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9450发布日期:2020-10-17 00:3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阳极泥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



背景技术:

阳极泥是电解精炼中附着于阳极基体表面或沉淀于电解槽底或悬浮于电解液中的泥状物,阳极泥富集了矿石、精矿或熔剂中绝大部分或大部分的贵金属和某些稀散元素,具有很高的综合回收价值,阳极泥属贵重金属物料,因此样品均匀性十分重要。目前阳极泥取样一般采用人工方法取样,包括吨袋直接取样和小袋取样及人工摊平混匀取样等形式,现有阳极泥取样的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1、吨袋和小袋取样,样品无法混匀,取样代表性差;

2、人工摊平方式取样,虽然对阳极泥进行混匀,但由于料量过大,人工无法对阳极泥进行充分混匀;

3、人工混匀浪费人力,每次混匀人工倒料、平铺、取样、装袋,需要多名工人操作;

4、人工混匀取样时,工人及取样人员需站在阳极泥上进行操作,存在污染样品风险;

5、人工取样,脚底、车胎夹带造成阳极泥流失。

因此,结合现有技术中阳极泥采用人工取样的缺陷,设计一款操作简单、节省人力,阳极泥混匀效果好、取样精准,装运快捷的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节省人力,阳极泥混匀效果好、取样精准,装运快捷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该装置用以混匀阳极泥并进行分袋装运,包括: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以抓取吨袋;

搅拌混匀装置,所述搅拌混匀装置位于所述上料装置的工艺下游以承接上料装置抓取的阳极泥并进行搅拌混匀;

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位于所述搅拌混匀装置的工艺下游以承接搅拌混匀装置搅拌混匀后的阳极泥并进行摊平及传输;

所述运输装置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所述搅拌混匀装置和运输装置分别与动力机构相连接以接收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的动力;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位于所述运输装置的工艺下游以接收运输装置传输的阳极泥。

所述搅拌混匀装置包括:

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上端开口处形成进料口,所述搅拌机构的下端设有出料口;

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构上用以调整出料口的大小。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混料斗,所述混料斗的下端设有可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滑动形成出料口的打开或关闭;

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混料斗内;

叶片,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且呈螺旋状;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旋转以实现叶片搅拌阳极泥。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活动设置在所述混料斗的外侧且所述横杆的一端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用以转动横杆;

固定齿套,所述固定齿套活动套置在所述横杆上;

钢丝,所述钢丝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杆上,所述钢丝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驱动横杆转动以缠绕钢丝实现滑板向上滑动并打开出料口。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运输装置;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第一电机相连接以调节所述搅拌轴的转动速度。

所述运输装置包括:

皮带传输机,所述皮带传输机两侧设有挡板;

所述皮带传输机沿其工艺下游方向呈倾斜状并在终端处连接有u型槽;

所述挡板的内壁上设有数个采样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机械搅拌混匀对阳极泥进行充分混匀,使样品采集更具代表性;

2、操作时间减短,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3、本装置配合实现混匀后的阳极泥基本等量降落在皮带传输机上,再进行人工摊平,并在采样点对应的滑槽中央实现定点取样,使样品采集更规范;

4、阳极泥属贵重物料,人工取样夹带较多,该装置缩小了作业空间,杜绝了脚上粘带和车辆进入作业范围轮胎粘带阳极泥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中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中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的使用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料装置;2、搅拌混匀装置;3、动力机构;4、运输装置;5、收集装置;6、支架;

21、搅拌机构;22、进料口;23、调整机构;24、出料口;

211、混料斗;212、搅拌轴;213、叶片;

231、横杆;232、转盘;233、固定齿套;234、钢丝;

31、第一电机;32、第二电机;33、减速器;

41、皮带传输机;42、挡板;43、u型槽;

421、采样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该装置用以混匀阳极泥并进行分袋装运,包括:

上料装置1,上料装置1用以抓取吨袋;

搅拌混匀装置2,搅拌混匀装置2位于上料装置1的工艺下游以承接上料装置1抓取的阳极泥并进行搅拌混匀;

运输装置4,运输装置4位于搅拌混匀装置2的工艺下游以承接搅拌混匀装置2搅拌混匀后的阳极泥并进行摊平及传输;

运输装置4固定安装在支架6上;

搅拌混匀装置2和运输装置4分别与动力机构3相连接以接收动力机构3输出的动力;

收集装置5,收集装置5位于运输装置4的工艺下游以接收运输装置4传输的阳极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极泥自动混匀装袋装置,上料装置1为行吊,上料时,上料装置1移动至搅拌混匀装置2的上方,上料装置1一侧设有平台,用于工作人员站立,搅拌混匀装置2位于运输装置4的上方一侧,收集装置5位于运输装置4的另一侧;本装置通过上料装置1将吨袋抓运至搅拌混匀装置2的上方,工作人员位于平台上将吨袋打开导入搅拌混匀装置2中,动力机构3驱动搅拌混匀装置2及运输装置4工作,阳极泥经过搅拌混匀装置2的搅拌混匀后再经由运输装置4摊平运输,最终将阳极泥成品传输至收集装置5内;

此过程实现了将阳极泥混匀、运输、装袋的自动化作业,整体流程需人工参与的部分为将吨袋打开倒入搅拌混匀装置2中,控制出料口24的大小以及人工摊平阳极泥,本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的提高了贵重样品均匀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作业效率,控制过程简单,非常适合市场推广及应用;

优选的,收集装置5可以选用防酸碱腐蚀的金属槽或pvc槽、以及可以在收集装置5内安装架子用以钩挂吨袋进行装样,完成装样后将吨袋或金属槽、pvc槽运出即可。

搅拌混匀装置2包括:

搅拌机构21,搅拌机构21的上端开口处形成进料口22,搅拌机构2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24;

调整机构23,调整机构23设置在搅拌机构21上用以调整出料口24的大小。

具体的,调整机构23可以随时调整出料口24的大小,控制阳极泥的洒落量,避免过多的阳极泥堆滞在运输装置4上造成浪费或是后期采样失误。

搅拌机构21包括:

混料斗211,混料斗211的下端设有可滑动的滑板214,滑板214滑动形成出料口24的打开或关闭;

搅拌轴212,搅拌轴212设置在混料斗211内;

叶片213,叶片213设置在搅拌轴212上且呈螺旋状;

动力机构3驱动搅拌轴212旋转以实现叶片213搅拌阳极泥。

优选的,将吨袋中的阳极泥倒入混料斗211内,搅拌轴212旋转使叶片213搅拌阳极泥,叶片213为螺旋状,相对于以往普通的叶片旋转搅拌,本装置能够使搅拌的阳极泥更为均匀。

调整机构23包括:

横杆231,横杆231活动设置在混料斗211的外侧且横杆231的一端设有转盘232,转盘232用以转动横杆231;

固定齿套233,固定齿套233活动套置在横杆231上;

钢丝234,钢丝234的一端连接在横杆231上,钢丝234的另一端连接在滑板214上;

转盘232驱动横杆231转动以缠绕钢丝234实现滑板214向上滑动并打开出料口24。

具体的,将出料口24打开或是扩大时,工作人员手握转盘232进行旋转,钢丝234在横杆231上进行缠绕,滑板214被拽起以至出料口24增大,之后将固定齿套233上的扳手扳下卡入齿槽中进行固定,同理,将出料口24关闭或是缩小时,反向操作即可。

动力机构3包括:

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驱动连接搅拌轴212;

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驱动连接运输装置4;

减速器33,减速器33与第一电机31相连接以调节搅拌轴212的转动速度。

优选的,本装置中在第一电机31的使用过程中同步应用减速器32,减速器32能够控制并传递第一电机31的输出功率,调整搅拌轴212的转动速度,能够使阳极泥更好地进行搅拌混匀。

运输装置4包括:

皮带传输机41,皮带传输机41两侧设有挡板42;

皮带传输机41沿其工艺下游方向呈倾斜状并在终端处连接有u型槽43;

挡板42的内壁上设有数个采样点421。

具体的,阳极泥经过搅拌混匀装置2的搅拌混匀后经出料口24掉落至皮带传输机41上,再经由人工摊平至规定高度,之后阳极泥在u型槽43上自动向下滑落、最终依靠重力自动掉落至收集装置5内;其中,挡板42可以防止阳极泥从皮带传输机41上滑落到两侧;

优选的,当工作人员进行采样时,根据挡板42内壁上相对应的采样点421,取其中间位置进行采样,实现定点取样,使样品采集更规范。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