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式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1509发布日期:2021-01-23 08:2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式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离合式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必须品,同时也是损耗品。伴随汽车的普及轮胎厂等橡胶制品厂得到飞速发展。在橡胶半制品生产线上,卷取过桥输送带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其承担着裁断后胶条的分离输送和进卷取工位的衔接。
[0003]
以往的卷取过桥输送带维护成本高。还存在下面一些缺陷:

传动不平稳,延迟高,薄胶条容易被拉伸;

裁断后的胶料分离较困难;

噪音高。为了不影响胶条的品质,减少操作工劳动强度。橡胶制品行业迫切需求一款合理高效的传动机构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式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传动平稳;噪音低;实现胶条快速分离,大大减少了薄胶条输送的变形,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合式传动机构,包括支撑架和传送带,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支撑横梁,还包括,
[0006]
入料输送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部;
[0007]
过渡输送组件,其一端与所述入料输送组件出口对接,且安装有气动离合器;所述气动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转向器,所述第一转向器与所述入料输送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气动离合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第二转向器,所述第二转向器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部连接有第四转向器和减速电机;
[0008]
张紧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沿输送方向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安装有张紧轮,所述传送带穿设在所述张紧轮上;所述移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穿设在所述框架上。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向器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皮带,所述皮带安装于所述入料输送组件的传动齿轮上;所述第一齿轮外部设有第一罩壳。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上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转向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向器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皮带,所述皮带安装于所述过渡输送组件的传动齿轮上;所述第二齿轮外部设有第二罩壳。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上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转向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上固定有多个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设于所述轴承内。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轴由多段短轴通过第三联轴器组合而成。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向器的一端通过第六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七联轴器连接至所述减速电机。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上安装有多个过渡辊,所述传送带牵引在所述过渡辊上;所述张紧轮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渡辊的下方。
[001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8]
1、本实用新型将入料输送组件与过渡输送组件进行拼接连接,二者之间通过气动离合器和转向器连接,能够实现传动连接以及断开连接,当传动连接时,利用过渡输送组件来带动入料输送组件工作,当断开连接时,过渡输送组件单独工作,入料输送组件停止工作,从而胶条能够顺利的分离开;
[0019]
2、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动离合器的得电断电实现第一转向器的停止与工作,从而实现入料输送组件的停止与工作;
[0020]
3、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转向器以及联轴器,保证传动轴的稳定运动,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传动平稳,噪音低;
[0021]
4、本实用新型设置张紧组件,能够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图1中a部分示意图;
[0024]
图3是图1中b部分示意图;
[0025]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0026]
图5是图4中c部分示意图;
[0027]
图中,1、支撑架,2、支撑横梁,3、气动离合器,4、第一转向器,5、保护罩,6、第一齿轮,7、第一罩壳,8、第一支架,9、第一传动轴,10、第一联轴器,11、第二转向器,12、第二齿轮,13、第二罩壳,14、第二联轴器,15、第二支架,16、第二传动轴,17、第三支架,18、轴承,19、第三联轴器,20、第三转向器,21、第四联轴器,22、第五联轴器,23、短轴,24、第六联轴器,25、第四转向器,26、第七联轴器,27、减速电机,28、第三支架,29、过渡辊,30、框架,31、轨道,32、移动块,33、张紧轮,34、螺杆,35、入料输送组件,36、过渡输送组件,37、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0]
实施例:
[0031]
如图1所示,一种离合式传动机构,包括支撑架1和传送带37,支撑架1上安装有支撑横梁2,还包括,
[0032]
入料输送组件35,设于支撑横梁2的一端部。
[0033]
过渡输送组件36,其一端与入料输送组件35出口对接,且安装有气动离合器3;气
动离合器3连接有第一转向器4,第一转向器4与入料输送组件35传动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转向器4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上设有皮带(未图示),皮带安装于入料输送组件35的传动齿轮上以带动入料输送组件35工作;第一齿轮6外部设有第一罩壳7,用于保护内部组件不受损害。进一步地,支撑横梁2上安装有第一支架8,第一转向器4安装于第一支架8上。第一转向器4的另一端设有保护罩5。
[0034]
如图3所示,气动离合器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9(图2示),第一传动轴9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10连接第二转向器11,第二转向器11通过第二联轴器14连接第二传动轴16;进一步地,第二转向器1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上设有皮带(未图示),皮带安装于过渡输送组件36的传动齿轮上,以此带动过渡输送组件36工作;第二齿轮12外部设有第二罩壳13,用于保护内部组件不受损害。进一步地,支撑横梁2上安装有第二支架15,第二转向器11安装于第二支架15上。
[0035]
如图1所示,第二传动轴16的另一端部连接有第四转向器25和减速电机27;具体的,第四转向器25的一端通过第六联轴器24连接第二传动轴16,另一端通过第七联轴器26连接至减速电机2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支撑横梁2上安装有第三支架28,第四转向器25安装于第三支架28上。
[0036]
进一步地,支撑横梁2上固定有多个第三支架17,第三支架17上设有轴承18,第二传动轴16设于轴承18内。
[0037]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轴16由多段短轴23通过第三联轴器19组合而成。
[0038]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传动轴16还配备有第三转向器20,第三转向器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联轴器21、第五联轴器22连接在第二传动轴16上,用于支撑第二传动轴16,防止第二传动轴16过长发生断裂变形,同时,第三转向器20通过传动齿轮与过渡输送组件36传动连接,实现过渡输送组件36的输送。
[0039]
减速电机27通过第四转向器25、第三转向器20、第二转向器11带动第二传动轴16旋转,从而带动过渡输送组件36工作,再通过第一转向器4带动入料输送组件35工作。当气动离合器3断开与第一转向器4的连接时,入料输送组件35停止工作。
[0040]
如图4所示,过渡输送组件36上设有张紧组件,如图5所示,包括框架30,框架30上沿输送方向设有轨道31,轨道31上安装有移动块32,移动块32上安装有张紧轮33,传送带37穿设在张紧轮33上;移动块32上转动连接有螺杆34,螺杆34螺纹穿设在框架30上。支撑横梁2上安装有多个过渡辊29,传送带牵引在过渡辊29上;张紧轮33置于相邻两个过渡辊29的下方。当需要调节张紧度时,旋转螺杆34,使得螺杆34左右移动,带动移动块32作用移动,从而调节张紧轮33的位置,以此实现张紧度的调节。
[004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的转向器均为t型伞齿轮换向器,联轴器均为链式联轴器。
[0042]
本实用新型增加t型伞齿轮换向器,提高传动效率;增加气动离合器实现胶条的快速分离。
[0043]
工作原理:
[0044]
如图4所示,图中所示的两个虚框分别是入料输送组件35、过渡输送组件36,二者连接处设有切刀(未图示),胶条(未图示)经过入料输送组件35输送到过渡输送组件36上,在切刀的切割作用下胶条分为两段,两段分别位于入料输送组件35、过渡输送组件36上;
[0045]
切断之后,气动离合器3得电,气动离合器3与第一转向器4连接的端部即空转,断开与第一转向器4之间的传动连接,此时,第一转向器4停止转动,从而第一齿轮6停止转动,最终入料输送组件35停止工作,位于入料输送组件35上的胶条停止前进;而第一传动轴9在减速电机27的带动下继续旋转,从而带动过渡输送组件36继续工作,位于过渡输送组件36上的胶条继续前进,因此与入料输送组件35上的胶条能够顺利的分离,不会拉扯到入料输送组件35上的胶条,保证入料输送组件35上的胶条不变形不拉伸。
[0046]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