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柜及其钢丝绳转向系统、钢丝绳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64000发布日期:2019-11-06 02:0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升降柜及其钢丝绳转向系统、钢丝绳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橱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柜及其钢丝绳转向系统、钢丝绳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房屋大多采用小户型的结构;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收纳空间,人们会在房屋内设置吊装的、可自动升降的橱柜;该橱柜的柜体内安装有升降架,该升降架可相对于柜体上下升降,并从柜体的底部敞开口伸出。

在现有的升降柜中,是通过电机驱动钢丝绳,再由钢丝绳带动升降架移动的;为了节省电机等动力装置在柜体内占用的空间,柜体内的动力装置通常是水平布置在柜体的中部。由于动力装置是水平布置的,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从动力装置的输出端出发、进而连接在升降架上的钢丝绳不能连接在升降架两侧边缘的中间,从而导致升降架受理不平衡,使用过程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柜的钢丝绳转向装置,该钢丝绳转向装置能够使在水平方向移动的钢丝绳,转向成竖直方向移动,并且转向后的钢丝绳连接于升降架的侧边缘的中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丝绳转向装置,适用于升降柜,包括:

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用于将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向,所述第二传动轮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转动轮上伸出的钢丝绳向竖直方向转向;

且从所述第二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处于升降架的侧边缘的中间。

本发明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轮先将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向,使其移向正对柜体侧边缘的中间的位置,进而第二传动轮再将从第一转动轮上伸出的钢丝绳向竖直方向转向,使钢丝绳连接在升降架的侧边缘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升降架的受力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的钢丝绳保持水平。

本发明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使连接在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钢丝绳保持水平,使钢丝绳在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上滑动时,其滑动方向始终与第一、二传动轮上的线槽所处的方向一致,从而避免钢丝绳从第一、第二传动轮上脱离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该钢丝绳转向装置还包括转向壳体,所述转向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第一槽孔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第二槽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二槽孔的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孔与升降柜的动力装置的钢丝绳输出口处于同一平面上,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动力装置之间的钢丝绳保持水平。

本发明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使第一槽孔与升降柜的动力装置的钢丝绳输出口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连接在第一传动轮与动力装置之间的钢丝绳保持水平或者是接近水平,避免钢丝绳因斜向设置而在其他方向上产生分力,从而减少了作用在升降架上的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开口处还均设有导线板,所述导线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线块,所述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导向板、导线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导线槽。

本发明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在转向壳体上的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开口处均设有一导线板,该导线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线块,使得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导向板、导线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导线槽,导线槽对从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伸出的两条钢丝绳进行导向,避免钢丝绳在转向后位置发生偏移,从而保证钢丝绳缠绕不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升降柜,其包括柜体、在所述柜体内移动的升降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的动力装置,以及上述的钢丝绳转向装置。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适用于升降柜的钢丝绳转向系统,其包括两组上述的钢丝绳转向装置。

其中,两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分别布置于升降柜柜体内的两侧。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分别与从升降柜的动力装置伸出的两组钢丝绳,所述两组钢丝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其中一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中,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钢丝绳与从所述第一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一夹角;

在另一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中,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钢丝绳与从所述第一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互不相等。

由于柜体内用于安装动力装置的空间狭小,所以从动力装置伸出的两组钢丝绳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即两组钢丝绳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本发明的钢丝绳转向系统,其包括两组钢丝绳转向装置,在其中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伸入第一传动轮的钢丝绳与从第一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一夹角,而在另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则形成第二夹角,通过将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设置角度大小不相等,使其中一组钢丝绳的转向角度更大,从而使两组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钢丝绳都能连接在升降架侧边缘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再有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升降柜,其包括柜体、在所述柜体内移动的升降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的动力装置,以及上述的钢丝绳转向系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的的前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在去掉转向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向板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钢丝绳转向系统在升降柜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钢丝绳转向装置10,适用于升降柜,包括:

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12;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11用于将钢丝绳20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向,所述第二传动轮12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转动轮11上伸出的钢丝绳20向竖直方向进行转向;

且从所述第二传动轮12伸出的钢丝绳20处于升降架的侧边缘的中间。

本实施例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轮先将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向,使其移向正对柜体侧边缘的中间的位置,进而第二传动轮再将从第一转动轮上伸出的钢丝绳向竖直方向转向,使钢丝绳连接在升降架的侧边缘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升降架的受力平衡。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轮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轮12之间的钢丝绳20保持水平。

本实施例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使连接在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钢丝绳保持水平,使钢丝绳在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上滑动时,其滑动方向始终与第一、二传动轮上的线槽所处的方向一致,从而避免钢丝绳从第一、第二传动轮上脱离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该钢丝绳转向装置还包括转向壳体13,所述转向壳体1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11的第一槽孔131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12的第二槽孔132,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二槽孔的第一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孔131与升降柜的动力装置的钢丝绳输出口处于同一平面上,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11与所述动力装置之间的钢丝绳20保持水平。

本实施例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使第一槽孔与升降柜的动力装置的钢丝绳输出口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连接在第一传动轮与动力装置之间的钢丝绳保持水平或者是接近水平,避免钢丝绳因斜向设置而在其他方向上产生分力,从而减少了作用在升降架上的拉力。

优选地,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槽孔131和第二槽孔132的开口处还均设有一导线板14,所述导线板14上设有至少一个导线块15;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导向板、导线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导线槽16。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槽孔的开口处设置的导线板与第二槽孔处的开口处的导线板结构大致相同,因此附图中未给出第一槽孔处的导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钢丝绳转向装置,通过在转向壳体上的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开口处均设有一导线板,该导线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线块,使得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导向板、导线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导线槽,导线槽对从第一传动轮或第二传动轮伸出的两条钢丝绳进行导向,避免钢丝绳在转向后位置发生偏移,从而保证钢丝绳缠绕不乱。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升降柜,其包括柜体30、在所述柜体30内移动的升降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的动力装置40,以及上述的钢丝绳转向装置10。

本实施例还有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适用于升降柜的钢丝绳转向系统,其包括两组上述的钢丝绳转向装置10。

其中,如图5所示,两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10分别布置于升降柜柜体30内的两侧。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10分别与从升降柜的动力装置伸出的两组钢丝绳20,所述两组钢丝绳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其中一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中,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钢丝绳与从所述第一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一夹角α;

在另一组所述钢丝绳转向装置中,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钢丝绳与从所述第一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二夹角β;

所述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互不相等。

由于柜体内用于安装动力装置的空间狭小,所以从动力装置伸出的两组钢丝绳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即两组钢丝绳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本发明的钢丝绳转向系统,其包括两组钢丝绳转向装置,在其中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伸入第一传动轮的钢丝绳与从第一传动轮伸出的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一夹角,而在另一组钢丝绳转向装置中则形成第二夹角,通过将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设置角度大小不相等,使其中一组钢丝绳的转向角度更大,从而使两组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钢丝绳都能连接在升降架侧边缘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再有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升降柜,其包括柜体30、在所述柜体30内移动的升降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的动力装置40,以及上述的钢丝绳转向系统。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