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5912发布日期:2019-09-25 00:1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



背景技术:

由于锡烟尘含锡元素较多、物料粘性大、易粘壁等特性。目前,国内市场上对锡烟尘多采用人工收集处理,消耗人力物力,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解决了人工收集处理、消耗人力物力、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口管,所述泵体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上环绕管、中环绕管和下环绕管,上环绕管、中环绕管和下环绕管均与泵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泵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三通,下料三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气旋组件,所述泵体的一侧分别设有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和气体输送组件,气体输送组件的一端与下料三通固定连接,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的一端与下料三通的顶部固定连接,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与上环绕管固定连接,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与中环绕管固定连接,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与下环绕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气旋组件、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和气体输送组件结构相同,出料口气旋组件包括导管,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的一侧固定有控制阀,控制阀远离进气阀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泵。

优选的,所述上环绕管、中环绕管和下环绕管均套设于泵体上,上环绕管、中环绕管和下环绕管上设有多个斜管,斜管的一端与泵体的内部连通,且斜管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让物料均匀、流化态下料,下料三通使物料在下料过程中改变物料流向,便于物料下料,防止堆积在仓泵底部,出料口气旋组件压缩气体由夹层喷出,减少料柱与管壁之间的摩擦,通过该仓泵输送,可以有效的防止锡烟尘在仓泵内壁挂壁,有利于下料,不会堆积在仓泵下料口处,便于料,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进口管、3上环绕管、4中环绕管、5下环绕管、 6下料三通、7出料管、8出料口气旋组件、9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 10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1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2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3气体输送组件、14导管、15进气阀门、16控制阀、17 驱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锡烟尘输送的仓泵,包括泵体1,泵体1 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口管2,泵体1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上环绕管3、中环绕管4和下环绕管5,上环绕管3、中环绕管4和下环绕管5均与泵体1的内部连通,泵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三通6,下料三通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气旋组件8,泵体1的一侧分别设有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9、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0、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1、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2 和气体输送组件13,气体输送组件13的一端与下料三通6固定连接,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2的一端与下料三通6的顶部固定连接,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9与上环绕管3固定连接,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0 与中环绕管4固定连接,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1与下环绕管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出料口气旋组件8、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9、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0、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1、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 12和气体输送组件13组件相同,出料口气旋组件8包括导管14,导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阀门15,进气阀门15的一侧固定有控制阀16,控制阀16远离进气阀门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泵17,上环绕管3、中环绕管4和下环绕管5均套设于泵体1上,上环绕管3、中环绕管4和下环绕管5上设有多个斜管,斜管的一端与泵体1的内部连通,且斜管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上部流化气输送组件9、中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0、锥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1分别输送给上环绕管3、中环绕管4和下环绕管5,上环绕管3、中环绕管4和下环绕管5上设有斜管与泵体1 内部连通,斜管倾斜设置,保证物料在下料的过程中防止物料站在仓壁上,底部流化气输送组件12设置在仓泵底部,让物料均匀、流化态下料,下料三通6使物料在下料过程中改变物料流向,便于物料下料,防止堆积在仓泵底部,出料口气旋组件8压缩气体由夹层喷出,减少料柱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由于锡烟尘含锡元素较多、物料粘性大、易粘壁等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