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3121发布日期:2020-04-21 17:2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升机。



背景技术:

生石灰(又称云石),化学式cao,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氧化钙。氧化钙生产过程中需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子作为原料,煤炭作为燃料,将两者混合在一起煅烧,在煅烧前,通常由提升机将混合后的石子和煤炭运送至煅烧设备处。

公告号为cn2044536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包括底座、自锁轮、隔板、提升斗、提升装置、出料管、吸尘头、吸尘管、吸尘风机、皮带、提升电机、电机罩、固定横板、喂料口和机体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方设有自锁轮,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机体外壳,机体外壳内侧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上设有提升斗,所述提升装置下端设有隔板,所述机体外壳左侧外壁设有喂料口,喂料口上方设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上方设有提升电机,提升电机外侧设有电机罩,所述提升电机上设有皮带,所述皮带右端连接提升装置,所述机体外壳右上端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吸尘头,吸尘头上端设有吸尘管,吸尘管左端连接吸尘风机。

这种斗式提升机的提升电机设置通过固定横板设置在机体外壳的较高处,若提升电机出现故障,需要检修人员搬运梯子到机体外壳处,再攀登到提升电机处对提升电机进行检修,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机,其自身带有爬梯,若提升电机出现故障,检修人员不需要搬运梯子到机体外壳处,可直接通过爬梯攀登到提升电机处对提升电机进行检修,节省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升机,包括机体外壳和设置在机体外壳上的提升电机,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包括转轴、梯架、踏板和用于驱动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设置在机体外壳上,所述转轴连接于第一升降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梯架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踏板设置在梯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提升电机出现故障,抬起梯架,梯架绕转轴转动,启动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带动转轴朝向靠近地面方向移动,将梯架放下,梯架呈倾斜状态,检修人员直接通过踏板走到高处对提升电机进行检修,不需要检修人员搬运梯子到机体外壳处,节省时间。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支架、气缸和升降块,所述支架设置在机体外壳上,所述支架上设有凹槽,所述气缸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升降块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转轴的两端与升降块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爬梯时,抬起梯架,启动气缸,气缸带动升降块朝向靠近地面方向移动,转轴随着升降块一起移动,将梯架放下,从而使梯架处于倾斜状态,此时爬梯处于放下状态;在不使用爬梯时,气缸通过升降块带动转轴朝向背离地面方向移动,在转轴移动过程中,梯架的倾斜程度发生变化,直至梯架呈竖直状态,转轴停止移动,此时爬梯处于收起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升降块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升降块移动过程中,导向块沿着导向槽滑动,从而对升降块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高了升降块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外壳上还设有输送板和用于驱动输送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输送板与机体外壳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设置在机体外壳上,且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检修人员可以将检修工具放置到输送板上,由第二升降装置将输送板提升至高处,从而减轻检修人员在爬梯上的负担;另一方面,若需要将提升电机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检修人员可将提升电机拆卸下来后放置到输送板上,由第二升降装置将输送板从高处运送到低处,再将提升电机从输送板上取下,代替检修人员搬运提升电机,避免检修人员下爬梯的速度受到影响,节省时间。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丝杠、螺母块和导向杆,所述丝杠与机体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机体外壳上并与丝杠联动,所述螺母块螺接在丝杠,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机体外壳上并贯穿螺母块,所述输送板设置在螺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块移动,输送板随着螺母块一起移动,从而实现驱动输送板移动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丝杠与升降电机之间通过减速构件连接,所述减速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升降电机上,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丝杠上,所述主动齿轮小于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构件的设置能够使丝杠以较慢的速度转动,从而使螺母块以较慢的速度移动,输送板随着螺母块一起移动,从而提高了输送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板的边缘上设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能够对放置在输送板上的检修工具或者提升电机进行限位,从而减小了检修工具或者提升电机从输送板上掉落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板与螺母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输送板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则可将损坏的输送板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输送板,以便输送工作能够继续进行。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底板,所述机体外壳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支架抵触底板,所述梯架处于放下状态时抵触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爬梯时,将梯架抬起后放下,能够使梯架背离转轴的一端抵触底板,与梯架背离转轴的一端抵触在凹凸不平的地方相比,底板的设置能够提高梯架的稳定性,减小了梯架出现晃动现象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踏板上设有防滑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块的设置能够增大检修人员走在踏板上受到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检修人员在踏板上滑动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若提升电机出现故障,抬起梯架,梯架绕转轴转动,启动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带动转轴朝向靠近地面方向移动,将梯架放下,梯架呈倾斜状态,检修人员直接通过踏板走到高处对提升电机进行检修,不需要检修人员搬运梯子到机体外壳处,节省时间;

2、检修人员可以将检修工具放置到输送板上,由第二升降装置将输送板提升至高处,从而减轻检修人员在爬梯上的负担;

3、若输送板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则可将损坏的输送板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输送板,以便输送工作能够继续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入料口与出料口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用于体现导向槽与导向块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用于体现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位置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用于体现减速构件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机体外壳;3、提升电机;4、主动轴;5、从动轴;6、链轮;7、链条;8、料斗;9、爬梯;10、输送板;22、第二升降装置;23、连接片;24、支撑板;25、传动组件;26、主动轮;27、从动轮;28、皮带;29、传动架;30、传动轴;31、转轴;32、梯架;33、踏板;34、第一升降装置;35、支架;36、气缸;37、升降块;38、凹槽;39、导向槽;40、导向块;41、防滑凸块;42、滑动块;43、滑动槽;44、限位板;45、升降电机;46、丝杠;47、螺母块;48、导向杆;49、轴架;50、减速构件;51、主动齿轮;52、从动齿轮;53、连接架;54、入料口;5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提升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1、机体外壳2、提升电机3、主动轴4、从动轴5、链轮6、链条7、料斗8、爬梯9、输送板10和第二升降装置22。

如图1和图3所示,机体外壳2上设有入料口54和出料口55,入料口54和出料口55分别设置在机体外壳2相对的侧壁上,在竖直方向上,出料口55所在位置高于入料口54所在位置,机体外壳2设置在底板1上。

如图2所示,主动轴4转动连接于机体外壳2内的上部,从动轴5转动连接于机体外壳2内的下部,主动轴4的两端以及从动轴5的两端均设有链轮6,链条7套设在链轮6上并被链轮6张紧,料斗8设置在链条7上,链条7的链节上焊接有连接片23,连接片23与料斗8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机体外壳2外部设有支撑板24,提升电机3设置在支撑板24上,提升电机3与主动轴4之间通过传动组件25连接,传动组件25包括主动轮26、从动轮27和皮带28,主动轴4的一端贯穿机体外壳2并连接从动轮27,主动轮26通过传动轴30设置在提升电机3上,支撑板24上设有传动架29,传动轴30与传动架29转动连接,传动轴30的一端连接提升电机3,另一端连接主动轮26,皮带28套设在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上并被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张紧。

如图1和图3所示,爬梯9包括转轴31、梯架32、踏板33和第一升降装置34,第一升降装置34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转轴31连接于第一升降装置34的输出端,第一升降装置34包括支架35、气缸36和升降块37,支架35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并抵触底板1,如图1和图4所示,支架35上设有凹槽38,气缸36设置在凹槽38内,升降块37设置在气缸36的活塞杆上,转轴31的两端与升降块37相连,且凹槽38侧壁上设有导向槽39,升降块37上设有导向块40,导向块40与导向槽39滑动配合,以便对升降块37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梯架32与转轴31转动连接,踏板33设置在梯架32上,且踏板33上设有防滑凸块41,梯架32处于放下状态时抵触底板1。

如图5和图6所示,输送板10与机体外壳2之间滑动配合,输送板10上设有滑动块42,机体外壳2上设有滑动槽43,滑动块42处于滑动槽43内并与滑动槽43滑动配合,如图1所示,输送板10的边缘上设有限位板44。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升降装置22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第二升降装置22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板10,第二升降装置22包括升降电机45、丝杠46、螺母块47和导向杆48,丝杠46通过轴架49与机体外壳2转动连接,轴架49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丝杠46与轴架49转动连接,升降电机45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并通过减速构件50与丝杠46连接,减速构件50包括主动齿轮51和从动齿轮52,主动齿轮51设置在升降电机45上,从动齿轮52设置在丝杠46上,主动齿轮51小于从动齿轮52,主动齿轮51与从动齿轮52啮合,螺母块47螺接在丝杠46,导向杆48通过连接架53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并贯穿螺母块47,以便对螺母块47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连接架53设置在机体外壳2上,导向杆48设置在连接架53上,输送板10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螺母块47上。

实施过程:若提升电机3出现故障,将检修工具放置到输送板10上,启动升降电机45,升降电机45带动主动齿轮51转动,主动齿轮51带动从动齿轮52转动,从动齿轮52带动丝杠46转动,丝杠46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块47朝向背离地面方向移动,将检修工具输送至高处。

抬起梯架32,梯架32绕转轴31转动,启动气缸36,气缸36带动升降块37朝向靠近地面方向移动,转轴31随着升降块37一起移动,将转轴31调节至适当位置后,将梯架32放下,梯架32呈倾斜状态,使踏板33呈水平状态,检修人员直接通过踏板33走到高处拿起检修工具对提升电机3进行检修,不需要检修人员搬运梯子到机体外壳2处,节省时间。

若需要将提升电机3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检修人员可将提升电机3拆卸下来后放置到输送板10上,再次启动升降电机45,升降电机45通过螺母块47带动输送板10朝向靠近地面方向移动,直至将提升电机3输送至低处,将提升电机3从输送板10上取下进行检修。

在不使用爬梯9时,启动气缸36,气缸36通过升降块37带动转轴31朝向背离地面方向移动,在转轴31移动过程中,梯架32与底板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梯架32的倾斜程度发生变化,当梯架32呈竖直状态时,停止转轴31移动,从而实现将爬梯9收起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