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9662发布日期:2021-10-09 10:2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型饮料、食物、医药、化妆品、奶粉配方、营养品、补充物、混合型使用的胶、化学等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产品都是以溶剂的形式出现,在使用之前需要与某种液体混合。这些产品涉及:混合型饮料、食物、医药、化妆品、奶粉配方、营养品、补充物、混合型使用的胶等等混合后使用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有溶剂和溶液混合后使用,但是混合后又不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稳定性、有效时间、强度,如果单独隔离侧可以长时间的储存。这就需要一种即可以实现分离包装又可以让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人性化。
3.现有的储库型瓶盖的上盖体上的储存仓与上盖体为固定连接,故储存仓内的物质也是不能随意更换的,故如何使得使用的时候储存仓与上盖体的连接方式易于拆卸,不使用的时候储存仓与上盖体连接方式易于连接就成了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了解决如何使得使用的时候储存仓与上盖体的连接方式易于拆卸,不使用的时候储存仓与上盖体连接方式易于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包括:上盖体100、下盖体 300和储存仓400,沿着螺纹方向旋转上盖体100,所述储存仓40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401,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压槽101,作用到按压区域403,储存仓4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与上盖体1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分离,使得储存仓400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300之间处于轴向自由状态,因储存仓400自身重力的因素,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落在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上,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被驱动面405,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旋转,拧上盖体100等同于拧储存仓400,储存仓400做轴向朝向瓶口的运动,即铝箔不断地靠近下盖的刺破结构,当下盖密封环刚好和储存仓400的第一密封环306 密封后,开始被刺破,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便于携带,解决了上盖体100 上的储存仓400可以更换且还能做到使用时储存仓400内物质与瓶体内物质混合的问题。
5.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包括:上盖体100、下盖体300 和储存仓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仓40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401,所述密封件401和储存仓400形成密闭的容腔402,所述上盖体100的顶端设有按压槽101,所述储存仓400顶部设有与按压槽101配合的按压区域403,所述储存仓400与上盖体100通过第一卡扣装置500卡接,所述储存仓400外壁的下部设有外螺纹404,所述下盖体300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404匹配的第一内螺纹301,所述第一内螺纹301下部设有与下盖体300的内壁密封固定的隔离片200,所述隔离片200的上端设有刺破机构201和第一密封环306,所述下盖体300与上盖体100通过第二卡
扣装置600卡接,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被驱动面405,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压槽101,作用到按压区域403,储存仓4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与上盖体1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分离,使得储存仓400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300之间处于轴向自由状态,因储存仓400自身重力的因素,储存仓400 的外螺纹404端面落在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上,两对螺纹处于准啮合状态,拧上盖体100等同于拧储存仓400,储存仓400做轴向朝向瓶口的运动,即铝箔不断地靠近下盖的刺破结构,当下盖密封环刚好和储存仓 400的第一密封环306密封后,开始被刺破。
6.进一步的,按压槽101101为整体凸起状或者为带有凹槽的凸起状结构。
7.进一步的,按压区域403位于按压槽101内部且置于内置腔的顶部,按压区域403与储存仓400一体成型,按压区域403的高度与按压槽101的深度相同,使得按压槽101的定部与按压区域403的底部贴合。
8.进一步的,按压区域403为与上盖体100一体成型的薄片,薄片的材质与上盖体100相同。
9.进一步的,密封件401为铝箔,铝箔为易刺破材质,方便刺破机构201 将铝箔刺破释放储存仓400内物质。
10.进一步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包括第一卡槽501和第一卡勾502。
11.进一步的,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第一卡槽501,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勾502,第一卡槽501与第一卡勾502卡合固定在上盖体100上。
12.进一步的,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槽501,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第一卡勾502,第一卡槽501与第一卡勾502卡合固定在上盖体100上。
13.进一步的,上盖体1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被驱动面405,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配合定位,驱动面102围绕上盖体100的内壁呈圆周排列,被驱动面405围绕上储存仓400的外壁呈圆周排列,驱动面102可以为1个、2 个、4个、6个或者8个以上在上盖体100内围的能够形成阻力的面或者槽,被驱动面405的数量和驱动面102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或者不一致,确保在旋转上盖体100时储存仓400同时间同方向旋转。
14.进一步的,第一卡勾502为在上盖体100内壁上径向向内的一圈连续突起或者非连续的凸点,第一卡槽501为在储存仓400上外侧面径向向外的一圈连续的凹陷,该凹陷刚好可以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容纳第一卡勾502,当储存仓400在受到轴向力的时候,第一卡勾502可以比较容易的脱离第一卡槽501。这种卡合的目的是让储存仓400和上盖体100位置固定而不至于和下盖体300的刺破机构201有接触而刺破铝箔。
15.进一步的,第一卡扣装置500的数量的范围介于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 1

4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3组,优选的为2组。
16.进一步的,上盖体1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上部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上部设有被驱动面405,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配合定位,驱动面102围绕上盖体100的内壁呈圆周排列,被驱动面405围绕上储存仓400的外壁呈圆周排列,驱动面102可以为1个、2 个、4个、6个或者8个以上在上盖体100内围的凸筋,被驱动面405为与凸筋配合的凹槽,被驱动面405的数量和驱动面102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或者不一致,确保在旋转上盖体100时储存仓400同时间同方向旋转,沿着螺纹方向反向旋转上盖体100,上盖体
100设有驱动面102与储存仓400设有外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使得储存仓400与上盖体100同方向旋转,同时储存仓400与下盖体300处于分离状态。
17.进一步的,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组成的配合面的数量的范围介于 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1

6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4组,优选的为2组。
18.进一步的,驱动面102和被驱动面405之间设有安装间隙,间隙为0

1mm,优选的间隙为0.2mm,这个间隙让储存仓400和上盖的生产加工均容易实现,储存仓400和上盖也容易安装。
19.进一步的,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之间过盈连接。
20.进一步的,第二卡扣装置600包括内卡环601和外卡环602,上盖体100 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内卡环601,内卡环601为上盖体100内壁上径向向内凸起的一圈弧度,下盖体300的外壁设有外卡环602,外卡环602 为不连续的若干个卡点或者为下盖外侧面上一圈径向向外的突起,按压上盖体100通过内卡环601和外卡环602相互卡合,使上盖体100固定在下盖体 300上,卡合后确保上盖体100不脱离下盖体300。
21.进一步的,第二卡扣装置600的数量范围介于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 1

4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3组,优选的为1组,上盖体100的内卡环601 和下盖体300的外卡环602可以互相嵌合配合,使用的时候,外卡环602在内卡环601内不断的做圆周运动。
22.进一步的,沿着螺纹方向旋转上盖体100,上盖体100设有驱动面102 与储存仓400设有外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旋转。
23.进一步的,储存仓400通过旋转使得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储存仓400与下盖体300密封环的第一密封环306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旋转角度的范围介于15
°‑
1080
°
,优选的可以是30
°‑
720
°
,进一步的可以为45
°‑
540
°
,优选的为120
°

24.进一步的,刺破机构201为多个刺破刀齿组成,连续旋转上盖体100 的储存仓400沿螺纹方向连续向下移动,储存仓400被连续旋转后铝箔被刺破刀齿刺破,旋转角度的范围介于45
°‑
1440
°
,优选的可以是60
°‑
1080
°
,进一步的可以为90
°‑
720
°
,优选的为540
°
或者180。
25.进一步的,刺破刀齿的数量取决于上盖体100的旋转角度,刺破刀齿的数量范围介于1

50,优选的可以是1

10,进一步的可以为1

6,优选的为1

2。
26.进一步的,连续旋转上盖体100的储存仓400沿螺纹方向连续向下移动,铝箔被刺破需要的角度时,上盖体100和储存仓400旋转终止,刺破需要的角度的范围介于1/5

4/5,优选的为2/3,确保摇晃瓶体时铝箔不脱离储存仓 400。
27.进一步的,第一密封环306位于刺破机构201外围,储存仓400底部环形的外壁和下盖体300第一密封环306之间过盈配合,这种密封让该组合瓶盖装到水瓶上以后不至于有物质渗出。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包括:上盖体100、下盖体300和储存仓400,沿着螺纹方向旋转上盖体100,所述储存仓40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401,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压槽101,作用到按压区域403,储存仓4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与上盖体1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分离,使得储存仓400在上盖体100与
下盖体 300之间处于轴向自由状态,因储存仓400自身重力的因素,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落在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上,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被驱动面405,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旋转,拧上盖体100等同于拧储存仓400,储存仓400 做轴向朝向瓶口的运动,即铝箔不断地靠近下盖的刺破结构,当下盖密封环刚好和储存仓400的第一密封环306密封后,开始被刺破,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便于携带,解决了上盖体100上的储存仓400可以更换且还能做到使用时储存仓400内物质与瓶体内物质混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的剖面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立体结构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剖面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立体结构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立体结构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剖面示意图。
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4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4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42.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43.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初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44.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储存仓处于自由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45.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旋转终止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46.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槽的剖面示意图。
4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48][0049][00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51]
具体实施方式1
[005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立体结构图;如图6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初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储存仓处于自由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
藏功能的组合瓶盖旋转终止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53]
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包括:上盖体100、下盖体300 和储存仓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仓40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401,所述密封件401和储存仓400形成密闭的容腔402,所述上盖体100的顶端设有按压槽101,所述储存仓400顶部设有与按压槽101配合的按压区域403,所述储存仓400与上盖体100通过第一卡扣装置500卡接,所述储存仓400外壁的下部设有外螺纹404,所述下盖体300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404匹配的第一内螺纹301,所述第一内螺纹301下部设有与下盖体300的内壁密封固定的隔离片200,所述隔离片200的上端设有刺破机构201和第一密封环306,所述下盖体300与上盖体100通过第二卡扣装置600卡接,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被驱动面405,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压槽101,作用到按压区域403,储存仓4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与上盖体1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分离,使得储存仓400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300之间处于轴向自由状态,因储存仓400自身重力的因素,储存仓400 的外螺纹404端面落在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上,两对螺纹处于准啮合状态,拧上盖体100等同于拧储存仓400,储存仓400做轴向朝向瓶口的运动,即铝箔不断地靠近下盖的刺破结构,当下盖密封环刚好和储存仓 400的第一密封环306密封后,开始被刺破,按压槽101101为整体凸起状。
[0054]
所述按压区域403位于按压槽101内部且置于内置腔的顶部,按压区域 403与储存仓400一体成型,按压区域403的高度与按压槽101的深度相同,使得按压槽101的定部与按压区域403的底部贴合。
[0055]
所述按压区域403为与上盖体100一体成型的薄片,薄片的材质与上盖体100相同。
[0056]
所述密封件401为铝箔,铝箔为易刺破材质,方便刺破机构201将铝箔刺破释放储存仓400内物质。
[0057]
所述第一卡扣装置500包括第一卡槽501和第一卡勾502。
[0058]
所述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第一卡槽501,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勾502,第一卡槽501与第一卡勾502卡合固定在上盖体100上。
[0059]
所述上盖体1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 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被驱动面405,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 405配合定位,驱动面102围绕上盖体100的内壁呈圆周排列,被驱动面405 围绕上储存仓400的外壁呈圆周排列,驱动面102可以为1个、2个、4个、 6个或者8个以上在上盖体100内围的能够形成阻力的面或者槽,被驱动面 405的数量和驱动面102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或者不一致,确保在旋转上盖体100时储存仓400同时间同方向旋转。
[0060]
所述第一卡勾502为在上盖体100内壁上径向向内的一圈连续突起或者非连续的凸点,第一卡槽501为在储存仓400上外侧面径向向外的一圈连续的凹陷,该凹陷刚好可以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容纳第一卡勾502,当储存仓 400在受到轴向力的时候,第一卡勾502可以比较容易的脱离第一卡槽501。这种卡合的目的是让储存仓400和上盖体100位置固定而不至于和下盖体300 的刺破机构201有接触而刺破铝箔。
[0061]
所述第一卡扣装置500的数量的范围介于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1

4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3组,优选的为2组。
[0062]
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组成的配合面的数量的范围介于1

16 组,优选的可以是1

6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4组,优选的为2组。
[0063]
所述驱动面102和被驱动面405之间设有安装间隙,间隙为0

1mm,优选的间隙为0.2mm,这个间隙让储存仓400和上盖的生产加工均容易实现,储存仓400和上盖也容易安装。
[0064]
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之间过盈连接。
[0065]
所述第二卡扣装置600包括内卡环601和外卡环602,上盖体1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内卡环601,内卡环601为上盖体100内壁上径向向内凸起的一圈弧度,下盖体300的外壁设有外卡环602,外卡环602为不连续的若干个卡点或者为下盖外侧面上一圈径向向外的突起,按压上盖体100 通过内卡环601和外卡环602相互卡合,使上盖体100固定在下盖体300上,卡合后确保上盖体100不脱离下盖体300。
[0066]
所述第二卡扣装置600的数量范围介于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1

4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3组,优选的为1组,上盖体100的内卡环601和下盖体 300的外卡环602可以互相嵌合配合,使用的时候,外卡环602在内卡环601 内不断的做圆周运动。
[0067]
所述沿着螺纹方向旋转上盖体100,上盖体100设有驱动面102与储存仓400设有外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旋转。
[0068]
所述储存仓400通过旋转使得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 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储存仓400与下盖体300密封环的第一密封环306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旋转角度的范围介于15
°‑
1080
°
,优选的可以是30
°‑
720
°
,进一步的可以为45
°‑
540
°
,优选的为120
°

[0069]
所述刺破机构201为多个刺破刀齿组成,连续旋转上盖体100的储存仓 400沿螺纹方向连续向下移动,储存仓400被连续旋转后铝箔被刺破刀齿刺破,旋转角度的范围介于45
°‑
1440
°
,优选的可以是60
°‑
1080
°
,进一步的可以为90
°‑
720
°
,优选的为540
°
或者180。
[0070]
所述刺破刀齿的数量取决于上盖体100的旋转角度,刺破刀齿的数量范围介于1

50,优选的可以是1

10,进一步的可以为1

6,优选的为1

2。
[0071]
所述连续旋转上盖体100的储存仓400沿螺纹方向连续向下移动,铝箔被刺破需要的角度时,上盖体100和储存仓400旋转终止,刺破需要的角度的范围介于1/5

4/5,优选的为2/3,确保摇晃瓶体时铝箔不脱离储存仓400。
[0072]
所述第一密封环306位于刺破机构201外围,储存仓400底部环形的外壁和下盖体300第一密封环306之间过盈配合,这种密封让该组合瓶盖装到水瓶上以后不至于有物质渗出。
[0073]
具体实施方式2:
[0074]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立体结构图;如图6 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仓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扣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
的组合瓶盖初始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储存仓处于自由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旋转终止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槽的剖面示意图。
[0075]
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包括:上盖体100、下盖体300 和储存仓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仓40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401,所述密封件401和储存仓400形成密闭的容腔402,所述上盖体100的顶端设有按压槽101,所述储存仓400顶部设有与按压槽101配合的按压区域403,所述储存仓400与上盖体100通过第一卡扣装置500卡接,所述储存仓400外壁的下部设有外螺纹404,所述下盖体300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404匹配的第一内螺纹301,所述第一内螺纹301下部设有与下盖体300的内壁密封固定的隔离片200,所述隔离片200的上端设有刺破机构201和第一密封环306,所述下盖体300与上盖体100通过第二卡扣装置600卡接,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被驱动面405,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压槽101,作用到按压区域403,储存仓4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与上盖体1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分离,使得储存仓400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300之间处于轴向自由状态,因储存仓400自身重力的因素,储存仓400 的外螺纹404端面落在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上,两对螺纹处于准啮合状态,拧上盖体100等同于拧储存仓400,储存仓400做轴向朝向瓶口的运动,即铝箔不断地靠近下盖的刺破结构,当下盖密封环刚好和储存仓 400的第一密封环306密封后,开始被刺破,按压槽101101为带有凹槽的凸起状结构。
[0076]
所述按压区域403位于按压槽101内部且置于内置腔的顶部,按压区域 403与储存仓400一体成型,按压区域403的高度与按压槽101的深度相同,使得按压槽101的定部与按压区域403的底部贴合。
[0077]
所述按压区域403为与上盖体100一体成型的薄片,薄片的材质与上盖体100相同。
[0078]
所述密封件401为铝箔,铝箔为易刺破材质,方便刺破机构201将铝箔刺破释放储存仓400内物质。
[0079]
所述第一卡扣装置500包括第一卡槽501和第一卡勾502。
[0080]
所述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槽501,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第一卡勾502,第一卡槽501与第一卡勾502卡合固定在上盖体100上。
[0081]
所述第一卡勾502为在上盖体100内壁上径向向内的一圈连续突起或者非连续的凸点,第一卡槽501为在储存仓400上外侧面径向向外的一圈连续的凹陷,该凹陷刚好可以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容纳第一卡勾502,当储存仓 400在受到轴向力的时候,第一卡勾502可以比较容易的脱离第一卡槽501。这种卡合的目的是让储存仓400和上盖体100位置固定而不至于和下盖体300 的刺破机构201有接触而刺破铝箔。
[0082]
所述第一卡扣装置500的数量的范围介于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1

4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3组,优选的为2组。
[0083]
所述上盖体1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上部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 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上部设有被驱动面405,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 405配合定位,驱动面102围绕上盖体100的内壁呈圆周排列,被驱动面405 围绕上储存仓400的外壁呈圆周排列,驱动面102可以为1个、2个、4个、 6个或者8个以上在上盖体100内围的凸筋,被驱动面405为与凸筋配合的凹槽,被驱动面405的数量和驱动面102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或者不一致,确保在旋
转上盖体100时储存仓400同时间同方向旋转,沿着螺纹方向反向旋转上盖体100,上盖体100设有驱动面102与储存仓400设有外被驱动面 405相互配合,使得储存仓400与上盖体100同方向旋转,同时储存仓400 与下盖体300处于分离状态。
[0084]
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组成的配合面的数量的范围介于1

16 组,优选的可以是1

6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4组,优选的为2组。
[0085]
所述驱动面102和被驱动面405之间设有安装间隙,间隙为0

1mm,优选的间隙为0.2mm,这个间隙让储存仓400和上盖的生产加工均容易实现,储存仓400和上盖也容易安装。
[0086]
所述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之间过盈连接。
[0087]
所述第二卡扣装置600包括内卡环601和外卡环602,上盖体100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下部设有内卡环601,内卡环601为上盖体100内壁上径向向内凸起的一圈弧度,下盖体300的外壁设有外卡环602,外卡环602为不连续的若干个卡点或者为下盖外侧面上一圈径向向外的突起,按压上盖体100 通过内卡环601和外卡环602相互卡合,使上盖体100固定在下盖体300上,卡合后确保上盖体100不脱离下盖体300。
[0088]
所述第二卡扣装置600的数量范围介于1

16组,优选的可以是1

4组,进一步的可以为1

3组,优选的为1组,上盖体100的内卡环601和下盖体 300的外卡环602可以互相嵌合配合,使用的时候,外卡环602在内卡环601 内不断的做圆周运动。
[0089]
所述沿着螺纹方向旋转上盖体100,上盖体100设有驱动面102与储存仓400设有外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旋转。
[0090]
所述储存仓400通过旋转使得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 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储存仓400与下盖体300密封环的第一密封环306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旋转角度的范围介于15
°‑
1080
°
,优选的可以是30
°‑
720
°
,进一步的可以为45
°‑
540
°
,优选的为120
°

[0091]
所述刺破机构201为多个刺破刀齿组成,连续旋转上盖体100的储存仓 400沿螺纹方向连续向下移动,储存仓400被连续旋转后铝箔被刺破刀齿刺破,旋转角度的范围介于45
°‑
1440
°
,优选的可以是60
°‑
1080
°
,进一步的可以为90
°‑
720
°
,优选的为540
°
或者180。
[0092]
所述刺破刀齿的数量取决于上盖体100的旋转角度,刺破刀齿的数量范围介于1

50,优选的可以是1

10,进一步的可以为1

6,优选的为1

2。
[0093]
所述连续旋转上盖体100的储存仓400沿螺纹方向连续向下移动,铝箔被刺破需要的角度时,上盖体100和储存仓400旋转终止,刺破需要的角度的范围介于1/5

4/5,优选的为2/3,确保摇晃瓶体时铝箔不脱离储存仓400。
[0094]
所述第一密封环306位于刺破机构201外围,储存仓400底部环形的外壁和下盖体300第一密封环306之间过盈配合,这种密封让该组合瓶盖装到水瓶上以后不至于有物质渗出。
[009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包括:上盖体100、下盖体300和储存仓400,沿着螺纹方向旋转上盖体100,所述储存仓40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401,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压槽101,作用到按压区域403,储存仓4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与上盖体100上的第一卡扣装置500分离,使得储存仓400在上盖体100与
下盖体 300之间处于轴向自由状态,因储存仓400自身重力的因素,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落在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上,上盖体100的内壁设有驱动面102,储存仓400的外壁设有被驱动面405,驱动面102与被驱动面405相互配合,储存仓400的外螺纹404端面与下盖体300的第一内螺纹301端面相互啮合旋转,拧上盖体100等同于拧储存仓400,储存仓400 做轴向朝向瓶口的运动,即铝箔不断地靠近下盖的刺破结构,当下盖密封环刚好和储存仓400的第一密封环306密封后,开始被刺破,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便于携带,解决了上盖体100上的储存仓400可以更换且还能做到使用时储存仓400内物质与瓶体内物质混合的问题。
[009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