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6912发布日期:2019-10-22 21:4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驼峰鞍座、即钢卷鞍座用于库区钢卷的固定及定位。如图1所示,钢卷鞍座3通常包括用于铺在地面上的钢板32、及两个安装在钢板32上的定位凸台31。两个定位凸台31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使得两个定位凸台31呈驼峰状,且两个定位凸台31之间具有定位腔,该定位腔用于放置钢卷,从而利用两个定位凸台31与钢卷的接触作用实现对钢卷的定位。在库区内吊装驼峰鞍座时,由于鞍座上没有吊点,且铺在地上,单使用钢板夹吊装鞍座及其钢板32易滑,还不易将其撬离地面,从而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采用上述吊装的方式,其工作效率也很低,在撬动鞍座的钢板时费时费力,还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该专用夹具便于对钢卷鞍座进行吊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下端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上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下端设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中部与第二夹持臂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用于与起吊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用于与钢卷鞍座的定位凸台的左右两侧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下端设有第一夹持凸块,所述第一夹持凸块构成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下端设有第二夹持凸块,所述第二夹持凸块构成所述第二接触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上直臂和第一下直臂,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上直臂的上端,所述第一上直臂的下端与第一下直臂的上端固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下直臂的下端,所述第一上直臂与第一下直臂间的夹角为α,且90°<α<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上直臂和第二下直臂,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上直臂的上端,所述第二上直臂的下端与第二下直臂的上端固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下直臂的下端,所述第二上直臂与第二下直臂间的夹角为β,且90°<β<180°。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起吊装置相连接,且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与钢卷鞍座的定位凸台的左右两侧面相接触,这样,当起吊装置给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施加向上的起吊力时,将带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向上移动,且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铰接作用,及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定位凸台的接触作用下,将带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定位凸台的左右两侧面紧紧接触,从而将定位凸台及钢卷鞍座紧紧夹持住,进而起吊装置带动本专用夹具及钢卷鞍座移动至设定位置,实现了对钢卷鞍座的吊装,且方便了钢卷鞍座的吊装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钢卷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夹持臂 22 第二接触部

11 第一连接部 221 第二夹持凸块

111 第一连接孔 23 第二上直臂

12 第一接触部 24 第二下直臂

121 第一夹持凸块 3 钢卷鞍座

13 第一上直臂 31 定位凸台

14 第一下直臂 311 左凸起

2 第二夹持臂 312 右凸起

21 第二连接部 32 钢板

211 第二连接孔 4 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包括第一夹持臂1和第二夹持臂2,第一夹持臂1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夹持臂1的下端设有第一接触部12;第二夹持臂2的上端设有第二连接部21,第二夹持臂2的下端设有第二接触部22;第一夹持臂1的中部与第二夹持臂2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均用于与起吊装置相连接,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分别用于与钢卷鞍座3的定位凸台31的左右两侧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中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与起吊装置相连接,且使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分别与钢卷鞍座3的定位凸台31的左右两侧面相接触,这样,当起吊装置给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施加向上的起吊力时,将带动第一夹持臂1与第二夹持臂2向上移动,且在第一夹持臂1与第二夹持臂2的铰接作用,及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与定位凸台31的接触作用下,将带动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分别与定位凸台31的左右两侧面紧紧接触,从而将定位凸台31及钢卷鞍座3紧紧夹持住,进而起吊装置带动本专用夹具及钢卷鞍座3移动至设定位置,实现了对钢卷鞍座3的吊装,且方便了钢卷鞍座3的吊装工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1的下端设有第一夹持凸块121,第一夹持凸块121构成上述第一接触部12,第二夹持臂2的下端设有第二夹持凸块221,第二夹持凸块221构成上述第二接触部22。在吊装过程中,第一夹持凸块121和第二夹持凸块221分别与定位凸台31的左右两侧面紧紧接触。另外,定位凸台31的左侧面的上端设有左凸起311,定位凸台31的右侧面的上端设有右凸起312,左凸起311位于第一夹持凸块121的上方,右凸起312位于第二夹持凸块221的上方。在左凸起311与第一夹持凸块121的接触作用、及右凸起312与第二夹持凸块221的接触作用下,将有效防止本专用夹具相对于钢卷鞍座3向上移动,且在本吊装专用夹具向上移动过程中,将带动钢卷鞍座3一起移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1,第二连接部2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11。本实施例在吊装过程中,分别将两个卸扣的轴销插在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211中,且将两个卸扣通过钢丝绳与起吊装置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与起吊装置相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1包括第一上直臂13和第一下直臂14,第一连接部11位于第一上直臂13的上端,第一上直臂13的下端与第一下直臂14的上端固接,第一接触部12位于第一下直臂14的下端,第一上直臂13与第一下直臂14间的夹角为α,且90°<α<180°。同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臂2包括第二上直臂23和第二下直臂24,第二连接部21位于第二上直臂23的上端,第二上直臂23的下端与第二下直臂24的上端固接,第二接触部22位于第二下直臂24的下端,第二上直臂23与第二下直臂24间的夹角为β,且90°<β<180°。

上述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211也称作本专用夹具的吊点。上述第一夹持臂1和第二夹持臂2具体通过铰接轴4相铰接。上述第一夹持凸块121和第二夹持凸块221均呈板状结构。上述在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与定位凸台31的接触作用下,且在本专用夹具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均与定位凸台31之间产生摩擦力,这样,钢卷鞍座3利用自重给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施加向下的摩擦力,结合第一夹持臂1与第二夹持臂2的铰接关系,及起吊装置给第一夹持臂1的上端和第二夹持臂2的上端施加向上的起吊力,使得第一接触部12和第二接触部22相互靠近,从而将钢卷鞍座3牢牢夹持住。

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凸台31可称作驼峰。钢卷鞍座3也称作驼峰鞍座。上述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也称作驼峰鞍座吊装专用夹具。且本专用夹具主要应用于无直接吊点且不易穿钢丝绳兜吊的钢结构构件的吊装。本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在使用时,利用钢卷鞍座3的自重进行锁紧起吊,方便了钢卷鞍座3吊装工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且减少了安全隐患,并提高了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在电缆敷设及驼峰鞍座吊装施工过程中,利用本钢卷鞍座吊装专用夹具,可以大幅度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用工成本,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