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平台总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9603发布日期:2021-03-16 22:3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钢平台总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卡车卸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平台总装。



背景技术:

卡车,又称作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其中,货箱呈上开口结构的货车即是卡车中的一种,在从这种卡车内卸货时,工作人员均需要先从堆积在货箱内的货物的顶部开始卸货,但由于货物堆积高度较高,不便于工作人员从地面到达顶部并开始卸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工作人员不便于从地面到达卡车内货物顶部并开始卸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平台总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平台总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平台总装,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同一竖平面的立柱,多根所述立柱所在竖平面的一侧横向设置有钢平台,所述钢平台的高度高于卡车的高度,多根所述立柱所在竖平面的另一侧设置有供人从地面到达钢平台的楼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货时,先将待卸货的卡车停在钢平台下面,然后工作人员只需先从楼梯内走到钢平台上,再从钢平台走到卡车内货物顶部即可开始卸货,从而改善工作人员不便于从地面到达卡车内货物顶部并开始卸货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钢平台包括横向设置的框体和平铺于框体内的多块钢板,所述框体固定于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固定于立柱,保证整个钢平台的稳定性,同时,在框体上铺设多块钢板,以便操作人员在钢平台上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框体所在水平面背离地面一侧固定有护栏,所述护栏环绕于框体的边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相对保证操作人员在钢平台上工作时的安全性。

优选的,背离立柱的所述护栏开设有两扇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护栏,所述防护门的活动端设置有插销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到达钢平台上时,可打开防护门,通过防护门从钢平台上顺利到达装载有货物的卡车上,并进行卸货。

优选的,所述防护门的活动端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设置于防护门靠近立柱的一侧,所述卡接板的一端固定于防护门,所述卡接板的另一端搭接于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板形成限制,防止插销锁打开时,防护门朝向外侧转动,即远离立柱的反向转动,从而防止在钢平台上的工组人员出现意外,以提高安全性能;同时,防止防护门朝向外侧转动后,防护门到达卡车货物的上方,影响操作人员在卡车上卸货。

优选的,所述框体所在水平面背离地面一侧设置有两根斜拉杆,两根所述斜拉杆分别设置于钢平台长度的两端,所述斜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和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拉杆与框体以及立柱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以增强钢平台固定于立柱的固定强度,保证钢平台的稳定性。

优选的,多根所述立柱所在竖平面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钢平台位于同一竖平面且高于钢平台,所述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同时固定于多根所述立柱,所述固定板靠近钢平台的一侧竖向设置有多根直吊杆,所述直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板和钢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固定于立柱,直吊杆将钢平台固定于固定板,以进一步提高钢平台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钢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为弹性绳,所述吊绳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所述吊绳的另一端朝向钢平台伸出,所述吊绳的自由端设置有安全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通过楼梯到达钢平台上时,先将安全绳的系带系在操作人员的身上,然后打开防护门从钢平台到达卡车上并开始卸货;在卸货的过程中,吊绳发生伸缩,不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同时,安全绳将操作人员保护,可防止操作人员在卸货的过程中跌落,提高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卸货时,先将待卸货的卡车停在钢平台下面,然后工作人员只需先从楼梯内走到钢平台上,再从钢平台走到卡车内货物顶部即可开始卸货,从而改善工作人员不便于从地面到达卡车内货物顶部并开始卸货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斜拉杆和直吊杆增强钢平台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安全绳以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在卸货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防护门打开的状态。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楼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11、平衡板;12、滑槽;13、滑块;2、钢平台;21、框体;211、护栏;212、防护门;213、插销锁;214、卡接板;215、踢脚板;22、钢板;221、斜拉杆;3、楼梯;4、固定板;41、直吊杆;42、吊绳;43、安全绳;5、安装块;51、螺柱;52、涡轮;53、壳罩;54、蜗杆;5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一种钢平台总装。参照图1和图2,钢平台总装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同一竖平面的立柱1,多根立柱1所在竖平面的一侧横向设置有钢平台2,钢平台2的高度高于卡车的高度,例如:卡车的高度(地面到集卡顶部)为4400mm,钢平台2的设计高度(地面到钢平台2的底部)为4600mm,冗余200mm;多根立柱1所在竖平面的另一侧设置有供人从地面到达钢平台2的楼梯3,楼梯3与钢平台2连通,楼梯3为剪刀式楼梯并采用钢材制成,保证楼梯3使用强度的同时节省空间,且楼梯3设置有扶手,以便于操作人员上下,提高安全性能。

卸货时,先将待卸货的卡车停在钢平台2下面,然后工作人员只需先从楼梯3内走到钢平台2上,再从钢平台2走到卡车内货物顶部即可开始卸货,从而改善工作人员不便于从地面到达卡车内货物顶部并开始卸货的问题。

参照图2,钢平台2包括横向设置的框体21和平铺于框体21内的多块钢板22;框体21宽度方向靠近立柱的一侧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于立柱1,框体21采用多根型号为12.6#的槽钢互相焊接而成,并配有多根横档,以确保框体21的强度;钢板22采用4mm的花纹钢板,以利操作人员行走。

参照图2和图3,为提高操作人员在钢平台2上的安全性,框体21所在水平面背离地面一侧固定有护栏211,护栏211采用多根钢管焊接而成并环绕于框体21的边侧焊接固定;为进一步提高护栏211的稳定性,护栏211还固定于立柱1上。

其中,背离立柱1的护栏211开设有两扇防护门212,两扇防护门212分布于整个框体21长度方向的两端,防护门212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于护栏211,防护门212的活动端设置有插销锁213,插销锁213设置于防护门212关闭时其厚度方向靠近立柱1的一侧。通过防护门212的开合,操作人员可顺利从钢平台2到达卡车内货物顶部并开始卸货。

在防护门212的活动端设置有卡接板214,卡接板214设置于防护门212靠近立柱1的一侧,卡接板214的一端固定于防护门212,卡接板214的另一端搭接于护栏211。通过设置卡接板214,可对防护门212形成限制,防止插销锁213打开时,防护门212朝向外侧转动,即远离立柱1的反向转动,从而防止在钢平台2上的工组人员出现意外,以提高安全性能;同时,防止防护门212朝向外侧转动后,防护门212到达卡车货物的上方,影响操作人员在卡车上卸货。

在护栏211靠近有钢平台2的一端设置有踢脚板215,踢脚板215采用钢板制成并焊接于护栏211,以防止操作人员在钢平台2上走动时,脚从护栏211伸出,发生意外,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参照图2,框体21所在水平面背离地面一侧设置有两根斜拉杆221,两根斜拉杆221分别设置于钢平台2长度的两端,斜拉杆2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21和立柱1。通过设置斜拉杆221,斜拉杆221与立柱1以及钢平台2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增强钢平台2固定在立柱1上的稳定性。

参照图2,多根立柱1所在竖平面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与钢平台2位于同一竖平面且高于钢平台2,固定板4宽度方向的一端同时固定于多根立柱1的顶端,固定板4靠近钢平台2的一侧竖向设置有多根直吊杆41,直吊杆4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板4和钢平台2,且直吊杆41固定于钢平台2的一端固定于钢平台2远离立柱1的一端。通过直吊杆41将固定板4和钢平台2相连接,以进一步增强钢平台2的稳定性。

固定板4靠近钢平台2的一侧设置有吊绳42,吊绳42为弹性绳,吊绳4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4,吊绳42的另一端朝向钢平台2伸出且该端设置有安全绳43。

当操作人员通过楼梯3到达钢平台2上时,先将安全绳43的系带系在操作人员的身上,然后打开防护门212从钢平台2到达卡车上并开始卸货;在卸货的过程中,吊绳42发生伸缩,不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同时,安全绳43将操作人员保护,可防止操作人员在卸货的过程中跌落,提高安全性能。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为增强立柱1的稳定性,立柱1靠近地面的一端侧固定有平衡板11,平衡板11的板面轮廓大于立柱1的端侧轮廓;平衡板11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以进一步增强立柱1的稳定性。

钢平台2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两块固定于地面的安装块5,安装块5背离地面的一侧竖向开设有螺纹孔,安装块5背离地面的一侧竖向设置有螺柱51,螺柱51通过该螺纹孔与安装块5螺纹连接,竖向设置的螺柱51远离安装块5的一端呈t状并转动连接于框体21,两根螺柱51均布于框体21长度方向的两端;螺柱51螺纹连接有涡轮52,涡轮52套设有固定于安装块5上的壳罩53,两个涡轮52同时啮合有穿过壳罩53的蜗杆54,蜗杆54的一端设置有电机55,电机5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于蜗杆54。

在将待卸货的卡车停在钢平台2下面之前,可启动电机55,通过蜗杆54、涡轮52的转动,带动螺柱51转动,进而通过螺柱51支撑钢平台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改变钢平台2与地面之间的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卡车,使得高度不同的卡车可停在钢平台2下面,以便工作人员通过钢平台2达到不同的卡车上,实用性相对更佳。

参照图6和图7,在立柱1靠近钢平台2的一侧竖向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为燕尾槽;框体21靠近立柱1的一侧焊接有滑块13,滑块13通过滑槽12滑移连接于立柱1;当钢平台2在螺柱51的支撑作用下上下移动时,滑块13在滑槽12内滑移,以相对保证钢平台2和立柱1的相对固定,防止钢平台2在升降的过程中脱离立柱1。

在竖直方向上,钢平台2与固定板4之间未设置斜拉杆221和直吊杆41,且护栏211未固定在立柱1上,以防止斜拉杆221、直吊杆41以及固定在立柱1上的护栏211影响钢平台2的顺利上下滑动。同时,楼梯3与钢平台2连通的一段为可拉伸楼梯,其分别与钢平台2和另一段楼梯3的搭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钢平台2在升降的过程中,楼梯3的拉伸段发生伸缩,始终与钢平台2连通,保证操作人员可顺利从楼梯3到达钢平台2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