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8463发布日期:2020-12-08 14:5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纺织布用传送机主要是用于对纺织布料进行传导的设备,能够通过传送辊将上一道工序收卷机上的纺织布料扯出,再通过拉扯辊的配合将纺织布料撑平传送,以便于对纺织布料进行加工,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

由于传送辊高速转动后停止会产生惯性,导致传送辊停止后会继续转动数圈,以至于纺织布料停止加工后,传送辊因惯性继续转动,从而会对收卷机上的纺织布料继续拉扯,则会使传送辊与拉扯辊之间的纺织布料出现松垮的现象,从而导致纺织布用传送机再次启动后,拉扯辊无法将传送的布料撑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其结构包括传送辊、控制电箱、机体、拉扯辊,所述控制电箱安装于传送辊的右端位置,所述拉扯辊与机体相连接,所述传送辊与机体活动卡合;所述传送辊包括外伸板、卡固机构、内接环、中固块,所述外伸板与内接环间隙配合,所述卡固机构与外伸板的底部嵌固连接,所述内接环与中固块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固机构包括板体、联动板、下伸架、衔接杆,所述联动板与板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伸架与联动板间隙配合,所述衔接杆的下端与下伸架的顶部相连接,且衔接杆又与板体活动卡合,通过物体向内收缩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下伸架向外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伸架包括板面、受力板、中接块、连接杆,所述受力板通过连接杆与板面活动卡合,所述中接块与板面的底部呈一体化结构,所述受力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板面的底部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接块包括板块、收缩杆、增摩块、展开板、弹力条,所述收缩杆的一端与板块间隙配合,且收缩杆的另一端与展开板的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增摩块安装于展开板的内侧位置,所述展开板与板块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弹力条固定于两个收缩杆之间,所述增摩块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伸板包括上伸条、接触板、固定杆、底板,所述上伸条与接触板间隙配合,所述接触板与底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杆嵌入于底板的中心内部位置,所述上伸条设有七个,且均匀的在接触板与底板之间呈扇形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伸条包括摆动块、框体、结合板、联动杆,所述摆动块与结合板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结合板贯穿于框体的内部位置,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框体的内壁相连接,且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结合板活动卡合,通过物体经过摆动块的上表面,能够使摆动块跟随物体的前进进行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摆动块包括变形膜、助推架、上推片、打底板、挤压珠,所述变形膜与助推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推片固定于助推架与打底板之间,所述挤压珠安装于变形膜与助推架内部,所述助推架采用弹性较强的天然乳胶材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传送辊停止转动时,通过外伸板能够推动卡固机构快速收缩复位,通过中固块的内侧对展开板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展开板沿着板块向外进行展开,从而使增摩块与中固块的内侧紧密贴合,故而使传送辊能够快速停止转动,有效的避免了传送辊因惯性继续转动,从而会对收卷机上的纺织布料继续拉扯的情况。

2、通过纺织布料对接触板产生的挤压,能够使接触板向下收缩,且通过上伸条上的摆动块能够跟随纺织布料的前进先前摆动,从而能够减小上伸条对纺织布料的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纺织布料则容易在摩擦力较大时出现破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送辊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卡固机构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伸架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接块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外伸板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伸条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摆动块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送辊-1、控制电箱-2、机体-3、拉扯辊-4、外伸板-11、卡固机构-12、内接环-13、中固块-14、板体-a1、联动板-a2、下伸架-a3、衔接杆-a4、板面-a31、受力板-a32、中接块-a33、连接杆-a34、板块-b1、收缩杆-b2、增摩块-b3、展开板-b4、弹力条-b5、上伸条-c1、接触板-c2、固定杆-c3、底板-c4、摆动块-c11、框体-c12、结合板-c13、联动杆-c14、变形膜-d1、助推架-d2、上推片-d3、打底板-d4、挤压珠-d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设备,其结构包括传送辊1、控制电箱2、机体3、拉扯辊4,所述控制电箱2安装于传送辊1的右端位置,所述拉扯辊4与机体3相连接,所述传送辊1与机体3活动卡合;所述传送辊1包括外伸板11、卡固机构12、内接环13、中固块14,所述外伸板11与内接环13间隙配合,所述卡固机构12与外伸板11的底部嵌固连接,所述内接环13与中固块14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卡固机构12包括板体a1、联动板a2、下伸架a3、衔接杆a4,所述联动板a2与板体a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伸架a3与联动板a2间隙配合,所述衔接杆a4的下端与下伸架a3的顶部相连接,且衔接杆a4又与板体a1活动卡合,通过物体向内收缩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下伸架a3向外伸出,从而能够使下伸架a3的底部与机构内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下伸架a3包括板面a31、受力板a32、中接块a33、连接杆a34,所述受力板a32通过连接杆a34与板面a31活动卡合,所述中接块a33与板面a31的底部呈一体化结构,所述受力板a32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板面a31的底部呈对称分布,通过物体对受力板a32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受力板a32向外滑动,从而能够增强对物体内壁的抓力。

其中,所述中接块a33包括板块b1、收缩杆b2、增摩块b3、展开板b4、弹力条b5,所述收缩杆b2的一端与板块b1间隙配合,且收缩杆b2的另一端与展开板b4的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增摩块b3安装于展开板b4的内侧位置,所述展开板b4与板块b1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弹力条b5固定于两个收缩杆b2之间,所述增摩块b3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材质,通过增摩块b3能够增大对物体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通过传送辊1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外伸板11朝上伸出,从而使卡固机构12能够与中固块14分离,故而使传送辊1能够正常进行转动,当传送辊1停止转动时,通过外伸板11能够推动卡固机构12快速收缩复位,且通过卡固机构12复位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下伸架a3在联动板a2与中固块14内侧相接触时向外伸出,再通过中固块14的内侧对受力板a32产生反推力,能够使受力板a32向外滑动,从而能增强对中固块14内侧的抓力,且通过中固块14的内侧对展开板b4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展开板b4沿着板块b1向外进行展开,从而使增摩块b3与中固块14的内侧紧密贴合,故而使传送辊1能够快速停止转动,且外伸板11收缩后纺织布料的抓力会下降,则无法对纺织布料进行拉扯,有效的避免了传送辊1因惯性继续转动,从而会对收卷机上的纺织布料继续拉扯的情况。

实施例2

如例图6-例图8所展示:

其中,所述外伸板11包括上伸条c1、接触板c2、固定杆c3、底板c4,所述上伸条c1与接触板c2间隙配合,所述接触板c2与底板c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杆c3嵌入于底板c4的中心内部位置,所述上伸条c1设有七个,且均匀的在接触板c2与底板c4之间呈扇形分布,通过物体对接触板c2产生的挤压,能够使上伸条c1向上伸出。

其中,所述上伸条c1包括摆动块c11、框体c12、结合板c13、联动杆c14,所述摆动块c11与结合板c13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结合板c13贯穿于框体c12的内部位置,所述联动杆c14的一端与框体c12的内壁相连接,且联动杆c14的另一端与结合板c13活动卡合,通过物体经过摆动块c11的上表面,能够使摆动块c11跟随物体的前进进行摆动,从而能够减小对物体的摩擦。

其中,所述摆动块c11包括变形膜d1、助推架d2、上推片d3、打底板d4、挤压珠d5,所述变形膜d1与助推架d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推片d3固定于助推架d2与打底板d4之间,所述挤压珠d5安装于变形膜d1与助推架d2内部,所述助推架d2采用弹性较强的天然乳胶材质,通过助推架d2对挤压珠d5的挤压,能够使挤压珠d5将变形膜d1向上顶出,从而能够减小变形膜d1与物体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由于外伸板11在运行时与纺织布料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以至于外伸板11与纺织布料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导致纺织布料则容易在摩擦力较大时出现破损的情况,通过纺织布料对接触板c2产生的挤压,能够使接触板c2向下收缩,且通过上伸条c1上的摆动块c11能够跟随纺织布料的前进先前摆动,从而能够减小上伸条c1对纺织布料的摩擦力,且通过上推片d3对助推架d2产生向上的推力,能够使助推架d2对挤压珠d5产生挤压,从而使挤压珠d5能够向上顶起变形膜d1受挤压的部位,从而能够减小对纺织布料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避免了纺织布料则容易在摩擦力较大时出现破损的情况。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