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6189发布日期:2020-11-03 23:3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箱,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全社会倡导“保护环境”的今天,垃圾的分类已然成为了社会趋势,在此过程中,各种分类垃圾桶应运而生,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垃圾,可以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17373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类垃圾箱,其包括底座和若干垃圾桶单元,底座内壁且位于相邻两个垃圾桶单元之间设置有隔挡;若干垃圾桶单元包括外壳和收容于外壳内的容器,外壳上表面设置有便于投放垃圾的投入口,外壳侧壁设置有便于取出容器的后开口;底座侧壁设置有后盖;在使用过程中,将垃圾从投入口投入对应垃圾桶单元以实现垃圾分类投放,从而减轻了清洁人员的工作负担当若干垃圾桶单元满载后,打开后盖,将若干垃圾桶单元的容器从外壳后开口取出,从而实现容器内垃圾的倾倒。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若干垃圾桶单元满载后,环卫工人需要将若干个垃圾桶单元的容器逐个取出、倾倒其中的垃圾,再将容器重新装回外壳,该过程操作较为繁琐,无形中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其具有便于快速倾倒分类收集的垃圾,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的优势。

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若干个垃圾桶,所述垃圾桶上表面设置有投放口,所述投放口内侧壁滑移连接有带把手的盖板;所述支撑框架底壁且位于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槽和t型槽,所述固定槽和t型槽之间共同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其中一端设置有t型块,所述t型块与t型槽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杆另一端垂直设置有转动手柄,所述支撑框架靠近固定槽处的侧壁设置有两个供转动手柄嵌置的锁止槽,两个所述锁止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杆外侧壁设置有l型的连接键,所述垃圾桶下表面设置有供连接键插设的连接槽;所述支撑框架内部预留有供垃圾桶沿转动杆周向转动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排出垃圾桶内的垃圾时,通过盖板闭合投放口,将转动杆沿其周向顺时针转动180度,由于连接键插设在连接槽内,此时转动杆带动垃圾桶翻转,使得投放口竖直向下,然后打开投放口以实现垃圾的排放,以达到快速倾倒分类收集的垃圾,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远离其与投放口滑移连接处的端壁上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投放口内侧壁设置有供密封垫插设的对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阻挡垃圾桶内异味的扩散,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垃圾中的汤水在垃圾桶在转动过程中洒出洒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桶外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观察窗的设置能够便于环卫工人观察垃圾桶内部垃圾的装载量,当能够从透明观察窗内看到所装载的垃圾时,环卫工人能够及时排出垃圾桶内的垃圾。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手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让位凹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凹面的设置能够便于将转动手柄从锁止槽内取出,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倾倒垃圾时的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槽内侧壁上嵌固有与转动手柄磁性相吸的吸附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铁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转动手柄与锁止槽之间的紧密连接关系,防止转动手柄脱离锁止槽而导致垃圾桶沿转动杆周向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垃圾桶位于两个限位挡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垃圾桶在沿转动杆周向翻转的过程中从转动杆端部脱落,提高垃圾桶与转动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安装条孔,所述限位挡板插设在安装条孔内,所述限位挡板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限位挡板从安装条孔中掉落的限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挡板从安装条孔的上方取出,并将垃圾桶沿转动杆轴向取出支撑框架,使得连接键脱离连接槽,便于定期取出垃圾桶进行内部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键远离转动杆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便于其快速插入连接槽内部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设置减小了连接键与连接槽内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垃圾桶能够更为快速地安装入支撑框架内,从而实现垃圾桶的便捷装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盖板闭合投放口,将转动杆沿其周向顺时针转动180度,由于连接键插设在连接槽内,此时转动杆带动垃圾桶翻转,使得投放口竖直向下,然后打开投放口以实现垃圾的排放,以达到快速倾倒分类收集的垃圾,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的目的;

2、当需要投放垃圾时,通过把手将盖板滑入滑移槽内部,以便投放垃圾;当垃圾桶内部满载之后,将盖板盖合在滑移槽上,一方面能够阻挡异味的扩散,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垃圾在垃圾桶在转动过程中掉落的情况;通过加设密封垫能够防止垃圾中的汤水在垃圾桶的翻转过程中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垃圾桶投放口处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转动杆与支撑框架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转动杆与垃圾桶之间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撑框架;11、安装条孔;111、限位挡板;1111、限位条;12、t型槽;13、固定槽;131、锁止槽;1311、吸附铁片;2、转动杆;21、t型块;22、转动手柄;221、让位凹面;23、连接键;231、导向面;3、垃圾桶;31、投放口;311、滑移槽;312、对接槽;32、盖板;321、密封垫;33、观察口;331、透明观察窗;34、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和若干个垃圾桶3,本实施例中,垃圾桶3的个数为三,以用于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垃圾桶3的外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贯穿开设有观察口33,观察口33内侧壁粘附有透明塑料材质的透明观察窗331。

参照图1和图2,垃圾桶3上表面贯穿开设有投放口31,投放口31其中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滑移槽311,滑移槽311内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盖板32,盖板32的上表面垂直焊接有把手(图中未示出);盖板32远离滑移槽311方向的端壁固定粘接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垫321,投放口31内侧壁开设有供密封垫321和盖板32插设的对接槽312,以提高垃圾桶3的密封性,减小垃圾桶3内臭气弥散。

参照图1和图3,支撑框架1两端壁且位于其下方分别开设有t型槽12和固定槽13,t型槽12和固定槽13之间共同插设有圆柱状的转动杆2,转动杆2其中一端一体成型有可插设于t型槽12内的t型块21,t型槽12内部预留有供t型块21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空隙。

参照图3和图4,转动杆2远离t型块21方向的一端插设在固定槽13内,固定槽13的截面为圆形;转动杆2靠近固定槽13方向的一端垂直一体成型有转动手柄22,本实施例中,转动手柄22为磁铁块制成,支撑框架1靠近固定槽13处的外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供转动手柄22嵌置的锁止槽131,两个锁止槽131位于同一直线上,锁止槽131与固定槽13相贯通;锁止槽131内侧壁嵌固有与转动手柄22磁性吸附的吸附铁片1311;转动手柄22外侧壁对称开设有让位凹面221,以使得转动手柄22快速脱离或插入锁止槽131内部。

参照图2和图4,转动杆2外侧壁沿其轴向焊接有l型的连接键23,连接键23位于支撑框架1内部,垃圾桶3下表面开设有供连接键23插设的连接槽34,连接键23位于支撑框架1内部;连接键23远离转动杆2方向的端壁开设有便于其快速插入连接槽34内的导向面231,通过将连接键23沿连接槽34的长度方向插入连接槽34内,以使得垃圾桶3沿转动杆2的长度方向并列排置在支撑框架1(参照图1)内部,通过使得转动手柄22脱离锁止槽131,然后将转动杆2沿其周向顺时针转动180度,此时转动杆2带动垃圾桶3翻转180度,使得投放口31竖直向下,从而实现垃圾桶3内部垃圾的翻倒。与此同时,支撑框架1(参照图1)内部预留有供垃圾桶3翻转的空间。

参照图1和图3,支撑框架1上表面且位于其两端贯穿开设有安装条孔11,安装条孔11内侧壁插设有限位挡板111,限位挡板111上表面垂直焊接有限位条1111,限位条1111与支撑框架1上表面相抵;垃圾桶3位于两个限位挡板111之间,以防止垃圾桶3在翻转过程中脱离支撑框架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上述垃圾分类装置前,首先通过转动手柄22转动转动杆2,使得连接键23竖直向上,并将转动手柄22插入其中对应位置的锁止槽131内,然后将垃圾桶3从靠近转动手柄22的一端依次安装入支撑框架1内,使得垃圾桶3下表面的连接槽34与连接键23相连接,此时垃圾桶3并列排置在支撑框架1内部;接着将两个限位挡板111分别插入对应位置的安装条孔11内,从而实现了垃圾桶3的安装。

通过将盖板32滑入滑移槽311内,实现垃圾的投放;当需要排出垃圾桶3内的垃圾时,首先将盖板32的一端滑出滑移槽311,使得密封垫321插设在对接槽312内,此时盖板32紧密盖合在投放口31内侧壁;然后沿转动杆2的轴向滑移,使得转动手柄22脱离锁止槽131,然后将转动杆2沿其周向顺时针转动180度,此时垃圾桶3的投放口31竖直向下,再将转动手柄22插入与之相靠近的锁止槽131内,以固定垃圾桶3的翻转位置;最后将盖板32滑入滑移槽311内部,以打开投放口31,排出垃圾桶3内的垃圾;最终实现了快速倾倒分类收集的垃圾,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