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7187发布日期:2020-11-04 04:1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轿厢上表面的电梯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能够减小扶手装置位于收纳位置时的整体高度尺寸的电梯的轿厢装置(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886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样的电梯的扶手装置中,由于扶手的组装作业由作业人员本身进行,因此存在维护作业的工作量增加的问题。此外,在作业人员开始维护作业时,能够在组装扶手之前进行作业,因此存在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通过作业人员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进入轿厢上表面这一动作,作业人员不亲自进行组装作业,扶手就从收纳位置被组装到使用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扶手基部,其固定于轿厢上表面;扶手可动部,其与扶手基部连接;第一可动单元,其设置在扶手基部与扶手可动部之间,使扶手可动部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第一保持机构,其将扶手可动部机械地保持在收纳位置;第二保持机构,其将扶手可动部机械地保持在使用位置;作业台,其在供作业人员站立的轿厢上部的面的至少一部分扩展;第二可动单元,其根据施加到作业台的重量,将作业台的高度以能够在通常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引导;连结杆,其设置于第一保持机构,能够与作业台的上下移动联动地移位,且连结杆的一方固定于作业台,在连结杆的另一方设置有能够将扶手可动部保持在收纳位置的第一闩锁部件;以及承受部,其当作业台配置在通常位置时能够与第一闩锁部件卡合,承受部与第一闩锁部件卡合而能够将扶手可动部保持在收纳位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通过作业人员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乘入轿厢上表面这一动作,作业人员不进行组装作业,扶手就自行从收纳位置被组装到使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扶手装置整体(使用时)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1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放大图(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1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放大图(主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3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4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4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2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8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9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12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13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扶手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图,图1是示出扶手装置整体(使用时)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放大图(主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放大图(主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图4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图2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另外,作为电梯的轿厢设备,省略了关门装置、门马达等的图示。

在图中,电梯装置的轿厢1具有水平的轿厢上表面1a。在轿厢上表面1a设置有扶手装置2。在该例中,扶手装置2沿着轿厢上表面1a的左右的缘部和后侧的缘部竖立。此外,扶手装置2具有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上的扶手基部3(下部扶手)和与扶手基部3连接的扶手可动部4(上部扶手)。扶手基部3的上部和扶手可动部4的下部设置有滑动机构5,该滑动机构5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引导扶手可动部4的方式部分重叠地配置。在滑动机构5的扶手基部3与扶手可动部4之间配置有弹簧6,扶手可动部4能够在从扶手基部3向上方突出的使用位置与从使用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收纳位置之间相对于扶手基部3上下移动。即,扶手可动部4以弹簧6被压缩的状态保持在收纳位置,以弹簧6伸长的状态保持在使用位置。

图2示出了扶手可动部4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图3示出了扶手可动部4移位到收纳位置的状态。扶手装置2整体的高度尺寸通过使扶手可动部4上下移动而可变。即,通过使扶手可动部4从使用位置移位到收纳位置,能够缩小扶手装置2整体的高度尺寸。

在扶手可动部4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扶手装置2的高度尺寸是作业人员不会误越过扶手装置2而移动到扶手装置2的外侧的大小(例如1100mm以上)。此外,在使扶手可动部4移位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扶手装置2的高度尺寸被抑制得比扶手可动部4位于使用位置时小(例如700mm以下)。

在对设置在井道内的曳引机等设备(未图示)进行维护时,在作业人员乘入轿厢1而停留的位置的轿厢上表面1a设置有作业台7。在该作业台7的背侧与轿厢上表面1a之间,设置有根据所施加的载荷而能够上下移动地引导作业台7的弹簧8。作业台7由弹簧8引导,能够在未被作业人员踩踏时的高度(通常位置)与被作业人员从作业台7的上侧踏入时的高度(下降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在扶手基部3与扶手可动部4之间设置有将扶手可动部4机械地保持在使用位置或收纳位置的多个保持机构9、10。在保持机构9与作业台7之间配置有连结杆11,该连结杆11能够与作业台7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移动。

在保持机构9设置有:闩锁部件12,其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收纳位置;以及承受部12a,其设置于扶手可动部4,能够与闩锁部件12卡合。闩锁部件12的一侧能够转动地与连结杆11连接,在另一侧设有能够与承受部12a卡合的爪。当作业台7位于通常位置时,闩锁部件12的爪与承受部12a卡合,从而克服被压缩的弹簧6的反作用力而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收纳位置。当作业台7从通常位置移位到下降位置时,闩锁部件12的爪被向下侧拉下,从承受部12a脱离。若闩锁部件12与承受部12a的卡合被解除,则扶手可动部4因弹簧6的反作用力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

此外,在保持机构10设置有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使用位置的闩锁部件13。闩锁部件13的一侧借助弹簧14与扶手可动部4连接。当扶手可动部4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时,闩锁部件13的另一侧与扶手基部3卡合,由此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使用位置。

接下来,对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对设置在井道内的曳引机等设备进行维护时,作业人员乘入轿厢1的轿厢上表面1a后,在轿厢上表面1a上移动到能够进行设备的维护的位置。若作业人员移动到轿厢上表面1a的规定位置并为了进行维护而停留,则配置在该位置的作业台7被作业人员踏入。若作业台7因作业人员的体重而从通常位置移位到下降位置,则连结杆11也同步下降。在此,若通过连结杆11下降而使得闩锁部件12的爪从承受部12a脱离,则滑动机构5的弹簧6从压缩状态伸长。通过此时作用的弹簧6的反作用力,扶手可动部4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在扶手可动部4移位到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弹簧6成为伸长状态,通过闩锁部件13与扶手基部3卡合,扶手可动部4被保持在使用位置。

在扶手可动部4被保持在使用位置后,在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台7的情况下,作业台7在弹簧8的作用下自行移位而从下降位置返回到通常位置。另一方面,此时,由于扶手可动部4通过闩锁部件13与扶手基部3卡合,因此扶手可动部4不会移位到收纳位置,而是保持在使用位置。因此,在结束维护作业的情况下,作业人员通过手动使闩锁部件13从扶手基部3脱离,并且将扶手可动部4向下方压入,一边压缩弹簧6一边使扶手可动部4从使用位置移位到收纳位置。而且,通过使移位到收纳位置的扶手可动部4的承受部12a与闩锁12卡合,扶手可动部4被保持在收纳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其具备:扶手基部3,其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扶手可动部4,其与扶手基部3连接;第一可动单元,其设置在扶手基部3与扶手可动部4之间,使扶手可动部4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第一保持机构,其将扶手可动部4机械地保持在收纳位置;第二保持机构,其将扶手可动部4机械地保持在使用位置;作业台7,其在供作业人员站立的轿厢1上部的面1a的至少一部分扩展;第二可动单元,其根据施加到作业台7的重量,将作业台7的高度以能够在通常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引导;连结杆11,其设置于第一保持机构,能够与作业台7的上下移动联动地移位,且连结杆11的一方固定于作业台7,在连结杆11的另一方设置有能够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收纳位置的第一闩锁部件12;以及承受部12a,其当作业台7配置在通常位置时能够与第一闩锁部件12卡合,承受部12a与第一闩锁部件12卡合而能够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收纳位置,由此,在作业人员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乘入轿厢1上表面1a的情况下,仅通过踏入作业台7,作业人员不进行组装作业,扶手可动部4就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

此外,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其中,第一可动单元具有:滑动机构5,其设置在扶手基部3与扶手可动部4之间,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引导彼此的方式部分重叠地配置;以及弹簧6,其一方固定于扶手基部3,另一方固定于扶手可动部4,由此,弹簧6的反作用力进行作用,扶手可动部4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此外,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其中,第二可动单元具有弹簧8,该弹簧8的一方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且另一方固定于作业台7的背侧,由此,在作业人员乘入轿厢1上表面1a并踏入作业台7后,从作业台7离开的情况下,弹簧8的反作用力进行作用,作业台7自行从下降位置恢复到通常位置。

此外,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其中,第二保持机构的一方固定于扶手基部3,在第二保持机构的另一方具备能够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使用位置的第二闩锁部件13,由此,在扶手可动部4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后,能够将扶手可动部4保持在使用位置。

实施方式2.

图8~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图,图8是示出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图8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图9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在主要部分设置有活塞、气缸和压力配管,对除此以外的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中,扶手装置15具有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的扶手基部16(下部扶手)和与扶手基部16连接的扶手可动部17(上部扶手)。在扶手基部16设置有气缸18。在扶手可动部17的下部设置有与气缸18嵌合的活塞19,扶手可动部17配置成能够与活塞19同步地沿上下方向引导。

在作业台20的下侧设置有气缸21和与该气缸21嵌合的活塞22。活塞22的上部固定于作业台20的背侧,作业台20以能够根据所施加的载荷而与活塞22同步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扶手装置15的气缸18和作业台20的气缸21通过压力配管23彼此连接。即,若使与作业台20的气缸21嵌合的活塞22上下移动,则空气压力经由压力配管23传递到气缸18,与气缸18嵌合的扶手装置15的活塞19与活塞22同步地向相反方向上下移动。

在此,在将扶手装置15的扶手重量设为w1、将扶手侧的气缸18的面积设为a1、将作业台20的重量设为w2、将作业台20的气缸21的面积设为a2、将作业人员的重量设为w3的情况下,示出如下的压力平衡的条件式(a)、(b)。

(a)···

、(b)···

即,通过以满足条件式(a)和(b)的方式预先设定w1~w3、a1、a2的各值,使得如下进行动作:在作业人员未使用时,扶手装置15自行定位于收纳位置,在作业人员使用时,扶手装置15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在作业结束后,扶手装置15自行从使用位置返回到收纳位置。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动作进行说明。若作业人员移动到轿厢上表面1a的规定位置并为了进行设备的维护而停留,则配置在该位置的作业台20被作业人员踏入。若作业台20因作业人员的重量而从通常位置移位到下降位置,则活塞22也同步下降。此时,由于在作业台20上作用有因作业人员踏入而产生的向下的载荷,气缸21的空气压力经由压力配管23传递到气缸18。传递到气缸18的空气压力将活塞19上推,由此扶手可动部17也同步地向上方移位。在此,在扶手可动部17移位到使用位置后,在作业人员踏入作业台20的期间,活塞19的位置通过气缸18的空气压力而维持原样。即,在维持活塞19的位置的期间,扶手可动部17也被保持在使用位置。

在维护作业结束而作业人员离开了作业台20的情况下,由于扶手重量w1、气缸18的面积a1、作业台20的重量w2、气缸21的面积a2、作业人员的重量w3的各值被设定成满足条件式(a)和(b),因此作业台20自行从下降位置移位到通常位置,并且活塞22也同步上升。通过活塞22上升,气缸21的空气压力经由压力配管23传递到气缸18。由于传递到气缸18的空气压力按下活塞19,因此扶手可动部17也同步地向下方移位。此后,移位到通常位置的作业台20保持在该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其具备:扶手基部16,其固定于轿厢上表面;扶手可动部17,其与扶手基部16连接;第一气缸18,其设置在扶手基部16与扶手可动部17之间,并设置于扶手基部16;第一活塞19,其与第一气缸18嵌合,能够使扶手可动部17的高度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上下移动;作业台20,其在供作业人员站立的轿厢1上部的面1a的至少一部分扩展;第二气缸21,其设置于作业台20的背侧;以及第二活塞22,其与第二气缸21嵌合,根据施加到作业台20的重量,将作业台20的高度以能够在通常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引导,第一气缸18与第二气缸21通过压力配管23彼此连接,由此,在作业人员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乘入轿厢1上表面1a的情况下,仅通过踏入作业台20,作业人员不进行组装作业,扶手可动部17就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进而,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在作业人员结束了维护作业后,仅通过离开作业台20,作业人员不进行收纳作业,扶手可动部17就自行从使用位置移位到收纳位置。

实施方式3.

图12~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图,图12是示出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视图,图13是示出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视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扶手装置(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图13的扶手装置(收纳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扶手装置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作业台的背侧与轿厢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对除此以外的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中,扶手装置24在作业台20的背侧与轿厢上表面1a之间设置有弹簧25。作业台20以弹簧25伸长的状态保持在通常位置,以弹簧25被压缩的状态保持在下降位置。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动作进行说明。若作业人员移动到轿厢上表面1a的规定位置并为了进行设备的维护而停留,则配置在该位置的作业台20被作业人员踏入。若作业台20因作业人员的重量而从通常位置移位到下降位置,则活塞22也同步下降。此时,由于在作业台20上作用有因作业人员踏入而产生的向下的载荷,因此弹簧25从伸长状态变化为压缩状态。在此,通过活塞22下降,气缸21的空气压力经由压力配管23传递到气缸18。传递到气缸18的空气压力将活塞19上推,由此扶手可动部17也同步地向上方移位。在此,在扶手可动部17移位到使用位置后,在作业人员踏入作业台20的期间,活塞19的位置通过气缸18的空气压力而维持原样。即,在维持活塞19的位置的期间,扶手可动部17也被保持在使用位置。

在维护作业结束而作业人员离开了作业台20的情况下,作业台20的被压缩的弹簧25从压缩状态伸长。此时,因弹簧25产生的反作用力,作业台20自行从下降位置移位到通常位置,并且活塞22也同步地上升。通过活塞22上升,气缸21的空气压力经由压力配管23传递到气缸18。由于传递到气缸18的空气压力按下活塞19,因此扶手可动部17也同步地向下方移位。在此,当扶手可动部17移位到收纳位置时,作业台20移位到通常位置,之后,作业台20被弹簧25上推,由此,作业台20被保持在通常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其具备:扶手基部16,其固定于轿厢1上表面;扶手可动部17,其与扶手基部16连接;第一气缸18,其设置在扶手基部16与扶手可动部17之间,并设置于扶手基部16;第一活塞19,其与第一气缸18嵌合,能够使扶手可动部17的高度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上下移动;作业台20,其在供作业人员站立的轿厢1上部的面1a的至少一部分扩展;第二气缸21,其设置于作业台20的背侧;第二活塞22,其与第二气缸21嵌合,根据施加到作业台20的重量,将作业台20的高度以能够在通常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引导;以及弹簧25,其一方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另一方固定于作业台20的背侧,第一气缸18与第二气缸21通过压力配管23彼此连接,由此,在作业人员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乘入轿厢1上表面1a的情况下,仅通过踏入作业台20,作业人员不进行组装作业,扶手可动部17就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进而,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的扶手装置,在作业人员结束了维护作业后,仅通过离开作业台20,作业人员不进行收纳作业,扶手可动部17就自行从使用位置移位到收纳位置。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扶手重量w1、气缸18的面积a1、作业台20的重量w2、气缸21的面积a2、作业人员的重量w3,需要设定为满足条件式(a)和(b)。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设置弹簧25,不需要满足条件式(a)及(b)。因此,能够提高扶手重量w1、气缸18的面积a1、作业台20的重量w2、气缸21的面积a2、作业人员的重量w3的设定值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电梯的扶手装置的通用性。

实施方式4.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图,是示出作业台的配置的俯视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扶手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将作业台配置在轿厢上表面的层站侧,对除此以外的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中,从垂直投影面观察,作业台26配置在轿厢1上表面1a,且配置在包含作业人员从层站27乘入轿厢1上表面1a时落脚的位置的附近。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中,在对设置在井道内的曳引机等设备进行维护时,当作业人员从层站27乘入轿厢1的轿厢上表面1a时,配置在最先落脚的位置的作业台26被作业人员踏入。若作业台26因作业人员的体重而从通常位置移位到下降位置,则扶手可动部4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扶手可动部4在移位到使用位置后被保持在使用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从垂直投影面观察,作业台26配置在轿厢1上表面1a,且配置在包含作业人员从层站27乘入轿厢上表面1a时落脚的位置的附近,由此,当作业人员开始作业时,作业台26被无意识地踏入。由此,扶手可动部4自行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因此作业人员能够从开始作业时起安全地进行作业。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滑动机构5的弹簧6使扶手可动部4移位,但也可以例如代替滑动机构5而在扶手基部3与扶手可动部4之间设置铰链机构和能够使该铰链机构动作的弹簧等,构成为使扶手可动部4的高度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位。

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在气缸18、21内填充了空气,但作为其他填充物,即使填充油、水等,当然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2和3中,若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台20,则扶手可动部17自行从使用位置移位到收纳位置,但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能够将扶手可动部17保持在使用位置的闩锁部件。由此,即使在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暂时离开作业台20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扶手可动部17也被保持在使用位置,因此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将作业台26配置在包含作业人员从层站27乘入轿厢上表面1a时落脚的位置的附近,但也可以配置在包含当进行曳引机的维护时作业人员停留的位置的附近。由此,在作业人员进行特定作业时,扶手可动部4被可靠地保持在使用位置,因此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使用实施方式1构成作业台26,但即使使用实施方式2或3构成,当然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标号说明

1:轿厢;1a:轿厢上表面;2、15、24:扶手装置;3、16:扶手基部;4、17:扶手可动部;5:滑动机构;6、8、14、25:弹簧;7、20、26:作业台;9、10:保持机构;11:连结杆;12、13:闩锁部件;12a:承受部;18:第一气缸;19:第一活塞;21:第二气缸;22:第二活塞;23:压力配管;27:层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轿厢上表面的电梯的扶手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