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存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8184发布日期:2020-01-14 23:5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存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书存放收集装置及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标准,图书分为22个大类,在图书馆中同一大类的图书一般放置在一起,方便检索和借阅。

目前图书馆在还书时大多数是将图书集中在一起,然后由图书管理人员将图书归类后再运送至各个不同的库中,由于图书类别众多,图书归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书存放收集装置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图书存放收集装置,包括定位输送机构,所述定位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4个并列的存放架,所述定位输送机构包括两端的支撑架甲、支撑架乙以及位于中间的滑块,所述支撑架甲和支撑架乙之间连接有位于中间的螺杆甲以及位于两侧的导杆甲,所述支撑架甲上固定有与所述螺杆甲连接的电机甲,所述滑块的中心为与螺杆甲配合的螺纹孔、两侧为与导杆甲配合的通孔,所述螺杆甲的两端为光轴且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甲和支撑架乙上,所述支撑架甲和所述支撑架乙的下方均设有支腿,所述滑块的下方连接有气缸托板,所述气缸托板的上方固定有托书气缸,所述托书气缸的伸缩杆朝向输送平台的输送通道,所述托书气缸的伸缩杆的上方设有图书托板,所述图书托板的一端与所述托书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图书托板与所述托书气缸的伸缩杆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气缸托板与所述滑块通过向上翻折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有供所述图书托板穿过的让位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乙的一侧设有位于图书托板上方的传感器甲。

优选的,所述存放架包括底部框架、中间的存书板和顶部的支撑板,所述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螺杆乙,所述螺杆乙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导杆乙,所述导杆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乙的两端为光轴且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部框架连接,所述存书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螺杆乙配合的螺纹孔和与所述导杆乙配合的通孔,所述底部框架的下方为与所述螺杆乙连接的电机乙。

优选的,所述存放架的一个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传感器乙,所述底部框架的边缘设有靠近导杆乙的限位开关

优选的,所述图书存放收集装置还包括位于存放架下方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位于支腿的内侧,所述行走架包括下方的矩形结构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下方为支脚,所述固定框架的上方固定有位于前后两侧的轨道,所述底部框架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滚轮,所述轨道的两端设有限位块,所述底部框架向定位输送机构具有电机甲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框架设有向上伸出的定位板甲,所述底部框架设有向下伸出的定位板乙,所述定位板甲和所述定位板乙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存放架的底部框架及支撑板均通过连接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图书存放收集装置能够将图书馆中归还的图书临时分类存放,每个存放架能够对应一个图书的大类别,待存放架上图书达到最大量时,由人工将图书收集,搬运至相应的书库中,从而完成图书按大类自动归类,只需将归类好的图书搬运储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存放架放置在具有轨道的行走架上,收集时将存放架从定位输送机构下方拉出,方便人工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书存放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存放架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单个存放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输送机构、101.支撑架甲、102.支撑架乙、1021.传感器甲、103.支腿、104.导杆甲、105.电机甲、106.螺杆甲、107.滑块、108.气缸托板、1081.固定板、1082.让位孔、109.托书气缸、1091.图书托板、2.行走架、201.固定框架、202.轨道、203.支脚、204.定位板甲、3.存放架、301.底部框架、3011.滚轮、3012.定位板乙、3013.限位开关、302.导杆乙、303.支撑板、304.螺杆乙、305.电机乙、306.存书板、307.传感器乙、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电机甲105、电机乙305、传感器甲1021、传感器乙307以及限位开关3013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一种图书存放收集装置,包括定位输送机构1,定位输送机构1的下方设有4个并列的存放架3,定位输送机构1包括两端的支撑架甲101、支撑架乙102以及位于中间的滑块107,支撑架甲101和支撑架乙102之间连接有位于中间的螺杆甲106以及位于两侧的导杆甲104,支撑架甲101上固定有与螺杆甲106连接的电机甲105,滑块107的中心为与螺杆甲106配合的螺纹孔、两侧为与导杆甲104配合的通孔,螺杆甲106的两端为光轴且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甲101和支撑架乙102上,支撑架甲101和支撑架乙102的下方均设有支腿103,滑块107的下方连接有气缸托板108,气缸托板108的上方固定有托书气缸109,托书气缸109的伸缩杆朝向输送平台的输送通道,托书气缸109的伸缩杆的上方设有图书托板1091,图书托板1091的一端与托书气缸109的伸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图书托板1091与托书气缸109的伸缩杆之间存在间隙,气缸托板108与滑块107通过向上翻折的固定板1081固定连接,固定板1081上开有供图书托板1091穿过的让位孔1082,支撑架乙102的一侧设有位于图书托板1091上方的传感器甲1021,存放架3包括底部框架301、中间的存书板306和顶部的支撑板303,底部框架301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螺杆乙304,螺杆乙304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导杆乙302,导杆乙302的两端分别与底部框架301和支撑板303固定连接,螺杆乙304的两端为光轴且分别与支撑板303和底部框架301连接,存书板306的两侧设有与螺杆乙304配合的螺纹孔和与导杆乙302配合的通孔,底部框架301的下方为与螺杆乙304连接的电机乙305,存放架3的一个支撑板303的下方设有传感器乙307,底部框架301的边缘设有靠近导杆乙302的限位开关3013,图书存放收集装置还包括位于存放架3下方的行走架2,行走架2位于支腿103的内侧,行走架2包括下方的矩形结构的固定框架201,固定框架201的下方为支脚203,固定框架201的上方固定有位于前后两侧的轨道202,底部框架301的下方设有与轨道202配合的滚轮3011,轨道202的两端设有限位块,底部框架301向定位输送机构1具有电机甲105的一侧延伸,固定框架201设有向上伸出的定位板甲204,底部框架301设有向下伸出的定位板乙3012,定位板甲204和定位板乙3012通过螺栓连接,每两个相邻的存放架3的底部框架301及支撑板303均通过连接板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本实用新型的图书存放收集装置可多个同时使用,当有归还的图书时,启动整个图书存放收集装置,将图书的条形码放到扫码器上方(若图书没有条形码,人工补充),扫码器扫描条形码中的信息后,将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条形码中的图书类别信息,计算出需要将书传送至哪个存放架3,将图书放到对应图书存放收集装置的图书托板1091上,当书被传感器甲1021(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放到图书托板1091上时,电机甲105(步进电机)按照控制器指令将图书通过滑块107输送到相应的存放架3上方,到位后,托书气缸109的伸缩杆缩回,图书因为固定板1081的阻挡从图书托板1091上落至相应的存书板306上,当图书落下时,传感器乙307(光电感应器)检测到书时,存放架3上的电机乙305(直流电机)会通过螺杆乙304会带动存书板306下移,直至传感器乙307(光电感应器)检测不到图书,以便下次图书的下落不受影响;当存书板306下移至限位开关3013处且传感器乙307(光电感应器)仍然检测到图书时,说明该存放架3上的图书已经装满,此时控制器控制指示灯闪烁报警,提示工作人员书满,此时将该存放架3沿着轨道202拉出,人工将图书取出后,再推回原位,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按下紧急停止按钮,所有的电机和气缸均停止动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