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4598发布日期:2021-06-11 19:2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热元件散热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封装置。



背景技术:

ptc片是用于加热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聚酰亚胺薄膜,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达400°c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c,部分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

ptc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其表面包裹上具有绝缘特性的聚酰亚胺薄膜,将聚酰亚胺薄膜包在ptc片的外侧壁,再通过热封装置将开口处进行密封处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使用热封装置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将包好聚酰亚胺薄膜的ptc片靠近热封装置,使聚酰亚胺薄膜的开口处进入热封位置,在热封时会发生烫伤的情形,整体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热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对操作人员造成烫伤,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封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封装置,包括热封装置本体,所述热封装置本体包括操作台面、驱动件以及用于热封的热封板,所述热封板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驱动件与上板体相连接并用于驱动上板体升降,所述下板体固定在所述操作台面上且与上板体位置相对应,所述操作台面上与下板体平行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对应热封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填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热封装置本体上的操作台面安装有挡板,将需要进行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从挡板的填料口中插入,插入填料口的聚酰亚胺薄膜位于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由驱动件带动上板体向下板体靠近,聚酰亚胺薄膜在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同时受热与挤压,进而实现封口。如此设置能够在热封的过程中防止操作人员的手触碰到热封板上,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可选的,所述挡板靠近热封板的一侧壁上且位于热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阻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阻隔板,阻隔板能够很好阻挡热封板的周侧位置,防止操作人员触碰到热封板的侧壁,减少烫伤的情形,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挡板靠近热封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隔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挡板上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使操作人员向填料口内插入聚酰亚胺薄膜的过程中,双手触碰到挡板时不易被烫伤,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可选的,所述挡板远离热封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手托板,所述手托板位于填料口与操作台面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挡板上靠近填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手托板,手托板在填料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手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提高操作人员在长时间工作中的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手托板的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挡板上位于承托板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加强板,用来提高手托板的结构强度,使手托板在长时间的承托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不易受损。

可选的,所述手托板远离操作台面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手托板时,手托板上盛放双手的一面设置有软垫。软垫直接与手进行接触,对手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能够减少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手托板与手之间产生的摩擦,提高热封装置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挡板远离热封板的一侧壁上位于填料口的周侧设置有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挡板的填料口周侧壁均设置有导斜面,向填料口内插入聚酰亚胺薄膜的过程中,导斜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能够减小填料口外侧壁与热封板之间的间距,使用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挡板远离热封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朝向填料口进行吹风的吹风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封装置时,由于刚刚完成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受热之后其表面较软且略微发烫,将其从填料口处取出时,能够经过吹风组件进行吹风处理,从而能够降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温度且能够实现快速凝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热封装置时,热封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挡板,将需要进行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从挡板的填料口中插入,通过驱动件驱动上板体下降,使上板体与下板体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受热与挤压,实现封口。如此能够对操作人员的手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减少烫伤的情形;

2.在使用热封装置时,挡板两侧的阻隔板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触碰到热封板的侧壁,挡板上的隔热板能够使操作人员向填料口内插入聚酰亚胺薄膜的过程中减少烫伤。挡板上的手托板,对操作人员的手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其表面设置有软垫,能够提高操作人员在长时间工作中的舒适度,而加强板能够提高手托板的结构强度,使手托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易受损;

3.挡板的填料口处设置有导斜面,能够减小填料口外侧壁与热封板之间的间距。挡板上的吹风组件能够对刚完成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吹风降温,使热封时受热软化的表面快速凝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封装置为突出显示填料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热封装置本体;2、操作台面;3、驱动件;4、热封板;41、上板体;42、下板体;5、挡板;6、填料口;7、导斜面;8、隔热板;9、手托板;10、软垫;11、加强板;12、阻隔板;13、吹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热封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热封装置,包括热封装置本体1,其中热封装置本体1包括呈长方体状的操作台面2、驱动件3以及用于热封的热封板4,本实施中的驱动件3可以选用气缸。热封板4包括呈长方体状的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下板体42通过螺栓固定在操作台面2上,上板体41与下板体42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上板体41与下板体42之间是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热封处理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3上可以通过软管连接一个能够控制驱动件3运动的脚踏板,踩踏脚踏板时才能够使驱动件3进行运动,从而控制上板体41的运动频率,踩踏脚踏板使驱动件3驱动上板体41向下板体42靠近,进而实现挤压。

其中上板体41与下板体42内部可以选用安装电阻丝进行加热,使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产生热量,在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封装处理时能够进行加热,使热封效果更佳。由于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在工作时均处于高温的状态,在操作过程中极容易烫伤操作人员的手,缺乏一定的保护措施,为了提高热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照图2和图3,在操作台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了呈长方体状的挡板5,挡板5位于热封板4(如图1所示)前,挡板5上对应热封板4的位置还开设了一个呈长方体状的填料口6,填料口6的长度大小大于或等于热封板4的长度大小。在热封的过程中,将聚酰亚胺薄膜插入填料口6,从而使聚酰亚胺薄膜位于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之间,通过上板体41与下板体42两者的加热与加压处理,进而能够实现热封处理,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挡板5在远离热封板4(如图1所示)的一侧壁上设置了导斜面7,导斜面7位于填料口6的周侧且均朝向热封板4的方向,将聚酰亚胺薄膜从填料口6处插入时,使聚酰亚胺薄膜能够沿着导斜面7的倾向方向,有利于聚酰亚胺薄膜的插入,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导斜面7的设置减小了填料口6外侧壁与热封板4之间的间距,从而有利于对聚酰亚胺薄膜的开口处进行密封。再者,挡板5上靠近热封板4的一侧壁上粘黏有一层隔热板8,本实施例中的隔热板8可以选用岩棉,岩棉具有很好的阻热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烫伤。

挡板5远离热封板4(如图1所示)的一侧壁上通过图钉固定有呈长方体状的手托板9,手托板9设置在填料口6下侧,其位于填料口6与操作台面2之间呈水平设置,能够在热封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手起到良好的承托效果,同时,手托板9上还粘黏有一层软垫10,本实施例中的软垫10可以选用海绵,使手托板9在承托的同时能够提升舒适度,还可以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减少与手接触时产生的摩擦,进而对手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手托板9在使用时,为了能够提高手托板9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在手托板9下侧与挡板5之间连接固定了一块呈长方体状的加强板11,加强板11、手托板9与挡板5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提高手托板9的结构强度,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产生折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挡板5在靠近热封板4(如图1所示)的一侧壁上还一体安装了两块呈长方体状的阻隔板12,阻隔板12与挡板5垂直设置,分别位于热封板4的两侧,从而能够对热封板4的两侧端部进行阻挡,能够防止操作人员将手从侧面伸向热封板4,从而减少烫伤,使整体的使用安全性有所提高。

挡板5在远离热封板4(如图1所示)的一侧壁上安装固定有吹风组件13,吹风组件13朝向填料口6的位置进行吹风,本实施例中的吹风组件13可以设置对个小型风扇,对填料口6进行均匀吹风。聚酰亚胺薄膜在热封过程中会进行加热,从而使加热后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软化,热封完成之后,将其从填料口6中取出时经吹风组件13进行吹风处理,使其对刚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降温处理,从而实现快速凝固,整体使用效果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封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热封装置时,将需要进行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从挡板5的填料口6中插入,挡板5上的手托板9能够对操作人员的手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其表面设置的软垫10能够提高操作人员在长时间工作中的舒适度,加强板11能够提高手托板9的结构强度。聚酰亚胺薄膜放入上板体41与下板体42之间后,驱动件3驱动上板体41下降,使上板体41与下板体42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加热与挤压,实现封口。封口完成之后,由吹风组件13对完成热封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降温处理,整体使用效果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