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量大的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3082发布日期:2020-04-21 17:2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量大的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业用传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载量大的传送带。



背景技术:

传送带一般按有无牵引件来进行分类: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和没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

现有的传送带运载量都是固定的,当传送带上货物数量增多时,传送带与货物接触的一侧中间会向下凹,使传送带容易出现撕裂、变形等外部伤害,降低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公司的支出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量大的传送带,具有增大传送带的承载力,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承载量大的传送带,包括传送带本体,所述传送带本体包括传送带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竖截面为凹字形,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凹形空间内部,所述支撑架凹形空间内部设置有若干承载组件,且所述承载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内部;

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底板、复位组件、两个缓冲组件及承受板;所述底板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两侧相固定,所述承受板与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相贴合,所述复位组件及两个所述缓冲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承受板之间,所述复位组件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心轴处,两个所述缓冲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复位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缓冲组件沿着所述底板的一侧边沿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放组件中的底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底板固定在支撑板之间,固定板、复位组件及承受板组成结构,此结构的一侧与传送带的一侧相贴合,增大了传送带的承载能力,传送带不易被破坏,延长了传送带的使用时间,降低公司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套管、顶杆及第一弹簧,所述套管与所述底板远离地面的一侧中心轴处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与所述承受板靠近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顶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套管与所述顶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自身具有弹性恢复力,当承受板向下运动时,承受板带动顶杆向下运动,顶杆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顶杆使第一弹簧处于形变;当传送带上的货物逐渐减少时,由于第一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第一弹簧带动顶杆回到初始位置,保证了装置的可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杆、滑动块及第二弹簧,所述底板远离地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凹槽处与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受板及所述滑动块相铰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滑动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受板向下运动时,承受板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滑动块沿着第一凹槽所在直线方向运动,滑动块在运动的过程中,滑动块带动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由于第二弹簧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第二弹簧减缓承受板受到向下的力,减轻承受板向下滑动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受板远离地面的一侧开设有三个第二凹槽,三个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承受板与所述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一侧边沿均匀分布,所述承受板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传送带的内壁一侧形成点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传送带与滚轮形成点接触,滚轮与传送带之间为滚动摩擦力,传送带的运行阻力减少,提高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受板的宽度是所述传送带宽度的1.2倍,且每个所述滚轮的轴向长度是所述承受板宽度的0.25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与传送带的宽度接触面积大,使滚轮承受住传送带的大部分重力,使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传送带表面不会出现裂痕,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传送带的内壁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滑槽处与所述承受板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受板只能沿着第一滑槽自身所在直线的方向运动,限制了承受板的运行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远离地面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有两个橡胶块,两个所述橡胶块分别位于所述复位组件的两侧,且所述橡胶块高度是所述套管高度的1.2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上货物逐渐增多,传送带中间部位向下凹,传送带带动承受板向下运动,承受板向下运动带动顶杆沿着套管所在直线向下运动,由于橡胶块的高度是套管高度的1.2倍,承受板在向下的运动过程中,会碰触到橡胶块,而不会碰触到套管,因为橡胶块是弹性材质,提高了承受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公司的成本支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两侧沿着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外侧与所述传送带相接触,所述转动辊的两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若干所述第一齿轮外侧啮合有第一链条,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传送带的尾端所述转动辊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一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送带尾端所述转动辊外侧的第三齿轮通过第二链条形成链条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二链条形成链条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链条转动,第二链条带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三齿轮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链条运动,第一链条带动其余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辊运动,转动辊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带动货物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此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内壁处设置承受板,承受板抵住传送带,传送带因货物携带量增大而引起的形变量会变少,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公司成本支出。

2.此实用新型通过复位组件及缓冲组件,减缓了承载板的下滑速度,且这两个结构当传送带上没有运送货物时,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可以使承受板回到初始位置。

3.此实用新型中滚轮与传送带直接接触,便于传送带在承受板上运动,另外此实用新型中橡胶块的高度比套管高度高,承受板直接与橡胶块接触,降低了承受板所受的伤害,提高了承接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带本体;11、传送带;12、支撑架;2、承载组件;21、底板;22、复位组件;23、缓冲组件;24、承受板;221、套管;222、顶杆;223、第一弹簧;231、连杆;232、滑动块;233、第二弹簧;234、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242、固定杆;243、滚轮;121、第一滑槽;3、橡胶块;4、转动辊;41、第一齿轮;42、第一链条;5、电机;51、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6第二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承载量大的传送带,包括传送带本体1,传送带本体1包括传送带11及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沿宽度方向切面的竖截面为凹字形,传送带11位于支撑架12的凹形空间内部,支撑架12对传送带11进行保护,减少外力对传送带11的伤害,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公司支出费用。

参照图2,支撑架12的凹形空间内壁螺纹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键连接有第二齿轮51,电机5上方的支撑架12上设有第三齿轮52,第三齿轮52与第二齿轮51的齿轮外侧啮合有同一个第二链条6,第二链条6、第三齿轮52及第二齿轮51形成链传动。支撑架12的凹形空间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辊4,转动辊4外周壁与传送带11(见图1)紧密接触。转动辊4的两端的端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1,第一齿轮41的外侧共同啮合有第一链条42。第三齿轮52固定连接于传送带最末端的传动辊4的端部,与最末端的传送辊4上的第一齿轮41同轴设置。电机5驱动第二齿轮51转动,带动第三齿轮5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进而带动若干转动辊4转动。

参照图2,支撑架12的凹形空间内部设置有承载组件2,且承载组件2位于传送带11的内部,承载组件2的顶部与传送带11接触,当传送带11上的货物逐渐增多时,承载组件2减少传送带11的变形量,增加传送带11的防撕裂能力,提高传送带1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承载组件2包括底板21、复位组件22、缓冲组件23、承受板24。底板21的两端与支撑架12的凹形空间两侧固定连接,固定了承载组件2在整个装置中的位置。承受板24与传送带11远离所述支撑架12的一侧相贴合。复位组件22及两个缓冲组件23均设置在底板21与承受板24之间,复位组件22位于底板21的中心轴处,两个缓冲组件23分别位于复位组件22的两侧,且缓冲组件23沿着底板21的一侧边沿分布。

参照图3,复位组件包括套管221,顶杆222和第一弹簧223。底板21的顶部中心轴处设置套管221,套管221的内部套设有顶杆222,顶杆222的一端延伸至套管221的外侧,且套管221与顶杆222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223,顶杆222位于套管221外侧的一端与承受板24相焊接。第一弹簧223一方面可以减缓顶杆222向下滑动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在传送带11(见图1)上没有物品时,第一弹簧223可以使顶杆222回归到初始位置。

参照图3,底板21靠近承受板24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两个橡胶块3,两个橡胶块3分别位于套管221的两侧,且橡胶块3的高度是套管221的1.2倍。当承受板24向下运动一端时间后,承受板24会与橡胶块3发生接触,减少了承受板24的碰触伤害,提高了承受板24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缓冲组件23包括连杆231,滑动块232和第二弹簧233。底板21靠近承受板24的一侧开设两个第一凹槽234,底板24在第一凹槽234处滑动连接滑动块232,滑动块232远离底板21的一侧铰接连杆231,连杆231的另一端与承受板24相铰接,滑动块232与第二凹槽234之间焊接第二弹簧233。第二弹簧233、滑动块232及连杆231减缓了承受板24向下运动的速度,间接的阻止传送带11(见图1)与货物接触的一侧向下凹陷,防止传送带11出现撕裂等现象,提高传送带1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支撑架12的凹形空间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21,支撑架12在第一滑槽121处与承受板24滑动连接,第一滑槽121限制了承受板24的滑动方向。

参照图3,承受板2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241,第二凹槽241自身所在直线方向与传送带11(见图1)的运动方向平行,承受板24在第二凹槽241的内壁处焊接有固定杆242,固定杆24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滚轮243,滚轮243与传送带11形成点接触,使传送带11与承受板24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参照图3,承受板24的宽度是传送带11(见图1)的宽度的1.2倍,承受板24的宽度大于传送带11的宽度,使传送带11完全被承受板24承接,提高了传送带11的运输量,滚轮243的轴向长度是承受板24宽度的0.25倍,增大了滚轮243与承受板24的接触线长度,更加方便了传动带11在承受板24上的运动。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传送带11上的货物逐渐增多时,传送带11与货物接触的一面向下凹,当传送带11向下运动时,传动带11带动承受板24向下运动,承受板24带动顶杆222向下运动,顶杆222沿着套管221所在直线向下运动,顶杆222向下运动的同时,顶杆222带动第一弹簧223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223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减缓了顶杆222向下滑动的速度,间接的减缓承受板24向下滑动的速度,减小传送带11的变形量,提高传送带11的使用寿命。

承受板24向下滑动的同时,承受板24带动连杆231运动,连杆231带动滑动块232沿着第二凹槽234自身所在直线方向运动,滑动块232带动第二弹簧233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233自身的弹性恢复力阻止滑动块232沿着第二凹槽234所在直线方向运动,同时也减缓了承受板24向下运动的速度,增大了传送带11自身的承载力。

当承载板24继续向下运动时,承载板24的一侧碰触橡胶块3,橡胶块3为弹性材质,承载板24碰触到橡胶块3时,减少了承载板24所受到的外力伤害,提高了承载板24的使用寿命。

另外,承受板24在向下滑动的同时,承受板24沿着第一滑槽121自身所在直线方向运动,第一滑槽121限制了承受板24的运动方向。

当操作人员连接电源,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第二齿轮51转动,第二齿轮51带动第二链条6运动,第二链条6带动第三齿轮52转动,第三齿轮52带动转动辊4转动,转动辊4带动第二齿轮51转动,第二齿轮51带动第一链条42运动,第一链条42带动其余第一齿轮51转动,第一齿轮5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辊4转动,转动辊4带动与其紧密接触的传送带11运动,传送带11带动货物运动。

当传送带11运动时,传送带11的内侧与滚轮243相接触,由于传送带11与滚轮243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传送带11与滚轮243之间摩擦力小,便于传送带11贴着承载组件2运动。

当传送带11上方的货物与传送带11脱离接触时,由于第一弹簧223的弹性恢复力,第一弹簧223带动顶杆222沿着套管221自身所在直线方向向上运动,顶杆222带动承受板24向上运动,承受板24带动传送带11的一侧回归到初始位置。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电机5的型号为:yvp--30kw-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