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153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线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仪表的仪表外壳。



背景技术:

机电一体化仪表产品,内部空间相对较小,故其内的电缆走线、固定非常重要。而目前市场上的机电一体化仪表内的线缆走线、固定在看似完好的情况下,在遭遇到运输、搬运或安装过程中的人为拉扯线缆,往往会发生连接主板的导线的焊接点被拉断,导致产品功能失效。

除此之外,在具备IP68防护需求的仪表类产品上,常规理线方式下,线缆与底壳的接触面,往往成为防护失效的多发点,不能完全满足IP68防护等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线缆在外力拉扯时的受力点,限制线缆在防护底壳内部或外部的自由移动,保证线缆末端焊接点完好的仪表外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仪表外壳,它包括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的底壳和上盖,底壳为顶端开口的盒体,其上设有定位口和出线口,上盖对应定位口位置处设有相应的定位块,线缆由定位口配合定位块定位后进入底壳内与内部电器元件连接,再从出线口伸出,避免仪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线缆松动。

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为三棱柱型盒体,所述定位口为位于底壳相邻两侧壁顶端的U形口,U形口的宽度匹配于线缆的直径、深度大于线缆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为直角三棱柱型盒体,所述定位口有多个,其中一个位于直角侧壁上、其它定位口位于另一直角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出线口为位于所述底壳底面、孔径匹配于线缆直径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为向下凸出的压线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压线凸台的底部设有匹配于线缆直径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中两直角侧壁的相交位置处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轴向中心设有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对应所述连接柱位置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壳与上盖通过穿过安装孔和连接孔的自攻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壳的两直角侧壁上均设有外凸的定位导向柱。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对应所述定位导向柱位置处均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线缆穿入底壳内,通过定位口配合上盖上的定位块完成固定后伸出,改变线缆在外力拉扯时的受力点,限制线缆在防护底壳内部或外部的自由移动,保证线缆末端焊接点完好,避免仪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

同时,为了保证线缆的定位可靠,并简化结构,将定位口设置为U形口,将定位块设置为向下凸出的压线凸台。

为了进一步保证卡线的可靠性,在压线凸台的底部设置有匹配于线缆的凹槽。

为了保证底壳与上盖的可靠性,在底壳上设置了定位导向柱,在上盖上设置了相应的定位孔。

另外,为了确保线缆与底壳之间无缝隙,实现完全密封,可以向底壳内注入胶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示序号:

1—底壳、2—上盖、3—自攻螺钉、11—U形口、12—出线口、14—连接柱、15—定位导向柱、21—压线凸台、22—凹槽、23—安装孔、2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仪表外壳,它包括底壳1和上盖2,其中底壳1为直角三棱柱型盒体,其顶端为开口,底面上设有出线口12,其一直角侧壁的顶端设有两个用于线缆定位的U形口11,另一直角侧壁的顶端设有用于线缆进入的U形口11,两直角侧壁相交位置处设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轴向中心设有连接孔,两直角侧壁上均设有外凸的定位导向柱15;上盖2的底面对应U形口11的位置处设有压线凸台21,压线凸台21的底面设有匹配于线缆的凹槽22,上盖2对应连接柱14位置处设有安装孔23、对应定位导向柱15位置处设有相应的定位孔24;底壳1和上盖2之间通过穿过安装孔23和连接孔的自攻螺钉3连接为一体。

安装时将线缆从底壳一直角侧壁的U形口穿入并卡紧,在壳内与电器元件完成连接固定后,在另一直角侧壁上做迂回型绕线后由一U形口固定后伸出,然后将上盖沿着底壳上的两个定位导向柱从上往下盖住,并通过自攻螺钉锁紧,此时上盖上压线凸台底部的凹槽卡住线缆,完成线缆竖直方向的固定,实现线缆的固定,改变线缆在外力拉扯时的受力点,限制线缆在防护底壳内部或外部的自由移动,保证线缆末端焊接点完好,避免仪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

同时,为了保证线缆的定位可靠,并简化结构,将定位口设置为U形口,将定位块设置为向下凸出的压线凸台。

为了进一步保证卡线的可靠性,在压线凸台的底部设置有匹配于线缆的凹槽。

为了保证底壳与上盖的可靠性,在底壳上设置了定位导向柱,在上盖上设置了相应的定位孔。

另外,为了确保线缆与底壳之间无缝隙,实现完全密封,可以向底壳内注入胶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