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8036发布日期:2020-06-12 14:32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梯作为一种有效的运载工具,其应用普及越来越广泛。但是近年来电梯事故时常发生,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电梯缓冲装置设计的不够合理。当电梯轿厢发生意外时,轿厢无法控制而快速落至电梯井道底坑,如果缓冲装置不够合理,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现在应用于电梯的缓冲器包括机械式与液压式,机械式缓冲器吸收撞击能量效果差,反弹力大,容易折断,液压缓冲器缓冲效果较好,但缓冲器结构强度不够大,安全性不够高,缓冲器容易对较为脆弱的电梯结构造成二次伤害,这种缓冲器存在较大问题,安全性不足,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缓冲效果较好的电梯轿厢缓冲器。

一种电梯轿厢缓冲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凸台、设置在底座上的缓冲机构及用于承受冲击的支撑板,所述底座朝向支撑板的一端为上端,所述凸台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内的空腔及凸台的上端面上开设连通至空腔的通孔,所述空腔内布满液压油,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一个压板,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位于空腔内并固定设置在压板的上端面上,支撑柱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位于凸台外部并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支撑柱的外周套设有一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端与支撑板的下端面贴合,缓冲弹簧的下端面与凸台的上端面贴合,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上板,所述上板的外周具有向下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为圆环形,挡板与上板围合成用于套设在支撑板与凸台外周的安装空间,所述支撑板下端面与凸台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挡板下端面与底座支架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直径、凸台的直径、安装空间的直径三者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向底座上端面延伸的挡环。

作为优选,所述挡环的斜面与底座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下端开设有多个连通至空腔下端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一个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顶板,所述活动柱的外周套设有一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顶板的下端面贴合,另一端与安装槽的底面贴合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柱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直径,所述活动柱朝向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直径与固定杆的直径相同,所述顶板的直径与安装槽的直径相同,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与空腔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设置有六个,多个安装槽呈圆形分布在底座上且圆心与空腔的圆心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压板外周面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凸台的直径大于空腔的直径且小于底座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直径大于底座的直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呈圆形分布在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支撑板承受电梯轿厢的冲击力后,将冲击力通过多个结构进行吸收缓冲,吸收撞击能量效果好,反弹力小,不容易折断,强度够大,安全性够高,缓冲器不容易对较为脆弱的电梯结构造成二次伤害,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缓冲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剖视图;

图3缓冲器处于受力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凸台;3、缓冲机构;4、支撑板;5、空腔;6、通孔;7、液压油;8、压板;9、支撑柱;10、缓冲弹簧;11、上板;12、挡板;13、安装空间;14、挡环;15、安装槽;16、固定杆;17、活动柱;18、顶板;19、复位弹簧;20、导向槽;21、密封圈;22、安装板;2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梯轿厢缓冲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凸台2、设置在底座1上的缓冲机构3及用于承受冲击的支撑板4,所述底座1朝向支撑板4的一端为上端,所述凸台2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上板11,所述上板11的外周具有向下延伸的挡板12,所述挡板12为圆环形,通过挡板12与设置在底座1内的缓冲机构3将电梯轿厢的冲击力进行多段式的吸收与分散,使结构较为脆弱的缓冲器能够较为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大幅提升缓冲器的结构强度。

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开设在底座1内的空腔5,所述凸台2的上端面上开设连通至空腔5的通孔6,所述空腔5内布满液压油7,所述空腔5内设置有一个压板8,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一个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的一端位于空腔5内并固定设置在压板8的上端面上,支撑柱9的另一端穿过通孔6位于凸台2外部并固定设置在支撑板4的下端面上,所述支撑柱9的外周套设有一个缓冲弹簧10,所述缓冲弹簧10上端与支撑板4的下端面贴合,缓冲弹簧10的下端面与凸台2的上端面贴合,挡板12与上板11围合成用于套设在支撑板4与凸台2外周的安装空间13,所述支撑板4的直径、凸台2的直径、安装空间13的直径三者相同。所述支撑板4下端面与凸台2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挡板12下端面与底座1支架的距离。

所述底座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连通至空腔5下端面的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上套设有一个活动柱17,所述活动柱1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顶板18,所述活动柱17的外周套设有一个复位弹簧19,所述复位弹簧19的一端与顶板18的下端面贴合,另一端与安装槽15的底面贴合设置。所述活动柱17的直径大于固定杆16的直径,所述活动柱17朝向固定杆16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导向槽20,所述导向槽20的直径与固定杆16的直径相同,所述顶板18的直径与安装槽15的直径相同,所述顶板18的上端面与空腔5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安装槽15设置有六个,多个安装槽15呈圆形分布在底座1上且圆心与空腔5的圆心相同。

缓冲器承受电梯轿厢的冲击时,上板11承受向下的冲击力带动支撑板4与支撑柱9向下移动,套设在支撑柱9外周的缓冲弹簧10吸收冲击力进行缓冲,向下移动的压板8对空腔5内液压油7提供一个向下的推力,液压油7推动顶板18与活动柱17向下移动,套设在活动柱17外周的复位弹簧19吸收推力进行缓冲,当顶板18与活动柱17移动到极限距离时,液压油7进行压缩缓冲,在支撑板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挡板12的下端先接触到底座1的上端面,此时电梯轿厢向下的冲击力推动挡板12继续向下移动,支撑板4与凸台2上端面之间留有空隙,环形的挡板12直接承受电梯轿厢的冲击力并发生形变,大量吸收冲击力,缓冲效果较好。

所述凸台2的直径大于空腔5的直径且小于底座1的直径。所述凸台2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向底座1上端面延伸的挡环14。所述挡环14的斜面与底座1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挡板12在撞击底座1之前先接触呈45度角的挡环14,导致挡板12在撞击底座1之前发生形变向底座1四周扩张,有效避免挡板12向底座1轴心方向形变对凸台2与底座1较为错若的连接处造成冲击损坏结构。

所述压板8外周面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21。有效防止液压油7的泄漏。所述底座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个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的直径大于底座1的直径,所述安装板2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3,多个安装孔23呈圆形分布在安装板22上,安装后的底座1较为稳固。

如图3所示,缓冲器在承受冲击后内部的缓冲机构3进行收缩,挡板12撞击在底座1上发生形变完成缓冲。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