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4524发布日期:2020-06-09 20: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特种设备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扶梯已广泛应用于商场商城、地铁站、高铁站等公共场所,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自动扶梯数量的增多,其日常的维修保养日益频繁,维保人员通常需要拆开几个梯级用于观察自动扶梯内部的情况,然而“维护保养重要安全规则”明确规定:“决不在梯级轴上行走”。这是因为常规的梯级轴是一根直径约为30mm的圆轴,其表面及其光滑,若维保或者维修员工在梯级轴上行走存在高空跌落的风险,而且人员在梯级轴上频繁行走会造成其塑性变形,影响梯级轴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自动扶梯的运行安全。现有的梯子仅具备登高及可伸缩功能,无法直接用于自动扶梯的维保工作。通过查阅国内外的专利文献库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所以设计一款可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梯级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梯子无法直接用于自动扶梯的维保工作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包括:

依次排布的多级踏板,所述多级踏板具有依次叠置的收纳状态以及彼此错位间隔的展开状态;

多根联动杆,相邻两级踏板之间至少铰接有两根联动杆、用以组成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

多组搭扣,同组搭扣安装在同一踏板的相对两侧、用以连接位置相应的梯级轴。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踏板具有相对的前沿和后沿,以及相对的左右两侧,所述踏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前至后的排布有前枢轴、中枢轴以及后枢轴,各枢轴上分别铰接有相应的联动杆,其中所述同组搭扣设置于所在踏板两侧的中枢轴上。

可选的,每一踏板两侧的中枢轴上均铰接有一根联动杆,该联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部铰接于所述中枢轴,该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上一级踏板的前枢轴,该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下一级踏板的后枢轴。

可选的,各枢轴上分别套设有隔离套,该隔离套处在踏板与相应的联动杆之间。

可选的,各枢轴远离踏板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限制联动杆轴向位置的轴环。

可选的,所述搭扣包括:

安装在相应枢轴上的连接部;

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用于抱持梯级轴的两夹头;

转动安装于其中一夹头上、且与另一夹头相扣合的锁钩。

可选的,所述踏板上设有防滑纹。

可选的,各枢轴与所述踏板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各枢轴与所述踏板之间为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踏板由前枢轴向后枢轴延伸的宽度为300mm~400mm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通过搭扣实现可折叠梯级对应安装于梯级轴上并锁定的功能以及从梯级轴上拆卸的功能,通过联动杆实现多级踏板位置的收纳与展开。在收纳状态下,可折叠梯级所占空间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梯级在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动扶梯的梯级拆除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自动扶梯安装图1所示的可折叠梯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梯级与梯级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梯级中搭扣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可折叠梯级与梯级轴安装后且搭扣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所示的可折叠梯级中搭扣处于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可折叠梯级;11、踏板;12、联动杆;13、搭扣;131、连接部;132、两夹头;133、锁钩;14、枢轴;141、前枢轴;142、中枢轴;143、后枢轴;15、隔离套;16、轴环;20、梯级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10,包括依次排布的多级踏板11、多根联动杆12以及多组搭扣13,相邻两级踏板11之间至少铰接有两根联动杆12,同组搭扣13安装在同一踏板11的相对两侧,通过搭扣13以将踏板11安装于对应位置的梯级轴。相邻两级踏板11与铰接的联动杆12组成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的运动,使得多级踏板11具有依次叠置的收纳状态以及彼此错位间隔的展开状态。

在使用该可折叠梯级10时,控制联动杆12将多级踏板11处于展开状态,通过搭扣13卡在梯级轴上并锁定后完成可折叠梯级10安装。待使用完毕,搭扣13从梯级轴上拆除,可折叠梯级10与梯级轴分离,控制联动杆12使多级踏板11处于收纳状态。

可以理解,相邻两级踏板11之间可以连接两根联动杆12或者三根联动杆12等,能够形成四连杆运动机构即可。踏板11的级数可根据自动扶梯的梯级空挡数量进行匹配,例如为六级踏板11,每级踏板11都对应安装有一组搭扣13,该组搭扣13安装在同一踏板11的相对两侧,使得安装操作方便且受力均匀。多级踏板11在彼此错位间隔时,维保人员能够行走于多级踏板11之间。该可折叠梯级10的材质不做限制,优选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10,通过搭扣13实现可折叠梯级10对应安装于梯级轴上并锁定以及从梯级轴上拆卸的功能,通过联动杆12实现多级踏板11位置的收纳与展开。在收纳状态下,可折叠梯级10所占空间小,方便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踏板11具有相对的前沿和后沿,以及相对的左右两侧,踏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前至后的排布有前枢轴141、中枢轴142以及后枢轴143,各枢轴14上分别铰接有相应的联动杆12。通过设置枢轴14,便于实现联动杆12与踏板11之间的连接以及联动,联动杆12可绕各枢轴14自由旋转。可以理解,踏板11的前沿和后沿的相对位置,也是多级踏板11在彼此错位间隔展开时的排布方向,前沿为裸露在外的边沿,后沿为彼此交错遮挡在内的边沿。

可选的,各枢轴14与踏板11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各枢轴14与踏板11为分体结构时,可采用枢轴14与踏板11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也即枢轴14上外周设有螺纹,踏板11用于容置枢轴14处也相应设有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形成的螺栓连接。

具体地,踏板11上设有防滑纹,该防滑纹用于防滑作用,其形状可为条状的或者交叉纹路,对具体花纹不作限定。优选地,防滑纹为平行于枢轴14延伸方向的条纹,且沿踏板11的前后沿依次排布。各级踏板11之间为平行设置,且平行于水平地面。

更为具体地,踏板11由前枢轴141向后枢轴143延伸的宽度为300mm~400mm之间,以便于维保人员行走于踏板11上,优选地,该宽度为380mm。踏板沿枢轴14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能够与自动扶梯配合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踏板11两侧的中枢轴142上均铰接有一根联动杆12,该联动杆12长度方向的中部铰接于中枢轴142,该联动杆12的一端铰接于上一级踏板11的前枢轴141,该联动杆12的另一端铰接于下一级踏板11的后枢轴143。由于每一根联动杆12可连接三个踏板11,联动杆12带动各级踏板11之间的同步运动的联动性更好。

可以理解,联动杆12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置,联动杆12的长度设置与踏板11之间的间隔、可折叠梯级10在展开状态下整体的倾斜角度相关,联动杆12的长度设置可与踏板11间隔、倾斜角度相适配即可。其中,倾斜角度为梯级与地面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例如,可折叠梯级10的整体倾斜角度可以为20°~45°,优选为23.2°、27.3°、30°、35°。可以理解,联动杆12的可以为圆柱杆状,或者扁平杆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枢轴14上分别套设有隔离套15,请参阅图6,该隔离套15处在踏板11与相应的联动杆12之间。枢轴14延伸出踏板11外周,将隔离套15套设于枢轴14外周,将联动杆12限位于枢轴14的轴线方向,以减小踏板11与联动杆12之间的摩擦,以防影响联动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枢轴14远离踏板1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限制联动杆12轴向位置的轴环16。请参阅图6,通过轴环16的设置,防止联动杆12从枢轴14上脱落。隔离套15与轴环16相配合,在枢轴14的轴向方向相对限制联动杆12的位置,联动杆12可绕枢轴14转动。轴环16可以例如采用卡簧,为便于卡簧的安装,枢轴14可设置卡簧槽以配合安装卡簧。

同组搭扣13设置于踏板11两侧,可以理解,同组搭扣13可以分别设置在前枢轴141、中枢轴142以及后枢轴143对应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组搭扣13设置于踏板11两侧的中枢轴142上,以提高受力的平衡性。

请参阅图6至图8,具体地,搭扣13包括安装在相应枢轴14上的连接部131、与连接部131为一体结构两夹头132以及锁钩133,锁钩133转动安装于其中一夹头上、且与另一夹头相扣合,两夹头132用于抱持梯级轴。通过夹头抱持梯级轴且锁钩133扣合,将可折叠梯级10安装于梯级轴上。锁钩133解除扣合,夹头与梯级轴分离实现可折叠梯级10与梯级轴的拆除。

进一步地,与锁钩133连接的一夹头上设有连接凸起,锁钩133转动连接在该连接凸起上。锁钩133与另一扣合夹头之间在锁定状态下为过盈配合。

可以理解,连接部131安装于枢轴14上,连接部131可兼做隔离套15,夹头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低于踏板11的位置,以便于夹持操作。夹头沿枢轴14轴线方向具有一定延伸长度,以提高抱紧力,优选地,该延伸长度与隔离套15的长度相等。两夹头132与连接部131之间围成的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梯级轴,该容置空间大致呈圆筒状。锁钩133大致成l形,在锁定状态下,锁钩133与夹头围绕在梯级轴外周。

具体地,位于相邻的踏板11之间且对应位置的搭扣13的距离与自动扶梯的梯级轴之间的距离相同。该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优选地,该距离为400mm。锁钩133沿枢轴14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小于夹头的延伸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在梯级轴上行走的可折叠梯级10,具体实现方式为:维保人员根据需要拆除自动扶梯的梯级后,根据拆除梯级的数量按图1所示配置可折叠梯级10,拆解完成后将折叠梯级拉伸到展开状态,可折叠梯级10的搭扣13置于图8所示开放状态,然后将可折叠梯级10的两夹头132卡在梯级轴上,确保每个踏板11两侧的两夹头132挂住梯级轴,然后将所有锁钩133置于图7所示锁定状态,即完成安装。待使用完毕后按以上相反顺序拆解可折叠梯级10,按压最上方一块踏板11即完成折叠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