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1101发布日期:2021-11-29 14:2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


背景技术:

2.起重机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
3.现市面上的智能对接起重机大多数在应用时不方便进行快速对接,往往在提升起来后左右移动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晃动情况,其稳定性不强,需要等待货物稳定下来后才能够进行对接工作,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对接起重机由于需要保证对接过程中的稳定性,所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货物不产生较严重的晃动,操作时费时费力,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智能对接起重机大多数在应用时不方便进行快速对接,往往在提升起来后左右移动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晃动情况,其稳定性不强,需要等待货物稳定下来后才能够进行对接工作,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对接起重机由于需要保证对接过程中的稳定性,所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货物不产生较严重的晃动,操作时费时费力,便捷性较差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包括梁体、侧板、移动板以及电机,所述梁体的下方设有起重装置,所述梁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活动插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部固定连接侧板,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部通过输出轴连接橡胶轮,所述橡胶轮设置在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移动板的外部设有限位块。
8.优选的,所述起重装置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起重装置的底部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底部固定连接吊钩。
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加强板连接梁体。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通过轴杆连接滑轮,所述滑轮位于移动板的上下两侧。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部设有方形套管,所述支撑柱和方形套管的外部均开设通孔,所述移动板贯穿通孔,所述移动板的上下两侧设有耐磨条。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部固定连接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电机,所述电机呈
平均分布形式。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通过设有的侧板,并结合外部的移动板,较好的解决了传统智能对接起重机在对接时货物稳定性不强的问题,由于移动板是可以在支撑柱的内部来回移动的结构,所以可以利用电机来驱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然后再由移动板带动侧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利用侧板抵靠在晃动时的货物外侧来将货物稳定住,大大提高了对接起重机在对接货物时的稳定性能,不会出现因为货物晃动而无法完成对接的情况,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使用时非常的方便;
16.(2)、该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通过设有的高度较高的侧板,这样可以使得货物在起吊的过程中,将侧板紧跟在货物的外侧,一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晃动时就加速推动侧板,使其抵靠在货物的外部来消除晃动,这样就较好的提高了货物左右移动的速度,由侧板负责稳定工作即可,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货物在移动对接时所需要的时间,省时省力,使用时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部分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b部分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梁体

1、支撑柱

2、底座

3、起重装置

4、钢丝绳

5、吊钩

6、侧板

7、固定块

8、移动板

9、限位块

10、支架

11、滑轮

12、底板

13、电机

14、橡胶轮

15、耐磨条

16、方形套管

17。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包括梁体1、侧板7、移动板9以及电机14,所述梁体1的下方设有起重装置4,所述梁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活动插入移动板9,所述移动板9的内侧固定连接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外部固定连接侧板7,所述支撑柱2的外侧设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外部通过输出轴连接橡胶轮15,所述橡胶轮15设置在移动板9的下方,所述移动板9的外部设有限位块10,通过在梁体1的下方设有移动式的侧板7,可以利用侧板7抵靠在晃动时的货物外侧来将货物稳定住,大大提高了对接起重机在对接货物时的稳定性能,不会出现因为货物晃动而无法完成对接的情况。
25.所述起重装置4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起重装置4的底部设有钢丝绳5,所述钢丝绳
5的底部固定连接吊钩6,通过设有的两组起重装置4,从而可以实现双跨度起重的目的,功能性较强。
26.所述支撑柱2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3,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通过加强板连接梁体1,通过在支撑柱2和梁体1之间采用加强板进行连接,较好的提高了支撑柱2和梁体1之间的强度。
27.所述支撑柱2的内侧固定连接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内部通过轴杆连接滑轮12,所述滑轮12位于移动板9的上下两侧,通过在支撑柱2的内侧设有滑轮12,较好的提高了移动板9移动时的流畅性,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28.所述支撑柱2的外部设有方形套管17,所述支撑柱2和方形套管17的外部均开设通孔18,所述移动板9贯穿通孔18,所述移动板9的上下两侧设有耐磨条16,通过在移动板9的外部设有耐磨条16,使其在和橡胶轮15进行接触时提高摩擦力,同时避免出现严重磨损的情况,防护性较强。
29.所述支撑柱2的外部固定连接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顶部安装电机14,所述电机14呈平均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四组电机14,可以对移动板9起到驱动的作用,使用时实用性较强。
30.工作原理:在应用该双跨度智能对接起重机时,首先启动梁体1上的起重装置4,然后利用起重装置4将吊钩6放下来,并将放置在地面上的货物勾住后,再次启动起重装置4来将货物提升起来,接着利用起重装置4内部设有的移动轮使得装置在梁体1上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实现货物的转接,同时在对货物对接的过程中,通过在梁体1下方设有的侧板7可以解决货物晃动的问题,由于移动板9是可以在支撑柱2的内部来回移动的结构,所以可以利用电机14来驱动橡胶轮15进行旋转,同时电机14的型号为y3

355

450,然后橡胶轮15带动移动板9进行移动,然后再由移动板9带动侧板7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利用侧板7抵靠在晃动时的货物外侧来将货物稳定住,大大提高了对接起重机在对接货物时的稳定性能,不会出现因为货物晃动而无法完成对接的情况,使用时非常的方便,同时在侧板7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有的高度较高的侧板7,这样可以使得货物在起吊的过程中,将侧板7紧跟在货物的外侧,一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晃动时就加速推动侧板7,使其抵靠在货物的外部来消除晃动,这样就较好的提高了货物左右移动的速度,由侧板7负责稳定工作即可,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货物在移动对接时所需要的时间,省时省力,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时实用性较强。
31.本实用新型的梁体1、支撑柱2、底座3、起重装置4、钢丝绳5、吊钩6、侧板7、固定块8、移动板9、限位块10、支架11、滑轮12、底板13、电机 14、橡胶轮15、耐磨条16、方形套管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智能对接起重机大多数在应用时不方便进行快速对接,往往在提升起来后左右移动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晃动情况,其稳定性不强,需要等待货物稳定下来后才能够进行对接工作,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对接起重机由于需要保证对接过程中的稳定性,所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货物不产生较严重的晃动,操作时费时费力,便捷性较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的侧板7,并结合外部的移动板9,由于移动板9是可以在支撑柱2的内部来回移动的结构,所以可以利用电机14来驱动移动板9进行移动,然后再由移动板9带动侧板 7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利
用侧板7抵靠在晃动时的货物外侧来将货物稳定住,大大提高了对接起重机在对接货物时的稳定性能,使用时非常的方便,同时通过设有的高度较高的侧板7,这样可以使得货物在起吊的过程中,将侧板7 紧跟在货物的外侧,一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晃动时就加速推动侧板7,使其抵靠在货物的外部来消除晃动,这样就较好的提高了货物左右移动的速度,由侧板7负责稳定工作即可,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货物在移动对接时所需要的时间,省时省力,使用时实用性较强。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