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及用于折叠和打开该间隔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25679发布日期:2019-11-26 02:3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及用于折叠和打开该间隔体的方法与流程

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和方面涉及一种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及用于折叠和打开该间隔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通常难以打开和折叠并且耗时。通常,可能需要诸如螺丝刀和锤子等工具来折叠或打开储存间隔体。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储存间隔体难以打开和折叠,这样做耗时,并且可能需要用到帮助储存间隔体在折叠状态到打开状态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工具,所以许多用户不能或犹豫要不要购买和使用储存间隔体。

因此,本领域需要改进的储存间隔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及用于折叠和打开该间隔体的方法。

本文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可以具有既可彼此靠近又可彼此远离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可折叠的左右侧板也可以连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可折叠的左右侧板为可折叠储存间隔体提供刚性。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搁架可以用垂直连接杆相互连接,从而使一个搁架实现折叠以及打开状态转换时,同时使另一搁架实现折叠以及打开状态转换打开。此外,至少一个搁架可以通过前面板联动部件连接到前面板,使得当前面板和后面板彼此更靠近或更远离切换时,前面板联动部件将搁架移动到折叠或打开状态,垂直联动部件移动另一搁架。搁架可绕着与后面板大致平行的轴(例如,在相同的平面中)枢转地旋转。以这种方式,本文所公开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容易打开和折叠,并且不一定需要螺丝刀和锤子来折叠或打开。也可以想到本文公开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可能需要螺丝刀或锤子来折叠或打开。

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用于在储存间隔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将物体储存在搁架上。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可以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第一搁架、可折叠的第一侧壁以及可折叠的第二侧壁。第一搁架可以限定第一侧边缘、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第三前边缘、以及与第三前边缘相对的第四后边缘。所述第一搁架可以通过从第一侧边缘到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的方向限定水平轴。所述第一搁架可以围绕所述水平轴折叠。所述第一搁架可以在从第一侧边缘到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的方向上是刚性的。所述第一搁架可以可围绕第四后边缘枢转。所述第四后边缘可以与后面板平行。

可折叠的第一侧壁可以设置于邻近所述第一侧边缘。所述可折叠的第一侧壁可以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可折叠的第一侧壁可以是垂直地刚性的并且围绕第一垂直轴可折叠。

可折叠的第二侧壁可以设置于邻近所述第二侧边缘。所述可折叠的第二侧壁可以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可折叠的第二侧壁可以是垂直地刚性的并且围绕第二垂直轴可折叠。

在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可折叠的所述第一搁架所围绕的水平轴可以与位于所述第三前边缘和所述相对的第四后边缘之间的中点平行。而且,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三和第四边缘可以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的前侧和后侧。

或者,可折叠的所述第一搁架所围绕的水平轴可以与所述第一搁架的第四后边缘平行。而且,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还可以包括联动部件,其枢转地附接到位于所述第三前边缘和所述相对的第四后边缘之间的第一搁架的中点以及所述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还可以包括第二搁架和垂直联动部件。第二搁架可以设置在第一搁架之下或之上。所述第二搁架可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搁架可以限定第一侧边缘、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第三前边缘、以及与第三前边缘相对的第四后边缘。可选的,所述第二搁架在从第一侧边缘到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的方向上是刚性的。可选的,所述第二搁架可围绕第二搁架的第四后边缘枢转。可选的,所述第二搁架的第四后边缘与后面板平行。

可选的,垂直联动部件在第二和第二搁架的中点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搁架,且位于第一和第二搁架的第三前边缘和相对的第四后边缘之间。

可选的,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中的至少一个由多个细长元件构成。所述细长元件可以是由金属、塑料或刚性材料制成的线材或方管。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可以共用共同的细长边缘或元件,使得所述第一侧壁围绕所述共同的细长边缘或元件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枢转。而且,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可以共用共同的细长边缘或元件,使得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共同的细长边缘或元件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枢转。

可选的,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够着放置在所述第一搁架上的物体的开口。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还可以包括可围绕所述后面板枢转的顶盖。所述顶盖可以枢转在后面板上,当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顶盖靠在所述后面板的后侧。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还可以包括可围绕所述后面板枢转的顶盖。所述顶盖可以可枢转,以平行于所述后面板。间隔体所述顶盖可以设置成当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顶盖靠在所述后面板的前侧。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折叠和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如本文所述;并且当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拉动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使其更彼此远离,以使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切换至打开状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拉动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使其更彼此靠近,以使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切换至折叠状态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提起盖以使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彼此更靠近并使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从折叠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步骤。

由上可见,当采用(1)所述第一搁架围绕其可折叠的所述水平轴与所述第三前边缘和相对的所述第四后边缘之间的中点平行,所述第一搁架的第三和第四边缘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的前侧和后侧方案时:

当用户需要将折叠状态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打开时,用户可以向下轻轻压下第一搁架所围绕旋转的水平轴,使第一搁架由折叠状打开至展开水平状,在第一搁架展开过程中,由于第一搁架的第三和第四边缘枢转地附接到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的前侧和后侧,故第一搁架自动带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由折叠状打开;由于可折叠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分别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故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打开过程中自动带动前面板、后面板相互远离移动,实现了只需操作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一处,即可使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其他部件自动联动打开,整个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自动打开至展开状态,实现了单手操作,打开操作省时省力。

当用户将打开状态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折叠时,只需要轻轻托起第一搁架的水平轴,使第一搁架由水平状向上折叠,由于第一搁架的第三和第四边缘枢转地附接到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的前侧和后侧,故第一搁架围绕其水平轴向上折叠过程中带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由打开状向外折叠;由于可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分别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故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向外折叠过程中带动前面板、后面板同时相互靠近移动,实现了只手操作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一处,即可使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其他部件自动联动折叠,整个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自动折叠,使折叠操作省时省力。

当采用(2)第一搁架围绕其可折叠的水平轴与第一搁架的第四后边缘平行,并且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还包括联动部件,其枢转地附接到第三前边缘和相对的第四后边缘之间的第一搁架的中点以及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方案时:

当用户需要将折叠状态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打开时,用户可以向下轻轻压第一搁架所围绕旋转的水平轴,使第一搁架由折叠状打开至展开水平状,在第一搁架展开过程中,联动部件由直立或近似直立状旋转至水平状,由于联动部件枢转地附接到第一搁架的中点与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联动部件带动其所枢转附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向前方移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由原折叠状打开;由于可折叠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分别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故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打开过程中自动带动前面板、后面板相互远离移动,实现了只手需操作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一处,即可使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其他部件自动联动打开,整个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自动打开至展开状态,实现了单手操作,打开操作省时省力。

当用户将打开状态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折叠时,只需要轻轻托起第一搁架的水平轴,使第一搁架由水平状向上折叠,其所连接的联动部件由水平装向垂直状变化,由于联动部件枢转地附接在第一搁架的中点与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之间,故联动部件带动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向后移动,使第一和第二侧壁向外折叠,同时,由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分别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故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向外折叠过程中带动前面板、后面板同时相互靠近移动,实现了只手操作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一处,即可使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其他部件自动联动折叠,整个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自动折叠,使折叠操作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时,上述以用户对本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进行打开或者折叠时对第一搁架的水平轴进行操作在本第一搁架与第一和第二侧壁的前侧和后侧相枢转地附接的第三和第四边缘的带动下,或者在枢转附接在本第一搁架与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前侧之间的联动部件的带动下,即可自动带动第一和第二侧壁随之联动,并且第一和第二侧壁随之带动其所枢转附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随之联动为示意,但是,实际操作并不局限于此,比如,用户可以操作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任一个,或者操作前面板和后面的任一一个,也可以同理自动带动整个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其他部件联动,实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自动折叠以及自动打开,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折叠和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当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拉动使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彼此相互靠近,以使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切换至折叠状态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折叠和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提起盖子以使得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彼此靠近移动,并使所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从打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步骤。

附图说明

以下说明以及附图将更有利于理解本发明公开的特征以及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全文中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a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b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折叠时的侧视图;

图1c是处于折叠状态的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一变体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二变体的透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三变体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四变体的透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五变体的透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六变体的透视图;

图8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a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8b是折叠的图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8c是处于折叠状态的图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一变体的透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二变体的透视图;

图11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a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1b是折叠的图1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1c是处于折叠状态的图1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2是折叠的图1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透视图;

图13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一变体的透视图;

图15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a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5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5b是折叠的图15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5c是处于折叠状态的图15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一变体的透视图;

图17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7a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7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7b是折叠的图17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7c是在折叠状态示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8是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第六实施例;

图18a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8b是折叠的图18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8c是进一步折叠的图17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8d是处于折叠状态的图17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视图;

图19是折叠的图17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透视图;

图20示出了没有盖子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21示出了在前面板联动部件之间具有防倾杆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22示出了具有加强前面板联动部件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23示出了在中点可折叠的侧面板;

图24示出了在多个旋转轴处可折叠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面板;

图25示出了与图26相比围绕更多个旋转轴可折叠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面板;

图26示出了与图27相比围绕更多个旋转轴可折叠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侧面板;

图27示出了具有可向内折叠侧条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28示出了折叠的图29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29示出了具有门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30示出了没有门和可旋转盖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31示出了具有盖和门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32示出了提起并打开的图3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盖子和门;

图33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的图31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图34示出了图33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而不示出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内部;

图35示出了用于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旋转盖子的机构的变体;以及

图36示出了当盖子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用于旋转盖子的机构的第二变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示出了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0、22、24(参见图1、8、11、15、17、18、20)。如图1a、8a、11a、15a、17a、18a所示,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0、22和24可以通过使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彼此远离切换到打开状态来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0、22、24可以通过使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相互更接近和/或通过在上盖30、32上向上拉动(优选地,在中间部分)到如图1c、8c所示的折叠状态来折叠。如图1a、1c、8a、8c所示,通过移动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彼此更接近地或更远离而使上盖30、32在折叠或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或者,如图11a-11c、15a-15c、17a-17c、18a-18d所示,上盖29、34可能需要额外步骤或运动来在折叠或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因为盖子29、34不通过联动部件连接到搁架,盖子29、34可能需要额外运动来合上或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4不需要盖子,如图20所示。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4、16、18、20、22、24允许用户通过最少数量的动作来折叠或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优选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需要一个或两个动作来折叠或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例如如果上盖29、34未通过联动部件与搁架互连,故使盖子29、34未能如盖子30、32所示地与搁架相协调或相结合地移动时需要两个动作。尽管优选实施例设想一个或两个动作折叠或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但是还可以设想在搁架、盖子和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其他部件之间的互连可能断开,以需要三次或更多次动作来打开或折叠该可折叠储存间隔体。

现在参考图1,示出了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此外,可以具有第一搁架36和第二搁架38。虽然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描述为具有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但是还可以设想,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搁架。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可以具有底架和盖子,或者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搁架。为了说明和清楚的目的,示出并且论述关于具有两个搁架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可以用垂直联动部件40彼此连接。以这种方式,当第一或第二搁架36、38绕其旋转轴42、44枢转时,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中的另一个也在相同的方向和以相同的程度枢转。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可以是木板、纸板面板、硬丝网、具有柔性覆盖物(例如,布)的线材框架、或当第一和第二搁架处于如图1a所示的打开状态时足以支撑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上的物体的其他大体平坦的结构或材料。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可围绕可与后面板28共面或靠近后面板28的旋转轴42、44枢转。旋转轴42、44可以彼此平行。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就后面板28和搁架36、38的接近度而言,旋转轴42、44可以距离后面板28的平面一至五英寸。优选地,旋转轴42、44可以设置为距离后面板28的平面大约小于一英寸。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可以相对于后面板28可枢转,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和后面板28之间具有钢琴铰链或球窝配置。当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如图1a所示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可以与地面水平。前面板26可以具有诸如杆46等支撑件,当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切换至打开状态时,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可以搁置在支撑件上。另外或替代地,搁架36、38可以接合在杆46上、在前面板26和/或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上的钩或其他接合机构,使得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搁置在钩或其他接合机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而非限制,本实施例的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可以但不限于为由多板材构成的框架结构,也可以由实心平板结构。

垂直联动部件40也可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优选地,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的两个相对侧,并且更优选地,可以附接到在由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距离所限定的中点处的相对侧。在图中,垂直联动部件40被示出为附接到搁架36、38以及盖子30、32的中点。然而,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在其他点处附接到搁架36、38和盖子30、32。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附接到搁架36、38和盖子30、32的末梢的95%。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末梢的95%表示假设搁架36、38和盖子30、32具有十英寸的深度,则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附接到架36、38和盖子30、32,距离旋转轴42、44具有½英寸到十英寸。更优选地,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附接到搁架36、38和盖子30、32的末梢70%或末梢50%或更少,并且可以附接到搁架36、28和盖子30、32的末梢部分,以隐藏垂直联动部件40或美观地将其与前面板混合,以使垂直联动部件不太明显。末梢的70%由附图标记98表示。此外,第一和第二垂直联动部件40也可以向上延伸,以在中点处枢转地附接到搁架30、32(即,被限定在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当顶部搁架或上盖30、第一搁架36、第二搁架38中的任何一个被切换至打开或折叠状态时,顶部搁架或上盖30、第一搁架36和第二搁架38中的另一个也是被切换至打开或折叠的状态。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盖30具有连接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8。前面板联动部件48可以在上盖30的旋转轴50的相应垂直高度处固定或枢转地附接到前面板26。此外,前面板联动部件48可以枢转地附接到上盖30上被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距离所限定距离的中点处。当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切换至彼此更接近或彼此更远离时,前面板联动部件48和上盖30的部分52用作机械杠杆,以将提起上盖30向上到折叠状态(见图1c)或向下到打开状态(参见图1a)。上盖30还可以具有杆46形式的支撑件,在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该支撑件将上盖30保持在水平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而非限制,其中前面板联动部件48可以为各种形状,譬如其可以为一个多多个棒状连杆,也可以为由多个板材构成的框架状,还可以为与上盖30同宽或者宽度窄于上盖30的平板状。

另外,该前面板联动部件48的一端可以连接在上盖30的被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距离所限定距离的中线上的任意一处,另一端连接在前面板26的任意一处,使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完全打开时,该前面板联动部件48水平紧贴在其上方的前面板26背面即可。

还可以设想,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附接到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的第一和第二侧中的任一侧。

在折叠及打开的过程中,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联动各层搁架的同步运动,确保折叠以及打开时的动作连贯性以及联动性。并且,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呈全打开状态时,垂直联动部件40还可以承载各层搁架的重力,加强各搁架的承载力。

前面板联动部件48可以位于不同的位置。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图2示出了在第二搁架38的旋转轴44的相应垂直高度处固定或枢转地附接到前面板26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8a。另外,前面板联动部件48a可以枢转地附接到第二搁架38上由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距离所限定的中点处。图3示出了在第一搁架36的旋转轴42的相应垂直高度处固定或枢转地附接到前面板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8b。另外,前面板联动部件48b可以枢转地附接到第一搁架36上由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距离所限定的中点处。可以采用不止一个前面板联动部件48。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图4示出了位于搁架36、38的两侧的两个前面板联动部件48a、48b。图5示出了被设在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8、448b。图6示出了被设在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8、48a。图7示出了设在被可折叠储存间隔体中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8、48a、48b。

现在参见图23-26,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也可以具有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折叠的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枢转地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围绕旋转轴58、60相对于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枢转。另外,通过围绕其旋转轴62所示的中点对半折叠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折叠或枢转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

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可以是正方形或矩形线框,具有水平地附接在相对的垂直定位的线材间的杆46。或者,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可以是木板,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形成其中的孔进入第一和第二搁架。这些孔可以被一个或多个门27、29(参见图29)覆盖,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打开和合上所述门。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用柔性覆盖物(例如,布)、木板、纸板、硬丝网或其组合覆盖的线材框架。门可以被设置为进入或者提供进入第一搁架的入口。第二门可以被设置为进入或者提供进入第二搁架的入口。门可以被合上和锁定,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打开。

上盖30也可以用作搁架。如果上盖30用作搁架,则上盖30可以由大致平坦的元件,例如,木板、金属板、丝网、硬丝网(例如,金属丝或硬金属丝网材料)、具有柔性覆盖物(例如,布)的线材框架或其组合制成。

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也可以是实体或者由线框制成。如果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由固体材料制成,则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设计成围绕旋转轴62对半折叠或枢转,并且在旋转轴58、60处与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相连接。

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均被分别设计成由两部分折叠而成,如图1-23、29和30所示。然而,如图24-26所示,也可以设想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具有不止一个枢轴,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围绕所述枢轴枢转。例如,在图24中,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围绕旋转轴62a、62b折叠或枢转。图25和26示出了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具有多个旋转轴。围绕旋转轴的旋转促使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折叠。此外,与第二侧壁56围绕其折叠的第二侧壁56的旋转轴62a-n的数量相比,第一侧壁54可以具有第一侧壁54围绕其折叠的更多或相同数量的旋转轴62a-n,反之亦然。在图23和25中,因为旋转轴位于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中间或中途距离处,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在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中间折叠。在图24中,因为旋转轴62a,62b位于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中间部分,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在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中间折叠。

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0、22、24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可以完全平坦地延伸并且有助于将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稳定在箭头64所示的窄方向(参见图1)。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可以由正方形或矩形管状或线材元件或实心面板制成,使得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在箭头66所示的纵向方向上稳定。

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0、22、24可以具有各种侧面或表面。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可以具有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围绕彼此旋转并且形成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的第一和第二面板68、70、搁架36、38和上盖30。这些侧面或表面不一定限于实心面板。然而,这些侧面和表面可以由矩形或管状元件制成。或者,侧面或表面可以由胶合板的实心片材、硬纸板、纸板、塑料、金属、波纹结构、中密度纤维板、具有柔性覆盖物(例如,布)的线材框架或其组合制成。还可以设想的是,这些侧面和表面可以由金属丝网材料制成,多根线材被设置在线材的十字形阵列中。第一和第二侧壁54、56到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设置在相应的侧面和表面之间的钢琴铰链、门铰链、活动铰链等来实现。此外,搁架36、38与上盖30到后面板28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钢琴铰链、门铰链、活动铰链、销钉和孔来实现,其中,销钉在孔内旋转等。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附接到如图1所示的相对边缘上的搁架36、38和上盖30。然而,还可以设想,通过形成通过搁架36、38和上盖30的孔并且设置通过所述孔的垂直连接杆40,一个或多个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连接在搁架36、38和上盖30的宽度的中点或其他横向位置。垂直联动部件40可以通过球窝连接、可旋转的铰链连接等附接到搁架36、38和上盖30。如图1所示,前面板联动部件可附接到上盖30。然而,还可以设想,通过将前面板联动部件48设置在上盖30和前面板24的上边缘或者部分的中点处,前面板联动部件48可以附接在搁架36、38和上盖30的宽度的中点。

现在参考图8,盖子32可以是可折叠的。盖子32可以在中点折叠。图8a-8c示出了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2被折叠并且当以相反的顺序观察时被打开。盖子32可以是实心面板,或者盖子32可以由线材形成。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2可具有前面板联动部件48a(见图8)、48b(见图9)。图10示出了具有前面板联动部件48a、48b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2。盖子32的一半33可以起到与前面板联动部件48相同的功能。除了与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2的其余部分相作用的盖子32之外,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2可以包括本文所述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的其余部分。

现在参考图11-14,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6可以具有与图1-10所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盖子29没有连接到搁架36,如图11a所示,当打开时,盖29与搁架36、38垂直。如图11b-11c所示,通过翻转盖子29,盖子29可以折叠到靠在后面板28的背面。如此,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6需要至少两个动作,以折叠或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6。在图11a-11c中示出了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6的打开和折叠过程。第一运动可以打开或折叠搁架36、38,并且第二运动可以打开或折叠盖子29,反之亦然。图12是图11c所示的折叠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6的透视图。图11示出了前面板联动部件48b。图13示出了前面板联动部件48a。图14示出了具有两个前面板联动部件48a、48b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6。

现在参考图15-17c,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8可以具有与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除了前面板联动部件48可以通过利用搁架36、38中的一个或两个中的一半来实现。图15示出了用于替换前面板联动部件48b的搁架36的一半37。搁架36的一半37可以在与旋转轴42相同的垂直高度围绕前面板26枢转(参见图1)。图15a-15c示出了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8的打开和折叠的过程。图16示出了替换前面板联动部件48a的第二搁架38的一半39。第二搁架38的一半39可以在与旋转轴44相同的垂直高度围绕前面板26枢转(参见图1)。图17示出了第一和第二搁架36、38的一半37、38,这两者都起作用并且用于替换前面板联动部件48a、48b。图17a-17c示出了折叠和打开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0的过程。

现在参考图18-19,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2可以具有与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相同或类似的结构,除了盖子34可以枢转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前侧。如图18所示,盖子34可在枢转轴72处折叠。枢转轴50与枢转轴72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搁架36、38以及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的厚度74,如图18d所示。图18a-18d示出了折叠和打开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2。图19示出了在图18c和图18d所示的状态之间的状态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2的透视图。

现在参考图20,示出了没有盖子29、30、32、34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4。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4可以具有与本文讨论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2、24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此外,可折叠储存间隔体24示出了作为前面板联动部件48或49的提到或补充,搁架36、38可以通过前面板51连接到前面板26。前面板51可以延伸至与搁架36、38相同的宽度,或者与搁架36、38相比,其宽度更小。前面板51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搁架36、38构成。

现在参考图29和30,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2、24可以具有可选的门27、29,其围绕枢转轴76、78打开并且在中间80处打开,以供进入搁架36、38。或者,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4、16、18、22、24可以没有门而允许自由进入搁架36、38。这在图30中示出。

现在参考图21,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2、24可以在前面板联动部件48、48a,48b之间具有防倾杆82。防倾杆82被示出为固定或固定地附接到前面板联动部件48a。防倾杆82减少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摆动,并且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的尺寸和配置非常大时其尤为有用。在一对或多对前面板联动部件48a-n上也可以有多个防倾杆82。

现在参考图22,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12、16、18、22、24可以具有加强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9。加强的前面板联动部件49可以可旋转地附接到杆46和搁架36、38的下侧,更优选地,附接在搁架36、38的下表面的中点。

现在参考图27-28,示出了加强侧条84、86、88、90。如图1-26、29和30所示,加强侧条84、86、88、90向内折叠,与如图1-26、29和30所示的向外相反。加强侧条84-90优选地具有加固侧条84-90围绕其折叠的中点。此外,中点优选地仅向内折叠。然而,也可以想到,加强侧条84-90可以向外或双向(即,向内和/或向外)折叠。加强侧条84-90可以设置在盖子32的下方和第一搁架38的下方。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加强侧条84、86、88、90垂直定位,没有垂直联动部件40位于其中,以便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加强侧条84-90可以向内折叠。此外,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盖子和第二搁架38之间的距离92大于加强侧条84、88的高度94加上第一搁架36的深度96。

现在参考图31-34和图35-36,示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顶部130、132。顶部130、132具有长度100和宽度102,其大于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长度104和宽度106。然而,还可以想到,顶部130、132可以具有与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长度和宽度104、106共同延伸的长度和宽度100、102。顶部130、132可以包含到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中的任何一个中。以下描述说明了顶部130、132可以如何在折叠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在图31示出打开状态。顶部130、132可以具有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和顶部130、132处于打开状态时大体平行于搁架36、38的上表面。在折叠状态,顶部130、132折叠在折叠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的后面,如图33和34所示。虽然未示出顶部132的折叠和打开状态,但这仅仅是为了视图清楚的效果。顶部132可以向下翻转,使得顶部132搁置在可折叠储存间隔体的前面板和后面板26、28或其他支撑件上,使得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和顶部132均处于打开状态时,顶部132的上表面平行于搁架36、38。而且,如图36大致所示,顶部132可以设计成到折叠的可折叠储存间隔体后面的折叠状态。

返回参考图31-34,顶部可以围绕后面板28枢转地旋转。顶部132所围绕旋转的枢转轴108可以与图1所示的枢转轴50同轴或紧密平行。通过紧密平行,这意味着枢转轴108可以距离枢转轴50小于4英寸,并且优选地距离枢转轴50小于1英寸。顶部132可以完全旋转到后面板28的背面,如图33所示。当顶部32处于折叠状态时,搁架36、38被示出为处于折叠状态,但是这不是必需的。即使搁架没有折叠,顶部130也可以从图31所示的打开状态枢转约270o到图33所示的的折叠状态。顶部130可以用铰链110枢转地附接到后面板28。

在图35和36中,顶部132可以通过枢转铰链112枢转地附接到后面板28。枢轴铰链112可以可旋转地附接到顶部130和后面板28。枢转铰链112围绕其相对于后面板28旋转的旋转轴可以被标识为旋转轴114。枢转铰链112围绕其相对于后面板28旋转的枢转轴114可以与图1所示的枢转轴50同轴或紧密平行。通过紧密平行,这意味着枢转轴114可以距离枢转轴50小于4英寸,并且优选地距离枢转轴50小于1英寸。当搁架36、38被设置为折叠状态或打开状态时,顶部132可以完全旋转到后面板28的背面。枢转铰链112也可以可旋转地附接到顶部132。优选地,当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处于打开状态时,这种附接的位置将顶部132定位在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上。枢轴铰链112的长度116和枢转铰链112和顶部132之间的附接的位置的尺寸和配置促使当整个储存间隔体10-24处于打开的状态时,顶部132与可折叠储存间隔体10-24平行。

可以设想,一个或多个轮子可以附接到储存间隔体10-24的底部。轮子可以附接到前面板和后面板或侧面板。一个轮子可以附接到储存间隔体10-24的每个角落,使得当储存间隔体10-24处于打开状态时,储存间隔体10-24由四个轮子支撑。此外,当储存间隔体折叠时,轮子可以帮助将储存间隔体10-24支撑在折叠状态,而且还可以存储垂直地折叠的储存间隔体10-24,以占用更少的占地面积。另外,轮子可以用于帮助将沉重的、或者被置于不能使储存间隔体10-24如同在光滑在诸如混凝土的光滑地面一样滑行的铺有地毯的区域上的储存间隔体10-24、从折叠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搁架被示出为平坦的。然而,也可以设想,搁架可以形成为容纳酒或其他食物的瓶子或容器。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储存间隔体可以设计成用于容纳食品(例如,蔬菜、肉类等)。储存间隔体10-24可由可在烘箱中加热的材料制成。储存间隔体10-24可制造成防水和隔热的。

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给出以上描述。鉴于上述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在本文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变化。此外,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彼此不同的组合使用,并非旨在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组合。因此,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