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5673发布日期:2019-11-26 02:3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纸质包装箱质量轻、成本低,因此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中。在国家提出节材代木的倡议后,很多较大型的产品也开始采用纸质包装箱作为包装载体,为了避免运输磕碰或者堆垛挤压损伤产品,包装箱一般包括外箱与内部缓冲结构。许多种类不同但大小相近的产品,如果选用相同规格的缓冲包装箱进行包装,便能够大大降低设计成本,但是,由于大小相近的产品的质量差距可能很大,产品运输堆垛时对于缓冲结构强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即便产品大小相近也不能够使用相同包装箱的问题。现有技术的缓冲包装,在装载不同的产品时,常常存在缓冲结构强度不够,达不到保护产品的作用,或者缓冲结构过强造成包装材料浪费的问题。

因此,亟需发明一种缓冲包装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缓冲包装箱,该缓冲包装箱适用于大小相近重量不同的产品,缓冲结构强度合适,节约包装材料。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包装结构,包括:

外箱;

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多个互相贴合设置的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箱的上盖和底板相抵接;以及

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盒状的缓冲件,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外箱的上盖和底板相抵接;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或者第二缓冲组件能够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外箱内的端部。

可选地,多个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外箱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设置在所述外箱内且与所述外箱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壳内并与所述限位壳的内表面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外箱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外箱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外箱的后侧壁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外箱与所述加强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缓冲包装结构还包括l型件,所述l型件一侧与所述外箱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相贴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或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还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连接于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并与所述限位板的内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加固板上设置有卡扣槽,所述卡扣能够卡设于所述卡扣槽内,以将所述加固板与所述限位板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所述限位板及所述加固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切口。

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包括外箱,外箱内部两端选择性地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或者第二缓冲组件。当需要包装的产品质量较大时,缓冲包装结构的外箱内选择放置第一缓冲件,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板并排贴合设置,多个支撑板能够共同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缓冲组件的抗压强度很大,能够承受较重的产品堆垛放置时的压力,从而能够保护缓冲包装结构中的产品不在堆垛时产生损伤。当需要包装的产品质量较小时,缓冲包装结构的外箱内选择放置第二缓冲件,第二缓冲件通过盒状的缓冲件实现支撑缓冲,盒状缓冲件节省材料,且能够承受较轻的产品堆垛放置时的压力。通过选择不同的缓冲组件,可以使得缓冲包装结构能够适用于大小相近但不同质量的产品,减少设计成本。此外,选择不同的缓冲组件可以在尽量节省材料的前提下,保证产品堆垛时缓冲包装结构强度足够,不损伤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含第一缓冲组件的缓冲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含第二缓冲组件的缓冲包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缓冲包装结构新型提供的外箱的平面展开图;

图5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外箱的加强板成型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外箱的前侧壁成型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第一缓冲组件的平面展开图;

图8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第一缓冲组件的成型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限位壳的平面展开图;

图10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限位壳的成型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缓冲件的平面展开图;

图12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缓冲件的成型状态图;

图13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l型件的平面展开图;

图14是本发明缓冲包装结构提供的l型件的成型状态图。

图中:

1-外箱;2-第一缓冲组件;3-第二缓冲组件;4-l形件;5-产品;6-零部件;

11-上盖;12-底板;13-前侧壁;14-后侧壁;15-左侧壁;16-右侧壁;17-加强板;18-前盖;19-侧耳板;21-支撑板;22-限位板;23-加固板;24-翼板;31-缓冲件;32-限位壳;41-l件一部;42-l件二部;

171-第一加强板;172-第二加强板;211-切口;221-卡扣;231-卡扣槽;311-缓冲底板;312-第一缓冲侧板;313-第二缓冲侧板;314-缓冲顶板;321-壳底板;322-第一壳侧板;323-壳翼板;324-第二壳侧板;325-壳内壁板;

3211-锁扣槽;3251-锁扣;3121-第一细缝;3141-第二细缝;411-第一底板;412-第二底板;421-背板;422-粘胶板;423-锁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目前很多较大型的产品也开始采用纸质包装箱作为包装载体,且为了保证运输堆垛过程产品的安全,包装结构通常包括缓冲组件。由于大小相近的产品的质量差距可能很大,因此对缓冲组件强度的要求也不近相同,故即便产品大小相近也不能使用相同的缓冲包装结构。

为了降低针对不同产品5设计不同缓冲包装的设计成本,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包装结构,其可用于电器或较大设备的运输包装领域。如图1与图2所示,缓冲包装结构包括外箱1,第一缓冲组价2及第二缓冲组件3,第一缓冲组件2包括多个互相贴合设置的支撑板21,多个支撑板21与外箱1的上盖11和底板12相抵接,第二缓冲组件3包括盒状的缓冲件31,缓冲组件3与外箱1的上盖11和底板12相抵接,第一缓冲组件2或者第二缓冲组件3能够选择性地设置在外箱1内部的两端。

当需要包装的产品5的质量较大时,缓冲包装结构的外箱1内选择放置第一缓冲组件2,第一缓冲组件2包括多个支撑板21并排贴合设置且与外箱1的上盖11与底板12抵接,多个支撑板21能够共同对外箱1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缓冲组件的抗压强度很大,能够承受较重的产品5堆垛放置时的压力,从而能够保护缓冲包装结构中的产品5不在堆垛时产生损伤,也能够避免运输中的磕碰损伤产品5。当需要包装的产品5的质量较小时,缓冲包装结构的外箱1内选择放置第二缓冲组件3,第二缓冲组件3通过盒状的缓冲件31实现支撑缓冲,盒状的缓冲件31节省材料,且能够承受较轻的产品5堆垛放置时的压力及运输中的磕碰。通过选择不同的缓冲组件,可以使得缓冲包装结构能够适用于大小相近但不同质量的产品5,减少设计成本。此外,选择不同的缓冲组件可以在尽量节省材料的前提下,保证产品堆垛时缓冲包装结构强度足够,在运输与堆垛过程保护产品5不受损伤。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缓冲包装结构采用瓦楞纸的材质。当产品质量大于或等于32kg时,选用在外箱1中设置第一缓冲组件2对产品5进行包装,产品5放置在外箱1内,产品5的两端分别放置一个第一缓冲组件2,第一缓冲组件2的强度足够大,能够承载质量大于或等于32kg的产品堆垛时的压力,保证产品的安全,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外部磕碰。当产品的质量小于32kg时,选用在外箱1中设置第二缓冲组件3对产品5进行包装,第二缓冲组件3为盒状结构,相对于第一缓冲组件2更加节省材料,且其强度能够满足质量小于32kg时堆垛的压力,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外部磕碰。

当缓冲包装结构采用第一缓冲组件2时,为了避免运输时产品5在缓冲包装结构中前后方向发生晃动而产生磕碰,或者外箱1的前侧壁13与后侧壁14强度不够,导致产品5受到外部磕碰的情况,如图1所示,多个支撑板2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22,两个限位板22外表面分别与外箱1的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相贴合。限位板22位于产品2的前侧与后侧,且与支撑板21相连接,能够对产品5的前后侧方向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产品5在缓冲包装结构中发生前后晃动,同时限位板22与外箱1的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相贴合,相当于增加了前侧壁13与后侧壁14的厚度,能够辅助外箱1保护产品抵御外部磕碰。

进一步地,为增加限位板22的强度,第一缓冲组件2还包括加固板23,加固板23连接于限位板22的一端,并与限位板22的内表面相贴合。加固板23与限位板22贴合设置,能够对限位板22起到加固的作用,起到辅助限位板22对产品5的前后方向的限位,以及增加外箱1前侧与后侧的强度的作用,减弱产品5在外箱1内前后方向的晃动,增加缓冲包装结构前侧与后侧的抗磕碰能力。

为了实现限位板22与加固板23之间的固定,如图1所示,限位板22上设置有卡扣221,加固板23上设置有卡扣槽231,卡扣221能够卡设于卡扣槽231内,以将加固板23与限位板22相固定。通过卡扣221卡进卡扣槽231中,将限位板22与加固板23贴合且相对位置固定,从而能够使产品5的放置过程更加顺畅。

优选地,支撑板21、限位板22及加固板23一体成型。支撑板21、限位板22及加固板23一体成型能够减少整个第一缓冲组件2的加工程序,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多个支撑板21一体成型,为了便于互相贴合的支撑板21折叠成型,如图1所示,支撑板21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其相邻的支撑板21相连接,支撑板21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切口21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切口211设置在两块支撑板21相连接部位的中间位置,切口211能够释放坯料在连续折叠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便于第一缓冲组件2折叠成型。

当缓冲包装结构采用第二缓冲组件3时,为了避免运输时产品5在缓冲包装结构中前后方向发生晃动而产生磕碰,或者外箱1的前侧壁13与后侧壁14强度不够,导致产品5受到外部磕碰的情况,如图2所示,第二缓冲组件3还包括限位壳32,限位壳32设置在外箱1内且与外箱1的内表面相抵接,缓冲件31设置在限位壳32内并与限位壳32的内表面相抵接。限位壳32环绕在产品5的一端,能够对产品5的前后侧及上下方向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产品5在缓冲包装结构中发生前后晃动或者上下晃动,同时限位壳32与外箱1的上盖11、底板12、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均相贴合,相当于增加了上盖11、底板12、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的厚度,因此能够辅助外箱1提高抗冲击的能力。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限位壳32朝向产品5的一侧为开口设置,缓冲件31先放置在限位壳32的内部,再将产品5从限位壳32的开口侧插入限位壳32,并与限位壳32中的缓冲件31抵接(产品左右两侧的第二缓冲组件3对称设置),再将产品5与两侧的第二缓冲组件3一同放置在外箱1内,限位壳32对产品5在外箱1中的位置进行了限定,避免其位置晃动产生磕碰,且限位壳32能够从产品5的上下及前后四侧对产品进行保护,进一步加强缓冲包装结构对产品5的保护能力。

为了单独放置产品的零部件6,如图2所示,缓冲包装结构还包括l型件4,l型件4一侧与外箱1的左侧壁15或右侧壁16相贴合,另一侧与第一缓冲组件2或第二缓冲组件3相贴合。l型件包括l件一部41与l件二部42,l件一部41与外箱1的底面相抵接,l件二部42连接于l件一部41的一端,并与l件一部41垂直设置。l型件4与外箱1及第一缓冲组件2,或者l型件4与外箱1及第二缓冲组件3能够形成独立的容纳空间,便于对产品5的零部件6进行独立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l型件4放置在外箱1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只设置在外箱1的一端,或者两端均不设置。

为了加强外箱1的强度,避免外箱1在堆垛或者运输中发生变形,如图3所示,外箱1包括加强板17,加强板17与外箱1的左侧壁15或右侧壁16的一端相连接,加强板17与外箱1的后侧壁14相贴合。加强板17与后侧壁14贴合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外箱1后侧的抗冲击的能力,且加强板17还能够对后侧壁14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避免后侧壁14的上下边缘处因堆垛或者运输挤压而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加强板17包括第一加强板171与第二加强板172,第一加强板171与外箱1的左侧壁15相连接并抵压于后侧壁14,第二加强板172与第一加强板171相连接,且第一加强板171与第二加强板172贴合设置。第一加强板171抵压于后侧壁14处,能够使后侧壁14与左侧壁15或右侧壁16之间的连接位置更加紧密,第二加强板172能够进一步加强缓冲包装后方的抗冲击能力,以及对后侧壁14的上下边缘处的支撑作用,防止后侧壁14的上下边缘受到挤压而变形。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71与第二加强板172的连接位置也有切口211,该处的切口211也起到方便折叠的作用。

优选地,外箱1与加强板17一体成型。外箱1与加强板17一体成型能够减少外箱1的加工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外箱1还设置有外盖18及侧耳板19,外盖18盖设在前侧壁13外侧,外盖18能够封堵上盖11与前侧壁13之间的缝隙,使上盖11与前侧壁13之前更加严密,防止产品5从缝隙处露出。侧耳板19抵压于前侧壁13的内表面,可以使得前侧壁13与左侧壁15或右侧壁16之间的连接位置更加严密,防止产品5从缝隙处露出。通过第一加强板17、前盖18及侧耳板19对外箱1各个侧面连接处缝隙的封堵,使得整个缓冲包装结构非常严密,因此,本缓冲包装结构能够不使用胶带或钉子固定合格侧壁的连接处,可以直接通过打包带进行固定与锁紧,材料环保且安装效率高。

缓冲包装结构的外箱1、第一缓冲组件2、第二缓冲组件3及l型件4均由纸质坯料折叠而成,折叠过程如下:

外箱1由一张纸质坯料折叠而成,图4为外箱1的平面展开图(坯料),图中实线为裁切线,虚线为折叠线。将左侧的第一加强板171、左侧壁15及左侧的侧耳板19一起相对于底板12翻折90°,接着再将该第一加强板171与侧耳板19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折90°,将左侧的第二加强板172向靠近底板12的方向翻折180°,将与左侧壁15连接的摇盖向靠近底板12的方向翻折90°(右侧的第一加强板171、右侧壁16及右侧的侧耳板19执行与左侧一致的翻转操作),形成如图5所示的外箱1的加强板17成型状态图。接着将前侧壁13与后侧壁14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折90°,形成如图6所示的外箱1的前侧壁13成型状态图。再连续翻折上盖11及前盖18即可以将外箱1封闭。

第一缓冲组件2由一张纸质坯料折叠而成,图7为第一缓冲组件2的平面展开图(坯料),图中实线为裁切线,虚线为折叠线,其中画有剖面线的面为涂有胶水的面。将多个支撑板21按照s型的方式依次折叠,再将两个限位板22向靠近彼的方向翻折90°,将两个翼板24两面涂上胶水,并将两个翼板24插进限位板22与多个支撑板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接着将两个加固板23向靠近限位板22内侧的方向翻折90°,得到如图8所示的第一缓冲组件2的成型状态图。优选地,本方案中,第一缓冲组件2的宽度w满足公式w=w0+36(其中,w0为产品5的宽度),第一缓冲组件2的宽度h满足公式h=h0(其中,h0为产品5的高度)。

限位壳32由一张纸质坯料折叠而成,图9为限位壳32的平面展开图(坯料),图中实线为裁切线,虚线为折叠线。将两个第一壳侧板322及其上的两个壳翼板323一起向靠近壳底板321的方向翻折90°,并将同一个第一壳侧板322上的两个壳翼板32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折90°,接着将两个第二壳侧板324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转90°,并将壳内壁板325向靠近壳底板321的方向翻折180°,使壳内壁板325与第二壳侧板324相贴合,将锁扣3251插入对应侧的锁扣槽3211中,形成如图10所示的限位壳32的成型状态图。优选地,本方案中,限位壳32的宽度w1满足公式w1=w0+36cm(其中,w0为产品5的宽度),限位壳32的宽度h1满足公式h1=h0+12cm(其中,h0为产品5的高度)。

缓冲件31由一张纸质坯料折叠而成,图11为缓冲件31的平面展开图(坯料),图中实线为裁切线,虚线为折叠线。将两个第一缓冲侧板312及两个第二缓冲侧板31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转90°,接着将两个第一缓冲侧板312边缘部分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转90°,再将两个缓冲顶板314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翻转90°,将缓冲顶板314上第二细缝3141外侧的部分塞进缓冲件31形成的内腔中,并将第二细缝3141分别卡进其邻近的第一细缝3121中,形成如图12所示的缓冲件31的成型状态图。

l型件4由一张纸质坯料折叠而成,图13为l型件4的平面展开图(坯料),图中实线为裁切线,虚线为折叠线,其中画有剖面线的面为涂有胶水的面。将第一底板411涂有胶水的一侧向第二底板412的方向翻折180°,第一底板411与第二底板412相粘合,接着按照折横翻折l件二部42,使粘有胶水的粘胶板422与背板421相贴合,并将锁紧板423插入l件一部41与l件二部42之间的缝隙,形成如图14所示的l型件4的成型状态图。

装配过程如下:

(1)含有第一缓冲组件2的缓冲包装结构:先将l型件4选择性放入外箱1的一端或者两端,再将第一缓冲组件2紧贴l型件4放入外箱1中,将产品5放入两个第一缓冲组件2之间,并将产品5的零部件6放置在l型件4处,将前盖18扣合,最后用打包带缓冲包装结构进行打包固定。

(2)含有第二缓冲组件3的缓冲包装结构:先将缓冲件31放入限位壳32中,形成第二缓冲组件3,再将第二缓冲组件3分别套在产品5的两端,将产品5及两侧的第二缓冲组件3一起放入外箱1中,选择性地将l型件4放入第二缓冲组件3的一侧或者两侧,并将产品5的零部件6放置在l型件4处,将前盖18扣合,最后用打包带缓冲包装结构进行打包固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