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7926发布日期:2020-05-29 12:4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运输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箱。



背景技术:

前述的折叠箱为敞口式周转折叠箱,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这种折叠箱的技术信息,如cn101412446b(塑料折叠箱)、cn101863331a(组装简便的折叠箱)、cn104369947b(锁定装置及折叠箱)、cn104691892b(折叠箱)、cn105059664a(折叠箱)、cn105438594b(框架及托盘围板箱)、cn105800042a(可折叠容器及其底座)、cn106956845a(折叠箱)、cn109795782a(容器)、cn108860917a(占用空间小收展便捷的折叠箱)、cn208715728u(一种新型折叠框篮)、cn208963566u(可折叠框具)和cn109279150a(一种易整合折叠箱),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的共同特点在于:一对第一侧板即一对长侧板以及一对第二侧板即一对短侧板可以朝向底板的方向相向翻转90°而实现折叠,反之则直立并且一对第一侧板与一对第二侧板能互锁而形成上部敞口但四周围护的空间来容纳货物,在清空货物后被回收时因处于折叠状态而得以节省空间。

通常情况下,既要充分保障一对第一侧板与一对第二侧板之间的互锁可靠性,又要满足解锁时的便捷性,因为如果互锁有失可靠,那么在搬运过程中一旦出现非正常解锁,货物会倾泻而出,又因为如果不能便捷解锁,那么会影响清空货物后的折叠周转操作效率。

还有,作为折叠箱,由于前述的一对第一侧板以及一对第二侧板是枢转即枢轴连接于底板的四周边缘部位的,因此在制造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侧板与底板的装配便捷性,又要兼顾避免侧板与底板的非正常分离。此外,如果一对第一侧板以及一对第二侧板中的任一或几枚乃至全部侧板损坏而底板仍处于完好状态时,可以依需更换损坏的侧板,那么既可节约资源又能降低周转折叠箱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前后侧板与左右侧板的互锁可靠性并且同时满足解除互锁时的操作便捷的要求、有利于既可方便高效地将前后侧板以及左右侧板与底板装配又能避免与底板非正常分离和有便于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制作并且体现廉价的折叠箱。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折叠箱,包括一底板;一与所述底板的前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前侧板;一与所述底板的后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并且与前侧板对应的后侧板;一与所述底板的左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并且对应于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的左侧板;一与所述底板的右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并且对应于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的右侧板,特征在于在所述前侧板的上部并且背对所述后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前侧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侧板的前端以及将前侧板的右端与所述右侧板的前端同时锁定或同时解除锁定的前侧板锁定机构,在所述后侧板的上部并且背对所述前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后侧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侧板的后端以及将后侧板的右端与右侧板的后端同时锁定或同时解除锁定的后侧板锁定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底板的后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是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底板的前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相同的;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的左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是与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底板的右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相同的;所述后侧板锁定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前侧板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前侧朝向上的边缘部位自左向右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该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朝向后的一侧构成有一前侧板翻转脚铰接腔,并且各两相邻的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之间由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联结板联结,在所述前侧板的长度方向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的位置延伸有数量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相等的前侧板翻转脚,该前侧板翻转脚在前侧板翻转脚铰接腔内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侧板翻转脚铰接腔的左右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前侧板翻转脚嵌凸配合槽,而在所述前侧板翻转脚上并且在对应于前侧板翻转脚嵌凸配合槽的位置构成有前侧板翻转脚嵌凸,该前侧板翻转脚嵌凸与前侧板翻转脚嵌凸配合槽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左侧前方开设有一底板左前销轴孔,在该底板左前销轴孔内插置有一底板左前销轴,而在底板的右侧前方开设有一底板右前销轴孔,在该底板右前销轴孔内插置有一底板右前销轴;在所述左侧板的前端底部构成有一左侧板前销轴座,在该左侧板前销轴座上并且在对应于底板左前销轴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侧板前销轴座孔,在所述右侧板的前端底部构成有一右侧板前销轴座,在该右侧板前销轴座上并且在对应于底板右前销轴的位置开设有一右侧板前销轴座孔,所述左侧板前销轴座孔与所述底板左前销轴的后端枢转配合,所述右侧板前销轴座孔与所述底板右前销轴的后端枢转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右侧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至少一对彼此间隔的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和右侧板回转轴座腔,在所述右侧板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的位置构成有右侧板回转轴,而在对应于右侧板回转轴座腔的位置构成有右侧板回转轴座,右侧板回转轴与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的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腔枢转配合,而右侧板回转轴座与右侧板回转轴座腔相配合,其中,在底板的右侧前方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侧板前销轴座的位置构成有一右侧板前销轴座腔,所述底板右前销轴孔与右侧板前销轴座腔相通,所述右侧板前销轴座与右侧板前销轴座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前侧朝向上的边缘部位并且位于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前侧板支撑座,该前侧板支撑座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联结板衔接,当所述前侧板处于与底板相垂直的状态时,该前侧板的底表面的中部与支承在该前侧板支撑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侧板的左端和右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前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在所述后侧板的左端和右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后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在所述左侧板的前端和后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左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在所述右侧板的前端和后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右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是镂空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前侧板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左锁杆腔和一右锁杆腔,并且在对应于左锁杆腔的位置间隔构成有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该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各构成有一左锁杆导向滑动腔,而在对应于右锁杆腔的位置间隔构成有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该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构成有一右锁杆导向滑动腔,在所述左侧板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左锁杆导向滑动腔的开设有一左锁杆锁定孔,在所述右侧板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右锁杆导向滑动腔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锁杆锁定孔,所述的前侧板锁定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左锁杆腔以及右锁杆腔的位置滑动地设置在前侧板上并且同时与所述的左锁杆锁定孔以及右锁杆锁定孔锁定或解除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前侧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锁杆腔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左锁舌座,该左锁舌座构成有一左锁舌滑动孔;在所述前侧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锁杆腔的右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右锁舌座,该右锁舌座构成有一右锁舌滑动孔;所述前侧板锁定机构包括一左锁杆和一右锁杆,左锁杆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锁杆腔内,并且该左锁杆的中部与所述的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滑动配合,左锁杆的左端构成有一左锁舌,该左锁舌与所述左锁舌滑动孔滑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左锁杆锁定孔锁定或解除锁定,在左锁杆的右端构成有一左锁杆扣环,右锁杆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锁杆腔内,并且该右锁杆的中部与所述的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滑动配合,右锁杆的右端构成有一右锁舌,该右锁舌与所述右锁舌滑动孔滑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右锁杆锁定孔锁定或解除锁定,在右锁杆的左端构成有一右锁杆扣环,其中:在所述左锁杆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中的位于左边的一个左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左锁杆限位导向凸条,而在对应于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中的位于右边的一个左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左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左锁杆限位导向凸条以及左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分别与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滑动配合;在所述右锁杆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中的位于右边的一个右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右锁杆限位导向凸条,而在对应于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中的位于左边的一个右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右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右锁杆限位导向凸条以及右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分别与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前侧板的上部并且在背对后侧板的一侧设置了用于将前侧板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侧板的前端以及右侧板的前端同时锁定或同时解除锁定的前侧板锁定机构,又由于在后侧板的上部并且在背对前侧板的一侧设置了用于将后侧板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侧板的后端以及右侧板的后端同时锁定或同时解除锁定的后侧板锁定机构,因而能保障前、后侧板与左、右侧板的互锁可靠性并且同时满足解除互锁时的操作便捷的要求;由于前、后侧板分别与底板的前后侧的边缘部位铰接,又由于左、右侧板在分别对应于前、后侧板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以及右端相向一侧之间的位置与底板的左右侧铰接,还由于左、右侧板还通过销轴与底板铰接,因而既可方便高效地将前、后、左、右侧板与底板铰接,又能避免前、后、左、右侧板与底板非正常分离;由于整体的结构相对简练,因而不仅可以方便制作,而且能够体现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前侧板锁定机构将前侧板与右侧板锁定或解除锁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与前述底板1的前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前侧板2;示出了一与前述底板1的后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并且与前侧板2对应的后侧板3;示出了一与前述底板1的左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并且对应于前述前侧板2与后侧板3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的左侧板4;示出了一与前述底板1的右侧边缘部位铰接的并且对应于前述前侧板2与后侧板3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的右侧板5,前述底板1、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以及右侧板5由塑料模制成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前侧板2的上部并且背对前述后侧板3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将前述前侧板2的左端与前述左侧板4的前端以及将前侧板2的右端与前述右侧板5的前端同时锁定或同时解除锁定的前侧板锁定机构6,在前述后侧板3的上部并且背对前述前侧板2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将前述后侧板3的左端与前述左侧板4的后端以及将后侧板3的右端与右侧板5的后端同时锁定或同时解除锁定的后侧板锁定机构7。

由于前述后侧板3与前述底板1的后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是与前述前侧板2与前述底板1的前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相同的;前述左侧板4与前述底板1的左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是与前述右侧板5与前述底板1的右侧边缘部位铰接的方式相同的;前述后侧板锁定机构7的结构是与前述前侧板锁定机构6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就前侧板2与底板1的前侧边缘部位的铰接、右侧板与底板1的右侧边缘部位的铰接以及前侧板锁定机构6作详细说明。

继续见图1,在前述底板1的前侧朝向上的边缘部位自左向右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11,该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11朝向后的一侧构成有一前侧板翻转脚铰接腔111,并且各两相邻的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11之间由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联结板112联结,在前述前侧板2的长度方向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11的位置延伸有数量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11相等的前侧板翻转脚21,该前侧板翻转脚21在前侧板翻转脚铰接腔111内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11铰接。

继续见图1,在前述前侧板翻转脚铰接腔111的左右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前侧板翻转脚嵌凸配合槽1111,而在前述前侧板翻转脚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侧板翻转脚嵌凸配合槽1111的位置构成有前侧板翻转脚嵌凸211,该前侧板翻转脚嵌凸211与前侧板翻转脚嵌凸配合槽1111相配合。

在前述底板1的左侧前方开设有一底板左前销轴孔12,在该底板左前销轴孔12内插置有一底板左前销轴121,而在底板1的右侧前方开设有一底板右前销轴孔13,在该底板右前销轴孔13内插置有一底板右前销轴131;在前述左侧板4的前端底部构成有一左侧板前销轴座41,在该左侧板前销轴座41上并且在对应于底板左前销轴121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侧板前销轴座孔411,在前述右侧板5的前端底部构成有一右侧板前销轴座51,在该右侧板前销轴座51上并且在对应于底板右前销轴131的位置开设有一右侧板前销轴座孔511,前述左侧板前销轴座孔411与前述底板左前销轴121的后端枢转配合,前述右侧板前销轴座孔511与前述底板右前销轴131的后端枢转配合。

在前述底板1的右侧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对彼此间隔的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14a和右侧板回转轴座腔14b,一对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14a位于一对右侧板回转轴座腔14b之间,在前述左侧板4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14a的位置构成有右侧板回转轴54,而在对应于右侧板回转轴座腔14b的位置构成有右侧板回转轴座55,右侧板回转轴54与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14a的右侧板回转轴配合座腔14d枢转配合,而右侧板回转轴座55与右侧板回转轴座腔14b相配合,其中,在底板1的右侧前方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侧板前销轴座51的位置构成有一右侧板前销轴座腔14c,前述底板右前销轴孔13与右侧板前销轴座腔14c相通,前述右侧板前销轴座51与右侧板前销轴座腔14c相配合。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底板1的前侧朝向上的边缘部位并且位于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前侧板支撑座14e,该前侧板支撑座14e与前侧板翻转脚翻转座联结板112衔接,当前述前侧板2处于与底板1相垂直的状态时,该前侧板的底表面的中部与支承在该前侧板支撑座14e上。

在前述前侧板2的左端和右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前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26;在前述后侧板3的左端和右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后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31;在前述左侧板4的前端和后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左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44;在前述右侧板5的前端和后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右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52;前述底板1、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是镂空的。

通过上面的说明可知;当前、后、左、右侧板2、3、4、5均处于与底板1相垂直并且处于相互锁定的状态时,以及在折叠箱的箱腔内放置生鲜蔬果等时,可以将复数个折叠箱自下而上叠置,在这种情况下,可由前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26、后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31、左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44以及右侧板叠置箱定位凸台52对位于上面的折叠箱良好支承。

在前述的前侧板2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左锁杆腔22和一右锁杆腔23,并且在对应于左锁杆腔22的位置间隔构成有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221,该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221各构成有一左锁杆导向滑动腔2211,而在对应于右锁杆腔23的位置间隔构成有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231,该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231构成有一右锁杆导向滑动腔2311,在前述左侧板4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左锁杆导向滑动腔2211的开设有一左锁杆锁定孔45,在前述右侧板5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右锁杆导向滑动腔2311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锁杆锁定孔53,前述的前侧板锁定机构6在对应于前述左锁杆腔22以及右锁杆腔23的位置滑动地设置在前侧板2上并且同时与前述的左锁杆锁定孔45以及右锁杆锁定孔53锁定或解除锁定。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的前侧板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左锁杆腔22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左锁舌座24,该左锁舌座24构成有一左锁舌滑动孔241;在前述前侧板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锁杆腔23的右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右锁舌座25,该右锁舌座25构成有一右锁舌滑动孔251;前述前侧板锁定机构6包括一左锁杆61和一右锁杆62,左锁杆61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左锁杆腔22内,并且该左锁杆61的中部与前述的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221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2211滑动配合,左锁杆61的左端构成有一左锁舌611,该左锁舌611与前述左锁舌滑动孔241滑动配合并且还与前述左锁杆锁定孔45锁定或解除锁定,在左锁杆61的右端构成有一左锁杆扣环612,右锁杆62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右锁杆腔23内,并且该右锁杆62的中部与前述的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231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2311滑动配合,在右锁杆62的右端构成有一右锁舌621,该右锁舌621与前述右锁舌滑动孔251滑动配合,并且还与前述右锁杆锁定孔53锁定或解除锁定,在右锁杆62的左端构成有一右锁杆扣环622,其中:在前述左锁杆6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221中的位于左边的一个左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2211的位置构成有一左锁杆限位导向凸条613,而在对应于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221中的位于右边的一个左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2211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左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614,左锁杆限位导向凸条613以及左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614分别与一对左锁杆导向滑动座221的左锁杆导向滑动腔2211滑动配合;在前述右锁杆62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231中的位于右边的一个右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2311的位置构成有一右锁杆限位导向凸条623,而在对应于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231中的位于左边的一个右锁杆导向滑动座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2311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右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624,右锁杆限位导向凸条623以及右锁杆弹性滑动导向翅片624分别与一对右锁杆导向滑动座231的右锁杆导向滑动腔2311滑动配合。

当由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侧板2、3、4、5处于分别与底板1的前、后、左、右侧的边缘部位相垂直的状态时,前侧板锁定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左锁杆61的左锁舌611在左锁舌滑动孔2411的位置伸出并闩入左锁杆锁定孔45内,从而将前侧板2的左端与左侧板4的前端锁定。同时,前侧板锁定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右锁杆62的右锁舌621在右锁舌滑动孔251的位置伸出并闩入右锁杆锁定孔53内,从而将前侧板2的右端与右侧板5的前端锁定。由于后侧板滑动机构7将左侧板4的后端以及右侧板5的后端锁定的方式与前述相同,因而不再赘述。在前述状态下,折叠箱内便可放置相应的物品如生鲜蔬果,等等。

当要解除前、后、左、右侧板2、3、4、5的彼此锁定并使前、后、左、右侧板2、3、4、5翻展即扣合至底板1上时,那么只要人为地将左、右锁舌611、621分别退出左、右锁杆锁定孔45、53即可。具体是:由操作者使其手指扣入左锁杆扣环612的左锁杆扣环孔6121以及扣入右锁杆622的右锁杆扣环孔6221,使左、右锁杆61、62相向位移,左锁舌611便从左锁杆锁定孔45中退出,右锁舌621便从右锁杆锁定孔53中退出,在该状态下便可将前、后侧板2、3相向翻转至趋于水平状态而叠置于底板1上,并将左、右侧板4、5相向翻转至趋于水平状态而分别叠置于前、后侧板2、3的左、右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