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1132发布日期:2021-12-15 07:3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


背景技术:

2.尼龙66(pa66)为聚已二酰已二胺,耐疲劳和刚性强度高,耐热性好,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且化学性能稳定,但对温度敏感且吸湿性大,导致尺寸稳定性差,且干态和低温冲击强度低。为提高尼龙66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模量、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等性能,常在尼龙66的聚合物基体中加入增强剂,如玻纤、纳米二氧化硅、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等;而由于玻纤的优异性能,工业中一般都选用玻纤作为增强剂。改良后的尼龙66即为增强尼龙66,增强尼龙66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热性及电性能,机械强度高,能自熄,尺寸稳定性良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产品、纺织产品、泵叶轮和一级精密工程部件。现有技术中增强尼龙生产时,生产出的成品增强尼龙装箱后需要对箱体进行封装,封装所使用的是透明膜带,现有技术中该道工序均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效率较低,同一生产线一天量产的成品箱体至少数百箱左右,完全依靠人工封装打捆效率极其低下,影响后续的装车。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插接有驱动转轴,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块,电机安装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托板,转动托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关孔槽,开关孔槽位于转动托板的圆心处,所述开关孔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触发开关,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开关安装块,开关安装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关闭开关,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外表面套接有膜带托板,膜带托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安装块,液压杆安装块的上表面与电动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套接有膜带卷轴。
7.可选的,所述侧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电机,转杆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横杆,横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拨杆。
8.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转杆,驱动转杆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送带,传送带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防滑槽的方向为水平设置,所述侧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转杆,从动转杆的一侧与传送带的一侧传动连接。
9.可选的,所述转动托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转动托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电机安装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10.可选的,所述触发开关包括转动电机启动开关和驱动电机停止开关,所述转动电机启动开关与转动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停止开关与驱动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开关孔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触发弹簧,触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触发块,触发块的形状为半球形,且球面向上。
11.可选的,所述膜带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限位杆,弹簧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膜带限位弹簧,所述弹簧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限位块,弹簧限位块的一侧与膜带限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膜带限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膜带挡块,膜带挡块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的内部与弹簧限位杆滑动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通过转动托板的设置,使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了自动打捆的效果,通过转动电机、转动托板、滑动块、膜带托板和电动液压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自动为箱体进行打捆操作,从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5.2、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通过传送带的设置,使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了上料的效果,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杆、传送带、从动转杆、转杆电机、横杆和拨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成品箱体向转动托板的表面进行运输,从而达到了节省人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侧板;3、驱动电机;4、驱动转杆;5、传送带;6、从动转杆;7、电机安装块;8、转动电机;9、转动托板;10、支撑杆;11、转动电机启动开关;12、驱动电机停止开关;13、触发弹簧;14、触发块;15、固定杆;16、滑动块;17、膜带托板;18、电动液压杆;19、弹簧限位杆;20、膜带限位弹簧;21、转动电机关闭开关;22、膜带挡块;23、转杆电机;24、横杆;25、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侧板2,侧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电机23,转杆电机2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横杆24,横杆24的外表面套接有拨杆25,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插接有驱动转轴,侧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驱动
电机3的输出端与驱动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驱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转杆4,驱动转杆4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送带5,传送带5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防滑槽的方向为水平设置,侧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转杆6,从动转杆6的一侧与传送带5的一侧传动连接,通过传送带5的设置,使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了上料的效果,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转杆4、传送带5、从动转杆6、转杆电机23、横杆24和拨杆25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成品箱体向转动托板9的表面进行运输,从而达到了节省人力的目的,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块7,电机安装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8,转动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托板9,转动托板9的形状为圆形,转动托板9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电机安装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一端与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转动托板9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关孔槽,开关孔槽位于转动托板9的圆心处,开关孔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包括转动电机启动开关11和驱动电机停止开关12,转动电机启动开关11与转动电机8通过导线连接,驱动电机停止开关12与驱动电机3通过导线连接,开关孔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触发弹簧13,触发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触发块14,触发块14的形状为半球形,且球面向上,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开关安装块,开关安装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关闭开关21,固定杆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动块16,滑动块16的外表面套接有膜带托板17,膜带托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18,固定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安装块,液压杆安装块的上表面与电动液压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托板9的设置,使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了自动打捆的效果,通过转动电机8、转动托板9、滑动块16、膜带托板17和电动液压杆1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自动为箱体进行打捆操作,从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滑动块16的外表面套接有膜带卷轴,膜带托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限位杆19,弹簧限位杆19的外表面套接有膜带限位弹簧20,弹簧限位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限位块,弹簧限位块的一侧与膜带限位弹簧20的一端抵接,膜带限位弹簧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膜带挡块22,膜带挡块22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的内部与弹簧限位杆19滑动连接。
23.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带动传送带5转动,传送带5带动成品箱体向前移动,成品箱随着传送带5到达其末端,转杆电机23带动横杆24转动,从而带动拨杆25转动,拨杆25抵接成品箱的一侧,带动成品箱继续向前移动,使成品箱移动到转动托板9的上表面,成品箱的向下挤压触发块14,触发块14触发驱动电机停止开关12和转动电机启动开关11,从而使传送带5停止转动,启动转动电机8转动,转动电机8带动转动托板9转动,膜带的一端固定到成品箱的一侧,起始位置膜带托板17的上表面与转动托板9的上表面平齐,转动托板9转动时启动电动液压杆18,电动液压杆18带动膜带托板17向上移动,从而使膜带对成品箱进行全方面的缠绕,缠绕时膜带限位弹簧20挤压膜带挡块22,膜带挡块22挤压膜带卷轴,使膜带缠绕时保持紧绷状态,使缠绕更加整齐,膜带缠绕到成品箱的顶端时滑动块16抵接转动电机关闭开关21,使转动托板9停止转动,完成对成品箱的打捆操作。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通过转动托板9的设置,使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了自动打捆的效果,通过转动电机8、转动托板9、滑动块16、膜带托板17和电动液压杆1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自动为箱体进行打捆操作,从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该半自动成品打捆设备,通过传送带5的设置,使该半
自动成品打捆设备具备了上料的效果,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转杆4、传送带5、从动转杆6、转杆电机23、横杆24和拨杆25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成品箱体向转动托板9的表面进行运输,从而达到了节省人力的目的。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