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9941发布日期:2020-10-17 00: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布线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



背景技术:

电缆在进行子线缠绕时候,电缆子线的线轮放置于布线架上,转向轮组设置于布线架的顶部。每个线轮的子线被抽出后,绕过顶部的转向轮后,再进入缠线机。

对于复杂的子线组成,很难通过顶部的转向轮组的排布实现布线规则化,而产生缠绕,严重干扰缠绕过程。

同时不同的子线组成设计,需要不同的线轮数量以及位置配合,这对于目前的布线架是很难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包括支架主体,放线轮组件和横套框。

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其上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的正面一侧设有卡口阵列,卡口阵列使得横套框在立柱上的固定数量和位置可选择,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

所述横套框上设有间隙,所述横套框通过间隙套接于两根立柱的卡口阵列上特定位置并固定,横套框的设置,使得放线轮组件在横套框上的安装数量和位置都可以调整,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

所述放线轮组件包括l形杆、线轮轴和转向轮杆,所述l形杆包括相连的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截面与横套框的间隙截面匹配,所述横杆远离竖杆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与线轮轴配合,所述横杆位于横套框的间隙中通过线轮轴上的两颗螺帽固定,螺帽拧松后可便捷的推动放线轮组件,所述转向轮杆一端铰接于竖杆上,另一端连接转向轮;所述转向轮杆的转向轮端通过弹性件连接到竖杆。转向轮杆与转向轮的设置提供缠线的张力。

在立柱上的横套框固定数量和位置可选择;放线轮组件在横套框的数量和位置可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放线轮组件通过l形杆上的转向轮杆实现子线的转向,在整个面上实现出线排布,无需再导出到布线架顶部,容易实现出线排布规则化。

优选的,所述立柱上设有镂空,所述横套框通过间隙套接于两根立柱的卡口阵列上特定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穿过镂空和横套框固定。若没有镂空的存在,则需要较复杂的固定机构实现横套框的固定,如螺钉连接。对拉螺栓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在立柱上加工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横杆截面与横套框的间隙截面均为矩形且匹配。

优选的,所述线轮轴上通过卡栓限制线轮。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绳,方便剪裁调整给予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立柱上的横套框固定数量和位置可选择,放线轮组件在横套框的数量和位置可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放线轮组件通过l形杆上的转向轮杆实现子线的转向,在整个面上实现出线排布,无需再导出到布线架顶部,容易实现出线排布规则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主体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线架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布线架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线轮组件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支架主体(1)、底座(11)、立柱(12)、卡口阵列(13)、镂空(14)、放线轮组件(2)、l形杆(21)、横杆(211)、竖杆(212)、线轮轴(22)、螺帽(23)、转向轮杆(24)、转向轮(241)、弹性件(25)、横套框(3)、间隙(31)、线轮(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包括支架主体1,放线轮组件2和横套框3。

所述支架主体1包括底座11和设置于其上两侧的立柱12,所述立柱12的正面一侧设有卡口阵列13,卡口阵列13使得横套框3在立柱12上的固定数量和位置可选择,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

所述横套框3上设有间隙31,所述横套框3通过间隙31套接于两根立柱12的卡口阵列13上特定位置并固定,横套框3的设置,使得放线轮组件2在横套框3上的安装数量和位置都可以调整,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

所述放线轮组件2包括l形杆21、线轮轴22和转向轮杆24,所述l形杆21包括相连的横杆211和竖杆212,所述横杆211截面与横套框3的间隙31截面均为矩形且匹配。所述横杆211远离竖杆212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与线轮轴22配合,所述横杆211位于横套框3的间隙31中通过线轮轴22上的两颗螺帽23固定,螺帽23拧松后可便捷的推动放线轮组件2,所述转向轮杆24一端铰接于竖杆212上,另一端连接转向轮241;所述转向轮杆24的转向轮241端通过弹性件25连接到竖杆212。所述弹性件25为弹性绳,方便剪裁调整给予的弹性。转向轮杆24与转向轮241的设置提供缠线的张力。

在立柱12上的横套框3固定数量和位置可选择;放线轮组件2在横套框3的数量和位置可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放线轮组件2通过l形杆21上的转向轮杆24实现子线的转向,在整个面上实现出线排布,无需再导出到布线架顶部,容易实现出线排布规则化。

优选的,所述立柱12上设有镂空14,所述横套框3通过间隙31套接于两根立柱12的卡口阵列13上特定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图未示)穿过镂空14和横套框3固定。若没有镂空14的存在,则需要较复杂的固定机构实现横套框3的固定,如螺钉连接。对拉螺栓(图未示)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在立柱12上加工螺纹孔。

线轮轴22上通过卡栓(图未示)限制线轮4。

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单一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取其他的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包括底座(11)和设置于其上两侧的立柱(12),所述立柱(12)的正面一侧设有卡口阵列(13);

横套框(3),所述横套框(3)上设有间隙(31),所述横套框(3)通过间隙(31)套接于两根立柱(12)的卡口阵列(13)上设计位置并固定;

放线轮组件(2),所述放线轮组件(2)包括l形杆(21)、线轮轴(22)和转向轮杆(24),所述l形杆(21)包括相连的横杆(211)和竖杆(212),所述横杆(211)截面与横套框(3)的间隙(31)截面匹配,所述横杆(211)远离竖杆(212)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与线轮轴(22)配合,所述横杆(211)位于横套框(3)的间隙(31)中通过线轮轴(22)上的两颗螺帽(23)固定,所述转向轮杆(24)一端铰接于竖杆(212)上,另一端连接转向轮(241);所述转向轮杆(24)的转向轮(241)端通过弹性件(25)连接到竖杆(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上设有镂空(14),所述横套框(3)通过间隙(31)套接于两根立柱(12)的卡口阵列(13)上设计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穿过镂空(14)和横套框(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11)截面与横套框(3)的间隙(31)截面均为矩形且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轮轴(22)上通过卡栓限制线轮(4)。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5)为弹性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立柱的正面一侧设有卡口阵列;横套框上设有间隙,横套框通过间隙套接于两根立柱的卡口阵列上特定位置并固定;放线轮组件包括L形杆、线轮轴和转向轮杆,L形杆包括相连的横杆和竖杆,横杆远离竖杆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与线轮轴配合,转向轮杆一端铰接于竖杆上,另一端连接转向轮;转向轮杆的转向轮端通过弹性件连接到竖杆;本实用新型电缆子线缠绕布线架,立柱上的横套框固定数量和位置可选择,放线轮组件在横套框的数量和位置可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布线要求;放线轮组件通过L形杆上的转向轮杆实现子线的转向,在整个面上实现出线排布,无需再导出到布线架顶部,容易实现出线排布规则化。

技术研发人员:罗征;徐国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八一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