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6297发布日期:2020-03-24 20:3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打印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及装饰等诸多行业均需要用到打印制品,而打印制品则是打印基材通过打印设备印制完成。其中,打印基材一般承载于打印设备内部的打印平台并从其上经过,打印设备内的喷印模块对其进行喷墨处理以完成预设图案的打印。

由于打印基材多为纸材、片材等柔性材料,故打印基材在打印平台上经过时极易发生翘曲,即是打印基材的平面度不佳,不佳的平面度一方面无法保证良好的打印质量,另一方面也容易损坏喷印模块上的喷头。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些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包括吸风平台、输送带、动力装置及吸风装置,并通过上述结构将打印基材吸附在输送带表面,从而避免打印基材翘曲的问题。具体地,吸风平台内开设吸风通道,吸风平台的表面设有与该吸风通道连通的连通槽;输送带铺设于吸风平台设有连通槽的一端,且其上设有多排沿其运动方向阵列的圆形通孔,每排圆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在输送带运动的过程中,圆形通孔能够与连通槽连通;吸风装置与上述吸风平台连接,并用于抽离上述吸风通道内部分空气,以使输送带对应连通槽的圆形通孔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将铺设于输送带表面的打印基材平稳地吸附在输送带表面。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在保证输送带对打印基材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地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输送带上的圆形通孔的尺寸需要尽可能小,数量则尽可能多,而输送带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作,在其上重复大量钻孔将大大增加输送带的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打印设备,以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上料模块、送料模块以及传动打印平台;

所述上料模块用于抓取打印基材,并将所述打印基材输送至所述送料模块处;

所述送料模块用于接收自所述上料模块输出的打印基材,并将所述打印基材输送至所述传动打印平台;

所述传动打印平台包括:

第一吸风平台,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一吸风孔,所述第一吸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第一输送带,用于承载自所述送料模块输出的打印基材,所述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并覆盖所述第一连通槽;以及

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

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所述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

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时,所述第一吸风槽可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延伸;

沿所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吸风槽之间,一第一吸风槽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的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另一第一吸风槽的两端部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吸风槽为盲槽,所述第一吸风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通孔;

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通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传动打印平台还包括:

第二吸风平台,两所述第二吸风平台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二吸风平台的内部设有第二吸风通道,所述第二吸风平台于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二吸风孔,所述第二吸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吸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第二输送带,用于承载自送料模块输出的打印基材,第二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设有第二连通槽的一端,第二输送带与第二吸风平台一一对应;以及

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组以上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贯通所述第二输送带,所述两组以上吸附孔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

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运动时,所述吸附孔可与所述第二连通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上料模块包括:

机架;

承料平台,与所述机架连接,用于承载物料;

取料机构,用于在所述承料平台上承载有物料时,取走所述物料;

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承料平台的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之间具有设定夹角,沿所述第一定位板指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方向,所述第三定位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

定位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及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所述定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板及所述第二定位板同时向靠近所述承料平台的中心的方向运动,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板及所述第二定位板同时向远离所述承料平台的中心的方向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定位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丝杆,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丝杆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旋向相反;以及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部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二部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及所述第二定位板均与所述机架于平行于所述第一丝杆延伸的方向滑动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送料模块包括:

所述机架;

进料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

进料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进料轮转动;

压料轮安装座,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料轮安装座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进料轮的转动轴线平行;

压料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所述压料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进料轮的转动轴线平行;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连接,以使所述进料轮与所述压料轮之间的间隙为可调节的间隙。

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远离所述进料轮的一侧,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架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及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及所述固定座抵接。

还包括第一张紧装置,所述第一张紧装置的一端设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与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装置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压料轮安装座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压料轮安装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张紧装置靠近所述压料轮安装座的一端抵接。

所述送料模块还包括送料定位机构,所述送料定位机构包括第一送料定位组件、第二送料定位组件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送料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送料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进料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进料轮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料定位组件及所述第二送料定位组件同时相向运动,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料定位组件及所述第二送料定位组件同时背向运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丝杆,沿平行于所述进料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丝杆包括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旋向相反;以及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

所述第一送料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三部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送料定位组件与所述第四部分螺纹连接,沿平行于所述第二丝杆的方向,所述第一送料定位组件及所述第二送料定位组件均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中的传动打印平台包括第一吸风平台、第一输送带以及第一动力装置。其中,第一吸风平台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槽。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第一连通槽的一端并覆盖第一连通槽,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该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上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于第一输送带运动时,第一吸风槽可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第一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一吸风孔,该第一吸风孔的一端与第一吸风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则外部的吸风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一吸风孔抽离第一吸风通道内的至少部分空气,以使第一吸风通道及与其连通的第一吸风槽呈负压状态,从而使打印基材被平稳地吸附在第一输送带上,而不容易发生翘曲。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的传动打印平台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第一吸风槽,取代了目前在同排加工多个圆形通孔的设计,一方面第一吸风槽的数量将远小于圆形通孔的数量,另一方面槽的加工难度本身亦低于圆形通孔的加工难度,故本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能够有效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料模块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料模块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承料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升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取料机构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取料机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1中送料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送料模块隐藏送料定位机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送料模块隐藏送料定位机构后的的剖切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送料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一送料定位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第二送料定位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第二送料定位组件沿e-e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17为第二送料定位组件沿f-f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18为图1中传动打印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传动打印平台隐藏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传动打印平台隐藏基座后沿g-g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传动打印平台沿h-h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的立体示意图,该打印设备包括上料模块100、送料模块200以及传动打印平台300。如图所示,该上料模块100、送料模块200以及传动打印平台300沿图示水平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上料模块100用于抓取打印基材,并将打印基材输送至送料模块200处;送料模块200用于接收自上料模块100输出的打印基材,并将该打印基材压持平整同时输送至传动打印平台300;传动打印平台300用于接收自送料模块200输出的打印基材,同时将打印基材稳定地吸附在其表面,以便于与该传动打印平台300相对设置的喷印模块(未示出)对打印基材进行喷墨印刷过程。

为便于理解该打印设备,以下将依次对上料模块100、送料模块200以及传动打印平台300的结构作具体说明。接下来首先对前述上料模块100的结构作出说明。

请参阅图2与图3,其示出了上料模块100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该上料模块100包括机架110、承料平台120、升降机构130、取料机构140、定位机构150,以及定位驱动机构160。其中,机架110用以安装上述各机构。承料平台120与机架110连接,其用于承载打印基材。升降机构130用于驱动承料平台120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运动。取料机构140安装于机架110,且位于承料平台120的上方,其用于在承料平台120上承载有打印基材时,取走所述打印基材并运送至上述送料模块200处。定位机构150包括第一定位板151、第二定位板152及第三定位板153,该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相对设置于上述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两侧,第三定位板153与第一定位板151之间具有设定夹角,沿第一定位板151指向第二定位板152的方向,第三定位板15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之间。定位驱动机构160与第一定位板151及第二定位板152连接,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相向运动,以使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同时向靠近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或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背向运动,以使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同时向远离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

对于上述机架110,请参照图2与图3,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板111及架设于两侧板111顶部的至少一根横梁112,每一侧板111立直设置,两侧板111与横梁112之间围成一用以安装各机构的安装空间。

对于上述承料平台120,请具体参照图4与图5,其示出了承料平台12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图1至图3,该承料平台120设于上述安装空间,其与机架110之间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该承料平台120包括支撑梁121、基台122、带轮123以及送料带124。

支撑梁121整体设于两侧板111之间且沿垂直于侧板111的方向延伸,支撑梁121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11滑动配合。具体的,支撑梁1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导块125,侧板111靠近上述安装空间的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条113,导块125设有与该导条113相适配的导槽1251,该导块125通过所述导槽1251与导条113滑动配合,即是:承料平台120与机架110通过该导块125及导条113实现沿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块125包括一导板1252,以及安装于导板1252上且平行排列的两排螺栓1253,每排螺栓1253中各螺栓沿平行于导条113的方向依次排列,该两排螺栓1253与导板1252之间形成上述导槽125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导槽也可以通过在导块125上去材成型,或通过其他方式设置,在此不一一详举;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沿承料平台的升降方向,承料平台与机架之间的滑动配合,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块设于机架110,相应的,导条设于承料平台120,承料平台120与机架110通过该导块与导条实现滑动配合。

基台122整体呈块状结构,其固接于支撑梁121的顶部。两带轮123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台122,该两带轮123于同一水平面内沿垂直于支撑梁121延伸的方向平行排列,且该两带轮123分别设于基台122的两端。送料带124整体呈封闭状,且绕设于两带轮123。本实施例中,基台122与送料带12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基台122之间平行设置,每一带轮123的两端分别承载于该两基台122;两送料带124与两基台122一一对应,每一送料带124整体包裹一对应的基台122,且绕设于两带轮123。当打印基材承载于送料带124时,驱动一带轮123转动,则物料可随送料带124运动至预设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后续上料。

对于上述升降机构130,请具体参照图6,其示出了升降机构130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5,该升降机构130包括电机131、齿轮132与齿条133。电机131的主体整体设于侧板111背离安装空间的一侧,侧板111于对应上述电机131处设有通槽,电机131主体至少部分穿过该通槽并与承料平台120的支撑梁121固定;电机131的输出端固接有齿轮132。齿条133与齿轮132相适配,其安装于机架110的侧板111,且沿平行于导条113延伸的方向延伸,即是,齿条133沿承料平台120的升降方向延伸,该齿条133与所述齿轮132配合。电机131启动时,承料平台120及电机131则在电机131的动力下沿平行于导条113的方向上升或下降,当电机131停止运行时,承料平台120则在电机131的自锁作用下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为避免承料平台120于升降过程中,其支撑梁121的一侧主动升降,另一侧被动升降,导致支撑梁121的两端发生细微倾斜,进而导致支撑梁121与侧板111之间存在较大的横向力,从而导致支撑梁121在长久地运行中容易发生损坏,本实施例中的齿轮132及齿条133均为两个,且分别与上述导条113一一对应。具体的,两齿条133分别设于两侧板111,两齿轮132分别与两齿条133各自对应,且两齿轮132之间通过一连接轴1321实现同轴连接。则,电机131启动时,两齿轮132同步转动,支撑梁121的两端同步进行升降运动。

对于上述取料机构140,请参照图7及图8,其分别示出了取料机构140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6,该取料机构140包括飞达取料机构141。该飞达取料机构141的顶部通过若干根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支撑梁121的连接柱可滑动地安装于机架110的顶部,飞达取料机构14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吸盘1411,飞达取料机构141通过该多个吸盘1411取/放上述打印基材。飞达取料机构141的内部集成有驱动其沿着上述连接柱滑动的平移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吸盘1411沿竖直方向进行伸缩的吸盘驱动装置(未示出),以及对吸盘1411吸/排气以便于完成对打印基材的吸取/释放动作的气动装置。

进一步地,为便于在打印基材脱离吸盘1411的伸缩范围时,升降机构130能够及时驱动承料平台120上升,以保证连续地上料,该上料模块还包括感应器142以及控制器(未示出),其中,感应器142及升降机构130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本实施例中,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设于飞达取料机构141的底部,该探测端部用于与最顶部的打印基材抵接,以确定飞达取料机构141处于上述预设位置的上方时,飞达取料机构141下方的物料是否到达感应器142探测端部的高度位置,感应器142的固定端伸入飞达取料机构141的内部。一般地,飞达取料机构141运动至打印基材上方准备取料时,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抵接于顶部的打印基材,当多次取料至顶部打印基材与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分离时,则感应器142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升降机构130运行,直至顶部的打印基材重新抵接于上述探测端部;如此反复进行上料过程,直至上料结束。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打印基材堆叠时,相邻的打印基材之间由于真空而吸附在一起,从而导致取料机构140一次取放多个打印基材,该取料机构140还包括吹气管143,以及与该吹气管143连接的吹气装置(未示出)。具体地,吹气管143的一端与设于飞达取料机构141的外部,并与上述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的高度位置相对应,吹气管143的另一端与吹气装置(未示出)连接;吹气装置用于输出气流,以使所述气流通过上述吹气管输出至打印基材边缘,从而使相邻的打印基材之间相互分离,便于单个打印基材的取放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吹气装置可以与上述的气动装置为同一装置,即是集成在飞达取料机构的内部;吹气装置也可以是独立于飞达取料机构之外,单独为吹气管143吹气,本发明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对于上述定位机构150,请返回参照图2与图3,同时结合其他附图,定位机构150包括立直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51、第二定位板152及第三定位板153。其中,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相对设置于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两侧,该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可在上述定位驱动机构160的驱动下相向或背向运动。第三定位板153通过一水平设置的固定梁114固定安装于机架110,其垂直于物料随送料带124行进的方向;沿第一定位板151指向第二定位板152的方向,第三定位板153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之间,第三定位板153与上述第一定位板151或第二定位板152之间具有设定夹角,该设定夹角具体取决于打印基材的轮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基材整体呈矩形轮廓,第三定位板153与第一定位板151及第二定位板152均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打印基材的前边可以是相对两侧边倾斜,则第三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均相对倾斜,以适应打印基材的轮廓,所述设定夹角可以为0~180(不包括本数)之间的任意角度。当承料平台120承载有堆叠的打印基材时,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可同时向靠近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之间的间隙为打印基材沿该间隙方向的宽度,则堆叠的各打印基材的两侧边将在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的抵持作用下逐渐被整理平齐,与此同时,打印基材在送料带124的驱动下运动至与第三定位板153抵持,则各打印基材的前边在第三定位板153的抵持作用下逐渐被整理平齐。在上料过程中,单个打印基材将在第一定位板151、第二定位板152及第三定位板153的定位作用下稳定上升,而不会发生偏摆。值得注意的是,“承料平台120的中心”应当为实际承载物料的结构的中心,由于本实施例中实则是通过两基台122及两送料带124承载物料,故本实施例中的“承料平台120的中心”实则为两送料带124之间的中心位置。

对于上述定位驱动机构160,请继续参照图2与图3,同时结合图4至图8,该定位驱动机构160包括第一丝杆161、第一导杆162以及第一电机163。第一丝杆161安装于机架110,其整体沿垂直于第一定位板151的方向延伸,第一丝杆161的两端分别承载于两侧板111。第一丝杆161包括第一部分1611及第二部分1612,该第一部分1611与第二部分1612的旋向相反。上述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一丝杆161的第一部分螺纹连接,上述第二定位板152与第一丝杆161的第二部分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611与第二部分1612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单元,第一部分1611与第二部分1612通过一连接器1613同轴固定,以实现同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还可以是设于同一丝杆结构上且螺纹旋向相反的两部分。

第一导杆162安装于机架110,且与上述第一丝杆161平行设置,第一导杆162的两端分别承载于两侧板111。上述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均套设于该第一导杆162,以使于平行于第一丝杆161延伸的方向,第一定位板151及第二定位板152均与机架110滑动配合。第一电机163安装于机架110,其输出端与第一丝杆16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163用于驱动第一丝杆161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定位板151及所述第二定位板152同时向靠近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或使所述第一定位板151及所述第二定位板152同时向远离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63通过一架设于两侧板111之间的丝杆164,以及绕设于丝杆164的端部及第一丝杆161的端部的同步带(未示出),与第一丝杆161间接连接。

进一步地,为便于堆叠的打印基材能够在送料带124上行进,以实现第三定位板153对其进行定位,该上料模块还包括物料驱动机构170,具体请参照图2,同时结合图3至图8,该物料驱动机构170与上述带轮123连接,其用于驱动带轮123转动,以使送料带124同步运动,从而将各打印基材自远离第三定位板153的一端运动至与第三定位板153抵持,以完成第三定位板153对各打印基材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物料驱动机构170包括第一齿轮171、第二齿轮172以及手轮173。第一齿轮171同轴固接于远离第三定位板153一端的带轮123;第二齿轮172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10,且与第一齿轮171啮合;手轮173与第二齿轮172连接,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驱动手轮173转动,使第二齿轮172及第一齿轮171同步转动,以使上述带轮123转动。其中,手轮173可以与第二齿轮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齿轮组、锥齿轮组等中间传动装置间接连接。

以下以初始堆叠的打印基材高度高于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为例,结合各附图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模块100的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初始状态下,承料平台120位于机架110的底部位置,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分别位于第一部分1611及第二部分1612远离承料平台120的中心一端。

当需要进行上料过程时,先通过外部的预送料机构将堆叠好的打印基材输送至送料带124上方,或者直接在送料带124上堆叠好打印基材。然后,转动手轮173,使送料带124带动堆叠的打印基材运动至与第一定位板151抵持,则各打印基材完成沿进行方向上的定位;与此同时,定位驱动机构160驱动第一定位板151及第二定位板152同时向靠近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定位板151及第二定位板152之间的间隙与打印基材沿该间隙方向的宽度相等,则各打印基材完成沿垂直于行进方向的方向上的定位。

取料机构140运动至打印基材的上方,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与顶部的打印基材抵接,吸盘1411向下伸出吸附打印基材,然后取料机构140将打印基材运送至送料模块200处,以完成单个打印基材的取放过程。当重复多次取料过程直至取料机构位于打印基材上方,且上述堆叠的打印基材与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分离时,取料过程中断;此时,控制器驱动升降机构130运动以使承料平台120整体上升,直至顶部打印基材重新与上述探测端部抵接,则取料机构140继续进行取料过程。如此,承料平台120上的打印基材不断减少,承料平台120不断上升,直至所有打印基材上料结束。

上料结束之后,第一定位板151及第二定位板152在定位驱动机构160的驱动下分别向远离承料平台120的中心的一端运动;承料平台120在升降机构130的驱动下下降至其初始位置,第一齿轮171与第二齿轮172啮合,以等待下一批打印基材的上料过程。

初始堆叠的打印基材高度低于感应器142的探测端部的工作过程,与上述过程大致相同,在此不赘述。

该上料模块100能够通过定位机构150及定位驱动机构160使打印基材上料时的摆放姿势一致,其能够避免印刷图案于不同打印基材的印刷位置存在区别的弊端。此外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通过第一丝杆161由同一电机驱动,既能够实现同步运动,又避免了两台电机单独驱动时造成的电路成本增加、安装空间占用变大以及电量浪费等诸多弊端。

接下来对前述送料模块200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其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送料模块20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该送料模块200隐藏送料定位机构后的立体示意图与剖切示意图,该送料模块200包括机架、进料轮220、进料轮驱动装置230、压料轮安装座240、压料轮250以及第一弹性件260。其中,机架用于安装上述各机构,本实施例中,送料模块200的机架与上料模块100中的机架110为同一机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送料模块200的机架亦可以是另一独立机构。进料轮220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10,进料轮驱动装置230固定安装于机架110,其用于驱动进料轮220转动。压料轮安装座240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10,且压料轮安装座240的转动轴线与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平行。压料轮250可转动地安装于压料轮安装座240,且其转动轴线与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弹性件260的一端与机架110连接,第一弹性件260的另一端与压料轮安装座240连接,以使进料轮220与压料轮250之间的间隙为可调节的间隙。

对于上述机架110,请具体参照图9与图10,其于上述安装空间内设有一与上述横梁112及第一丝杆161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11垂直固定的支撑梁211,该支撑梁211用以承载进料轮220及进料轮驱动装置230。

对于上述进料轮220,请参照图10及图11,支撑梁211上立直地设有两固定板221,该两固定板221沿平行于支撑梁211延伸的方向平行设置,该进料轮220的两端分别承载于上述两固定板221,并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两固定板221。本实施例中,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与支撑梁211延伸的方向平行。

对于上述进料轮驱动装置230,请具体参照图10,该进料轮驱动装置230固定安装于支撑梁211,进料轮驱动装置230的输出端与进料轮220连接,该进料轮驱动装置230用于驱动进料轮220转动,从而带动打印基材运动。本实施例中,进料轮驱动装置230为电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进料轮驱动装置230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实现转动输出的装置,如旋转气缸等。

对于上述压料轮安装座240,请继续参照图10及图11,该压料轮安装座240通过一导轴212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10。具体地,该导轴212与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11固定。压料轮安装座2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安装侧板241,以及设于该两安装侧板241之间的安装顶板242。其中,两安装侧板241分别可转动地套设于导轴212,安装顶板242的两端分别与该两安装侧板241固定,以使压料轮安装座240与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为避免压料轮安装座240相对导轴212发生轴向的滑动,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两限位套243,该两限位套243沿导轴212的轴向平行设置,且分别套设于导轴212并与导轴212固定。该两限位套243之间的间隙恰好与上述两安装侧板241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压料轮安装座240相对导轴212轴向固定。

对于上述压料轮250,请继续参照图10及图11,该压料轮250与进料轮220平行设置,即是两者的转动轴线平行,压料轮250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侧板241转动连接,以使该压料轮250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压料轮安装座240。进一步地,进料轮220和压料轮250中至少一个的材料为聚氨酯,以在输送打印基材的同时对其进行除静电处理,从而避免打印时产生飞墨现象。

对于上述第一弹性件260,请参照图12,其示出了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9至图11,第一弹性件260设于压料轮安装座240远离进料轮220的一端,第一弹性件260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10及压料轮安装座240连接。具体地,安装顶板242远离进料轮220的一侧还设有固定座261,沿导轴212的轴向,该固定座261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的两限位套243固定。第一弹性件260设于安装顶板242与固定座261之间,其两端分别与压料轮安装座240的安装顶板242及固定座261抵接,即是:第一弹性件260通过上述固定座261与机架110间接抵接。则,在进料轮220与压料轮250之间不设有打印基材的情况下,压料轮250在第一弹性件260的弹性作用下将与进料轮220抵接,即是:进料轮220与压料轮250之间的间隙为零;在进料轮220与压料轮250之间输送有打印基材的情况下,进料轮220与压料轮250之间的间隙可随着不同批次打印基材之间的厚度变化而变化,压料轮250在第一弹性件260的作用下始终压持住打印基材。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60为弹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还可以为橡胶、硅胶等其他弹性元件,在此不一一限定。

进一步地,为便于灵活地调节第一弹性件260的张紧程度,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第一张紧装置262。第一张紧装置262的一端设于安装顶板242与固定座261之间,另一端向远离压料轮安装座240的方向延伸,并与固定座261螺纹连接。第一弹性件260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压料轮安装座240的安装顶板242及第一张紧装置262靠近压料轮安装座240的一端抵接。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一张紧装置262容易发生松动,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第一防松装置2621,该第一防松装置2621用于将第一张紧装置262锁紧固定于固定座261,从而实现防松。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松装置2621为螺母,一般地,该螺母将第一张紧装置262锁紧固定于固定座261;需要调节第一弹性件260的张紧程度时,先拧松该螺母,然后转动第一张紧装置262,将第一弹性件260的张力调节至期望状态,然后在拧紧螺母即可。

再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一弹性件260容易与安装顶板242及第一张紧装置262发生分离,安装顶板242靠近固定座261的一端设有安装槽,第一张紧装置262靠近安装顶板242的一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安装部2622,该第一安装部2622的直径小于第一张紧装置262靠近安装顶板242的一端的直径。第一弹性件260的一端容置于上述安装槽,另一端套设于上述的第一安装部2622,并与第一张紧装置262靠近安装顶板242的一端抵接。

为进一步确保经过进料轮220及压料轮250输出的各打印基材能够一致地运动至打印平台(未示出),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送料定位机构270,具体请参照图13,同时结合图1至图12,该送料定位机构270包括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以及驱动组件273。其中,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与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相对设置,且沿平行于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分别进料轮220的两侧,并与进料轮220及压料轮250的接触处对应,打印基材能够顺着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的内壁运动,从而确保不同打印基材之间运动位置的一致性。驱动组件273用于驱动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同时相向运动,或用于驱动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同时背向运动,以调整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之间的间隙,从而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打印基材。

对于上述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请参照图14,其示出了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13,该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包括第一连接座2711和安装于第一连接座2711的至少两个导向轮2712。其中,第一连接座2711立直设置。导向轮2712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连接座2711,且其轴线立直设置,该至少两个导向轮2712沿进料方向依次平行排列。该至少两个导向轮2712靠近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的一端用于与打印基材抵持。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向轮2712为随动轴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轮还可以是其他轮状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料方向”指打印基材于进料轮及压料轮之间行进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方向”为进料轮220于其与压料轮250接触处的切线方向。

对于上述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请参照图15至图17,其分别示出了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的立体示意图、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沿e-e线的剖切示意图,以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沿f-f线的剖切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14,该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包括第二连接座2721、活动板2722、第一限位装置2723、第二限位装置2724以及第二弹性件2725。其中,第二连接座2721立直设置,并与上述第一连接座2711相对设置。活动板2722设于第二连接座2721靠近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的一侧。第一限位装置2723的一端与活动板2722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活动板2722的方向延伸并穿过第二连接座2721,相应的,第二连接座2721上设有内径尺寸略大于第一限位装置2723于对应第二连接座2721处的外径的通孔。第二限位装置2724设于第二连接座2721远离活动板2722的一侧,并与第一限位装置2723连接,第二限位装置2724的径向尺寸大于上述通孔的尺寸。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装置2724为螺母,第一限位装置2723的外壁设有与之相适配的外螺纹,该螺母与第一限位装置2723螺纹连接。第二弹性件2725设于上述活动板2722及第二连接座2721之间,该第二弹性件2725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2722及第二连接座2721抵接,以使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抵持。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725为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2722及第二连接座272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还可以为橡胶、硅胶等其他弹性元件,在此不一一限定。同时,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装置2724还可以为其他任意结构,只要其与第一限位装置连接,且在上述第二弹性件2725的弹性作用下与第二连接座抵持即可。

进一步地,为便于调节第二弹性件2725的张紧程度,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第二张紧装置2726。第二张紧装置2726的一端设于活动板2722与第二连接座2721之间,另一端向远离活动板2722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连接座2721螺纹连接。第二弹性件2725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2722及第二张紧装置靠近活动板的一端抵接,即是:第二弹性件2725通过第二张紧装置2726与第二连接座2721间接抵接。此外,在本发明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张紧装置还可以是与活动板连接,具体地,该第二张紧装置的一端设于活动板与第二连接座之间,另一端向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延伸,并与活动板螺纹连接,相应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座及第二张紧装置靠近第二连接座的一端抵接,即是:第二弹性件通过第二张紧装置与活动板间接抵接。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二张紧装置2726容易发生松动,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第二防松装置2727,该第二防松装置2727用于将第二张紧装置2726锁紧固定于第二连接座2721,从而实现防松。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松装置为螺母,一般地,该螺母将第二张紧装置2726锁紧固定于第二连接座;需要调节第二弹性件2725的张紧程度时,先拧松该螺母,然后转动第二张紧装置2726,将第二弹性件2725的张力调节至期望状态,然后在拧紧螺母即可。

再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二弹性件2725容易与活动板2722及第二连接座2721发生分离,第二连接座2721靠近活动板2722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2728,该第二安装部2728的直径小于第二张紧装置2725靠近活动板2722的一端的直径,活动板2722于对应第二安装部2728处设有对应的安装凸起。第二弹性件2725的一端套设于上述第二安装部2728,并与第二张紧装置2726靠近活动板的一端抵接,第二弹性件2725的另一端套设于上述的安装凸起。

又进一步地,为使沿上述进料方向,活动板2722与第二连接座2721之间的弹性状况尽量均匀,该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2725,该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2725沿上述进料方向依次平行排列。相应地,上述第二张紧装置2726及第二防松装置2727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其与第二弹性件2725一一对应。

为保证活动板2722仅能够沿平行于进料轮220转动轴线的方向运动,而不会发生沿其他方向的运动,而对打印基材的输送过程造成干扰,该送料模块200还包括导向装置2729。具体地,导向装置2729包括滑轨27291及滑块27292,该滑轨27291及滑块27292中的一个设于第二连接座2721,另一个设于活动板2722。本实施例中,滑轨27291设于第二连接座2721,且沿平行于进料轮220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相应地,滑块27292设于活动板2722,该滑块27292设有与上述滑轨27291相适配的滑槽;则上述活动板2722通过该滑轨27291及滑块27292实现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为避免经过进料轮220及压料轮250的打印基材进入送料定位机构270时,其靠近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的一端位于活动板2722与第二连接座2721之间,而导致打印基材不能够顺畅进行定位过程,该送料定位机构270还包括预导向装置。该预导向装置包括第一预导向板,该第一预导向板的一端与活动板的进料端(活动板靠近进料轮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向远离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的一端延伸并逐渐远离活动板2722的中心。则,打印基材进入送料定位机构时,其端部首先与第一预导向板抵持,并将第一预导向板向靠近第二连接座的一端推动;在打印基材穿过送料定位机构的过程中,打印基材在第一预导向板的反推力作用下运动至与各导向轮2712抵持,并保持沿平行于进料轮220转动轴线方向的相对固定。

同理,为避免经过进料轮220及压料轮250的打印基材进入送料定位机构270时,其整体位置高于导向轮的顶部,或低于导向轮的底部,而导致打印基材不能够顺畅进行定位过程,上述预导向装置还包括第二预导向板、第三预导向板、第四预导向板及第五预导向板。其中,第二预导向板与第三预导向板均与活动板2722连接,并位于活动板2722靠近第一连接座2711的一端。第二预导向板的一端与活动板2722进料端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并远离活动板2722的中心;第三预导向板的一端与活动板2722进料端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并远离活动板2722的中心。第四预导向板及第五预导向板设于导向轮靠近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并与第一连接座2711连接,第四预导向板与上述第二预导向板对应,第五预导向板与上述第三预导向板对应。当打印基材进入送料定位机构时,若其整体高于导向轮,则其将在第二预导向板及第四预导向板的抵持作用下逐渐下移并运动至侧边与导向轮抵持;相反,当打印基材进入送料定位机构时,若其整体低于导向轮,则其将在第三预导向板及第五预导向板的抵持作用下逐渐上移并运动至侧边与导向轮抵持。

对于上述驱动组件273,请返回参照图13,同时结合其他附图,该驱动组件273包括第二丝杆2732及第二电机2732。其中,第二丝杆2732沿平行于进料轮2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机架110,其两端分别承载于两侧板111。第二丝杆2732包括第三部分2733及第四部分2734,该第三部分2733与第四部分2734的旋向相反。上述第一连接座2711与第二丝杆2732的第三部分2733螺纹连接,上述第二连接座2721与第二丝杆2732的第四部分2734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部分2733与第四部分2734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单元,第三部分2733与第四部分2734通过一连接器同轴固定,以实现同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还可以是设于同一丝杆结构上且螺纹旋向相反的两部分。沿平行于第二丝杆2732延伸的方向,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均与机架110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2711与第二连接座2721分别套设于上述导轴212以实现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机架110滑动配合。第二电机2732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2732连接,其用于驱动第二丝杆2732转动,以使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同时相向运动,或同时背向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273与上述丝杆164为同一结构,第二电机2372与上述第一电机163为同一结构,则该打印设备可以通过同一电机同时驱动第一定位板151、第二定位板152、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及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当第一丝杆161与第二丝杆273的尺寸相同时,该打印设备可以能够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及与两者连接的同步带同步调节第一定位板151与第二定位板15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送料定位组件271与第二送料定位组件272之间的间隙,并使两间隙始终与打印基材的宽度保持一致,十分便捷。

以下结合各附图对送料模块200的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在进料轮220与压料轮250之间未压送有打印基材时,压料轮250在第一弹性件260的弹性作用下与进料轮220抵持。

当进料轮220进行送料时,压料轮250在打印基材及第一弹性件260共同的抵持作用上摆动一定角度,以使压料轮250与进料轮220之间的间隙恰好能够使打印基材通过。当更换另一不同厚度的打印基材时,可通过第一张紧装置调节第一弹性件260的张紧程度,从而适应更换后的打印基材的厚度。

当打印基材行进到送料定位机构时,其将在第二至第四预导向板的共同配合下保持高度适中,同时在第一预导向板及活动板2722的推动作用下沿平行于进料轮220转动轴线的方向保持固定,并在进料轮220的推力作用及送料定位机构的定位作用下逐步运动至打印平台进行印刷过程。

故本实施例提供的送料模块200能够有效避免打印基材的厚度过大而卡住进料轮与压料轮的技术问题,以适应不同厚度规格的打印基材。

接下来对前述传动打印平台300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8至图21,其分别示出了传动打印平台300的立体示意图、传动打印平台300隐藏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传动打印平台300隐藏基座后沿g-g线的剖切示意图,以及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传动打印平台300包括基座310、第一吸风平台320、第一输送带330以及第一动力装置340。其中,基座310用于安装上述各机构。第一吸风平台320安装于基座310,其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321,其一端的端面设有与上述第一吸风通道321连通的第一连通槽322;第一吸风平台320还设有第一吸风孔323,该第一吸风孔323的一端与第一吸风通道32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第一输送带330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320设有上述第一连通槽322的一端并覆盖第一连通槽322。第一动力装置340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330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带动铺设于其上的打印基材运动。第一输送带330远离第一吸风平台32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31,第一吸风槽331相对预设方向倾斜延伸或相对预设方向垂直延伸,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31沿上述预设方向依次平行排列;于第一输送带330沿上述预设方向运动时,第一吸风槽331可与第一连通槽322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方向为前述进料轮的进料方向,亦为图示水平前后方向。

对于上述基座310,请参照图18,其由多根条状的型材搭接呈长方体状。

对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320,请具体参照图21,同时结合图18至图20,该第一吸风平台320设于基座310的顶部,其整体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吸风平台320的内部设有整体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吸风通道321,其远离基座31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上述第一吸风通道321连通的第一连通槽322,该第一连通槽322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吸风平台320的侧壁设有贯通的第一吸风孔323,外部的吸风装置(未示出)能够通过该第一吸风孔323与第一吸风平台320连接,并从第一吸风通道321抽离至少部分空气。

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带330,请具体参照图21,同时结合图18至图20,其用于承载自上述送料模块200输出的打印基材,该第一输送带330至少部分铺设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320设有第一连通槽322的一端,其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320的部分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并覆盖第一连通槽322。第一输送带330远离第一吸风平台32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31,第一吸风槽331相对预设方向倾斜延伸,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31沿预设方向依次平行排列。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风槽331为盲槽,其底部设有贯穿第一输送带330的第一通孔332;于第一动力装置340驱动第一输送带330沿预设方向运动时,第一通孔332能够与第一连通槽322连通,从而使对应的第一吸风槽331与第一连通槽322及第一吸风通道321连通;当外部的吸风装置开始工作时,承载于第一输送带330表面的打印基材于对应上述第一连通槽的各第一吸风槽331处呈负压状态,则打印基材将被稳定地吸附于第一输送带330的表面,从而避免打印基材起皱、翘曲。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风槽331也可以是通槽,于第一动力装置340驱动第一输送带330沿预设方向运动时,其能够直接与第一吸风通道321连通;此外,第一吸风槽331还可以相对上述预设方向垂直延伸。

进一步地,沿上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第一吸风槽331之间,其中一第一吸风槽331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331的一端的端部位于上述的另一第一吸风槽331的两端部之间,以避免打印基材铺设于上述第一输送带330表面时,打印基材沿上述预设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位于相邻的两第一吸风槽之间,导致打印基材的前端和/或后端部分由于未被吸附而可能发生起皱、翘曲的弊端。

对于上述第一动力装置340,请参照图19,同时结合其他附图,第一动力装置340包括电动机341、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沿上述预设方向,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之间平行设置,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320的两侧,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310。第一输送带330为同步带,其整体环绕第一吸风平台320、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其绕设于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并与该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配合;第一输送带330顶部的水平区域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320设有第一连通槽322的一端。电动机341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轮342连接,其能够驱动第一同步轮342转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一输送带330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风平台32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吸风平台320沿垂于于上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排列。第一输送带330、第一同步轮342及第二同步轮343均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320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为避免打印基材于垂直上述预设方向的宽度大于两第一输送带330之间外部边缘的宽度时,打印基材位于两第一输送带330上的部位容易在第一吸风平台320及吸风装置的作用下下弯,打印基材位于第一输送带330之外的部分上弯,从而导致打印基材平面度不佳,该传动打印平台300还包括两第二吸风平台350、两第二输送带360及第二动力装置。

对于前述第二吸风平台350,请参照图22及图23,其分别示出了该传动打印平台300沿h-h线的剖切示意图以及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同时结合图1至图21,第二吸风平台350设于基座310的顶部,其整体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吸风平台350的内部设有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吸风通道351,其于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322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第二吸风通道351连通的第二连通槽352,该第二连通槽352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吸风平台350的侧壁设有贯通的第二吸风孔353,即是:该第二吸风孔353的一端与第二吸风通道35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外部的吸风装置(未示出)能够通过该第二吸风孔353与第二吸风平台350连接,并从第二吸风通道351抽离至少部分空气。沿垂直于上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两第二吸风平台350之间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两第一吸风平台320的两侧。

对于前述第二输送带360,请参照图22及图23,同时结合其他附图,其用于承载自送料模块200输出的打印基材,该第二输送带360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350设有第二连通槽352的一端,其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350的部分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并覆盖第二连通槽352。第二输送带360远离第二吸风平台35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组以上吸附孔361,吸附孔361贯通第二输送带360,每组吸附孔361包括两个以上吸附孔361,该两个以上吸附孔361沿垂直于上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列;上述两组以上吸附孔361沿预设方向依次平行排列。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二输送带360沿预设方向运动时,每组吸附孔361中至少部分吸附孔361能够与第二连通槽352连通;当外部的吸风装置开始工作时,承载于第二输送带360表面的打印基材边缘于对应上述第二连通槽352的各吸附孔361处呈负压状态,则打印基材位于第一输送带330外部的边缘部位将被稳定地吸附于第二输送带360的表面,进而避免打印基材中部下弯、四周上弯的弊端,从而提升打印基材的平面度。考虑到打印基材落在第二输送带的面积较小,而吸附孔流过的气流更为集中,其相对第一吸风槽310的吸附能力更强,有利于克服因第一吸风槽310吸附力而导致打印基材中间下弯、四周上弯的弊端。本实施例中,吸附孔610的径向尺寸与上述第一通孔320的径向尺寸大致相当。

对于前述第二动力装置,其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带360沿预设方向运动,于第二输送带360运动时,吸附孔361可与所述第二连通槽352连通,从而实现对打印基材边缘部位的吸附。请参照图19,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上述电动机341、第三同步轮344及第四同步轮345,第二输送带360为同步带,第二输送带360、第三同步轮344及第四同步轮345均与第二吸风平台350一一对应。其中,第三同步轮344与第一同步轮342同轴设置并相互固定,第四同步轮345与第三同步轮344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二吸风平台350远离第三同步轮344的一侧,第四同步轮345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基座310。第二输送带360整体环绕第二吸风平台350、第三同步轮344及第四同步轮345,其绕设于第三同步轮344及第四同步轮345,并与该第三同步轮344及第四同步轮345配合;第二输送带360顶部的水平区域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350设有第二连通槽352的一端。电动机341驱动第一同步轮342转动的同时,第三同步轮344将同步运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输送带360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300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第一吸风槽,取代了目前在同排加工多个圆形通孔的设计,一方面第一吸风槽的数量将远小于圆形通孔的数量,另一方面槽的加工难度本身亦低于小径的圆形通孔的加工难度,故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300能够有效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的技术问题。同时,沿所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第一吸风槽331之间,其中一第一吸风槽331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331的一端的端部位于上述的另一第一吸风槽331的两端部之间,则沿上述预设方向,打印基材的两端都将位于第一吸风槽的吸附区域内,从而能够避免打印基材的前后两端部分可能发生起皱、翘曲的弊端。

此外,双第一输送带及双第二输送带等多输送带平行排布的设计可以使相邻的两输送带之间留出间隙,相应地,基座还包括顶板(未示出),该间隙能够用以设置基座的顶板,且第一输送带铺设在第一吸风平台的部分于远离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与顶板远离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平齐;即是:打印基材部分由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承载,部分由基座承载。由于基座为刚性结构,其相对于输送带承载打印基材的效果更好,故多输送带平行排布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打印基材承载于单一输送带时由于打印基材重力过大而整体下凹,从而导致喷印效果不佳的弊端。当然,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两侧边亦可以承载于基座的顶板,从而避免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由于本身重力下凹而导致喷印效果不佳的弊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