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178发布日期:2019-10-15 17:3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



背景技术:

码头工程中码头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胸墙,胸墙后方设有油、水、电管沟,管沟盖板采用定型底胎和钢模板进行预制,盖板中间设若干预留,施工完成后吊孔无需封堵。目前,常用的管沟盖板吊装方法为在预制构件预埋钢质吊点或采用吊带吊装,预埋钢质吊点吊装,后期吊点处理会影响管沟盖板的外观质量,且浪费材料及人工资源;采用吊带直接吊装方式不稳定,安装过程中预制盖板易与管沟或已安装完成盖板磕碰而造成破坏,不仅造成一定损失,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包括支撑盒、条形孔盒、起吊杆,支撑盒位于模板底胎内,模板底胎顶部位于管沟盖板预留孔正下方开有矩形孔,支撑盒从矩形孔下方与模板底胎的内壁固定连接,

条形孔盒位于支撑盒内,条形孔盒包括两个扣合在一起的拼接块,两个拼接块扣合的一侧均设有条形缺口,两个条形缺口扣合成条形孔,

起吊杆穿过条形孔,起吊杆包括承重杆,承重杆底部设有呈倒“丁”字形的条形钩,承重杆顶部设有起吊环。

优选的,支撑盒包括侧支撑板和底部支撑板,侧支撑板与模板底胎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底部支撑板与侧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侧支撑板和底部支撑板均为角钢。

优选的,拼接块由槽钢制成。

优选的,两个条形缺口均为矩形。

优选的,条形钩底部边缘设有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吊装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丁”字形的条形钩穿过条形孔内,转动起吊杆使条形钩的两端将两个拼接块托住,若干个起吊杆配合从而将整个管沟盖板托起、吊起,吊出到指定地点后转动起吊杆使条形钩与拼接块解锁,拼接块失去支撑自然脱落,这种方式不会对管沟盖板表面进行破坏、吊装后无需修复,且吊装过程稳定,不仅提高了工程外观、质量,而且避免了磕碰带来的损失,并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条形钩锁紧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条形钩解锁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条形钩锁紧状态下条形孔盒的仰视图;

图中:1-支撑盒;2-模板底胎;3-条形孔盒;4-起吊杆;5-管沟盖板;11-侧支撑板;12-底部支撑板;31-拼接块;32-条形缺口;41-承重杆;42-条形钩;43-起吊环;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包括支撑盒1、条形孔盒3、起吊杆4,支撑盒1位于模板底胎2内,模板底胎2顶部位于管沟盖板5预留孔正下方开有矩形孔,支撑盒1从矩形孔下方与模板底胎2的内壁固定连接,

条形孔盒3位于支撑盒1内,条形孔盒3包括两个扣合在一起的拼接块31,两个拼接块31扣合的一侧均设有条形缺口32,两个条形缺口32扣合成条形孔,

起吊杆4穿过条形孔,起吊杆4包括承重杆41,承重杆41底部设有呈倒“丁”字形的条形钩42,承重杆41顶部设有起吊环43。

优选的,支撑盒1包括侧支撑板11和底部支撑板12,侧支撑板11与模板底胎2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底部支撑板12与侧支撑板11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侧支撑板11和底部支撑板12均为角钢。

优选的,拼接块31由槽钢制成。

优选的,两个条形缺口32均为矩形。

优选的,条形钩42底部边缘设有圆角。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预制管沟盖板5前,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拼接块31扣合并置于支撑盒1内;管沟盖板5制成后需要从模板中吊出时,将起吊杆4插入管沟盖板5上的预留孔,并将“丁”字形的条形钩42穿过两个条形缺口32形成的条形孔内,转动起吊杆4使条形钩42的两端将两个拼接块31托住,若干个起吊杆4配合从而将整个管沟盖板5托起、吊起,吊出到指定地点后转动起吊杆4使条形钩42与拼接块31解锁,拼接块31失去支撑自然脱落,这种方式不会对管沟盖板5表面进行破坏、吊装后无需修复,且吊装过程稳定,不仅提高了工程外观、质量,而且避免了磕碰带来的损失,并降低了安全隐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