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枪线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697发布日期:2020-03-17 15:16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枪线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枪线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充电装置也越来越多。而充电装置中的充电枪线整体重量比较大,对于部分用户来说,要将充电枪线拖拽到汽车附近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实现,造成用户不容易把充电枪线移动至汽车跟前,给充电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充电枪线移动难,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枪线助力装置,利用滑动组件与定滑轮的结合,减小了用户在拉动充电枪线时的用力,缩短了拉动充电枪线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电枪线助力装置,包括轨道、充电枪线、定滑轮以及支撑杆。支撑杆连接有轨道,轨道连接有定滑轮,定滑轮上设有充电枪线。还包括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由第一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二横杆以及拉绳组成。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上端分别与轨道的两边连接,第一竖杆的中部与第一横杆的一端连接,第二竖杆的中部与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二横杆的两端连接。第二横杆位于定滑轮的下方位置。第二横杆上设置有拉绳,拉绳与第二横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滑动组件与定滑轮的相互结合,解决了拖拽充电枪线费力的问题,减轻了用户取充电枪线的用力。通过拉动拉绳改变滑动组件和充电枪线的位置,实现了针对不同充电位置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的良好效果,减小了用户在拉动充电枪线时的用力,缩短了拉动充电枪线的时间,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

进一步优选为:滑动组件与轨道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滑动组件在轨道上进行移动,最终达到移动充电枪线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为:第二横杆与定滑轮之间留有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定滑轮在转动时与第二横杆产生摩擦,损坏滑动组件或定滑轮,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

进一步优选为: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悬梁,悬梁与支撑杆的顶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梁能很好的将轨道悬挂起来,为移动充电枪线提供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悬梁为向上凸起的拱形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形梁可承担较大的拉力,不易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安全牢固。

进一步优选为:定滑轮上开设有环形槽,充电枪线位于环形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滑轮因转动将充电枪线带出,达到送进充电枪线的目的,为移动充电枪线节省了用力。

进一步优选为:环形槽的宽度和深度与充电枪线的直径大小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充电枪线被刚好放入环形槽中,当定滑轮在转动时,防止充电枪线从环形槽中脱落,有利于充电。

进一步优选为:拉绳为软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移动滑动组件时,用户能比较轻松地进行拉动拉绳,使用起来方便简单。

进一步优选为:拉绳与第二横杆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绳因频繁拉动出现磨损甚至破损时,实现方便更换拉绳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为:轨道由钢丝制作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强,钢丝表面光滑,产生的摩擦力小,方便移动定滑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轨道;2-充电枪线;3-定滑轮;30-转轴;31-环形槽;4-悬梁;5-支撑杆;6-充电桩;7-汽车;8-滑动组件;80-第一横杆;81-第一竖杆;82-第二竖杆;83-第二横杆;84-拉绳;9-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内容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即为说明书附图中的上、下、左、右。

如图1所示,一种充电枪线助力装置,包括轨道1、充电枪线2、定滑轮3、悬梁4、支撑杆5、充电桩6、汽车7以及滑动组件8。支撑杆5的顶部设置有悬梁4,悬梁4能很好的将轨道悬挂起来,为移动充电枪线提供方便,悬梁4的一端与支撑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悬梁4为向上凸起的拱形梁,拱形梁可承担较大的拉力,不易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安全牢固。支撑杆5的上部设置有轨道1,轨道1的一端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轨道1的另一端与悬梁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轨道1由钢丝制作而成,其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强,钢丝表面光滑,产生的摩擦力小,方便移动定滑轮3。

轨道1上设置有滑动组件8,实现了滑动组件8在轨道1上进行移动,最终达到移动充电枪线2的目的。滑动组件8由第一横杆80、第一竖杆81、第二竖杆82、第二横杆83以及拉绳84组成。

第一竖杆81和第二竖杆82的上端分别与轨道1的两边滑动连接。第一竖杆81的中部穿过第一横杆80的一端,与第一横杆8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竖杆82的中部穿过第一横杆80的另一端,与第一横杆8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杆8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81和第二竖杆8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杆83位于定滑轮3的下方位置,第二横杆83与定滑轮83之间留有间隙,避免定滑轮3在转动时与第二横杆83产生摩擦,损坏滑动组件8或定滑轮3,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

第二横杆83上设置有拉绳84,拉绳84与第二横杆83拆卸连接,当拉绳因频繁拉动出现磨损甚至破损时,实现方便更换拉绳84。拉绳84为软绳,在需要移动滑动组件时,用户能比较轻松地进行拉动拉绳84,使用起来方便简单。

定滑轮3的中心开设有通孔9,通孔9的直径大于第一横杆80的直径,第一横杆80与通孔9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安装在通孔9内,定滑轮3穿过第一横杆80进行转动,轴承为现有标准零件。定滑轮3上设置有转轴30,转轴30与定滑轮3固定连接,转轴30与轴承配合连接,转轴30转动可带动定滑轮3转动。

定滑轮3的直径方向开设有环形槽31,充电枪线2位于环形槽31中,充电枪线2本身绕过转轴30上,实现了充电枪线2因受力与定滑轮3上的转轴30产生摩擦而带动定滑轮3转动,定滑轮3因转动将充电枪线2带出,达到送进充电枪线2的目的,为移动充电枪线节省了用力。环形槽31的宽度和深度与充电枪线2的直径大小一致,使充电枪线2被刚好放入环形槽31中,当定滑轮3在转动时,防止充电枪线2从环形槽31中脱落,有利于充电。

充电枪线2的一端与充电桩6的顶部固定连接,充电枪线2本身绕过定滑轮3,充电枪线2的另一端与汽车7连接。

当用户需要充电时,取下充电枪线2的另一端,并向下拉动,充电枪线2移动与定滑轮3的转轴30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定滑轮3发生转动。在定滑轮3的转动下,用户可轻松地拉动充电枪线2至汽车7的位置,将充电枪线2与汽车7连接,进行充电。

由于不同类型的汽车7充电接口位于汽车的不同位置,当充电接口位于汽车7车身中间或底部位置时,距离充电枪线2的位置比较远,充电枪线2连接不到充电接口,这时需要拉动第二横杆83上的拉绳84,在拉绳84的拉力下,滑动组件8在轨道1上向汽车7的方向移动,定滑轮3和充电枪线2也向汽车7的位置移动,距汽车7的距离越来越近,待充电枪线2到达汽车7的位置,将充电枪线2与汽车7的充电接口连接,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滑动组件8与定滑轮3的相互结合,解决了拖拽充电枪线2费力的问题,减轻了用户取充电枪线的用力,通过拉动拉绳84改变滑动组件8和充电枪线2的位置,实现了针对不同充电位置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的良好效果,减小了用户在拉动充电枪线2时的用力,缩短了拉动充电枪线2的时间,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