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9556发布日期:2022-03-16 14:5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


背景技术:

2.输送线主要是完成其物料的输送任务。在环绕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场地,设置有由许多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组成的一条条输送链,经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输送线。但现有的输送线在宽度方向无法实现改动,对于超宽的物料无法适用。
3.专利文献cn103183225b公开了一种用于物品输送线的物品自动对中装置和物品输送线。一种用于物品输送线的物品自动对中装置,物品输送线用于将物品沿输送方向输送,物品自动对中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分别对中设置于物品输送线的上游左、右侧位置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中的设置有张紧轮;设置于物品输送线的下游的对中机架,对中机架中的设置有定向轮;环绕张紧轮和定向轮的横向定位皮带,其用于限定物品在物品输送线上的横向对中位置。对中机架能够沿横向方向对中地移动,从而驱动定向带轮对中地移动,以改变由横向定位皮带限定的横向对中位置。虽然该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线的适用性,但仍然无法适用宽度超过输送线固定宽度的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包括主体部分、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
6.所述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均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上;
7.所述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沿主体部分的输送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的数量一一对应;
8.所述第一辊筒包括第一辊筒部本体以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为圆筒状,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圆筒状,且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同轴布置;
9.所述第二辊筒包括第二辊筒部本体、辊筒延长段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辊筒延长段以及第二限位部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与所述辊筒延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辊筒延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
10.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第二辊筒连接,所述辊筒延长段能够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辊筒延长段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相抵;当所述辊筒延长段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
11.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调节部件;
12.所述调节部件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能够在所
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进行调节;当所述辊筒延长段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最近,当所述辊筒延长段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最远。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端部;
14.所述辊筒延长段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均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相等;
15.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匹配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内径相等。
16.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17.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支架、电机、链条、链轮;
18.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链轮驱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或第二辊筒旋转。
19.优选地,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通过螺柱螺母结构实现所述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高度调节。
20.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与第一限位部一体成型。
21.优选地,第二辊筒部本体、辊筒延长段一体成型。
22.优选地,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还包括多个连接件;
23.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所述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上均设置有腰孔;
24.所述第一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所述第二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匹配;
25.所述多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第一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一安装孔连接、将第一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三安装孔连接、将第二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二安装孔连接、将第二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四安装孔连接。
26.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钉螺母结构。
27.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辊筒、第二辊筒以及框架宽度调节部的设计,能够改变输送线的宽度,解决了无法适用宽度超过输送线固定宽度的物料的问题。
30.2、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输送线高度的调节,提高了输送线的适用性。
31.3、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速的实现宽度调节完成后的宽度固定,仅靠装卸螺钉螺母便可固定输送线的宽度。
附图说明
3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辊筒延长段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辊筒1与所述第二辊筒2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辊筒延长段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辊筒1与所述第二辊筒2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辊筒延长段在第一位置时,框架宽度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辊筒延长段在第二位置时,框架宽度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示出:
40.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包括主体部分、多个第一辊筒1、多个第二辊筒2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3;
43.所述多个第一辊筒1、多个第二辊筒2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3均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上;
44.所述多个第一辊筒1、多个第二辊筒2沿主体部分的输送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辊筒1与第二辊筒2的数量一一对应;主体部分输送结构如传送带或辊筒输送的方向形成所述主体部分的输送方向。
45.所述第一辊筒1包括第一辊筒部本体4以及第一限位部5;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连接;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为圆筒状,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部5为圆筒状,且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同轴布置;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5
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一体成型。
46.所述第二辊筒2包括第二辊筒部本体6、辊筒延长段7以及第二限位部8;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辊筒延长段7以及第二限位部8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与所述辊筒延长段7的一端相连,所述辊筒延长段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8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与所述辊筒延长段7一体成型。
47.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内径;所述第一限位部5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端部;
48.所述辊筒延长段7包括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二连接部14均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所述第一连接部13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4同轴布置,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部14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的内径相等;
49.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部8匹配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且所述第二限位部8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内径相等。
50.所述第一辊筒1与所述第二辊筒2连接,所述辊筒延长段7能够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如图2所述,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2相抵,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宽度最小;如图3所示,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8相抵;
51.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3包括第一框架9、第二框架10以及调节部件12;
52.所述调节部件12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能够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进行调节;如图4所示,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最近。如图5所示,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最远。
53.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3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钉螺母结构。所述调节部件12包括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所述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上均设置有腰孔;
54.所述第一框架9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所述第二框架10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匹配;
55.所述多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第一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一安装孔连接、将第一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三安装孔连接、将第二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二安装孔连接、将第二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四安装孔连接。
56.当调节好辊筒延长段7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第一容纳空间中的位置、第一框
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后,利用所述连接件与孔的配合,将所述第一框架9、第二框架10固定在所述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的合适位置上,实现第一框架9、第二框架10间距的固定。
57.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数量均为一个,调节框架宽度时,只需拆卸与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连接件后,即可对第一框架9、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达到调节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框架宽度目的。
58.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支架15、电机11、链条、链轮;
59.所述电机11通过所述链条、链轮驱动所述第一辊筒1和/或第二辊筒2旋转,通过第一辊筒1与第二辊筒2的旋转带动物品移动。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主体部分还可以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安装在所述第一辊筒1与第二辊筒2上,通过传送带带动物品移动。
60.如图1、图6所示,所述的可变宽度的输送线,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16,所述高度调节机构16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1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高度调节机构16通过螺柱螺母结构实现所述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高度调节。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1所示,高度调节机构16位于所述主体部分底部的两端。
61.本实用新型可用来解决供应商产品更改后,输送线不合新栈板或托盘的问题。
6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如下:
63.1、拆卸掉框架宽度调节部3中的螺钉。
64.2、同时调节:
65.i、辊筒延长段7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第一容纳空间中的位置,在一个优选例中,可用拉伸的方式进行调节;
66.ii、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在一个优选例中,可用拉伸的方式进行调节。
67.3、将可变宽度的输送线调节至合适的宽度后,安装框架宽度调节部3中的螺钉,实现宽度的固定。
68.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步骤包括:
69.1、从第一限位部5的端部,将辊筒延长段7插入第一辊筒部本体4内
70.2、再将第二限位部8从第一辊筒部本体4上远离第一限位部5的一端放入第一辊筒部本体4内。
71.3、使用套筒加长杆将第二限位部8与辊筒延长段7连接起来。
72.4、将可变宽度的输送线调节至合适的宽度后,安装框架宽度调节部3中的螺钉,实现宽度的固定
73.5、将第一辊筒1以及第二辊筒2固定到输送线。
7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
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