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受引导而可在轨道上移动的承载件的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5150发布日期:2020-04-21 22: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沿着输送线路(16)运输物体的运输设备(10),包括:

界定所述输送线路(16)的轨道(14);

至少一个滑动件(22),其被引导而可沿着所述轨道(14)移动,并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待运输的物体;

耦接部件(40),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22)上,所述滑动件能够通过所述耦接部件被推动;

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2),其具有第一驱动结构(34),用于沿着所述输送线路(16)的第一运输段(18)推动所述滑动件(22);

第二驱动装置(42),其具有第二驱动结构(44,46),用于沿着所述输送线路(16)的第二运输段(20)推动所述滑动件(22);

其中所述耦接部件(40)用于以压配合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运输段(18)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4)相接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耦接部件(40)还用于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或者以形状配合/压配合的方式在所述第二运输段(20)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44,46)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2)构造为具有回转皮带(34)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4)的皮带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2)构造为具有回转齿形带(46)或齿轮(44)作为所述第二驱动结构(44,46)的带齿的驱动装置。

4.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4)在所述输送线路(16)的第二运输段(20)的区域内是弯曲的,尤其是弓形弯曲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44,46)沿着所述轨道(1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44)在所述输送线路(16)的第二运输段的区域内通过圆盘(49)发生偏转。

6.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两个驱动装置(34,44,46)在一与所述输送线路(16)延伸的平面相平行的公共面中回转。

7.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4)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44,46)的定向使得与所述耦接部件(40)的接合在不同情况下是从同一侧进行,为此所述耦接部件(40)优选地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4)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44,46)相接合的接合表面,尤其为单个接合表面(4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耦接部件(40)的接合表面(48)形成为花键轴形状,尤其为at5类型的花键轴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44,46)形成的花键轴形状与所述耦接部件(40)的花键轴形状互补,以便于所述耦接部件(40)相接合。

9.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点在于,所述耦接部件(40)弹性地受撑于所述滑动件(22)上,所述耦接部件(40)特别地在垂直于其接合表面(48)的方向上被预紧。

10.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点在于,所述耦接部件(40)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簧(52)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受支撑在滑动件(22)上,其中在所述滑动件(22)的第一输送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52)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的上游位置,特别地设置两个第一弹簧(52),其中一个弹簧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的上游位置,另一个弹簧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的下游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52)更硬;和/或

所述耦接部件(40)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具有自由行程(58),使得在所述第一弹簧(52)变形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54)不会产生任何作用,直至克服所述自由行程(5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沿着输送线路(16)运输物体的运输设备(10),包括:界定输送线路(16)的轨道(14);至少一个滑动件(22),其被引导而可沿着所述轨道(14)移动,并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待运输的物体;耦接部件(40),其设置在滑动件(22)上,滑动件能够通过耦接部件被推动;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2),其具有第一驱动结构(34),用于沿着输送线路(16)的第一运输段(18)推动滑动件(22);第二驱动装置(42),其具有第二驱动结构(44,46),用于沿着输送线路(16)的第二运输段(20)推动滑动件(22);其中耦接部件(40)用于以压配合的方式在第一运输段(18)的区域中与第一驱动结构(34)相接合;耦接部件(40)还用于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或者以形状配合/压配合的方式在第二运输段(20)的区域中与第二驱动结构(44,46)相接合。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哥廷格;卢茨·纽维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斯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