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叉车的稳定型配重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8809发布日期:2021-11-18 10: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叉车的稳定型配重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叉车的稳定型配重块。


背景技术:

2.叉车是在物料搬运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车辆,在叉车叉货物时,为避免出现货物过重,造成叉车前倾侧翻,通常在叉车后端设有配重块,配重机构可使叉车更稳定,目前叉车的配重块一般是固定安装在叉车后面,使得叉车的重心是固定的。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叉车运行过程中,由于叉车的重心是固定的,叉车在叉不同形状和重量的货物时,重心可能会前移或者侧偏,使叉车的运行不稳定,且侧倾过大,就容易侧翻对工作人员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叉车的稳定型配重块,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叉车的重心是固定的,叉车在叉不同形状和重量的货物时,重心可能会前移或者侧偏,使叉车的运行不稳定,且侧倾过大,就容易侧翻对工作人员造成危险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叉车的稳定型配重块,包括调节台,所述调节台一侧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液压缸、调节架、限位杆、限位框、导向板、旋转架、电机、齿轮和齿槽;
6.所述调节台一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一端安装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朝向调节台的一侧等距安装有限位杆,所述调节台一侧对应限位杆位置处安装有限位框,所述调节架顶端与底端对称安装有导向板,所述调节架一侧通过导向板滑动连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安装有齿轮,位于所述调节架顶端的导向板顶面等距开设有齿槽,所述电机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齿轮与齿槽相啮合,所述导向板为弧形板,所述限位杆滑动嵌入于限位框内部。
8.优选的,所述旋转架顶面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配重块、固定孔、固定筒、卡柱、卡孔、卡杆、固定槽、卡槽、卡齿和压缩弹簧;
9.所述旋转架顶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柱,所述旋转架顶面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顶面对应固定柱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滑动嵌入于固定孔内部,所述旋转架内部底面对称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滑动嵌入有卡柱,所述配重块一侧对应卡柱位置处开设有卡孔,所述卡柱外侧安装有卡杆,所述旋转架正面与背面底端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滑动嵌入有卡齿,所述卡齿一端与卡槽内部一侧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
10.优选的,所述卡柱一端滑动嵌入于卡孔内部,所述卡齿另一端位于固定槽内部。
11.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一侧边部等距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内部滑动嵌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
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边部粘接有橡胶条。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一端直径小于螺杆直径,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直径与螺杆直径相等。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4.1.设置有液压缸、调节架、旋转架和齿轮,通过液压缸可调整配重块与叉车之间的距离,使得叉车整体重心可以前后移动,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架转动,可将叉车整体重心左右偏移,保证叉车运行的稳定性,且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框配合可对调节架进行限位支撑,辅助液压缸调整配重块。
15.2.设置有固定柱、卡柱、卡孔和卡齿,通过固定柱将配重块放置在旋转架上,再将卡柱嵌入卡孔即可固定配重块,安装方便,便于安装更换配重块,且通过卡齿对卡杆进行限位,使卡柱固定不动,使得配重块与旋转架固定的更加牢固。
16.3.设置有支撑杆、减震弹簧、挡板和橡胶条,通过减震弹簧、挡板和橡胶条的配合可对配重块进行保护,避免配重块碰撞震动影响叉车运行,且拧动螺母即可对支撑杆进行安装拆卸,安装更换支撑杆方便。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柱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架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调节台;
25.2、调节组件;201、液压缸;202、调节架;203、限位杆;204、限位框;205、导向板;206、旋转架;207、电机;208、齿轮;209、齿槽;
26.3、固定组件;301、固定柱;302、配重块;303、固定孔;304、固定筒;305、卡柱;306、卡孔;307、卡杆;308、固定槽;309、卡槽;310、卡齿;311、压缩弹簧;
27.4、螺杆;5、螺母;6、支撑杆;7、减震弹簧;8、挡板;9、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叉车的稳定型配重块,包括调节台1,调节台1一侧安装有调节组件2,调节组件2包括液压缸201、调节架202、限位杆203、限位框204、导向板205、旋转架206、电机207、齿轮208和齿槽209,调节台1一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201,液压缸201一端安装有调节架202,调节架202朝向调节台1的一侧等距安
装有限位杆203,调节台1一侧对应限位杆203位置处安装有限位框204,调节架202顶端与底端对称安装有导向板205,调节架202一侧通过导向板205滑动连接有旋转架206,旋转架206顶端安装有电机207,电机207输出轴安装有齿轮208,位于调节架202顶端的导向板205顶面等距开设有齿槽209,电机207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齿轮208与齿槽209相啮合,导向板205为弧形板,限位杆203滑动嵌入于限位框204内部,通过液压缸201可调整配重块302与叉车之间的距离,使得叉车整体重心可以前后移动,通过电机207带动旋转架206转动,可将叉车整体重心左右偏移,保证叉车运行的稳定性,且通过限位杆203和限位框204配合可对调节架202进行限位支撑,辅助液压缸201调整配重块302。
30.旋转架206顶面安装有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柱301、配重块302、固定孔303、固定筒304、卡柱305、卡孔306、卡杆307、固定槽308、卡槽309、卡齿310和压缩弹簧311,旋转架206顶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柱301,旋转架206顶面放置有配重块302,配重块302顶面对应固定柱301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303,固定柱301滑动嵌入于固定孔303内部,旋转架206内部底面对称安装有固定筒304,固定筒304内部滑动嵌入有卡柱305,配重块302一侧对应卡柱305位置处开设有卡孔306,卡柱305外侧安装有卡杆307,旋转架206正面与背面底端对称开设有固定槽308,固定槽308一侧开设有卡槽309,卡槽309内部滑动嵌入有卡齿310,卡齿310一端与卡槽309内部一侧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311,卡柱305一端滑动嵌入于卡孔306内部,卡齿310另一端位于固定槽308内部,通过固定柱301将配重块302放置在旋转架206上,再将卡柱305嵌入卡孔306即可固定配重块302,安装方便,便于安装更换配重块302,且通过卡齿310对卡杆307进行限位,使卡柱305固定不动,使得配重块302与旋转架206固定的更加牢固。
31.配重块302一侧边部等距安装有螺杆4,螺杆4一端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母5,螺母5内部滑动嵌入有支撑杆6,支撑杆6一端安装有减震弹簧7,减震弹簧7一端安装有挡板8,挡板8边部粘接有橡胶条9,支撑杆6一端直径小于螺杆4直径,支撑杆6另一端直径与螺杆4直径相等,通过减震弹簧7、挡板8和橡胶条9的配合可对配重块302进行保护,避免配重块302碰撞震动影响叉车运行,且拧动螺母5即可对支撑杆6进行安装拆卸,安装更换支撑杆6方便。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安装配重块302前先使用螺栓将调节台1固定安装在叉车后面,再将配重块302挂在旋转架206顶面,使固定柱301嵌入固定孔303,将配重块302限位,再拉动卡杆307将卡柱305嵌入卡孔306,此时将卡杆307转动放入固定槽308,在压缩弹簧311的作用下使卡齿310将卡杆307固定在固定槽308内部,即可使配重块302与旋转架206相固定,使得配重块302与旋转架206固定的更加牢固,需要更换配重块302时,只需要拉动卡齿310转动卡杆307,再拉动卡杆307将卡柱305拉出卡孔306,即可将使配重块302从旋转架206上取下,安装方便,便于安装更换配重块302。
33.需要调整叉车整体重心时,启动液压缸201可推动调节架202,调整配重块302与叉车之间的距离,使得叉车整体重心可以前后移动,启动电机207使齿轮208转动推动旋转架206围绕导向板205转动,可将叉车整体重心左右偏移,保证叉车运行的稳定性,且限位杆203滑动嵌入限位框204内部,可对调节架202进行限位支撑,辅助液压缸201调整配重块302和叉车之间的距离,电机207的型号为ye2。
34.外界碰撞会被橡胶条9、挡板8和减震弹簧7配合层层抵消,可对配重块302进行保护,避免配重块302碰撞震动影响叉车运行,且拧动螺母5即可对支撑杆6进行安装拆卸,安
装更换支撑杆6方便。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