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距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6307发布日期:2022-03-20 02: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两侧中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中部之间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导向杆(3);上油缸(4),包含上油缸缸体(401)和装配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两侧的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2)的上侧,所述上油缸缸体(401)可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的上侧之间;下油缸(5),包含下油缸缸体(501)和装配于所述下油缸缸体(501)两侧的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2)的下侧,所述下油缸缸体(501)可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的下侧之间;一组货叉座(6),分别固接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和下油缸缸体(501)上,所述货叉座(6)未固接于上油缸缸体(401)和下油缸缸体(501)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杆(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含上下设置的上横梁(101)和下横梁(102),所述上横梁(101)和下横梁(102)的两端之间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边梁(103),所述连接座(2)分别固定装置于相应的边梁(103)的内侧;所述上横梁(101)的上部一体化成型向后设有相应的扣接槽(8),上横梁(101)的下部两侧分别向下固接有相应的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之间安装有一相应的双向油缸(10);所述下横梁(102)的底侧设有一组相应的下钩件(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内装置有上油缸活塞(12),通过所述上油缸活塞(12)将所述上油缸缸体(401)的腔体分为上油缸左腔(4011)和上油缸右腔(4012),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内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上油缸活塞(12)的两端,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导油孔(13),所述第一导油孔(13)的内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上油缸左腔(4011)和上油缸右腔(4012)的第一导油分孔(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缸缸体(501)内装置有下油缸活塞(15),通过所述下油缸活塞(15)将所述下油缸缸体(501)的腔体分为下油缸左腔(5011)和下油缸右腔(5012),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内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下油缸活塞(15)的两端,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二导油孔(16),所述第二导油孔(16)的内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下油缸左腔(5011)和下油缸右腔(5012)的第二导油分孔(17);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的第二导油孔(16)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缸活塞(12)内设有能够使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第一导油孔(13)连通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的上单向阀(18);所述下油缸活塞(15)内设有能够使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的第二导油孔(16)连通到所述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第二导油孔(16)的下单向阀(1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向阀(18)包含设置于所述上油缸活塞(12)上的上过油孔,所述上过油孔分为上封闭段(1801)和上导通段(1802),所
述上封闭段(1801)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第一导油孔(13)上,所述上导通段(1802)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上,所述上封闭段(1801)的孔径小于所述上导通段(1802)的孔径,所述上导通段(1802)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上固定塞(1803),所述上导通段(1802)与上固定塞(1803)的螺纹连接处呈间隙设置,使所述上导通段(1802)和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相互连通,所述上固定塞(1803)上固接有上螺旋弹簧(1804),所述上螺旋弹簧(1804)未连接于上固定塞(1803)的一端固接有一可对所述上封闭段(1801)形成封闭的上密封球(1805)。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单向阀(19)包含设置于所述下油缸活塞(15)上的下过油孔,所述下过油孔分为下封闭段(1901)和下导通段(1902),所述下封闭段(1901)连接到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的第二导油孔(16)上,所述下导通段(1902)连接到所述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第二导油孔(16)上,所述下封闭段(1901)的孔径小于所述下导通段(1902)的孔径,所述下导通段(1902)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下固定塞(1903),所述下导通段(1902)与下固定塞(1903)的螺纹连接处呈间隙设置,使所述下导通段(19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第二导油孔(16)相互连通,所述下固定塞(1903)上固接有下螺旋弹簧(1904),所述下螺旋弹簧(1904)未连接于下固定塞(1903)的一端固接有一可对所述下封闭段(1901)形成封闭的下密封球(1905)。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403)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上的连接座(2)上设有一组外接油口(20),所述外接油口(20)的内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第一导油孔(13)、以及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第二导油孔(16)上,外接油口(20)的外端通过相应的接油管连接到相应的油阀(21)上。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下油缸左活塞杆(502)上的连接座(2)上设有一相应的油路通道(22),所述油路通道(2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以及下油缸左活塞杆(502)的第二导油孔(16)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的左端上侧固接有上安装耳板(23),所述下油缸缸体(501)的右端下侧固接有下安装耳板(24),所述货叉座(6)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安装耳板(23)、以及所述下安装耳板(2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距叉,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中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部之间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导向杆;上油缸,所述上油缸的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上侧;下油缸,所述下油缸的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下侧;一组货叉座,分别固接于所述上油缸的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的下油缸缸体上,所述货叉座未固接于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套设于导向杆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影响货叉座移动的基础上,有效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 陈煜 姚志荣 曹洋洋 杨毅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