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戴产品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940发布日期:2019-08-09 21:1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腕戴产品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涉及腕戴产品比如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的包装盒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手环、智能手表类等腕戴产品发展迅速,且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有技术腕戴产品的包装盒通常包括盒盖、盒体和内衬件,盒盖、盒体大多通过多片硬纸组装打胶粘接而成,内衬件多为塑胶件,加工成本高,且打胶粘接不环保。

因此,为手腕戴产品设计一种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包装盒以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腕戴产品包装盒,可一体折叠成型,无需粘合,节能环保,且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腕戴产品包装盒,所述包装盒为一体纸板折叠成型结构,包括盒体和与配合盒体连接的顶部盒盖,所述盒体包括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以及形成在由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围成盒内空间内的主体固定支架及配件容置区,所述主体固定支架用于固定腕戴产品的主体,所述配件容置区用于放置腕戴产品的配件;所述底壁的前侧边与所述前侧壁的底边连接,所述底壁的后侧边与所述后侧壁卡接;所述左侧壁的底边与所述底壁的左侧边连接,所述右侧壁的底边与所述底壁的右侧边连接。

所述主体固定支架为由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叉连接的交叉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边与所述前侧壁的顶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边与所述后侧壁的底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边与所述后侧壁的顶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边位于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底壁的夹角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两个通孔,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两个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两个通孔一一对应交叉设置。

所述底壁的后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卡舌,所述后侧壁的底边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边的连接部位上对应设有卡缝,所述卡舌与所述卡缝插装配合。

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长条插缝,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长条插缝,所述第一长条插缝与所述第二长条插缝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长条插缝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边,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二长条插缝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相对另一侧边,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支撑板插装在所述第二长条插缝内,所述第二支撑板插装在所述第一长条插缝,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交叉连接。

所述配件容置区位于所述左侧壁上,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盒体和后盒体,所述前盒体和所述后盒体交叉卡接并与所述左侧壁围成封闭盒体。

所述前盒体和所述后盒体均为三角形,且所述前盒体的一侧壁与所述后盒体的一侧壁插装配合。

所述配件容置区的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围成的交叉空间形状相适配,并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围成的交叉空间内。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左侧边缘部位设有卡设所述前盒体和所述后盒体交叉部位卡槽。

所述右侧壁上也形成有所述配件容置区,所述配件容置区与所述左侧壁上的配件容置区结构相同。

所述顶部盒盖包括左侧盒盖和右侧盒盖,所述左侧盒盖的左侧边与所述左侧壁的顶边连接,所述右侧盒盖的右侧边与所述右侧壁的顶边连接,所述左侧盒盖和右侧盒盖均与所述盒体扣合,且所述左侧盒盖与所述右侧盒盖的对合边通过相配合的多个卡舌和多个卡槽交错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为一体纸板折叠成型结构,一体折叠形成包装盒的主体固定支架(内衬)、配件容置区(配件区)、外盒体三部分,减少了包装成本,又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无需粘合成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封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盒盖及盒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盒盖及盒体的左侧壁、右侧壁、配件容置区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手环主体在主体固定支架上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折叠左侧壁上的配件容置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种腕戴产品包装盒,包装盒100为一体纸板折叠成型结构,包括盒体110和与盒体110连接的盒盖120,盒体110包括底壁111、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整体呈矩形盒状,底壁111、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围成盒内空间,盒内空间内折叠形成有主体固定支架130及配件容置区140,主体固定支架130用于固定腕戴产品的主体,配件容置区140用于放置腕戴产品的配件,如充电底座、USB线和说明书等;底壁111的前侧边与前侧壁112的底边通过折痕连接,底壁111的后侧边与后侧壁113卡接;左侧壁114的底边与底壁111的左侧边连接,右侧壁115的底边与底壁111的右侧边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主体固定支架130为由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交叉连接的交叉结构,第一支撑板131的顶边与前侧壁112的顶边连接,第一支撑板131的底边与后侧壁113的底边连接;第二支撑板132的顶边与后侧壁113的顶边连接,第二支撑板132的底边抵靠在盒体110的前侧壁112与底壁111的夹角处;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上均设有两个通孔133,且第一支撑板131上的两个通孔133与第二支撑板132上的两个通孔133一一对应交叉设置。通过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交叉形成主体固定支架130,两支撑板之间以及其与盒体110的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和底壁111相互之间通过作用力互相支撑,使包装盒不会松散且支撑牢固,可以为腕戴产品的主体提供稳固的固定放置位置;腕戴产品主体放置时,以手环为例,如图6所示,将手环主体200的两个腕带分别穿过两组交叉通孔133后,再连接两个腕带的端部,使腕带成为闭合环体,从而使手环主体200稳固地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所形成的交叉结构上,主体固定支架130对手环主体200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地,对于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之间的交叉连接,可在其中一支撑板上设置长条插缝,另一支撑板通过插设至长条插缝内实现两支撑板的交叉连接,然而这种交叉连接方式势必要求两支撑板的长度不同,以便其中一支撑板整体插入另一支撑板,这样会导致盒内空间利用率低。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对盒内空间的利用率,如图3至图5所示,在第一支撑板131上设有第一长条插缝1312,第二支撑板132上设有第二长条插缝1321,第一长条插缝1312与第二长条插缝1321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设置;第一长条插缝1312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板131的一侧边,另一端封闭;第二长条插缝1321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132的相对另一侧边,另一端封闭;第一支撑板131插装在第二长条插缝1321内,第二支撑板132插装在第一长条插缝1312,进而实现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的交叉连接。即如图5所示,在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上均设置一段长条插缝,即第一长条插缝1312和第二长条插缝1321,两长条插缝在盒体展开状态时呈对角设置,在盒体折叠状态时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设置,这样,当第一支撑板131与第二支撑板132交叉时,先将第二支撑板132上与第二长条插缝1321对应的部位A折叠180°后与第二支撑板132的部位B重合,使重合后的区域尺寸能够插入至第一长条插缝1312内,同时,由于部位A折叠,则对第一支撑板131插设至第二长条插缝1321内形成避让,从而使得两支撑板顺利交叉,插设到位后,将部位A复位。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的形状和尺寸一致,第一长条插缝1312和第二长条插缝1321均位于其所在支撑板的中心线上,从而使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交叉后形成一对称的十字交叉结构,增大了其支撑可靠性。

对于盒体110的底壁111与后侧壁113之间的卡接,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底壁111的后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卡舌1111,后侧壁113的底边与第一支撑板131的底边的连接部位上对应设有卡缝1311,卡舌1111与卡缝1311插装配合。

对于配件容置区140,为充分利用盒内空间,其位于左侧壁114上,如图3所示,配件容置区14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交叉卡接并与左侧壁114围成封闭盒体,从而将手环产品的配件比如充电座、USB线和说明书等放入该封闭盒体内。同理,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的交叉结构使得整体配件容置区140结构稳固,不易散开。

如图3和图4所示,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均为三角形,且前盒体141的一侧壁1411与后盒体142的一侧壁1421插装配合。具体地,前盒体141的侧壁1411和后盒体142的侧壁1421均长度较大,且侧壁1411和侧壁142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插缝143,从而实现交叉插装,以形成稳固的盒体结构,即配件容置区140,同时,前盒体141的侧壁1411长度超出部分可作为后盒体142对应的侧壁,后盒体142的侧壁1421长度超出部分可作为前盒体141对应的侧壁,从而可以使配件容置区140结构紧凑,并节省材料。

进一步地,为使整个盒体110结构紧凑,充分利用盒内空间,以减小包装盒体积,配件容置区140的轮廓形状与第一支撑板131及第二支撑板132所围成的交叉空间形状相适配,从而便于配件容置区140嵌入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所围成的交叉空间端部内,以使盒体110结构紧凑,尽可能减小包装盒的体积。

为进一步提高包装盒的稳固性,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的左侧边缘部位设有卡槽134,如图3所示,卡槽134用于卡设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的交叉部位,从而使配件容置区140和主体固定支架130能够卡接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整个包装盒不易散开。

同时,盒体110的右侧壁115上也形成有配件容置区140,配件容置区140与左侧壁114上的配件容置区140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充分利用了盒内空间,增大了配件放置空间。

对于盒盖120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左侧盒盖121和右侧盒盖122,如图1所示包装盒的折叠状态,左侧盒盖121的左侧边与左侧壁114的顶边连接,右侧盒盖122的右侧边与右侧壁115的顶边连接,左侧盒盖121和右侧盒盖122均与盒体110扣合,且左侧盒盖121与右侧盒盖122的对合边通过相配合的多个卡舌123和多个卡槽124交错插接,为使插接稳固,卡舌123和卡槽124为适配的多边形结构。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左侧盒盖121的前后两侧边上设有向下翻折的翼边125,同时右侧盒盖122的前后两侧边上也设有向下翻折的翼边125,两侧盒盖与盒体110扣合时,翼边125插设至盒盖120的侧边与盒体110之间的缝隙内,同时,左侧盒盖121的对合边(即其右侧边)上交错设置有卡舌123和卡槽124,右侧盒盖122的对合边(即其左侧边)上交错设置有卡舌123和卡槽124,盒盖120与盒体110扣合时,左侧盒盖121的多个卡舌123和多个卡槽124和右侧盒盖122的多个卡舌123和多个卡槽124交错插接,形成稳固的封口结构,如图2所示。

如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腕戴产品包装盒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腕带产品包装盒具体的折叠成型过程如下:

1)将图5中的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折叠之后形成一个十字交叉的主体固定支架130用来放置手环主体200,如图6所示,图5中第一支撑板131和第二支撑板132之间的区域折叠形成盒体110的后侧壁113;

2)将图6所示展开的包装盒向主体固定支架130侧进行两次翻折,以形成盒体110的前侧壁112和底壁111,如图4所示;然后将底壁111后侧边上的卡舌1111插入后侧壁113的底边与第一支撑板131的底边连接部位上的卡缝1311内,卡舌1111与卡缝1311插装配合,形成稳固的盒体骨架;

3)折叠左侧壁114上的配件容置区140,如图7所示,依次折叠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前盒体141和后盒体142交叉连接形成配件容置区140,如图3所示;按同样方法折叠右侧壁115上的配件容置区140。

4)扣合顶部盒盖120,将左侧盒盖121和右侧盒盖122的翼边125插设至盒盖120的侧边与盒体110之间的缝隙内,同时,左侧盒盖121的对合边上的卡舌123和卡槽124和右侧盒盖122的对合边上的卡舌123和卡槽124交错插接,形成稳固的封口结构,如图2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