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导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0839发布日期:2021-07-23 21:1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导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导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间隔震建筑物的隔震层中,可能因强风或地震等而发生层间移位。中间隔震建筑物的电梯的导轨例如以在发生层间移位时将水平方向的力向上下方向释放的方式连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借助滑动接头连接导轨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55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接头通过使用弹簧夹支承导轨而能够使该导轨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因导轨自身与滑动接头的摩擦,在导轨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施加有多余的负荷。因此,不能使施加于导轨的水平方向的力顺畅地向上下方向释放。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施加于导轨的水平方向的力顺畅地向上下方向释放的电梯的导轨连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导轨连接装置具备:固定部件,其配置在与建筑物的隔震层相当的高度,并安装于固定侧导轨的端部;以及可动接缝板,其安装于可动侧导轨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动接缝板安装于可动侧导轨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因此,能够使施加于导轨的水平方向的力顺畅地向上下方向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井道的主视图。

图2是发生层间移位时的井道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1放大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2放大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1水平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固定接缝板的上部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2水平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1侧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2侧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3水平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对重复的说明适当进行简化或者省略。

实施方式1

图1是设置有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井道的主视图。

图1表示中间隔震建筑物的井道的结构的一例。井道以贯穿建筑物的下层1、隔震层2以及上层3的方式形成。电梯具备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作为导轨5。电梯的轿厢4由一对轿厢导轨引导。电梯的对重由一对对重导轨引导。电梯的运行控制由未图示的电梯控制装置进行。

隔震层2的井道形成为与下层1和上层3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扩大。隔震层2的井道的壁例如被水平的隔震缝隙6上下分开。

在中间隔震建筑物中例如设置有多个隔震托架7和多个隔震夹8。各导轨5例如借助隔震夹8支承于隔震托架7。各导轨5例如在隔震层2中通过导轨连结框9与位于水平方向的其他导轨5连结。导轨连结框9例如在隔震层2中配置在比隔震缝隙6靠下方的高度。

导轨连接装置10以与隔震层2相当的高度连接上下相邻的导轨5。导轨连接装置10例如相对于两个轿厢导轨和两个对重导轨分别以相同的高度各设置有1个。

导轨连接装置10例如在隔震层2中配置于比导轨连结框9靠下方的高度。导轨连接装置10例如将位于在上下方向上跨越隔震缝隙6的位置的导轨5的下端部和与该导轨5的下方相邻的其他导轨5的上端部连接。

导轨连接装置10具有滑动机构。由导轨连接装置10连接的两个导轨5中的一方能够相对于另一方在导轨5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以下,将通过导轨连接装置10连接的两个导轨5称为固定侧导轨5a和可动侧导轨5b。

图2是发生层间移位时的井道的主视图。

图2例示了由导轨连接装置10连接的两个导轨5中的下侧的导轨为固定侧导轨5a、上侧的导轨为可动侧导轨5b的情况。

当建筑物因强风或地震等而发生摇晃时,如图2所示,水平方向的力发挥作用,使得隔震缝隙6的上下的壁错开。导轨连接装置10具有在发生摇晃时通过滑动机构将施加于导轨5的水平方向的力向上下方向释放的功能。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导轨连接装置10配置于导轨5的凸缘部的背面侧。导轨连接装置10不位于导轨5的引导部侧的空间内,以免与轿厢4或对重的引导靴发生干涉。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1放大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2放大立体图。

导轨连接装置10具备固定部件。固定部件例如具备固定接缝板11、接缝板按压件12以及上部板13。作为接缝板按压件12,例如设置有第1接缝板按压件12a和第2接缝板按压件12b。

图5示出从图4所示的导轨连接装置10去除了第2接缝板按压件12b及上部板13的状态。如图5所示,导轨连接装置10具备可动接缝板14。

固定接缝板11呈现下部和上部不同的形状。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从下部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固定接缝板11的下部固定于固定侧导轨5a的上端部。固定接缝板11的下部例如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固定侧导轨5a的凸缘部的背面。

可动接缝板14固定于可动侧导轨5b的下端部。可动接缝板14例如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可动侧导轨5b的凸缘部的背面。可动接缝板14配置在可动侧导轨5b的凸缘部的背面与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之间。

以下,将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固定于可动侧导轨5b的侧面也称为“固定侧面”。

接缝板按压件12从可动侧导轨5b的引导部侧相对于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固定。例如,从可动侧导轨5b的引导部侧观察,第1接缝板按压件12a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的左侧部分。例如,从可动侧导轨5b的引导部侧观察,第2接缝板按压件12b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的右侧部分。

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不为固定侧面的侧面隔开间隙地面对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侧面或接缝板按压件12的侧面。即,固定接缝板11及接缝板按压件12被配置成从导轨5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包围可动接缝板14。

在导轨5的长度方向上,可动接缝板14的长度比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的长度短。在导轨5的长度方向上,接缝板按压件12的长度与固定接缝板11的上部的长度相等。在可动侧导轨5b的下端与固定侧导轨5a的上端接触的状态下,可动接缝板14的上表面位于比固定接缝板11及接缝板按压件12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上部板13以至少堵塞可动接缝板14的上方的方式固定于固定接缝板11及接缝板按压件12的上表面。上部板13例如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固定接缝板11及接缝板按压件12的上表面。

在固定部件与可动接缝板14之间设置有沿上下方向滚动的多个辊15。例如每一个导轨连接装置10设置有八个辊15。辊15例如设置在可动接缝板14的不为固定侧面的侧面中的四个侧面与固定部件之间。例如在可动接缝板14的每一个侧面各设置有两个辊15。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不与固定部件接触而与辊15接触。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1水平剖视图。

从上下方向观察可动接缝板14的截面例如呈六边形。该截面例如呈扁平的六边形。例如,与该截面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最大的边相当的侧面作为固定侧面而固定于可动侧导轨5b。

从上下方向观察固定接缝板11的截面例如呈包含由如下的三条边构成的凹部的形状,该三条边能够与可动接缝板14的截面中的不与相当于固定侧面的边相邻的三条边平行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固定接缝板11被配置成面对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不与固定侧面相邻的三个侧面。在该情况下,辊15例如设置在该三个侧面中的除中央以外的侧面与固定接缝板11之间。

从上下方向观察第1接缝板按压件12a及第2接缝板按压件12b的截面例如呈包含如下的一条边的形状,该一条边能够与可动接缝板14的截面中的与相当于固定侧面的边相邻的两条边中的任一条边平行地配置。在该情况下,接缝板按压件12被配置成面对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与固定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在该情况下,辊15例如设置在该两个侧面与接缝板按压件12之间。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固定接缝板的上部立体图。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2水平剖视图。

在固定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缝隙16。例如如图7所示,缝隙16形成于固定接缝板11的三个侧面中的除中央以外的侧面,该固定接缝板11的三个侧面形成与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对置的凹部。缝隙16例如也形成于与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对置的接缝板按压件12的侧面。

缝隙16的宽度例如与辊15的宽度相等。缝隙16的深度比辊15的直径小。缝隙16的长度比辊15的直径大。辊15例如在各个缝隙16内各配置有一个。辊15不具有物理上的旋转轴,能够在缝隙16内沿上下方向移动。辊15通过被固定部件的侧面与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夹持而不会从缝隙16脱落。

对固定部件及可动接缝板14的表面中的与辊15接触的部分实施了热处理。例如,对形成于固定接缝板11及接缝板按压件12的各缝隙16的内侧部分实施了热处理。例如,对可动接缝板14的不与固定侧面相邻的三个侧面中的除中央以外的侧面实施了热处理。例如,对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与固定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实施了热处理。图8中的粗线表示实施了热处理的面。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1侧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2侧视图。

图9示出建筑物未发生摇晃时的状态。此时,可动侧导轨5b的下端例如与固定侧导轨5a的上端接触。此时,辊15例如与缝隙16的下端接触。

图10示出建筑物发生摇晃时的状态。此时,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不与固定部件接触而与辊15接触并且上下滑动。此时,辊15在缝隙16的内表面滚动并且上下移动。可动接缝板14能够在上表面未碰到上部板13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上部板13作为限制可动接缝板14的可动范围的止动件起作用。

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第3水平剖视图。

在组装导轨连接装置10时,能够在图11中的横向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进行接缝板按压件12的位置调整。在该情况下,可动接缝板14的截面为六边形,因此,如图11中的斜向箭头所示地对两个辊15施加有力。该力经由可动接缝板14还施加于其他两个辊15。由此,导轨连接装置10以全部的辊15与固定部件及可动接缝板14接触、且固定部件与可动接缝板14不接触的状态被组装。因此,即使在固定部件或可动接缝板14存在加工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组装没有不良情况的导轨连接装置10。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固定部件配置于与建筑物的隔震层2相当的高度,并安装于固定侧导轨5a的端部。可动接缝板14安装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固定侧导轨5a相邻的可动侧导轨5b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因此,能够使施加于导轨5的水平方向的力顺畅地向上下方向释放。

此外,例如,在固定部件与可动接缝板14之间设置有沿上下方向滚动的多个辊15。可动接缝板14不与固定部件接触而与辊15接触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因此,能够抑制导轨连接装置10的滑动机构中的摩擦的产生。

此外,例如,在固定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深度比辊15的直径小且长度比辊15的直径大的缝隙16。辊15配置在固定部件的缝隙16内,能够在缝隙16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导轨连接装置10的滑动机构中的摩擦的产生。

此外,例如,对固定部件及可动接缝板14的表面中的与辊15接触的部分实施了热处理。因此,与辊15接触的表面硬化,能够防止辊15陷入固定部件或可动接缝板14。

此外,例如,固定部件固定于固定侧导轨5a的上端部,可动接缝板14固定于与固定侧导轨5a的上侧相邻的可动侧导轨5b的下端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可动接缝板14不会因重力而相对于与缝隙16的下端接触的辊15向下方滑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滑动机构中的摩擦的产生。

此外,例如,固定部件具备:固定接缝板,其固定于固定侧导轨5a的端部;和接缝板按压件12,其固定于固定接缝板11。可动接缝板14固定于可动侧导轨5b的凸缘部的背面。固定接缝板11及接缝板按压件12被配置成,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不包围凸缘部前表面及引导部,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可动接缝板14。因此,不会妨碍轿厢4或对重的引导靴的移动,能够使施加于导轨5的水平方向的力顺畅地向上下方向释放。

此外,例如,可动接缝板14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呈六边形,具有固定于可动侧导轨5b的一个固定侧面。固定接缝板11面对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不与固定侧面相邻的三个侧面。接缝板按压件12面对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中的与固定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因此,能够使可动接缝板14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限制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及旋转。此外,可动接缝板14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因此能够有效地使水平方向的力分散。

此外,例如,可动接缝板14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呈扁平的六边形,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最大的侧面作为固定侧面而固定于可动侧导轨5b。因此,能够抑制导轨连接装置10的尺寸和重量。另外,与正六边形的情况相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导轨5的旋转中心与导轨连接装置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近,因此能够抑制发生摇晃时的导轨5的旋转。

此外,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10例如也可以具有图12所示的结构。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连接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从上下方向观察图12所示的可动接缝板14的截面呈长方形。从上下方向观察图12所示的固定接缝板11的截面呈包围可动接缝板14的固定侧面的端部和不为固定侧面的三个侧面的形状。在图12所示的导轨连接装置10中,例如设置有12个辊15。辊15例如设置在可动接缝板14的各侧面与固定部件之间。辊15例如在从水平方向观察时的可动接缝板14的右上部、左上部、右下部及左下部这四个部位各设置有三个。可动接缝板14的侧面不与固定部件接触而与辊15接触。即使是图12所示的导轨连接装置10,也能够将滑动机构中的摩擦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将施加于导轨5的水平方向的力顺畅地向上下方向释放。

产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的导轨连接装置能够用于中间隔震建筑物的电梯。

标号说明

1:下层;

2:隔震层;

3:上层;

4:轿厢;

5:导轨;

5a:固定侧导轨;

5b:可动侧导轨;

6:隔震缝隙;

7:隔震托架;

8:隔震夹;

9:导轨连结框;

10:导轨连接装置;

11:固定接缝板;

12:接缝板按压件;

12a:第1接缝板按压件;

12b:第2接缝板按压件;

13:上部板;

14:可动接缝板;

15:辊;

16:缝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