧横折部35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左单元框、中单元框以及右单元框自身拼接后的形状如图 11的下部所示,从整体上而言,第一短装饰条2和第一长装饰条6相当于第一装饰条,外侧装饰条3、内侧装饰条4以及中部装饰条5相当于第二装饰条,在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连接时,将第一装饰条的两端与相应侧的第二装饰条的端部相互贴靠,并在贴靠部位的内侧面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的电梯吊顶的一种拼接方式为:

首先,将位于左侧的外侧装饰条3和内侧装饰条4以及第一短装饰条 2的连接孔朝上放置,并且两两之间45度拼缝拼接好,保证将外侧装饰条 3和第一短装饰条2、内侧装饰条4和第一短装饰条2成90度拼接后,内部点焊,焊接成一个左单元框;

后在右侧对称的焊接一个右单元框;

再将中部装饰条5和第一长装饰条6,两两之间45度拼缝拼接好,保证将中部装饰条5和第一长装饰条6成90度拼接后,内部点焊,焊接成一个中单元框;

三个单元框都焊接好后,取边框1并且连接孔朝上放置,将左、中、右单元框依次与边框1进行组装;

最后在左、右单元框的腰孔42处点焊加强,使各单元框之间变为一个整体,后将侧边顶壁板7和中部顶壁板8活动搭置在相应的单元框上,并将盖板9覆盖连接在左、右单元框的顶部,完成电梯吊顶的安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