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11718发布日期:2020-01-31 18:2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垃圾分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随着环保概念的不断深入由原来的所有垃圾混着扔,垃圾分类不可能实现到当前垃圾分类处理成为日常生活中必须做的事情。然而随着垃圾分类的产生,带动着垃圾桶行业的迅猛发展,大多数家庭都是采用每种垃圾独立的垃圾桶,这边放一个,那边放一个,放的很散,小区的垃圾回收点也是如此,各种类别的垃圾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其不仅占用了很大的空间,也影响小区的美观。

同时还需要用户每次扔垃圾的时候找准对应的类别桶,为了防止用户乱扔有些小区甚至还找部分工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仍错,将通过罚款进行处罚,让垃圾分类这样一个日常的事情一度成为网红话题;

与此同时,由于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馊水,会出现腐化导致其出现很难闻的馊味,人路过或者是倒入垃圾车后将会滴落在路面上,沿着垃圾车运行的轨迹污染整个城市,人经过时闻到会有想要呕吐的感觉;

其不仅给用户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困扰,也给小区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而现有的垃圾分类回收装置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让垃圾分类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很好的解决了垃圾中馊水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中所述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的工作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如下:1):用户将垃圾从垃圾投郑口投进垃圾回收站台,当其经过垃圾投郑口时,第一垃圾检测机构将会对垃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传送给垃圾箱控制装置;

2):垃圾箱控制装置接中的数据处理器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其是什么垃圾;

3):在上一步骤中分析出的结果如果为湿垃圾,那么将垃圾去水装置对其进行去水处理,即当垃圾到达承接台后,通过扎针在垃圾袋上扎出小型孔洞,让垃圾袋中的馊水通过排水槽排向污水处理槽;

4):然后通过排向污水处理槽对馊水进行去味、消毒然后通过污水管排向污水下水道;

5):排水后的垃圾进入传输带,在传输带的入口处,通过压缩装置对垃圾进行压缩,即通过压缩气缸驱动压板进行下压对垃圾进行压缩;

6):然后压缩后的垃圾通过传输带运输至对应垃圾箱的位置;

7):当垃圾到达指定的位置后,传输框架上的第二检测机构对垃圾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的结果传送给垃圾箱控制装置,垃圾箱控制装置接中的数据处理器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其是什么垃圾;

8):如果第一检测的数据和第二检测的数据相同,那么垃圾箱控制装置将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拨动板将垃圾拨送至对应的垃圾箱上;

9):然后垃圾箱控制装置命令箱盖打开,将垃圾投郑到箱体内;

10):如果检测的数据不一致,那么运输带将垃圾运输至垃圾投郑口,然后重复上述步骤7)-10);

11):与此同时,在该垃圾回收装置工作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垃圾箱控制装置都将信息立即传送给远程控制终端,从而让终端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本发明中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其中涉及的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包括:垃圾回收站台、一组垃圾箱、传输装置、垃圾去水装置和压缩装置,所述垃圾回收站台的一端设有垃圾投郑口,位于垃圾投郑口处设有用于检测干、湿垃圾的第一垃圾检测机构,且所述垃圾回收站台的上方设有盆栽放置槽,位于垃圾投郑口的下方设有承接台,所述传输装置设于垃圾回收站台的内部,并自垃圾投郑口延伸至垃圾箱的尾部,所述垃圾去水装置设于承接台的一侧,所述压缩装置设于传输装置的入口处,所述垃圾箱、传输装置、垃圾去水装置和压缩装置均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垃圾箱控制装置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通过在垃圾回收站台中设置垃圾去水装置,让其能够及时的将垃圾中的污水去除,其不仅减轻了垃圾搬运的重量,避免其发生反应出现腐臭气味,从而让其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同时还能够对垃圾进行污水处理,很好的解决了当前垃圾车托运垃圾过程中馊水不断滴落到马路上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承接台的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扎针,且一侧所述挡板的后方设有驱动气缸,一侧挡板固定在承接台上,且位于承接台的一侧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污水处理槽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槽的排水口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且所述排水槽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挡板前移对垃圾袋进行扎孔,然后馊水从孔中流向污水处理槽中,然后排向下水道中,很好的解决了垃圾中馊水漏到地面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垃圾箱中设有外壳和内箱,所述内箱设于外壳的内部,且外壳的顶部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与外壳的一侧通过转轴做转动式连接,所述箱盖的内侧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有用于驱动箱盖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下部与步进电机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内箱的端部四周分布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内箱做转动式连接,且所述固定扣的上部朝向内箱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呈圆弧状。圆弧状凸块的设置,让其能够实现对垃圾袋固定的同时,也避免其对垃圾袋造成破损,有效避免造成垃圾袋后期无法搬运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污水处理槽设于运输装置的一侧,所述污水处理槽中设有去味池和消毒池,所述去味池的进水端与排水槽连接,出水端与消毒池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消毒池的出水端设有污水检测装置,所述污水检测装置的后方设有一组分支排水管,所述排分支排水管中的排水管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回水管与去味池的进水端连接。通过污水检测装置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后的污水满足污水排放要求那么则通过排水管排到污水管道中,如果不合格那么则再次回到去味池进行二次处理。

本发明中所述传输装置中设有传输框架和传输带,所述传输带设于传输框架上,且所述传输框架上设有一组拨动板,所述拨动板与步进电机连接,且所述拨动板与垃圾箱相配合。所述拨动板的设置,能够将垃圾准确无误的拨送到垃圾桶的顶部。

本发明中所述压缩装置中设有压板和压缩气缸,所述压缩气缸通过支撑架固定于传输框架的一侧,所述压板与压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且位于传输框架与压缩气缸相对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压板相配合。

本发明中所述垃圾箱呈对称式设置,其设于传输装置的两侧。

本发明中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立架,所述立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垃圾类别的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通过在垃圾回收站台中设置垃圾去水装置,让其能够及时的将垃圾中的污水去除,其不仅减轻了垃圾搬运的重量,避免其发生反应出现腐臭气味,从而让其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同时还能够对垃圾进行污水处理,让垃圾分类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很好的解决了当前垃圾分类给用户和小区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很好的分类,还能够起到绿化效果,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很好的解决了当前垃圾车托运垃圾过程中馊水不断滴落到马路上污染环境的问题。

2、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3、本发明中所述承接台的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扎针,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挡板前移对垃圾袋进行扎孔,然后馊水从孔中流向污水处理槽中,然后排向下水道中,很好的解决了垃圾中馊水漏到地面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3、本发明中所述消毒池的出水端设有污水检测装置,所述污水检测装置的后方设有一组分支排水管,所述排分支排水管中的排水管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回水管与去味池的进水端连接。通过污水检测装置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后的污水满足污水排放要求那么则通过排水管排到污水管道中,如果不合格那么则再次回到去味池进行二次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垃圾去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其中涉及的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垃圾回收站台1、一组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一端设有垃圾投郑口6,位于垃圾投郑口6处设有用于检测干、湿垃圾的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1,且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上方设有盆栽放置槽,位于垃圾投郑口6的下方设有承接台2,所述传输装置3设于垃圾回收站台1的内部,并自垃圾投郑口6延伸至垃圾箱2的尾部,所述垃圾去水装置4设于承接台62的一侧,所述压缩装置5设于传输装置3的入口处,所述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均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垃圾箱控制装置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台62的两侧设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上设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扎针64,且一侧所述挡板63的后方设有驱动气缸,一侧挡板63固定在承接台62上,且位于承接台62的一侧设有排水槽65,所述排水槽65与污水处理槽7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槽7的排水口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且所述排水槽65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2中设有外壳21和内箱22,所述内箱22设于外壳21的内部,且外壳21的顶部设有箱盖23,所述箱盖23与外壳21的一侧通过转轴做转动式连接,所述箱盖23的内侧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有用于驱动箱盖23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下部与步进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箱22的端部四周分布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固定扣8,所述固定扣8与内箱22做转动式连接,且所述固定扣8的上部朝向内箱22的一侧设有凸块81,所述凸块81呈圆弧状。

实施例2

如图所示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包括:垃圾回收站台1、一组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一端设有垃圾投郑口6,位于垃圾投郑口6处设有用于检测干、湿垃圾的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1,且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上方设有盆栽放置槽,位于垃圾投郑口6的下方设有承接台2,所述传输装置3设于垃圾回收站台1的内部,并自垃圾投郑口6延伸至垃圾箱2的尾部,所述垃圾去水装置4设于承接台62的一侧,所述压缩装置5设于传输装置3的入口处,所述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均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垃圾箱控制装置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台62的两侧设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上设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扎针64,且一侧所述挡板63的后方设有驱动气缸,一侧挡板63固定在承接台62上,且位于承接台62的一侧设有排水槽65,所述排水槽65与污水处理槽7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槽7的排水口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且所述排水槽65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2中设有外壳21和内箱22,所述内箱22设于外壳21的内部,且外壳21的顶部设有箱盖23,所述箱盖23与外壳21的一侧通过转轴做转动式连接,所述箱盖23的内侧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有用于驱动箱盖23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下部与步进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箱22的端部四周分布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固定扣8,所述固定扣8与内箱22做转动式连接,且所述固定扣8的上部朝向内箱22的一侧设有凸块81,所述凸块81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槽7设于运输装置3的一侧,所述污水处理槽7中设有去味池71和消毒池72,所述去味池71的进水端与排水槽65连接,出水端与消毒池72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消毒池72的出水端设有污水检测装置73,所述污水检测装置73的后方设有一组分支排水管,所述排分支排水管中的排水管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回水管与去味池71的进水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装置3中设有传输框架31和传输带32,所述传输带32设于传输框架31上,且所述传输框架31上设有一组拨动板33,所述拨动板33与步进电机连接,且所述拨动板33与垃圾箱2相配合。

实施例3

如图所示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包括:垃圾回收站台1、一组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一端设有垃圾投郑口6,位于垃圾投郑口6处设有用于检测干、湿垃圾的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1,且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上方设有盆栽放置槽,位于垃圾投郑口6的下方设有承接台2,所述传输装置3设于垃圾回收站台1的内部,并自垃圾投郑口6延伸至垃圾箱2的尾部,所述垃圾去水装置4设于承接台62的一侧,所述压缩装置5设于传输装置3的入口处,所述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均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垃圾箱控制装置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台62的两侧设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上设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扎针64,且一侧所述挡板63的后方设有驱动气缸,一侧挡板63固定在承接台62上,且位于承接台62的一侧设有排水槽65,所述排水槽65与污水处理槽7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槽7的排水口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且所述排水槽65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2中设有外壳21和内箱22,所述内箱22设于外壳21的内部,且外壳21的顶部设有箱盖23,所述箱盖23与外壳21的一侧通过转轴做转动式连接,所述箱盖23的内侧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有用于驱动箱盖23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下部与步进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箱22的端部四周分布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固定扣8,所述固定扣8与内箱22做转动式连接,且所述固定扣8的上部朝向内箱22的一侧设有凸块81,所述凸块81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槽7设于运输装置3的一侧,所述污水处理槽7中设有去味池71和消毒池72,所述去味池71的进水端与排水槽65连接,出水端与消毒池72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消毒池72的出水端设有污水检测装置73,所述污水检测装置73的后方设有一组分支排水管,所述排分支排水管中的排水管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回水管与去味池71的进水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装置3中设有传输框架31和传输带32,所述传输带32设于传输框架31上,且所述传输框架31上设有一组拨动板33,所述拨动板33与步进电机连接,且所述拨动板33与垃圾箱2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装置5中设有压板51和压缩气缸52,所述压缩气缸52通过支撑架固定于传输框架31的一侧,所述压板51与压缩气缸52的输出端连接,且位于传输框架31与压缩气缸52相对的一侧设有挡板53,所述挡板53与压板51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2呈对称式设置,其设于传输装置3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21的一侧设有立架211,所述立架21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垃圾类别的第二检测机构212,所述第二检测机构212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

实施例3

如图所示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包括:垃圾回收站台1、一组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一端设有垃圾投郑口6,位于垃圾投郑口6处设有用于检测干、湿垃圾的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1,且所述垃圾回收站台1的上方设有盆栽放置槽,位于垃圾投郑口6的下方设有承接台2,所述传输装置3设于垃圾回收站台1的内部,并自垃圾投郑口6延伸至垃圾箱2的尾部,所述垃圾去水装置4设于承接台62的一侧,所述压缩装置5设于传输装置3的入口处,所述垃圾箱2、传输装置3、垃圾去水装置4和压缩装置5均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垃圾箱控制装置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台62的两侧设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上设有用于扎破垃圾袋的扎针64,且一侧所述挡板63的后方设有驱动气缸,一侧挡板63固定在承接台62上,且位于承接台62的一侧设有排水槽65,所述排水槽65与污水处理槽7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槽7的排水口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且所述排水槽65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2中设有外壳21和内箱22,所述内箱22设于外壳21的内部,且外壳21的顶部设有箱盖23,所述箱盖23与外壳21的一侧通过转轴做转动式连接,所述箱盖23的内侧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有用于驱动箱盖23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下部与步进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箱22的端部四周分布有用于固定垃圾袋的固定扣8,所述固定扣8与内箱22做转动式连接,且所述固定扣8的上部朝向内箱22的一侧设有凸块81,所述凸块81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槽7设于运输装置3的一侧,所述污水处理槽7中设有去味池71和消毒池72,所述去味池71的进水端与排水槽65连接,出水端与消毒池72的进水端连接,且所述消毒池72的出水端设有污水检测装置73,所述污水检测装置73的后方设有一组分支排水管,所述排分支排水管中的排水管与污水下水道或者是污水排水管连接,回水管与去味池71的进水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装置3中设有传输框架31和传输带32,所述传输带32设于传输框架31上,且所述传输框架31上设有一组拨动板33,所述拨动板33与步进电机连接,且所述拨动板33与垃圾箱2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装置5中设有压板51和压缩气缸52,所述压缩气缸52通过支撑架固定于传输框架31的一侧,所述压板51与压缩气缸52的输出端连接,且位于传输框架31与压缩气缸52相对的一侧设有挡板53,所述挡板53与压板51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2呈对称式设置,其设于传输装置3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21的一侧设有立架211,所述立架21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垃圾类别的第二检测机构212,所述第二检测机构212与垃圾箱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的工作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如下:1):用户将垃圾从垃圾投郑口6投进垃圾回收站台1,当其经过垃圾投郑口6时,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1将会对垃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传送给垃圾箱控制装置;

2):垃圾箱控制装置接中的数据处理器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其是什么垃圾;

3):在上一步骤中分析出的结果如果为湿垃圾,那么将垃圾去水装置4对其进行去水处理,即当垃圾到达承接台62后,通过扎针64在垃圾袋上扎出小型孔洞,让垃圾袋中的馊水通过排水槽65排向污水处理槽7;

4):然后通过排向污水处理槽7对馊水进行去味、消毒然后通过污水管排向污水下水道;

5):排水后的垃圾进入传输带32,在传输带32的入口处,通过压缩装置5对垃圾进行压缩,即通过压缩气缸52驱动压板51进行下压对垃圾进行压缩;

6):然后压缩后的垃圾通过传输带32运输至对应垃圾箱2的位置;

7):当垃圾到达指定的位置后,传输框架31上的第二检测机构212对垃圾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的结果传送给垃圾箱控制装置,垃圾箱控制装置接中的数据处理器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其是什么垃圾;

8):如果第一检测的数据和第二检测的数据相同,那么垃圾箱控制装置将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拨动板33将垃圾拨送至对应的垃圾箱2上;

9):然后垃圾箱控制装置命令箱盖23打开,将垃圾投郑到箱体内;

10):如果检测的数据不一致,那么运输带32将垃圾运输至垃圾投郑口5,然后重复上述步骤7-10;

11):与此同时,在该垃圾回收装置工作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垃圾箱控制装置都将信息立即传送给远程控制终端,从而让终端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