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5926发布日期:2020-10-30 21:1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称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态称量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行业需要根据物料实际重量控制物料的流速和流量,实现动态进料计量。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都是分开实施进料和计量,装置体积较大,而目前集称量进料为一体的装置又容易出现计量精度不高的问题,影响动态计量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设备结构简单且精度高的动态称量进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称量进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计量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态称量进料装置,包括框体、进料斗、料门机构、计量机构、给料机构和包装斗;所述进料斗与所述框体连接,所述料门机构包括门轴、料门连接件、门板和驱动组件,所述门轴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门轴上,用于驱动门轴转动,所述门板通过所述料门连接件与所述门轴连接;所述计量机构上端固定在所述框体上,下端与所述包装斗连接;所述给料机构包括底座、给料机、支架和振盘,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给料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振盘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给料机连接;所述振盘远离所述给料机的一端穿过所述包装斗的斗壁伸入所述包装斗内,且伸入所述包装斗内的一端振盘位于所述料门机构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振盘呈长方体状,且顶面和远离所述给料机一端的侧面为开口面。

进一步地,所述料门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门轴转动量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门轴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为弧形门板。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斗体中轴线与地平面夹角为15度~75度。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机构包括直角支座、传感器、连接梁、传感器安装板和下连接侧板;所述直角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框体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板垂直焊接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角支座和所述传感器安装板连接,所述下连接侧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梁两端;所述包装斗与所述下连接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为电机或者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动态称量进料装置包括框体、进料斗、料门机构、计量机构、给料机构和包装斗,实现了一体化包装和称重,结构简单、紧凑,装置整体体积小;在动态计量称重过程中,不可能一次能加到目标值的量,需要先快速放料,再通过控制给料机构,实行慢放料,直到达到称重的目标值,有效保证了较高的计量精度;另外给料机构包括底座、给料机、支架和振盘,且伸入包装斗内的一端振盘位于料门机构的下方,在快速放料过程中直接给振盘内补料,无需另外设置补料通道,进一步简化了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结构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给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框体,2-进料斗,3-料门机构,31-门轴,32-料门连接件,33-门板,34-驱动组件,35-检测组件,4-计量机构,41-直角支座,42-传感器,43-连接梁,44-传感器安装板,45-下连接侧板,5-给料机构,51-底座,52-给料机,53-支架,54-振盘,6-包装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动态称量进料装置,包括框体1、进料斗2、料门机构3、计量机构4、给料机构5和包装斗6;进料斗2与框体1连接,料门机构3包括门轴31、料门连接件32、门板33和驱动组件34,门轴31与框体1转动连接,驱动组件34设置在门轴31上,用于驱动门轴31转动,门板33通过料门连接件32与门轴31连接;计量机构4上端固定在框体1上,下端与包装斗6连接;给料机构5包括底座51、给料机52、支架53和振盘54,底座51固定在框体1上,给料机52安装在底座51上,振盘54通过支架53与给料机52连接;振盘54远离给料机52的一端穿过包装斗6的斗壁伸入包装斗6内,且伸入包装斗6内的一端振盘54位于料门机构3的下方。

料门机构3的驱动组件34带动门轴31旋转,使连接在门轴31上的料门连接件32带动门板33做圆弧轨迹运动,实现料门的打开或关闭。待称重物料进入进料斗2后到达料门机构3,随即料门打开开始快速放料过程,物料进入包装斗6内,计量装置4对包装斗6内的物料实施称重计量,当物料重量即将达到目标值时,料门关闭,通过给料机构5继续向包装斗6内添加物料。

如图1、图2、图4所示,振盘54通过支架53与给料机52连接,振盘54的出料端伸入包装斗6中,且振盘54的出料端位于料门机构3下部,在快速放料过程中,进料斗2的物料大部分都进入包装斗6内,小部分物料进入振盘54内进行蓄料,即快速放料过程中直接向振盘54内进行补料,无需另外设置补料通道进行补料,既简化了整个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结构,同时因无需另外设置补料通道也减轻了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安装难度。而且节省了补料通道这个部件的空间,也进一步使得动态称量进料装置的结构更紧凑,装置整体体积小。快速放料结束后,给料机52通过振动带动振盘54向包装斗6内慢加料。整个给料机构5可实现当物料重量到达临界值时的慢加料的功能,直到达到称重的目标值。这样快速放料和慢加料的结合,有效提高了称重计量的精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振盘54呈长方体状,且顶面和远离给料机52一端的侧面为开口面。如图4所示,振盘54为顶面和一侧面开口的长方盒,进料斗2放料过程中物料从顶面进入振盘54,开口的侧面为出料端,出料端伸入包装斗6中,物料从出料端进入包装斗6,长方盒体设计有效防止物料泄漏。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料门机构3还包括用于检测门轴31转动量的检测组件35,检测组件35设于门轴31的一端。如图3所示,检测组件35主要用于检测门轴31相对于框体的转动量,从而达到控制开门大小的目的。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门板33为弧形门板。弧形门板有利于进料速度的同时有效防止物料泄漏。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进料斗2的斗体中轴线与地平面夹角为15度~75度。

如图1、图2所示,进料斗2的斗体中轴线与地平面夹角为15度~75度,可以减少物料下落时对计量机构4的冲击,保证了称重计量的准确度。另外进料斗2出料口形状为圆弧状,与弧形门板紧密配合,保证了物料不泄漏。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计量机构4包括直角支座41、传感器42、连接梁43、传感器安装板44和下连接侧板45;直角支座41固定连接于框体1上,传感器安装板44垂直焊接在连接梁43上,传感器42的两端分别与直角支座41和传感器安装板44连接,下连接侧板45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梁43两端;包装斗6与下连接侧板45连接。

如图3所示,当直角支座41上端固定在框体1上,计量机构4下端连接的包装斗6有负载后,传感器42就会出现变形,从而称量出负载的重量,而在实际工作系统环境中,会存在设备震动以及称量料斗进料时物料产生的冲击,这都会对传感器42造成影响,使称重的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计量机构4的下连接侧板45与包装斗6连接,将下端包装斗6的振动传递到连接梁43上,再通过连接梁43再传递到传感器安装板44上,最后传递到传感器42,连接梁43起到了过滤掉部分振动的作用,以提高传感器42称重的精度及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驱动组件34为电机或者气动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