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3743发布日期:2020-12-25 08:0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罐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储罐。



背景技术:

储罐用以存放酸碱、醇、气体、液态等提炼的化学物质。储罐广泛在华北地区,根据材质不同大体上有:聚乙烯储罐、聚丙烯储罐、玻璃钢储罐、陶瓷储罐、橡胶储罐、不锈钢储罐等。

现有的立式储罐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189048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立式钢衬塑储罐,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设有上封头,筒体的下部设有下封头,所述的下封头的侧壁设有支座,下封头的底端设有下料口,所述的上封头的上端设有平衡口、排气口和进料口,所述的筒体的上端侧壁设有回流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很多化学制品都会散发出热量,从而导致在储存的过程中,过高的温度会引起种种的安全事故发生,存在安全隐患,上述储罐没有设置降温系统,因此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储罐,其具有方便对储罐进行冷却降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储罐,包括罐体本体,罐体本体外侧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盘状水管、第一水泵、蓄水箱、调温装置和第二水泵,罐体本体外侧壁上安装有盘状水管,盘状水管内填充有水,盘状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第一水泵连通设置在进水管与调温装置之间,调温装置用于对水进行冷却降温,调温装置与蓄水箱连通,出水管与蓄水箱连通,第二水泵连通设置在蓄水箱和调温装置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罐体本体进行降温时,将蓄水箱的内的水经过调温装置冷却的水后通过第一水泵从进水管抽送到盘状水管内,由于盘状水管安装在罐体本体外周壁上,因此盘状水管内冷却水能够与罐体本体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罐体本体进行降温的功能,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水从出水管流回到蓄水箱内,工作人员再通过第二水泵蓄水箱内的水再送入到调温装置内,实现对水的循环利用,达到循环冷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盘状水管以罐体本体的中心处对称设置两组,罐体本体包括两个封头和罐体,在罐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两个分体状的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与罐体的外周壁相适配,在安装板沿罐体轴线方向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沿,在罐体两端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承接沿,承接沿与安装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盘状水管安装在安装板靠近罐体的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组盘状水管分别安装在两组安装板内,两个安装板的形状与罐体外周壁的形状相适配,因此工作人员可将两个安装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罐体的外周壁上,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安装板靠近罐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折弯状的钢板,钢板开口状远离安装板,盘状水管布设在安装板开口状的间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罐体的过程中,安装板对盘状水管起到初步防护作用,使得盘状水管不易被挤压变形,其次折弯状的钢板对盘状水管起到进一步防护作用,使得位于钢板与罐体外壁之间的水管不易发生形变;同时通过设置钢板和安装板的双层结构,减少了盘状水管内的热量向罐体外侧的传递,减少了冷却水在盘状水管内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封头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并显示封头处的温度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内的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封头处罐体内溶液的温度,因此方便工作人员检测罐体内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冷却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盘状水管与罐体外周壁抵接的一侧与罐体形状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盘状水管靠近罐体的一侧与罐体相适配,因此增大了盘状水管与罐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盘状水管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安装件,安装件为安装螺栓和安装螺母,在盘状水管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在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安装螺栓能够穿过限位板和定位板与安装螺母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将盘状水管首先安装在安装板上,然后再将安装板安装在罐体上,因此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盘状水管的功能;由于盘状水管与安装板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当盘状水管使用时间较长出现腐蚀时,工作人员可将盘状水管拆卸并更换,以提高调温装置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水管与钢板之间固定设置有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使得盘状水管内的冷却水不易与罐体外侧进行热交换,能够减小盘状水管内冷却水传递至罐体外侧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罐体的外周壁上涂设有防水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盘状水管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腐蚀泄漏,或者是因为盘状水管连接处出现泄漏时,防水涂料使得罐体外壁不易受被水体腐蚀,提高了罐体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采用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实现对罐体进行冷却降温的功能;

2、通过采用温度检测器的结构,实现了方便对罐体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功能;

3、通过采用分体式安装板的结构,实现了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盘状水管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突出安装板与盘状水管位置的局部三维爆炸示意图;

图3是突出安装件的局部三维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罐体本体;11、罐体;111、承接沿;12、封头;2、温度调节装置;21、盘状水管;211、进水管;2111、进水支管;212、出水管;2121、出水支管;2122、电磁阀;213、限位板;22、第一水泵;23、调温装置;24、第二水泵;25、蓄水箱;3、安装板;31、安装沿;32、钢板;33、定位板;34、连接板;35、隔热层;4、温度检测器;5、安装件;51、安装螺栓;52、安装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储罐,包括罐体本体1和温度调节装置2温度调节装置2包括盘状水管21、第一水泵22、调温装置23、第二水泵24和蓄水箱25,盘状水管21安设在罐体11外侧壁上,蓄水箱25内填充有水,第二水泵24用于将蓄水箱25内的水抽送到调温装置23内,调温装置23用于对抽送到盘状水管21内的水进行冷却,第一水泵22用于将调温装置23内的水抽送到盘状水管21内,盘状水管21内的水能够流回到蓄水箱25内。经过降温后的水被第一水泵22抽送到盘状水管21内,盘状水管21与罐体11外壁贴合并且与罐体11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水流入到蓄水箱25内,而后再通过第二水泵24抽送到调温装置23内,实现循环水冷进而对达到对罐体11进行充分降温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罐体本体1包括呈圆筒状的罐体11和两个对称设置在罐体11两端的封头12,盘状水管21沿罐体11的轴线方向呈s形盘布,盘状水管21以罐体11的中心处对称设置两组,盘状水管21连通设置有进水管211和出水管212,两组盘状水管21进水的一端通过进水支管2111与进水管211连通,在出水管212上连通设置有电磁阀2122,通过电磁阀2122可控制盘状水管21内的冷却水与罐体11热量传递的时间,方便调节温度调节装置2的冷却效果,再参照图4,两组盘状水管21的出水一端通过出水支管2121与出水管212连通,蓄水箱25与出水管212连通,调温装置23可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445624u的实用新型专利。

盘状水管21可直接固定连接在罐体11的外周壁上,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地面安装,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增设有用于安装盘状水管21的安装板3,安装板3对称设置两组,两个安装板3呈与罐体11外周壁相适配的圆弧状,在安装板3沿罐体11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沿31,在罐体11两端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承接沿111,承接沿111与安装沿3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盘状水管21通过安装件5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板3弧形开口状的一侧的侧壁上。安装盘状水管21时,工作人员可将盘状水管21通过安装件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上,然后将两个安装板3贴合在罐体11外周壁上,通过螺栓将安装沿31与承接沿111固定连接,实现将安装板3和盘状水管21固定安装在罐体11外周壁上的功能,简化了安装操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安装板3与罐体11的连接强度,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3的长度方向即沿罐体11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4,两个安装板3相邻的两个连接板3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将两个连接板34通过螺栓连接,使得两个安装板3上的盘状水管21能够与罐体11外周壁贴合,提高了冷却效果。

罐体11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碰撞,为了使得安装板3内的水管不易被挤压变形,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3靠近罐体1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折弯状的钢板32,钢板32开口状远离安装板3,盘状水管21均匀间隔布设在钢板32开口状的间隙与罐体11外壁之间。安装板3对盘状水管21起到初步防护作用,使得盘状水管21不易被挤压变形,其次折弯状的钢板32对盘状水管21起到进一步防护作用,使得位于钢板32的水管不易发生形变;同时通过设置钢板32和安装板3的双层结构,减少了盘状水管21内的热量向罐体11外侧的传递,减少了冷却水在盘状水管21内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参照图3,安装件5为安装螺栓51和安装螺母52,在盘状水管21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13,在安装板3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33,安装螺栓51能够穿过限位板213和定位板33与安装螺母52螺纹连接。工作人员可将盘状水管21首先安装在安装板3上,然后再将安装板3安装在罐体11上,因此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盘状水管21的功能;由于盘状水管21与安装板3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当盘状水管21使用时间较长出现腐蚀时,工作人员可将盘状水管21拆卸并更换,以提高调温装置23的冷却效果。

为了增大盘状水管21与罐体11的接触面积,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盘状水管21靠近罐体11的一侧侧壁与罐体11形状相适配。盘状水管21靠近罐体11的一侧与罐体11相适配,因此增大了盘状水管21与罐体1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降温效果。在水管与钢板32之间固定设置有隔热层35,隔热层35可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层材质。隔热层35使得盘状水管21内的冷却水不易与罐体11外侧进行热交换,能够减小盘状水管21内冷却水传递至罐体11外侧的能量。

为了能够对罐体11内液体的降温效果进行检测,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在封头12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温度检测器4,温度检测器4用于检测并显示封头12处的温度值。罐体11内的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温度检测器4用于检测封头12处罐体11内溶液的温度,因此方便工作人员检测罐体11内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冷却降温效果。

当盘状水管21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腐蚀泄漏,或者是因为盘状水管21连接处出现泄漏时,水可能会对罐体11外壁造成腐蚀,为了增强罐体11的防性,本实用新型在罐体11的外周壁上涂设有防水涂料。防水涂料使得罐体11外壁不易受被水体腐蚀,提高了罐体11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安装盘状水管21时,将单组盘状水管21沿安装板3长度方向布设的水管插入到钢板32与罐体11的外侧壁之间,实现对盘状水管21的初步定位,然后将安装螺栓51穿过定位板33和限位板213,并将安装螺母52螺纹连接在安装螺栓51上,实现将盘状水管21安装在安装板3上的功能;而后将两个安装板3与罐体11外周壁抵接,将安装沿31和承接沿11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使得安装板3和盘状水管21被固定在罐体11外周壁上,将两组盘状水管21的进水端均与进水支管2111连通,将两组盘状水管21的出水端均与出水支管2121连通;蓄水箱25内的水在第一水泵22的抽送下进入到调温装置23内后进入到盘状水管21内,而后从出水管212流入到蓄水箱25内,实现对冷区水的循环冷却以达到降温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