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下放钢围堰的吊架装配式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3296发布日期:2019-12-10 20:2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用于下放钢围堰的吊架装配式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围堰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下放钢围堰的吊架装配式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各种跨海跨江的大型桥梁结构大量涌现。此类大桥对桥墩的要求很高,下放钢围堰是修建桥梁墩柱的重要环节,如何将钢围堰顺利、平稳下放到设计标高位置是施工的重难点,而吊架锚固的稳定性是影响钢围堰下放的重要因素。

用于下放钢围堰吊架的锚固通过各种受力构件将力集中传递到主要受力构件上,目前施工所常用的锚固结构存在受力不明确、易导致应力集中、构件易发生局部破坏的问题,会导致下放钢围堰的吊架失稳和钢护筒筒壁失稳的情况发生。而若钢护筒的尺寸较小或者吊装平台的作业空间有限,吊架不宜直接安装在钢护筒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下放钢围堰的吊架装配式锚固结构,其结构简单,可将吊架所受力传递给周围的钢护筒,保证钢围堰下放过程中吊架的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下放钢围堰的吊架装配式锚固结构,包括支撑架、底横梁和牛腿,两个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横梁的两端,两个牛腿的下端分别与底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牛腿分别朝向底横梁的两端反向倾斜。

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梁和下梁,所述下梁与底横梁固定连接,下梁与底横梁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上梁平行设置在下梁上方,上梁和下梁之间通过多个并排设置的竖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竖撑杆为螺纹钢筋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横梁为并排设置的两件,每件底横梁上固定连接两个牛腿,同一件底横梁上的两个牛腿分别朝向底横梁的两端反向倾斜。

进一步的是:所述牛腿的上端端头为弧形面。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横梁上的底纵梁,所述底纵梁与底横梁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竖撑杆上的上纵梁,所述上纵梁与竖撑杆在竖直面上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是:所述牛腿与底横梁的连接点、底横梁与下梁的连接点,两个连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架和牛腿,可利用支撑架将吊架锚固在钢护筒周围,而不是直接安装在钢护筒上,通过牛腿与相邻的钢护筒接触进行支撑和传力,利用牛腿将下放钢围堰的吊架所受到的力均匀传递给周围的相邻钢护筒,不仅可提高整体锚固的稳定性,同时又可以防止钢护筒上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避免出现吊架失稳或钢护筒筒壁失稳的情况,能有效提高钢围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1-支撑架、11-上梁、12-下梁、13-竖撑杆、2-底横梁、3-牛腿、4-底纵梁、5-上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用于下放钢围堰的吊架锚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底横梁2和牛腿3,两个支撑架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横梁2的两端,牛腿3固定连接在底横梁2上,每个底横梁2上设置有两个牛腿3,两个牛腿3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横梁2的两端,两个牛腿3朝向底横梁2的两端反向倾斜,即一个底横梁2上的两个牛腿3固定呈倒“八”字形。本实用新型用于将下放钢围堰过程中所采用吊架所受的力均匀分散至与之相邻的钢护筒上,下放钢围堰时会设置多个钢护筒,对于尺寸较小的钢护筒,吊架不设置在钢护筒上而是可设置在相邻钢护筒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牛腿3与钢护筒接触,在施工过程中将支撑架1锚固后再与吊架连接,通过牛腿3将吊架所受力传递给相邻的两个钢护筒,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通过支撑架1、牛腿3和钢护筒之间的相互支撑来提高锚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1包括上梁11和下梁12,下梁12与底横梁2固定连接,下梁12与底横梁2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上梁11平行设置在下梁12上方,上梁11和下梁12之间通过多个并排设置的竖撑杆13固定连接,竖撑杆13选用成本较低的螺纹钢筋,螺纹钢筋采购也较为方便。在进行下放钢围堰施工时,上梁11与吊架连接,下梁12与周围施工地面锚固,牛腿3支撑在钢护筒的外筒壁上。牛腿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横梁2与下梁12的相交处,即牛腿3与底横梁2的连接点、底横梁2与下梁12的连接点,这两个连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可提高上述部位连接处的强度。

为了提高锚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提高力传递的分散性,本实用新型中底横梁2采用并排设置的两件,每件底横梁2上都固定连接两个牛腿3,即同一件底横梁2上的两个牛腿3朝向底横梁2的两端反向倾斜,则四个牛腿3抵靠接触在相邻两个钢护筒的外筒壁,即位于同一端的两个牛腿3抵靠在同一个钢护筒的外筒壁上,使力传递更加分散、均匀。另外,为了保证牛腿3与钢护筒接触更加紧密、贴合,牛腿3的上端端头设为弧形面,四个牛腿3的上端端头可组成与钢护筒外筒壁相匹配的圆弧段,保证与钢护筒的紧密贴合,能进一步避免应力集中。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锚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底纵梁4和上纵梁5。底纵梁4固定连接在底横梁2上且底纵梁4与底横梁2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上纵梁5固定连接在竖撑杆13上且上纵梁5与竖撑杆13在竖直面上相互垂直,底纵梁4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上纵梁5的数量至少为两根,每个支撑架1上各连接一根上纵梁5。通过底纵梁4和上纵梁5可将相邻锚固结构进行连接,使多个锚固结构构成一个整体,可极大提高锚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