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体防倒运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8465发布日期:2022-04-02 07:5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瓶体防倒运输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运输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瓶体防倒运输线。


背景技术:

2.针对瓶体的运输,一般采用瓶体运输线进行运输。然而,由于瓶体底部与运输线表面的摩擦力较大,一旦输送线的速度发生变化,运输线作用于瓶体底部的摩擦力就会使瓶体底部的速度较快变化,而瓶体顶部因无运输线的摩擦力作用而速度较慢变化,这就使得瓶体底部和顶部的速度差较大,从而使得瓶体较易倾倒。比如,当运输线急停时,瓶体底部因受到运输线较大的摩擦阻力而较迅速地减速,而瓶体顶部因未受到运输线的摩擦力而较缓慢地减速,这样,使得瓶体顶部和底部的速度差值较大,从而使得倾斜并倒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瓶体防倒运输线。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瓶体防倒运输线,包括:
6.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瓶体;以及
7.润滑防倒装置,所述润滑防倒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侧,所述润滑防倒装置用于朝向所述输送装置喷淋润滑液。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滑防倒装置包括:
9.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侧;以及
10.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且所述喷淋组件的出液口朝向所述输送装置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
12.润滑液导液管,所述润滑液导液管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
13.多个间隔设置的喷淋头,每一所述喷淋头与所述润滑液导液管的外侧连通,且每一所述喷淋头朝向所述输送装置设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喷淋头开设有多个弥散出液孔,且每一所述喷淋头的多个弥散出水孔均朝向所述输送装置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下侧,所述储液桶与所述润滑液导液管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17.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侧;
18.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以及
19.旋转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架连接,所述喷淋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架。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的数目为多个。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润滑防倒装置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抵接固定杆,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抵接固定杆连接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且所述抵接固定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旋转架背离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抵接;每一所述喷淋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邻近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且每一所述喷淋组件与所述旋转架邻近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抵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固定杆包括固定杆部和两个活动杆部,所述固定杆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两个活动杆部相对伸缩连接于所述固定杆部的两端,且两个活动杆部均与所述旋转架背离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抵接。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固定杆还包括两个弹性抵接部,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分别包覆于两个所述活动杆部,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均与所述旋转架背离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抵接。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5.1、由于润滑防倒装置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使得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下降,进而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输送装置变速时,由于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瓶体底部的速度变化较小,由于瓶体顶部无摩擦力作用,使得瓶体顶部的速度也变化较小,进而使得瓶体底部与顶部的速度差值较小,从而避免了瓶体倾倒的问题。
26.2、由于润滑防倒装置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时也会喷淋到瓶体,使得润滑液将瓶体的表面污渍冲走,进而净化了瓶体的表面。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一实施例的瓶体防倒运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的瓶体防倒运输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瓶体防倒运输线10包括输送装置100和润滑防倒装置200,所述输送装置100用于输送瓶体,所述润滑防倒装置200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上侧,所述润滑防倒装置200用于朝向所述输送装置100喷淋润滑液。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0用于输送瓶体,以将瓶体从一工位输送至另一工位。润滑防倒装置200用于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100,以降低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
34.上述的瓶体防倒运输线10,由于润滑防倒装置200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100,使得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下降,进而使得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输送装置100变速时,由于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瓶体底部的速度变化较小,由于瓶体顶部无摩擦力作用,使得瓶体顶部的速度也变化较小,进而使得瓶体底部与顶部的速度差值较小,从而避免了瓶体倾倒的问题。同时,由于润滑防倒装置200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100时也会喷淋到瓶体,使得润滑液将瓶体的表面污渍冲走,进而净化了瓶体的表面。
35.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滑防倒装置200包括安装组件210和喷淋组件230,所述安装组件210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上侧,所述喷淋组件230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210,且所述喷淋组件230的出液口朝向所述输送装置10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210设置于输送装置100的上侧,喷淋组件230连接于安装组件210,以使安装组件210固定喷淋组件230的位置,从而使得喷淋组件230的出液口朝向输送装置100设置,进而使得喷淋组件230的出液口可以朝输送装置100喷淋润滑液,如此,实现了喷淋组件230对输送装置100的润滑,进而降低了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瓶体倾倒的问题。
36.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组件230包括润滑液导液管23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喷淋头233,所述润滑液导液管231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210,每一所述喷淋头233与所述润滑液导液管231的外侧连通,且每一所述喷淋头233朝向所述输送装置10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液导液管231连接于安装组件210,润滑液导液管231用于输送润滑液。多个喷淋头233间隔设置于润滑液导液管231的外侧,且多个喷淋头233均与润滑液导液管231连通,多个喷淋头233朝向输送装置100设置,以使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100上。由于多个喷淋头233间隔设置于润滑液导液管231,扩大了输送装置100的喷淋面积,从而提高了润湿输送装置100的效率,进而减少了等待输送装置100润湿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喷淋头233开设有多个弥散出液孔,且每一所述喷淋头233的多个弥散出水孔均朝向所述输送装置10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喷淋头233开设有多个弥散出液孔,使得喷淋头233喷出弥散的润滑液,而弥散的润滑液呈雾状,如此,降低了喷淋头233喷出的润滑液的液压,进而避免了喷淋头233喷出的润滑液将瓶体冲倒的问题,从而确保输送装置100正常输送瓶体。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230还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下侧,所述储液桶与所述润滑液导液管23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储液桶用于存储润滑液,确保有足够的润滑液喷淋于输送装置100上,从而保证瓶体不会因输送装置100的变速而倾倒。储液桶设置于输送装置100的下侧,使得瓶体防倒运输线10的结构紧凑,提高了瓶体防倒运输线10的空间利用率。
39.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210包括固定架211、旋转驱动件213和旋转架215,所述固定架211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上侧,所述旋转驱动件213安装于所述固定架211,所述旋转驱动件21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架215连接,所述喷淋组件230连接于所述旋转架215。
4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211安装于输送装置100,且固定架211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侧。旋转驱动件213安装于固定架211,旋转架215安装于旋转驱动件213的动力输出端,以使旋转架215也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侧,同时使得旋转驱动件213的动力输出端用于驱动旋转架215转动。喷淋组件230连接于旋转架215,以使喷淋组件230也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侧,同时使得旋转驱动件213的动力输出端用于驱动旋转架215转动,以使喷淋组件230调整喷淋方向。当输送装置100的部分区域即将干燥时,旋转驱动件213的动力输出端驱动旋转架215及喷淋组件230转动,使得喷淋组件230朝向输送装置100即将干燥的区域喷淋,进而确保输送装置100一直处于润湿的状态,确保瓶体在输送装置100变速时不倾倒。
41.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组件230的数目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喷淋组件230的数目为多个,提高了喷淋组件230的喷淋效率,进而使得喷淋组件230能够及时将输送装置100的各部分区域润湿,避免输送装置100出现干燥的问题。
42.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215开设有安装孔2151,所述润滑防倒装置200还包括伸缩组件250,所述伸缩组件250包括安装板251和抵接固定杆253,所述安装板251设置于所述安装孔2151内,所述抵接固定杆253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51背离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且所述抵接固定杆253的两端均与所述旋转架215背离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每一所述喷淋组件23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51邻近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且每一所述喷淋组件230与所述旋转架215邻近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
43.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架215开设有安装孔2151,安装孔2151用于容纳安装板251。抵接固定杆253和每一喷淋组件230相对连接于安装板251的两侧,且抵接固定杆253的两端均与旋转架215背离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每一喷淋组件230与旋转与所述旋转架215邻近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即抵接固定杆253和喷淋组件230共同夹紧旋转架215,以使多个喷淋组件230固定连接于旋转架215,避免多个喷淋组件230因润滑液的反作用力而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
44.进一步地,所述抵接固定杆253包括固定杆部2531和两个活动杆部2533,所述固定杆部2531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51背离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两个活动杆部2533相对伸缩连接于所述固定杆部2531的两端,且两个活动杆部2533均与所述旋转架215背离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拆卸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件250时,将两个活动杆部2533均伸入固定杆部2531内,以缩短抵接固定杆253的长度,从而使得抵接固定杆253与旋转架215分离,进而使得抵接固定杆253和多个喷淋组件230松开旋转架215,然后取出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件250。安装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件250时,首先移动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件250,以使喷淋组件230及抵接固定杆253分别位于旋转架215的两侧,其中,喷淋组件230朝向输送装置100设置,且喷淋组件230与旋转架215的一侧抵接,最后将两个活动杆部2533分别伸出固定杆部2531,以使两个活动杆部2533分别与旋转架215背离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
45.进一步地,由于仅需通过伸缩两个活动杆部2533,即可完成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
件250的拆装,使得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件250的拆装动作较简单,提高了喷淋组件230及伸缩组件250的维修及更换的便捷性。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固定杆253还包括两个弹性抵接部,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分别包覆于两个所述活动杆部2533,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均与所述旋转架215背离所述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
4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抵接部均与旋转架215抵接背离输送装置100的一侧抵接,且多个喷淋组件230均与旋转架215的另一侧抵接,即弹性抵接部和喷淋组件230共同夹紧旋转架215,由于两个弹性抵接部的弹力作用于旋转架215上,提高了弹性抵接部和喷淋组件230共同夹紧扩喷架的夹紧力,从而提高了喷淋组件230的稳定性,避免喷淋组件230受到外力作用而出现偏移的问题。可以理解,弹性抵接部可以是硅胶层结构或者其他现有具有弹性的层结构。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9.1、由于润滑防倒装置200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100,使得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下降,进而使得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输送装置100变速时,由于瓶体底部与输送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瓶体底部的速度变化较小,由于瓶体顶部无摩擦力作用,使得瓶体顶部的速度也变化较小,进而使得瓶体底部与顶部的速度差值较小,从而避免了瓶体倾倒的问题。
50.2、由于润滑防倒装置200将润滑液喷淋到输送装置100时也会喷淋到瓶体,使得润滑液将瓶体的表面污渍冲走,进而净化了瓶体的表面。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