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卡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8537发布日期:2019-06-14 22:3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工卡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作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卡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公司人员流动成为社会的常态。员工离职时,需要将工卡交还给公司。由于传统的工卡采用单层结构,即在磁卡上直接印制员工的姓名、头像等相关信息,难以直接回收和二次利用,导致公司从离职员工手中收回旧工卡后,一般采取直接废弃的处理方式,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工卡回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旧工卡难以直接回收和二次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卡回收设备,包括:机架、移载模组、上料模组、铲标模组和贴标模组;移载模组设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逐个传递工卡;所述移载模组的传送方向上依次设有上料工位、铲标工位和贴标工位;上料模组布置于所述上料工位的上方;所述上料模组用于叠放工卡,并将叠放的工卡逐个向下传递至所述上料工位;铲标模组布置于所述铲标工位处;在所述移载模组将工卡从所述上料工位传送至所述铲标工位时,所述铲标模组能够剥离该工卡的外覆膜;贴标模组布置于所述贴标工位处;在所述移载模组将工卡从所述铲标工位传送至所述贴标工位时,所述贴标模组能够将新的外覆膜粘贴到该工卡上。

优选地,所述上料模组包括:上料料仓、上料支撑单元和上料升降气缸;上料料仓布置于所述上料工位上方,并用于容置工卡;所述上料料仓底部设有出料口;上料支撑单元设于所述上料料仓上;所述上料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上料支撑件;所述上料支撑件对应于所述出料口设置;所述上料支撑件能够相互靠近而夹持工卡的相对两端,进而支撑位于所述上料支撑件上方的工卡,或远离工卡的相对两端,而使工卡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所述上料工位;上料升降气缸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料料仓相连;

经由所述上料升降气缸的驱动,使得所述上料支撑件的下侧边沿能够向下移动而与放料工位相接,而在所述上料支撑件远离工卡的相对两端时,将工卡自由下落于所述上料工位;在所述上料支撑件于所述放料工位上相互靠近而夹持工卡的相对两端时,所述上料升降气缸的驱动所述上料料仓向上移动而远离所述上料工位;所述放料工位和所述上料工位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工卡的厚度,且小于两个工卡的总厚度。

优选地,所述上料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上料侧夹气缸;所述上料侧夹气缸设于所述上料料仓上;所述上料侧夹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料支撑件相连;经由所述上料侧夹气缸的驱动,使得所述上料支撑件能够夹持工卡的相对两端,或远离工卡的相对两端。

优选地,还包括下料模组;所述移载模组的传递方向上还设有下料工位;所述下料模组布置于所述下料工位处;在所述移载模组将工卡从所述贴标工位传送至所述下料工位时,所述下料模组能够接收该工卡。

优选地,所述下料模组包括:下料料仓、下料支撑单元、下料升降气缸和顶升单元;下料料仓布置于所述下料工位上方,并用于叠置工卡;所述下料料仓底部设有进料口;下料支撑单元设于所述下料料仓上;下料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下料支撑件;所述下料支撑件对应于所述进料口设置;所述下料支撑件能够相互靠近而夹持工卡的相对两端,或相互远离;下料升降气缸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料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料仓相连;

经由所述上料升降气缸的驱动,使得所述下料支撑件的下侧边沿能够向下移动而与收料工位相接;所述下料料仓向上移动而远离所述下料工位;所述收料工位与所述下料工位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工卡的厚度;

顶升单元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下方,包括可升降的顶升件;所述顶升件能够穿过所述下料工位而上升至所述收料工位,而在所述下料支撑件相互远离时,将所述下料工位上的工卡顶升至所述收料工位;所述顶升件能够下降至所述下料工位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顶升单元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升件相连;经由所述顶升气缸的驱动,使得所述顶升件在所述下料工位的下方和所述收料工位之间上下移动,进而逐次将所述下料工位的工卡顶升至所述收料工位。

优选地,所述下料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下料侧夹气缸;所述下料侧夹气缸设于所述下料料仓上;所述下料侧夹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支撑件相连;经由所述下料侧夹气缸的驱动,使得所述下料支撑件能够相互靠近而夹持工卡的相对两端,或相互远离。

优选地,所述移载模组包括:中空旋转平台、移载吸盘、真空发生器和移载电机;中空旋转平台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中空旋转平台的顶面的边缘具有所述上料工位、所述铲标工位和所述贴标工位;移载吸盘设于所述中空旋转平台上;所述移载吸盘对应于所述上料工位布置;真空发生器与所述移载吸盘相连,以使所述移载吸盘能够吸附工卡;移载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中空旋转平台相连;经由所述移载电机的驱动,使得所述中空旋转平台转动,进而逐个传递由所述上料模组传递来的工卡。

优选地,还包括剥离模组;所述剥离模组包括胶带、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的剥离转盘、设于剥离转盘的径向外侧的除尘板、位于剥离转盘和除尘板之间的托膜板、多个设于除尘板上的滚轮、收膜电机,以及与收膜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收膜辊筒;所述托膜板和所述除尘板之间具有剥膜间隙;所述胶带的主体缠绕于所述剥离转盘上;所述胶带的伸出部位贴合于所述托膜板的顶面后穿过所述剥离间隙而连接于收膜辊筒;所述胶带的伸出部位的胶粘面的背面贴合于所述托膜板;所述胶带的伸出部位的胶粘面用于固定保护膜,进而固定外覆膜;所述收膜电机驱使所述收膜辊筒转动,使得保护膜与所述胶带一同进入所述剥膜间隙,进而外覆膜与保护膜相分离而滑至所述滚轮上;所述贴标模组将滚轮上的外覆膜粘贴到所述贴标工位的工卡上。

优选地,还包括上膜模组;所述上膜模组包括上膜移载气缸、与上膜移载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上膜升降气缸、与上膜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上膜吸盘,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上膜料仓;所述上膜料仓用于叠放外覆膜;

经由所述上膜移载气缸的驱动,以使所述上膜吸盘在所述上膜料仓和所述托膜板之间移动;在所述上膜吸盘移动至所述上膜料仓的上方时,所述上膜升降气缸能够驱使所述上膜吸盘下降而吸取外覆膜;在所述上膜吸盘移动至所述托膜板的上方时,所述上膜升降气缸能够驱使所述上膜吸盘下降而将外覆膜放置到所述托膜板上的所述胶带上。

优选地,所述贴标模组包括固定于所述贴标工位外侧的贴标移载气缸、与贴标移载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贴标升降气缸,以及与贴标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贴标吸盘;

经由所述贴标移载气缸的驱动,以使所述贴标吸盘在所述滚轮和所述贴标工位之间移动;在所述贴标吸盘移动至所述滚轮上方时,所述贴标升降气缸能够驱使所述贴标吸盘下降而吸取外覆膜;在所述贴标吸盘移动至所述贴标工位的上方时,所述贴标升降气缸能够驱使所述贴标吸盘下降,而将外覆膜贴合于到达所述贴标工位上的工卡。

优选地,所述铲标模组包括固定于所述铲标工位外侧的铲标气缸,以及与铲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铲刀;所述铲刀位于所述铲标工位的外侧;经由所述铲标气缸的驱动,使得所述铲刀能够剥离到达所述铲标工位的工卡的外覆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上料模组、铲标模组和贴标模组均位于移载模组的外侧,并且上料模组、铲标模组和贴标模组沿移载模组的传递方向顺序布置;上料模组叠放有工卡,并将工卡逐个传递至移载模组的上料工位;在移载模组则将工卡从上料工位传送至铲标工位时,铲标模组动作一次以剥离工卡的外覆膜;在所述移载模组将工卡从铲标工位传送至贴标工位时,贴标模组动作一次以将新的外覆膜粘贴到该工卡上,由此形成新的工卡,直接对旧工卡进行回收,并实现了二次利用,减少了工卡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卡回收设备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工卡回收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工卡回收设备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工卡回收设备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卡回收设备优选实施例的移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卡回收设备优选实施例的剥离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卡回收设备优选实施例的除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工卡回收设备优选实施例的上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上膜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架;2、移载模组;21、中空旋转平台;22、固定座;3、上料模组;31、上料料仓;32、上料支撑单元;321、上料支撑件;322、上料侧夹气缸;33、上料升降气缸;4、铲标模组;41、铲标气缸;42、铲刀;5、贴标模组;51、贴标移载气缸;52、贴标升降气缸;53、贴标吸盘;6、下料模组;61、下料料仓;62、下料支撑单元;621、下料支撑件;622、下料侧夹气缸;63、下料升降气缸;64、顶升单元;641、顶升气缸;7、剥离模组;71、胶带;72、剥离转盘;73、剥离电机;74、托膜板;75、张紧轮;76、收膜辊筒;77、收膜电机;78、除尘板;79、导正组件;791、导向条;792、滚轮;793、导正气缸;794、导正压块;795、第一限位块;796、第二限位块;8、上膜模组;81、上膜移载气缸;82、上膜升降气缸;83、上膜吸盘;84、上膜料仓;85、定位组件;851、上膜导向柱;852、异形块;86、上膜组件;861、上膜电机;862、第一同步轮;863、第二同步轮;864、同步带;865、上膜滑座;866、上膜导轨;867、上膜平台;87、上膜传感器;9、控制模组;200、工卡;210、外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卡回收设备,用于将旧工卡上的外覆膜去除,然后在旧工卡上贴附新的外覆膜,以实现旧工卡的直接回收和二次利用。其中,工卡包括磁卡,以及通过可剥离胶固定在磁卡上的外覆膜。外覆膜上标有员工的姓名、头像等相关信息。外覆膜上涂设有可剥离胶;外覆膜的胶粘面上贴附有保护膜。外覆膜具有一定刚性而不易发生弯曲。保护膜采用柔性的透明玻璃膜。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工卡回收设备包括机架1、移载模组2、上料模组3、铲标模组4、贴标模组5、下料模组6、剥离模组7、上膜模组8和控制模组9。移载模组2、上料模组3、铲标模组4、贴标模组5、下料模组6、剥离模组7和上膜模组8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其中,移载模组2设于机架1上,并用于逐个传递工卡200;移载模组2的传送方向上依次设有上料工位、铲标工位、贴标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模组3布置于上料工位的上方;上料模组3用于叠放工卡200,并将叠放的工卡200逐个向下传递至上料工位。铲标模组4布置于铲标工位处,在移载模组2将工卡200从上料工位传送至铲标工位时,铲标模组4能够剥离该工卡200的外覆膜210。上膜模组8用于叠放新的外覆膜210,并将新的外覆膜210逐个传递至剥离模组7。剥离模组7用于将新的外覆膜210与保护膜(未图示)分离开,并将外覆膜210传递至待吸附工位。贴标模组5布置于贴标工位处,在移载模组2将工卡200从铲标工位传送至贴标工位时,贴标模组5能够将待吸附工位上的外覆膜210粘贴到该工卡200上。下料模组6布置于下料工位处;在移载模组2将工卡200从贴标工位传送至下料工位时,下料模组6能够接收该工卡200。

请参阅图1至图5,移载模组2包括中空旋转平台21、移载吸盘(未图示)、真空发生器(未图示)和移载电机(未图示)。其中,中空旋转平台21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支撑管(未图示)、设于支撑管的上端的旋转板。旋转板与机架1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隔。机架1包括一支撑杆,支撑杆贯穿支撑管,且支撑杆的上端凸伸于旋转板的顶面;支撑杆通过轴承与支撑管的内壁相连。移载电机和移载吸盘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旋转板的顶面的边缘具有上料工位、铲标工位、贴标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工位、铲标工位、贴标工位和下料工位依次顺序布置,具体的,上料工位与贴标工位相对,铲标工位与下料工位相对,并且上料工位位于铲标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

旋转板的边缘上安装固定有四个固定座22,四个固定座22一一对应于上料工位、铲标工位、贴标工位和下料工位布置。每一固定座22开设有固定槽。每一固定槽的槽壁的上侧边沿开设有剥离缺口。每一固定槽的槽底开设有下料孔。

移载吸盘安装于固定槽的槽底上。真空发生器与移载吸盘相连,以使移载吸盘能够将工卡200吸附固定。

移载电机安装于机架1上,并且移载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与支撑管的外周壁相啮合;经由移载电机的驱动,使得支撑管连同旋转板一同转动,进而逐个传递由上料模组3传递到固定槽中的工卡200。移载电机的每一次转动均使得四个固定槽的槽底一一对应地移动到上料工位、铲标工位、贴标工位和下料工位。固定槽的横截面与旧工卡200的形状大小相配合。

请参阅图1和图5,上料模组3包括上料料仓31、上料支撑单元32和上料升降气缸33。其中,上料料仓31与支撑杆连接固定,并布置于上料工位上方。上料料仓31用于容置工卡200。上料料仓3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且上料料仓3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上料料仓31内的空间与旧工卡200的形状大小相配合。上料升降气缸33为三轴气缸。

上料支撑单元32,包括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上料支撑件321,以及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上料侧夹气缸322。上料支撑件321位于上料料仓31的出料口中。上料侧夹气缸322安装在上料料仓31的外壁上,并且上料侧夹气缸322的输出端与上料支撑件321相连;经由上料侧夹气缸322的驱动,使得上料支撑件321能够相互靠近而夹持底部工卡200的相对两端,进而支撑位于所有叠置起来的工卡200,或远离底部工卡200的相对两端,而使所有工卡200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上料工位的固定槽中。上料升降气缸33和上料侧夹气缸322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上料升降气缸33安装于支撑杆上。上料升降气缸33的输出端与上料料仓31相连。经由上料升降气缸33的驱动,使得上料支撑件321的下侧边沿能够向下移动而与放料工位相接,而在上料支撑件321远离工卡200的相对两端时,将工卡200自由下落于上料工位。放料工位位于上料工位的上方。放料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工卡200的厚度,且小于两个工卡200的总厚度,因而只有一个工卡200留在上料工位上。

换而言之,上料工位为停在上料料仓31正下方的固定槽的槽底。当上料料仓31运动至行程的最下方时,上料支撑件321的下侧边沿与固定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工卡200的厚度,且小于两个工卡200的总厚度,以保证上料支撑件321能够夹持到除了最下面一个工卡200之上的工卡200,进而将最下面一个工卡200留在固定槽中。在上料支撑件321在放料工位夹持工卡200的相对两端时,上料料仓31能够向上移动而远离上料工位,而不影响移载机构运行。

请参阅图1至图3,铲标模组4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铲标气缸41,以及与铲标气缸41的输出端相连的铲刀42;铲刀42位于铲标工位的外侧;经由铲标气缸41的驱动,使得铲刀42能够剥离到达铲标工位的固定座22中的工卡200的外覆膜210。固定座22的剥离缺口利于铲刀42对准外覆膜210和磁卡之间的连接面。铲标气缸41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图3、图4、图6和图7,剥离模组7包括胶带71、固定于机架1上的剥离电机73、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剥离转盘72、设于剥离转盘72的径向外侧的除尘板78、位于剥离转盘72和除尘板78之间的托膜板74、位于托膜板74和剥离转盘72之间的张紧轮75、用于导正除尘板78上的外覆膜的导正组件79、固定于机架1上的收膜电机77,以及与收膜电机77的输出端相连的收膜辊筒76。

导正组件79包括设于托膜板74的相对两端上的两导向条791、多个转动连接于除尘板78上的滚轮792、固定于除尘板78上的导正气缸793、与导正气缸793的输出轴相连的导正压块794、设于除尘板78上的第一限位块795,以及设于除尘板78上的第二限位块796。

剥离转盘72位于托膜板74的上方。张紧轮75转动连接与机架1。张紧轮75的底面与托膜板74的顶面持平或低于托膜板74的顶面。托膜板74和除尘板78之间具有剥膜间隙。多个滚轮792的顶面所在位置为待吸附工位。剥离电机73的输出轴与剥离转盘72的轴心处相连。

导向条791位于胶带71的两侧,导向条791的一端延伸至除尘板78的上方。导向条791有个微小的倾斜角,即沿胶带71的传送方向逐渐变窄,将由胶带71传送来的外覆膜210进行导正。导正气缸793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外覆膜210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第一限位块795与剥膜间隙相对布置,即第一限位块795布置于外覆膜210的滑动方向上,用于防止外覆膜210滑出除尘板78,并对外覆膜210的停留位置加以限制。第二限位块796和导正压块794位于滚轮792的外侧,并且第二限位块796和导正压块794沿胶带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限位块796和导正压块794相对布置。当外覆膜到达滚轮792上而贴合于第一限位块795时,导正气缸793驱使导正压块794推动的外覆膜,使得外覆膜沿着第一限位块795的表面移动而与第二限位块796相接触,以对外覆膜进行二次导正。导正气缸793、剥离电机73和收膜电机77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胶带71的主体缠绕于剥离转盘72上。胶带71的伸出部位绕过张紧轮75的底面后,贴合于托膜板74的顶面,接着穿过剥膜间隙,然后连接于收膜辊筒76。其中,胶带71的伸出部位的胶粘面的背面贴合于托膜板74,并且胶带71的伸出部位的胶粘面用于固定外覆膜210的保护膜。由于外覆膜210具有较大的刚性,并且保护膜的柔软程度与胶带71相当,因而在收膜电机77驱使收膜辊筒76转动时,保护膜可发生柔性的弯曲形变而与胶带71一同进入剥膜间隙,胶带71连同保护膜收卷于收膜辊筒76;外覆膜210保持原来的形状而与保护膜相分离并在胶带71的推动下滑至滚轮792上。经由导正气缸793的驱动,使得导正压块794推动外覆膜210,导正压块794与第一限位块795和第二限位块796相配合而校正外覆膜210的摆放位置。

请参阅图1、图8和图9,上膜模组8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上膜移载气缸81、与上膜移载气缸81的输出端相连的上膜升降气缸82、与上膜升降气缸82的输出端相连的上膜吸盘83、设于机架1上的上膜料仓84、设于上膜料仓84内的定位组件85、提升外覆膜的上膜组件86,以及设于上膜料仓84上的上膜传感器87。

上膜组件8686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上膜电机861、固定于上膜电机86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同步轮862、与第一同步轮862上下相对的第二同步轮863、套接于第一同步轮862和第二同步轮863上的同步带864、与同步带864连接固定的上膜滑座865、设于上膜料仓84的外壁上的上膜导轨866,以及布置于上膜料仓84中的上膜平台867。定位组件85包括设于上膜料仓84内的上膜导向柱851、设于上膜料仓84内的异形块852。上膜移载气缸81为无杆气缸。异形块852具有导正凸起。

上膜料仓84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条形孔。上膜导向柱851沿竖向延伸,并用于限制和导向外覆膜210。上膜传感器87和异形块852对应于上膜料仓84的出料口布置,并且上膜传感器87位于导正凸起的上方。上膜导向柱851与异形块852对新的外覆膜210进行第一次粗定位。上膜滑座865的连接端穿过条形孔与上膜平台867连接固定,并且上膜滑座865的主体与上膜导轨866滑动连接。上膜平台867支撑叠放于上膜料仓84中外覆膜210。上膜电机861可固定于机架1,也可固定于上膜料仓84。上膜移载气缸81、上膜升降气缸82、上膜吸盘83和上膜传感器87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经由上膜移载气缸81的驱动,以使上膜吸盘83在上膜料仓84和托膜板74之间移动;在上膜吸盘83移动至上膜料仓84的上方时,上膜升降气缸82能够驱使上膜吸盘83下降而吸取外覆膜210。在上膜吸盘83移动至托膜板74的上方时,上膜升降气缸82能够驱使上膜吸盘83下降而将外覆膜210放置到托膜板74上的胶带71上。值得一提的是,上膜吸盘83每取走一个新的外覆膜210,上膜电机861则转动一次,使得第一同步轮862、第二同步轮863和同步带864发生联动,进而上膜滑座865连同上膜平台867向上动作一次,保证上料料仓31中的最上方一个外覆膜210始终位于设定位置,即最上方一个外覆膜210到达上膜传感器87的检测位置,利于上膜吸盘83稳定地吸取新的外覆膜210。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贴标模组5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贴标移载气缸51、与贴标移载气缸51的输出端相连的贴标升降气缸52,以及与贴标升降气缸52的输出端相连的贴标吸盘53。贴标移载气缸51、贴标升降气缸52和贴标吸盘53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贴标移载气缸51为无杆气缸。

经由贴标升降气缸52的驱动,以使贴标吸盘53进行升降运动。经由贴标移载气缸51的驱动,以使贴标吸盘53在滚轮792和贴标工位之间移动;在贴标吸盘53移动至滚轮792上方时,贴标升降气缸52能够驱使贴标吸盘53下降而吸取外覆膜210;在贴标吸盘53移动至贴标工位的上方时,贴标升降气缸52能够驱使贴标吸盘53下降,而将外覆膜210贴合于到达贴标工位上的工卡200。

请参阅图1和图5,下料模组6包括下料料仓61、下料支撑单元62、下料升降气缸63和顶升单元64。其中,下料料仓61布置于下料工位的上方,并用于叠置工卡200。下料料仓61的底部设有进料口,且下料料仓61的顶部设有出料口。下料料仓61内的空间与旧工卡200的形状大小相配合。下料升降气缸63为三轴气缸。

下料支撑单元62,包括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下料支撑件621,以及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下料侧夹气缸622。下料支撑件621位于下料料仓61的进料口中。下料侧夹气缸622的输出端与下料支撑件621相连。经由下料侧夹气缸622的驱动,使得下料支撑件621能够相互靠近而夹持工卡200的相对两端,进而支撑位于下料支撑件621上方的工卡200,或远离工卡200的相对两端,而使工卡20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料工位下落。

下料升降气缸63,其输出端与下料料仓61相连;经由上料升降气缸33的驱动,使得下料支撑件621的下侧边沿能够向下移动而与收料工位相接;所述收料工位与所述下料工位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工卡200的厚度。下料料仓61能够向上移动而远离下料工位。具体的,下料工位为位于下料料仓61的正下方的固定槽的槽底。

顶升单元64,位于下料工位的下方,包括可升降的顶升件(未图示),以及固定于机架1上的顶升气缸641。顶升气缸641的输出端与顶升件相连,使得顶升件在下料工位的下方和收料工位之间上下移动;经由顶升气缸641的驱动,使得顶升件能够穿过下料工位而上升至收料工位,即顶升件能够穿过下料孔,而在下料支撑件621远离工卡200的相对两端时,将下料工位上的工卡200顶升至收料工位。经由顶升气缸641的驱动,使得顶升件能够下降至下料工位的下方。下料侧夹气缸622、下料升降气缸63和顶升气缸641均与控制模组9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新的外覆膜210叠放于上膜料仓84中的上膜平台867上,上膜导向柱851与异形块852对新的外覆膜210进行第一次粗定位,保证外覆膜210移载至胶带71上的位置较为精确。上膜传感器87检测叠放的外覆膜210是否达到设定位置,进而上膜电机861与上膜传感器87相配合,以驱使上膜平台867移动,使得最上方的一个外覆膜210到达设定位置。上膜移载气缸81驱使上膜吸盘83移动至上膜料仓84的上方,在上膜升降气缸82驱使上膜吸盘83下降而吸取设定位置上的外覆膜210后,上膜升降气缸82驱使上膜吸盘83上升而离开上膜料仓84。上膜移载气缸81驱使上膜吸盘83移动至托膜板74上的胶带71的上方,然后上膜升降气缸82驱使上膜吸盘83下降而将外覆膜210放置到胶带71的胶粘面上,其中外覆膜210上的保护膜贴附于胶带71的胶粘面。上膜吸盘83解除,上膜升降气缸82驱使上膜吸盘83上升而离开胶带71。

收膜电机77驱使收膜辊筒76转动,使得胶带71带着外覆膜210向剥离间隙移动,由于外覆膜210具有较大的刚性,因而在收膜电机77驱使收膜辊筒76转动时,保护膜可发生柔性的弯曲形变而与胶带71一同进入剥膜间隙,胶带71连同保护膜收卷于收膜辊筒76;外覆膜210保持原来的形状而与保护膜相分离,并在胶带71的推动下滑至滚轮792上,即外覆膜210停留到待吸附工位。

将多个旧工卡200叠起来放到上料料仓31中,两上料侧夹气缸322驱使两上料支撑件321夹住下部分的旧工卡200,进而将所有工卡200支撑起来。上料升降气缸33驱使上料料仓31向下运动,使得上料支撑件321到达放料工位,且上料料仓31与固定座22相接触。两上料侧夹气缸322驱使两上料支撑件321离开旧工卡200的两端,使得所有的旧工卡200整体下落到下方的上料工位,即所有的旧工卡200整体下落到下方的固定槽中。启动移载吸盘,以固定最下方一个旧工卡200。放料工位上的两上料侧夹气缸322驱使两上料支撑件321重新夹住下部分的旧工卡200,以支撑除最下方一个旧工卡200外的其它旧工卡200。上料升降气缸33驱使上料料仓31向上运动而远离旋转板。

移载电机驱使旋转板旋转90度,使得上料工位上的旧工卡200移动至铲标工位。铲标气缸41驱使铲刀42将旧工卡200上外覆膜210去除,可剥离胶不易残留于旧工卡200上。

移载电机驱使旋转板旋转90度,使得铲标工位上的已经去除掉外覆膜210的旧工卡200移动至贴标工位。贴标移载气缸51驱使贴标吸盘53移动至滚轮792的上方,然后贴标升降气缸52驱使贴标吸盘53向下移动至待吸附工位而将滚轮792上的外覆膜210吸取,贴标升降气缸52驱使贴标吸盘53向上移动,接着贴标移载气缸51驱使贴标吸盘53移动至贴标工位的上方,贴标升降气缸52驱使贴标吸盘53向下移动而将外覆膜210贴附到贴标工位的旧工卡200上,形成新工卡200,实现旧工卡200的二次回收。贴标吸盘53解除,贴标升降气缸52驱使贴标吸盘53上升而远离贴标工位。

贴标升降气缸52驱使贴标吸盘53向上移动而离开固定座22后,移载电机驱使旋转板旋转90度,使得贴附有新的外覆膜210的工卡200从贴标工位移动至下料工位。下料升降气缸63驱使下料料仓61向下运动,使得下料支撑件621到达收料工位,且下料料仓61与固定座22相接触。当下料料仓61内未存有新工卡200时,两下料侧夹气缸622驱使两下料支撑件621收缩,为新工卡200提供足够的空间。解除移载吸盘,以松开下料工位上的新工卡200。顶升气缸641驱使顶升件穿过下料孔,以将下料工位上的工卡200顶升至收料工位。两下料侧夹气缸622驱使两下料支撑件621伸出,以将收料工位上的新工卡200夹住。

当下料料仓61内收集有新工卡200时,两下料侧夹气缸622驱使两下料支撑件621离开新工卡200的两端,使得所有的新工卡200整体下落到下方的下料工位,即所有的新工卡200整体下落到下方的新工卡200上。解除移载吸盘,以松开下料工位上的新工卡200。顶升气缸641驱使顶升件穿过下料孔,以将下料工位上的工卡200顶升至收料工位。两下料侧夹气缸622驱使收料工位上的两下料支撑件621重新夹住下部分的新工卡200,以支撑所有新工卡200。经由顶升气缸641的驱动,使得顶升件能够下降至下料工位的下方,不影响旋转板的转动。下料升降气缸63驱使下料料仓61向上运动,而带着收集好的工卡200远离旋转板。这样控制模组9配合上述的这些模组不断的循环工作。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上料模组3、铲标模组4和贴标模组5均位于移载模组2的外侧,并且上料模组3、铲标模组4和贴标模组5沿移载模组2的传递方向顺序布置;上料模组3叠放有工卡200,并将工卡200逐个传递至移载模组2的上料工位上;在移载模组2则将工卡200从上料工位传送至铲标工位时,铲标模组4动作一次以剥离工卡200的外覆膜210;在所述移载模组2将工卡200从铲标工位传送至贴标工位时,贴标模组5动作一次以将新的外覆膜210粘贴到该工卡200上,由此形成新的工卡200,直接对旧工卡200进行回收,并实现了二次利用,减少了工卡200的浪费。

并且,收膜电机77驱使收膜辊筒76转动,使得胶带71带着外覆膜210向剥离间隙移动,实现了外覆膜210与保护膜的分离,并利于将废弃的保护膜和胶带71收集起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