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绞龙输送机的吸头及应用该吸头的吸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3226发布日期:2019-11-27 18:00阅读:1991来源:国知局
软绞龙输送机的吸头及应用该吸头的吸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特别涉及颗粒物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吸粮机是一种农业、工业机械,通过气动输送颗粒物料,适用于粮食、塑料等各种小颗粒物料的散装输送作业,适用于农场、码头、车站、大型粮库等的装车、卸车、补仓、出仓、翻仓、倒垛以及粮食加工、饲料加工和啤酒酿造等行业在生产工艺中的散装、散运、散卸的机械化作业。

现有技术中,吸粮机常用的有车载吸粮机,其主要通过挂在车厢侧板上的电机带动软管内软绞龙旋转,软管前端的吸头插入物料垛内,软绞龙的前端甚至吸头,吸头四周透孔,物料可以从吸头四周进入吸头内的软绞龙,再通过软绞龙的旋转,将物料从软管内以螺旋输送的方式送入软管末端,在软管末端的一侧设出料口,物料便从软管流入车厢内。

现有技术中的吸头结构如说明书附图1,主要包括前部支撑架3'、支撑杆4'、软绞龙5'、进料口6'、后部连接架7'、软管9',所述前部支撑架3'的底部设有固定螺丝1',所述固定螺丝1通过螺纹和前部支撑架3'固定,所述前部支撑架3'通过支撑杆4'和后部连接架7'焊接固定,所述软绞龙5'和固定螺丝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后部连接架7'的外部和软管9'连接。

软绞龙5'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吸头的前部支撑架3'转动连接,软绞龙5'在软管9'内可以转动,以螺旋输送方式进行物料的输送。物料通过吸头上支撑杆4'之间的透空部分流入,通过软绞龙5'的旋转将物料从后部连接架7'前端进料口6'以螺旋输送方式顺着软管9'输送,最后从软管9'的末端的一侧输出。

现有的吸头,在使用过程中,吸头在插入物料里一段距离后,物料的阻力便会很大,很难再深入。而且由于物料堆垛体积大,即便工人再使劲,也因为工人被阻隔在物料堆垛外,而难以将吸头送进物料。所以,现在的吸头都是需要工人在一旁操纵吸头,当一个地方物料被吸完,需要再将吸头挪到物料堆里更深的地方。

所以,需要改进吸头,让其能够很方便的深入物料堆内,更易于操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绞龙输送机上使用的助吸装置,应用在吸粮机上,可以更方便的插入如粮食等物料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软绞龙输送机的吸头,包括通过若干支撑杆互相连接的连接尾管和前部支架,位于连接尾管的前方设有向后推送物料的助吸装置,所述助吸装置包括转轴和设在转轴上的若干吸料叶片,所述转轴的轴心线至吸料叶片外边缘的最远距离小于前部支架的半径,吸料叶片表面与转轴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转轴通过轴套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和连接尾管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转轴前端设有转头,所述吸料叶片固定在转头四周,所述吸料叶片以转头径向横截面的中心为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转头内部中空,转头套设在转轴前端,在转头的侧壁或者顶部通过螺栓与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头设于前部支架内。

所述前部支架为环状或者圆筒状,前部支架的轴心线与转轴的轴心线重合,前部支架的直径大于连接尾管的直径。

所述轴套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的长度大于轴套的长度,在转轴的末端连接有软绞龙,所述软绞龙的前端从连接尾管穿过后与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的末端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直径大于转轴的直径而小于软绞龙的内径,转筒的轴心线与转轴重合,所述软绞龙前端套设在转筒上。

所述转筒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吸料叶片、转头、转轴和转筒同步转动。

一种吸粮机,包括吸粮管,吸粮管内设有软绞龙,所述吸粮管的前端设有上述软绞龙输送机的吸头,所述吸粮管的前端与吸头上的连接尾管的末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头在前端设有助吸装置,利用旋转的吸料叶片将物料能够向后方输送,同时由于力的反作用而推动吸头在物料堆垛的内部向前方移动,所以,无需人工用力将吸头向内插入,吸头便可以自行在物料堆内深进。

本实用新型的助吸装置包括了转轴、转头和吸料叶片,吸料叶片固定在转头上,而转头和转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螺栓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头可以拆卸和组装,便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而且当吸料叶片受损时,还可以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头和吸料叶片的立体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头和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和轴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和转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吸粮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若干支撑杆2互相连接的连接尾管3和前部支架1,位于连接尾管3的前方设有向后推送物料的助吸装置,助吸装置包括转轴4和设在转轴4上的若干吸料叶片5。

与风扇的叶片工作原理类似,吸料叶片5需要向后排送物料,那么吸料叶片5表面与转轴4的长度方向之间得设有夹角,而且该夹角为锐角,以15°~30°为佳,吸料叶片5旋转的时候以斜切的方式挤压受力面(即吸料叶片5的后表面)的物料向垂直于吸料叶片5后表面的方向运动,吸料叶片5的持续转动,便可以将前方及周围的物料向后排送。

前部支架1和连接尾管3之间通过支撑杆2连接,前部支架1的直径不小于连接尾管3的直径,因此,转轴4的轴心线至吸料叶片5外边缘的最远距离要小于前部支架1的半径,吸料叶片5的转动不虞受到阻挡。所述前部支架1为环状或者圆筒状,前部支架1的轴心线与转轴4的轴心线重合。

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前部支架3'是圆筒状的,其也可以在里面设置转头和吸料叶片,不过,会限制吸料范围,即只能吸取正前方的物料。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部支架1优选为环状,即节省制造材料,也不会增加重量,尤其是不会限制吸料范围。前部支架1的直径大于连接尾管3的直径,所以吸料叶片5可以放置在前部支架1内转动。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转轴4前端设有转头7,转头7设于前部支架1内,而吸料叶片5以转头7径向横截面的中心为圆心

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转头7的四周,并与转头7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转头7和转轴4之间为可拆卸方式连接固定,转头7内部中空,转头7套设在转轴4前端,在转头7的侧壁或者顶部通过螺栓8与转轴4固定连接,在转头7的侧壁和顶部都设置螺栓8最佳。在转轴4的顶端设置螺栓孔14,在转轴4的侧壁设置凹槽15,这里的凹槽15也可以设置与螺栓8配合的内螺纹。将转头7的侧壁设置螺栓8与转轴4固定,是为了防止转头7在转轴4上旋转,同时,也能防止转头7从转轴4上脱落。而为了加强转头7和转轴4之间的稳固性,在转头7的顶部便再设置一个螺栓8与转轴4的顶部固定连接即可。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在转头7的侧壁和顶部都设置了通孔16,通孔16内壁也可以设置与螺栓8配合的内螺纹。

如图5所示,转轴4通过轴套6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和连接尾管3的轴心线重合。在现有技术中,在轴套6上下端固定设置轴承,而转轴4通过轴承与轴套6转动配合,在现有技术中是常用手段,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2、图5所示,轴套6与支撑杆2之间通过固定板9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2有四根,因此可以在每根支撑杆2和轴套6之间都设置固定板9,加强结构的稳固性。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软绞龙5'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吸头的前部支撑架3'转动连接,软绞龙5'在软管9'内可以转动,以螺旋输送方式进行物料的输送。

因此,软绞龙10也需要与转轴4的末端连接,软绞龙10的前端从连接尾管3穿过后与转轴4的末端固定连接。而且转轴4的长度必须大于轴套6的长度,因为转轴4的前端也要穿出轴套6的顶部,方便连接转头7或者吸料叶片5。

由于转轴4的直径通常不会设置太大,而软绞龙10为了提供输送效率,所以其需要较大的直径。为了更方便地将软绞龙10与转轴4连接,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的末端设有转筒11,所述转筒11的直径大于转轴4的直径而小于软绞龙10的内径,转筒11的轴心线与转轴4重合,所述软绞龙10前端套设在转筒11上。现有技术中,软绞龙10的前端焊接螺母,在转筒11上设置螺栓孔13,然后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

这样一来,转筒11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吸料叶片5、转头7、转轴4和转筒11可以同步转动,且四者均由软绞龙10驱动。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了一种吸粮机,包括吸粮管12,吸粮管12内设有软绞龙10,所述吸粮管12的前端设有上述软绞龙输送机的吸头,所述吸粮管12的前端与吸头上的连接尾管3的末端连通。

其工作方式是,电机17通过皮带轮18带动机箱19内的软绞龙10在吸粮管12内部转动,吸粮管12和软绞龙10都是软质的,所以可以任意弯曲。使用时,将吸粮机通过机箱19一侧的挂架20挂在车厢侧壁上,将吸头插入粮食等物料堆垛里,打开电机17,软绞龙10开始转动,同时带动助吸装置的转头7和吸料叶片5转动,吸料叶片5将前方的物料向后吸入,吸头周围的物料也由于重力向前部支架和连接尾管之间的透空部分流入,并被软绞龙10向吸粮管12内进行螺旋输送。当物料被输送到吸粮管12的末端后,便从出料口21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