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输送线的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5174发布日期:2019-11-16 00:3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载输送线的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重载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载输送线的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车辆等大型货物进行运输时,由于车辆本身重量大,通常会采用重载输送线来运输车辆;而重载输送线为了可承托并带动车辆等大型货物前进,其内部结构相对普通的传输带较为复杂,且为了避免重载输送线内部结构受到损坏,通常会将重载输送线的底部封装起来;若需要对输送线上的运输货物进行扫描时,会通常在输送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设置扫描设备,实现货物扫描的同时避免射线对输送线周边的人员造成影响;但是当重载输送线底部封装后会导致重载输送线下方存在的可利用空间非常小使得扫描设备等其他设备无法安装在输送线下方,导致扫描设备外置在重载输送线正上方,导致扫描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影响扫描设备的扫描精确度及其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输送线的扫描系统,充分利用重载输送线内部空间,提高扫描精确度。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重载输送线的扫描系统,包括:

重物传输设备,相邻的两段重物传输设备之间连接有过渡设备;

过渡设备,设置为辊筒传输线,辊筒传输线的上表面安装有多条平行排列的过渡辊筒,过渡辊筒与重物传输设备的运输表面保持同一水平线,过渡辊筒与地面之间设有空隙;

扫描机构,安装在辊筒传输线与地面之间的空隙中,对经过过渡设备的运输物品进行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重物传输设备包括重物传输带、动力机构和滚轮组,滚轮组中的主动滚轮设置在重物传输设备的两端,滚筒组中的从动滚轮设置在两个主动滚轮之间,重物传输带环绕主动滚轮,重物传输带的非接触面经过从动滚轮,并由动力机构驱动主动滚轮带动重物传输带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重物传输设备还包括用于承托重物的重物支撑板,重物支撑板设置在重物传输带与运输物品的接触面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辊筒包括平行排布的大直径辊筒和小直径辊筒,小直径辊筒设置在相邻两个大直径辊筒之间的间隙中,使大直径辊筒与小直径辊筒的上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辊筒设置为金属辊筒。

进一步地,所述大直径辊筒设置为无动力辊筒或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若大直径辊筒设置为无动力辊筒,过渡设备的长度小于运输物品的长度;若大直径辊筒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大直径辊筒的运输速度与重物传输带的运输速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小直径辊筒设置为无动力辊筒。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机构设置为x射线扫描仪,x射线扫描仪穿透过渡设备对运输物品进行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重物传输带设置为模块式塑料网带。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辊筒与地面之间的空隙还容纳有运输线控制器,运输线控制器与重物传输设备、过渡设备和扫描机构电性连接,负责控制重物传输设备、过渡设备和扫描机构相互配合执行运输工作。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相邻的重物传输设备之间设置有过渡设备,过渡设备配备有辊筒,其底部空间相对较大,在过渡设备的底部空间内设置有扫描机构,从过渡设备的底部往重载输送线上的车辆进行扫描,从而提高扫描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重物传输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过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重物传输设备;101、重物传输带;102、动力机构;103、主动滚轮;104、从动滚轮;105、重物支撑板;2、过渡设备;201、过渡辊筒;202、大直径辊筒;203、小直径辊筒;3、扫描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重载输送线的扫描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

重物传输设备1,用于运输类似汽车车辆或货物重型箱体货物等重型物品。所述重物传输设备1包括重物传输带101、动力机构102和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主动滚轮103和从动滚轮104,主动滚轮103与动力机构102相连接,动力机构102与主动滚轮103相连接,动力机构102带动主动滚轮103转动,而从动滚轮104则引导并协助重物传输带101的转动。为了承托大重量的物件,滚轮组中的主动滚轮103体积相对较大,并设置在重物传输设备1下方内部的两端,重物传输带101环绕主动滚轮103使得重物传输带101可承托起重物并实现重物的运输;而滚筒组中的从动滚轮104设置在两个主动滚轮103之间,使得重物传输带101的非接触面经过从动滚轮104,从动滚轮104的协助分担了重物对主动滚轮103的压力,在动力机构102驱动主动滚轮103带动重物传输带101转动时,从动滚轮104与重物传输带101的摩擦还增加了重物传输带101的运输力。

所述重物传输带101设置为模块式塑料网带,可根据不同应用场合需求进行模块化拼接,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设备生产周期。各模块连接处采用凸台定位,连接板压入式连接设计,可提高重物传输带101的强度,使得重载输送线的安全性。

为了增加重物传输带101的承托力,在重物传输带101与运输物品的接触面的正下方固定有重物支撑板105,多根重物支撑板105排列分布,可避免重物传输带101在运输重物时下压变形。同时,为了避免重物传输设备1内部结构暴露增加其受损坏的风险,对重物传输设备1的底部进行封装。

而在相邻的两段重物传输设备1之间连接有过渡设备2;所述过渡设备2设置为辊筒传输线,辊筒传输线的上表面安装有多条平行排列的过渡辊筒201,过渡辊筒201与重物传输设备1的运输表面保持同一水平线,可将重物传输设备1上的重物过渡到另一段重物传输设备1上。而所述过渡辊筒201包括平行排布的大直径辊筒202和小直径辊筒203,小直径辊筒203设置在相邻两个大直径辊筒202之间的间隙中,使大直径辊筒202与小直径辊筒203的上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小直径辊筒203可避免相邻的大直径辊筒202之间存在间隙影响重物稳定运输。为了增强过渡辊筒201的硬度,采用硬度高的金属材料制成过渡辊筒201,保证了可稳定运输重物的同时,其内部不需要类似重物传输设备1的滚轮带动,因此过渡辊筒201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可容纳如扫描机构3等所需设备。

其中大直径辊筒202可设置为无动力辊筒或大直径辊筒202可由动力机构102带动其转动,若大直径辊筒202设置为无动力辊筒,其过渡设备2的整体长度要小于运输物品的长度,使得运输过程中运输物品的前端或后端由重物传输设备1的重物运输带带动前进;若大直径辊筒202由动力机构102带动其转动,则大直径辊筒202的运输速度与重物传输带101的运输速度相同,以保证重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过渡段的速度与正常运输的速度不均导致重物不稳定发生倾倒。

而小直径辊筒203的直径相对大直径辊筒202较小,因此,为了节省耗能,可将小直径辊筒203设置为无动力辊筒,用于填充间隙,提高重物运输的稳定性。

由于过渡设备2采用硬度高的金属材质,因此为了节省成本,过渡设备2的长度普遍比重物传输带101相对较短,且过渡设备2还可用于调整重载输送线的长度,便于在运输现场中规划合适的运输路线。

安装在辊筒传输线与地面之间的存在足够的空间容纳扫描机构3,其中扫描机构3可设置为x射线扫描仪,x射线扫描仪的射线可穿透过渡设备2的金属辊筒,对经过过渡设备2的运输物品进行扫描,从而查处运输物品是否携带违禁物。与此同时,该扫描机构3还可设置为rfid或激光方式等扫描仪,并在过渡设备2的相邻的过渡辊筒20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运输物品在经过过渡辊筒201上的间隙时,扫描仪发出信号扫描运输物品上的标签进行扫描,获知标签所对应的信息。

扫描机构3所获得的信息可传动到与之信号相连通的运输线控制器中,控制器对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后可获知相关信息,也可控制重物传输设备1、过渡设备2和扫描机构3相互配合执行运输工作,例如控制重物传输设备1、过渡设备2的运输速度及扫描机构3的扫描时间。而运输线控制器同样也可固定在过渡辊筒201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内,充分利用空间,使得重载输送线的各种线路或控制端集中摆放,提高后续检测与维护的便捷性。

当运输的货物为汽车等车辆时,可设置两条平行设置的重载输送线,汽车的同一侧车轮放置在一条重载输送线上进行运输,两条重载输送线分别承托汽车的两侧车轮,从而实现汽车整体运输;且两轨道中心距为1500mm,单边轨道输送通道600mm,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车辆的输送。若运输的货物为其他重型箱体货物时,则使用一条重载运输线即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重载输送线的数量、安装分布和长度进行调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