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流尖嘴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167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流尖嘴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控制内容物流出速度的控流尖嘴容器。



背景技术:

容器盖是食品与饮包装重要的一环,也是消费者最先与产品接触的地方。容器盖具有保持内容物产品密闭性能,还具有防盗开启及安全性方面的功能,因此广泛的应用在包装产品上,所以容器盖作为化妆品、食品、饮业、酒、化工业以及制药业的上游产业,是容器等包装材料的关键性产品。容器盖发展的早期是使用软木材质、马口铁皇冠盖,后续开发出铝质的长颈铝盖、碳酸饮铝盖、热充填铝盖、注射液铝盖、药盖、掀开式环盖、安全钮爪盖及塑胶容器盖等产品。

传统容器的尖嘴容器盖为盖端与尖嘴一体或者尖嘴与容器扣合,倒出内容物时可以翻转容器或者挤压容器,但是这种容器的内容物倒出速度和量不受控制,需要关闭尖嘴口时还需要将帽盖盖合在尖嘴上,操作比较繁琐,且容易遗失帽盖造成容器无法有效封堵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流尖嘴容器,以解决传统容器的尖嘴容器无法控制内容物流出速度、经常需要通过盖上帽盖才能封堵出口、帽盖易遗失且控制过程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流尖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及盖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进料口以及尖嘴,所述尖嘴顶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孔径均大于第三出料口的孔径,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三出料口连通;

容器本体与盖体组装时,所述盖体与容器本体套接,旋转盖体时,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选择性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卡槽档位,所述盖体上相应设有卡齿档位;

旋转盖体至卡齿档位嵌入卡槽档位时,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档位包括相邻的全开卡槽档位及半开卡槽档位;

旋转盖体至卡齿档位嵌入全开卡槽档位时,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完全重叠;旋转盖体至卡齿档位嵌入半开卡槽档位时,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料口设于容器本体顶端偏离中心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料口设于盖体底部偏离中心轴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盖体上相应设有第一卡环;

容器本体与盖体组装时,所述第一卡环卡接第一环形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有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与盖体中心轴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还包括尖嘴帽盖,所述尖嘴帽盖上设有尖嘴塞,当尖嘴帽盖与盖体套接时,所述尖嘴塞的自由端封堵第三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尖嘴帽盖上相应设有第二卡环;

尖嘴帽盖与盖体组装时,所述第二卡环卡接第二环形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尖嘴帽盖与盖体断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有挡块,所述尖嘴帽盖上设有开口朝向容器本体的U形开口以及设于U形开口中的拉环,所述拉环与U形开口断点连接;

尖嘴帽盖与盖体组装时,所述拉环套接挡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控流尖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及盖体,容器本体上设有第一出料口,盖体上设有第二进料口以及尖嘴,尖嘴顶端设有第三出料口。其中,第二进料口与第三出料口相连通,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孔径均大于第三出料口的孔径。当将容器本体与盖体装配在一起时,盖体与容器本体套接且盖体相对容器本体可旋转,旋转盖体时,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出现选择性连通,即旋转盖体一定角度,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连通;继续旋转盖体,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重叠程度变大,连通程度增加;再旋转盖体,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重叠程度变小,连通程度降低;最后,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不重叠,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不连通。通过上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的设置,确保了该控流尖嘴容器能够通过旋转盖体实现控制尖嘴容器内容物流出速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开口大小而控制内容物流出速率或者关闭出口,控制过程简单、快捷,无需外部盖帽的辅助封堵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控流尖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控流尖嘴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控流尖嘴容器的旋转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控流尖嘴容器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控流尖嘴容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控流尖嘴容器的装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控流尖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本体;11、第一出料口;12、卡槽档位;13、第一环形卡槽; 2、盖体;21、第二进料口;22、尖嘴;23、第三出料口;24、卡齿档位;25、第一卡环;26、防滑条纹;27、第二环形卡槽;28、挡块;3、尖嘴帽盖;31、尖嘴塞;32、第二卡环;33、U形开口;34、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控流尖嘴容器。该控流尖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及盖体2,容器本体1上设有第一出料口11,容器本体1中的内容物从第一出料口11流出。盖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料口21,盖体2的顶部设有尖嘴22,尖嘴22顶端设有第三出料口23,且第二进料口21与第三出料口23之间连通,由此,容器本体1中的内容物从第一出料口11流出后进入第二进料口21,流入第二进料口21的内容物最后从第三出料口23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料口11的孔径与第二进料口21孔径的孔径大小相当且均大于第三出料口23的孔径。使用时,容器本体1与盖体2组装在一起时,盖体2套接在容器本体1上,旋转盖体2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选择性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出料口11的孔径与第二进料口21孔径的孔径大小可以不同,仅需要求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完全重叠时,重叠通道的孔径大于第三出料口23的孔径即可,具有相同的控速效果。

旋转盖体2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出现选择性连通,即旋转盖体2一定角度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部分重叠(部分连通);继续旋转盖体2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重叠程度变大 (连通程度增加直至达到完全重叠,此时连通程度达到最大);继续旋转盖体2,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重叠程度变小,连通程度降低;最后,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不重叠(旋转盖体2至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不重叠),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不连通,达到关闭容器本体1的出口的效果。通过旋转盖体2使得上述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选择性连通的设置,确保了该控流尖嘴容器能够通过旋转盖体2实现控制尖嘴容器内容物流出速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开口大小而控制内容物流出速率或者关闭出口,控制过程简单、快捷,无需外部盖帽的辅助封堵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容器本体1上设有卡槽档位12,例如可以是一个凹陷的卡槽,相应地,盖体2上相应设有卡齿档位24,卡齿档位24 为一个凸的卡齿。旋转盖体2至卡齿档位24嵌入卡槽档位12时,第一出料口 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连通。此时,通过卡槽与卡齿的限位作用,确保了盖体 2旋转至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连通时不至于随意移位。在本实施例中,卡槽档位12与卡齿档位24均为可塑性材质制成,旋转盖体2时,借助于卡槽档位12与卡齿档位24的塑性使得卡齿档位24嵌入卡槽档位12,由此,完成档位控制过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槽档位12包括两个卡槽,分别是全开卡槽及半开卡槽,卡齿档位24为一个凸的卡齿。旋转盖体2至卡齿档位24嵌入全开卡槽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完全重叠,即完全连通,内容物流出速率最大。旋转盖体2至卡齿档位24嵌入半开卡槽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部分重叠,即部分连通,内容物流出速率由最大速率调至停止中等速率,流出速率得到控制。在其它实施例中,卡齿档位24包括两个凸的卡齿,当仅有一个卡齿嵌入卡槽档位12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部分重叠,通过重叠多少控制连通孔大小,从而限制内容物的流出速率而起到限流的作用;当两个卡齿均嵌入卡槽档位12时,完全连通,内容物流出速率最大。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槽档位12还可以包括四个卡槽,分别是1/4卡槽、半开卡槽、3/4卡槽以及全开卡槽,卡齿档位24为一个凸的卡齿,卡齿进入1/4卡槽、半开卡槽、 3/4卡槽以及全开卡槽中任一个时,开口从闭口、1/4开口、半开开口、3/4开口以及全开开口转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出料口11设于容器本体1顶端偏离中心轴的一侧,同理,第二进料口21设于盖体2底部偏离中心轴的一侧。由此,旋转盖体2时可以确保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选择性导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容器本体1上设有第一环形卡槽13,相应的,盖体2上相应设有第一卡环25(从盖体2底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环形凸缘)。当容器本体1与盖体2组装在一起时,第一卡环25卡接第一环形卡槽 13。此时,通过第一卡环25卡接第一环形卡槽13,起到将盖体2与容器本体1 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盖体2上设有防滑条纹26,防滑条纹 26与盖体2的中心轴方向平行。使用时,可以通过扣住防滑条纹26方便使用者旋转盖体2和控制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选择性导通。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控流尖嘴容器。实施例2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的控流尖嘴容器还包括尖嘴帽盖3,尖嘴帽盖3上设有尖嘴塞31,当尖嘴帽盖3套接在盖体2上时,尖嘴塞31的底部伸入第三出料口23中并通过尖嘴塞31封堵第三出料口23。由此,通过尖嘴塞31封堵第三出料口23,起到防止盖体2中(即第二进料口21与第三出料口23之间) 残留有内容物并通过第三出料口23洒出,造成桌面等平台的污染。内容物流出时,通过第一出料口11进入盖体2中,再通过第二进料口21流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盖体2上设有第二环形卡槽27,尖嘴帽盖3上相应设有第二卡环32(即从尖嘴帽盖3下边缘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凸缘),当尖嘴帽盖 3与盖体2组装时,第二卡环32卡接第二环形卡槽27,形成倒扣结构。由此,通过第二卡环32卡接第二环形卡槽27,起到固定盖体2与尖嘴帽盖3之间的连接作用。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尖嘴帽盖3包括内外两层,外层用于包覆容器本体1的顶部,内层用于包覆盖体2的顶部。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环形卡槽27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卡环32倾斜向上设置,具有更好的卡接效果。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控流尖嘴容器。该控流尖嘴容器的尖嘴帽盖3与盖体2断点连接,用以形成断点防盗结构。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盖体2上设有挡块28,相应的,尖嘴帽盖3上设有开口朝向容器本体的 U形开口33以及设于U形开口33中的拉环34,拉环34与U形开口33断点连接。使用时,当尖嘴帽盖3与盖体2组装时,拉环34套接挡块28。由此,通过尖嘴帽盖3上的拉环34套接盖体2上的挡块28,将尖嘴帽盖3与盖体2限制在一起,当将两者强行分离并倒出内容物后,拉环34与尖嘴帽盖3脱连接,无法再还原至原始拉环34套接挡块28的状态。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