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628发布日期:2021-04-14 02:0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


背景技术:

2.在饮料的生产线中,需要对包装好的饮料进行码垛,再通过叉车将码垛好的饮料运输出去,一般采取人工进行堆垛,但是人工堆垛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且码垛效率低,因此现有的工厂采用码垛机,但是现有的码垛机的垂直升降机都是只有一条升降轨道,在使用这用码垛机的工厂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高度,以满足垂直升降机能够正常工作,因此受到的环境因素的约束,不能满足各种环境的工厂。
3.针对现有码垛机构不能不同场地使用需求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1920990286.0公开了一种码垛机构及其码垛机,该码垛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壳体、两块挡板、滚珠丝杆、第一电机、升降组件和平行夹气缸,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一壳体的通孔,两块所述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通孔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均与各所述挡板连接,并沿各所述挡板上下移动,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皮带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腔体内,并沿所述第一壳体内腔上下滑动,所述平行夹气缸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上。使用的时候,第一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滚珠丝杆的螺母转动,使得滚珠丝杆驱动第一壳体沿两挡板向下移动,从而驱动平行夹气缸向下移动,当第一壳体向下移动至最低点的时候长度任然不满足夹取产品的时候,第一壳体内的升降组件驱动平行夹气缸继续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夹取产品,适用于对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码垛,由于第一壳体中设置升降组件,在平行夹气缸不需要移动较长的距离的时候,升降组件可收纳在第一壳体中,使得码垛机构整体的高度不会过高,可以在满足不同高度的工厂场地。还提供了一种码垛机,包括码垛框架,移动框组件、输送装置、若干叉车架和上述的码垛机构;所述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框组件上,所述移动框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码垛框架上,所述输送装置的一端和各所述叉车架均设置在所述码垛框架中,各所述叉车架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
4.上述码垛机构较之现有的码垛机构虽然能够满足不同场地的使用需求,但该码垛机构与传统的码垛机构普遍存在码垛效率过低的缺陷,在产品堆垛时一次只能进行一个产品的堆垛,码垛时间过长,无法实现批量堆垛,经济效益不能满足企业码垛搬运需求,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解决了现有码垛机构普遍存在码垛效率过低的缺陷,在产品堆垛时一次只能进行一个产品的堆垛,码垛时间过长,无法实现批量堆垛,经济效益不能满足企业码垛搬运需求,实用性低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包括集料组件、输送带、码垛组件和叉车架,所述集料组件包括底盘以及对称连接于底盘两侧壁上的导料斜板,所述底盘和导料斜板上径向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将底盘和导料斜板的顶面分别分隔为相邻的两条平行导料通道,所述输送带设置有四个,四个输送带分别连接于两条平行导料通道的两端,所述底盘的中部及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待码垛产品的挡料板,所述待码垛产品和平行导料通道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挡料板、限位板和底盘之间构成容置两行两列待码垛产品的置物腔,所述待码垛产品经输送带输送并通过导料斜板导料至置物腔内,所述码垛组件包括升降杆、固定板、固定杆和平行夹持气缸,所述升降杆连接于码垛移动框组件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升降杆的底部,所述平行夹持气缸设置有四个,四个平行夹持气缸均通过固定杆呈两行两列安装于固定板的底部,四个平行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设有用于夹持置于置物腔内待码垛产品的条形夹板,所述叉车架置于集料组件的一侧,所述叉车架用于待码垛产品码垛。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输送带为间歇性同步输送待码垛产品的输料装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杆为液压驱动升降机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条形夹板的宽度与挡料板宽度相等,相邻的两个挡料板之间的距离长度与条形夹板的边长相适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条形夹板是由连接板以及垂直均布于连接板远离平行夹持气缸侧壁上的夹持竖杆组成,径向一致的两个平行夹持气缸上相邻的两个夹持竖杆之间交错设置。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码垛机的码垛机构,通过集料组件、输送带、码垛组件和叉车架的组合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四个产品的集料、夹持、移载及堆码作业,实现批量码垛,无需单个进行堆垛,极大地缩短了码垛时长,有效提高码垛效率,满足高经济效益的企业码垛搬运需求,较之现有的码垛机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料组件与输送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码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集料组件;101、底盘;102、导料斜板;103、限位板;104、挡料板;2、输送带;3、码垛组件;301、升降杆;302、固定板;303、固定杆;304、平行夹持气缸;305、条形夹板;4、叉车架;5、待码垛产品;6、置物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码垛机的码垛机构,包括集料组件1、输送带2、码垛组件3和叉车架4,集料组件1包括底盘101以及对称连接于底盘101两侧壁上的导料斜板102,底盘101和导料斜板102上径向设有限位板103,限位板103将底盘101和导料斜板102的顶面分别分隔为相邻的两条平行导料通道,输送带2设置有四个,四个输送带2分别连接于两条平行导料通道的两端,底盘101的中部及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待码垛产品5的挡料板104,待码垛产品5和平行导料通道的尺寸相适配,挡料板104、限位板103和底盘101之间构成容置两行两列待码垛产品5的置物腔6,待码垛产品5经输送带2输送并通过导料斜板102导料至置物腔6内,码垛组件3包括升降杆301、固定板302、固定杆303和平行夹持气缸304,升降杆301连接于码垛移动框组件上,固定板302固定连接于升降杆301的底部,平行夹持气缸304设置有四个,四个平行夹持气缸304均通过固定杆303呈两行两列安装于固定板302的底部,四个平行夹持气缸304的活塞杆端部均设有用于夹持置于置物腔6内待码垛产品5的条形夹板305,叉车架4置于集料组件1的一侧,叉车架4用于待码垛产品5码垛。
23.具体的,四个输送带2为间歇性同步输送待码垛产品5的输料装置。
24.本实施例中,通过间歇性同步输送的输送带2将待码垛产品5同步输送至底盘101上的置物腔6内,保证各置物腔6内同时预置有待码垛产品5,便于通过码垛组件3与码垛移动框组件配合将四个待码垛产品5同时堆垛于叉车架4上,无需单个进行堆垛,有效提高码垛效率。
25.具体的,升降杆301为液压驱动升降机构。
26.本实施例中,升降杆301采用液压驱动,即通过液压缸驱动固定板302、固定杆303及平行夹持气缸304升降,从而带动通过条形夹板305夹持的待码垛产品5进行升降,并配合码垛移动框组件进行产品移载,实现待码垛产品5的码垛作业;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采用电动升降机构替代液压驱动升降机构,同样能够实现待码垛产品5升降作业。
27.具体的,条形夹板305的宽度与挡料板104宽度相等,相邻的两个挡料板104之间的距离长度与条形夹板305的边长相适配。
28.本实施例中,通过宽度相适配的条形夹板305与挡料板104配合,能够将待码垛产品5导料至置物腔6内,实现产品的精确定位,相邻的两个挡料板104之间的距离长度与条形夹板305的边长相适配的结构设置,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待码垛产品5之间的间距过长,利于对待码垛产品5进行夹持和堆码。
29.具体的,条形夹板305是由连接板以及垂直均布于连接板远离平行夹持气缸304侧壁上的夹持竖杆组成,径向一致的两个平行夹持气缸304上相邻的两个夹持竖杆之间交错设置。
30.本实施例中,由于径向一致的两个平行夹持气缸304上相邻的两个夹持竖杆之间交错设置,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待码垛产品5之间的间距过长,利于对待码垛产品5进行稳定堆码。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时,待码垛产品5经间歇性同步输送的输
送带2输送至导料斜板102上,经导料斜板102上的平行导料通道导料至底盘101上的置物腔6内,四个置物腔6内同时承载了一个待码垛产品5,继而通过码垛移动框组件带动码垛组件3移动至置物腔6的正上方位置,由升降杆301驱动固定板302、固定杆303及平行夹持气缸304下降,并通过各平行夹持气缸304驱动相应的条形夹板305同时夹固住置物腔6内的待码垛产品5,继而升降杆301复位,使待码垛产品5向上提升,最后配合码垛移动框组件对产品进行移载,将四个待码垛产品5同时堆垛于叉车架4上,实现批量码垛,无需单个进行堆垛,达到提高码垛效率的目的。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