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9626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开瓶器,它是利用一帽体及其中的勾板以罩压方式达到开启瓶盖的目的。
普通的开瓶器,是具有环型开口且外形类似扳手的简单构体,并根据杠杆原理来达到开启瓶盖的目的。然而,用这种开瓶盖的周围做多次的撬起动作,才能开启瓶盖,而且常常会因为瓶口坚硬的材质,使使用者在操作时,感到疼痛,甚至会发生受伤的情形。此外,由于采用这种开启方式,必须沿瓶盖周缘做多次撬起,故使被撬的瓶盖,多已变型,而无法再次使用。因此这种传统的开瓶器虽然结构简单,却有不理想之处。特别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需要外观美且使用舒适的开瓶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舒适,方便安全、外型美观的新型开瓶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罩压方式开启瓶盖的开瓶器,它可一次动作达到开启瓶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勾板开启瓶盖的结构,使瓶盖在开启时,仅受到两定点的施力,故被撬起后,瓶盖仍可保持相当完整,以便再次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使用情形说明图。
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使用情形说明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帽状构体1及设于帽状构体1中的衬体2,连结衬体2中的勾状构体3以及一套管4。
帽状构体1是具有外径尺寸与套管的内径相配合的圆形管道,且在一个圆形管道100的上面形成两个平行肩部11、12,该圆形管道的顶面13是一个可与一般瓶盖大小相配合的圆形面,且其半边水平半边向上倾斜,同时在圆形管100的通道壁面上相对应于两个平行肩部11、12的延伸处形成镂空110、120,同时在两肩部面上分别有一个螺管111、121。
衬体2是由两个平行板21、22连接而成,并在各平行板上有孔211、212,221、222,以及缺口槽213、223。衬体2可放入上述的帽状构体1的两平行板11、12,并使其构体的两尖状部23、24伸出于帽状构体1的圆管100管壁的镂空110、120之外。
勾状构体3是由一横柱301所贯穿连接的两个可活动件31、32所组成。其中动件31上面有一勾板300,该勾板300则在前端形成有两个突出点3001、3002,其宽度正好与一般瓶盖的多褶状周围的相邻褶皱距离相配合。在动件32的两侧边上有斜形缺口槽302。此外,动件32在尾端形成一突起板320,在此突起板上并有一孔303。套管4是一个管口有突唇400的管状体,在其管体内面相对位置上,有一个滑槽41及一顶持板块42。套管4顶面底下与帽状构体1的顶面之间有一个弹簧43,以维持帽状构体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进处于低位置。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组合作进一步的说明首先将衬体2沿帽体的两平行肩部11、12滑入并使其两尖状突起部23、24伸出于帽全的管道壁面镂空110、120之外,然后再将勾状构体3的两动件伸入衬体2的两平行板21、22之间,同时可使勾板300置于衬体2的尖状突起部23中,并从帽体1的管口通道的镂空110处露出。此时,再将横柱202从孔221伸入并穿过动件32的缺口槽302,再由平行板21的孔211伸出,再将横柱201、203分别穿入平行板21、22的孔222、213以及缺口槽223、213,这样就可将勾状体3的动件31、32固定在衬体2之间。此外,将弹簧5的一端,勾在动件32的孔303上,另一端牵挂在横柱201上,最后将一矩形板6用螺丝601、602从孔61、62伸入并锁入帽体1的两个螺管111、121中,这样就将所有动件组合为一体。
将上述组合一体置入预先在底部设有一弹簧43的套管4中,并且使帽体1的两平行肩部11、12滑入套管4内壁面上的滑槽41中,另一侧则由顶持板块42顶住动件32的突起板320,这就可使整个组合(帽状构体1,衬体2,以及勾状构体3)依靠底部弹簧5以及顶持板块42的配合而使整体向上压迫于套管4的突唇400上,而形成一个紧张的固定状态。而此组合受外力压迫时,就可使其沿套管4内壁的滑槽41向顶部滑动。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用手握住套管4,并使其管口向下,罩压于一个待开启的瓶口盖900之上,在罩压的同时,可使动件31的勾板勾住瓶盖900的底缘,然后用力将套管4向下压,这样就使内部的帽状构体1沿套管滑槽41向上滑动(相对于套管4),而在另一侧的动件32则由于顶持板块42的顶持而向下运动,且由于动件31、32为连动体,故在动件32向下时,以横柱202为中心,使动件31以及勾住瓶盖900的勾板300向上,并由于帽体管口顶面13靠近勾板300一侧呈面上倾斜状,故将套管4用力压至行程的尽头,可使勾板300将瓶盖900侧向上拉启而脱离瓶口(如图3B所示)。待停止用力,套管4因弹簧43的弹力再度上升,拿起套管4瓶口盖900就从其管口处100掉落。在开启时瓶盖900的褶状边缘仅仅受到勾板300的两施力点3001、3002撬起,仅在该两点上产生轻微的翘起变形,所以在外形上仍保持完整,可再次使用。
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它是将上述实施例的构件组成稍作改变,使其构造更加简单,其外形具有一仿瓶口造形,主要构件包括螺旋顶盖9,套管4,套管上盖15,帽状构体1及设于帽状构体1中的勾状构体3。
套管4外形为一圆筒形,其与套管上盖15和螺旋顶盖9组合后,形成一仿瓶口的形状;帽体1具有一外径尺寸与套管内径相配合的圆形管道,该管道内部可分为一半边呈水平,一半边呈倾斜的顶面,使得顶面可压通瓶盖边缘部位;勾状构体3是用两横柱202、301及一弹簧7将其设置于帽状构体的导柱101内,且使勾状构体3的勾状突起位于其上的勾板300自导柱101的底部伸出。
如图4B所示,其构件的组合方式是先用横柱301穿入勾状构体3的两动件31、32的连接孔311、321中,将横柱202穿入动件32的连接孔22中,形成一勾状构体3,再将勾状构体3的动件31伸入位于帽状构体1上的导柱101内,并依靠一顶出弹簧7将动件31的勾板300部位向中心方向顶出,而已穿入动件32的连结孔322内的横柱202则嵌入帽状构体1的槽102上,此外,弹簧5的一端勾在导柱101顶端的孔103上,另一端则挂在动件32上的勾体303上。这样就将所有动件组合形成一完整的帽体结构。将该组合体靠着套管4内的滑槽导柱43沿着帽状构体1外缘上的滑槽104,套入套管4内作上、下滑移的动作,再由顶持板块42将帽状构体向套管4的突唇400压迫的力量,因而形成紧张固定状态。当此组合受到外力压迫时,可使其沿套管4的滑槽导柱43向顶部滑动。
此外,在螺旋顶盖9的下方设有一棘槽刀片14,用螺丝16固定在螺旋顶盖9的下方部位,该棘槽刀片14的一端为可供开罐使用的刀片141,另一端则是可与旋转式瓶盖上缘的螺牙卡合的牙槽142,以便用于旋转式瓶盖的开启,这种棘槽刀片14配合按压式开瓶构造,具有三种不同的开瓶、开罐的使用功能。
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其动作原理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可参照图3的说明即可。
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在开瓶时具有舒适简便,且能保持瓶盖完整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开瓶器,主要由一下方开口的套管,一可容纳于套管内并可在套管中上下滑动的帽体,由表面具有缺口槽及孔的两平行板连桔而成,同时具有两尖状突出的衬体以及一具有弹性勾板动件的勾状构体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套管为圆筒形,帽体是具有外径尺2与套管的内径相配合的圆形管道,该圆形管道的顶面是一个可与一般瓶盖大小相配合的圆形面,且半边水平,半边向上倾斜,使顶面可压住瓶盖的边缘;在顶面上有两平行板状的肩部,在该圆管的壁面上对应于两平行肩部之间形成有镂空,而在两平行肩部之外侧表面上分别有一螺管,用帽体可将上述的衬体容纳于帽状构体的两平行肩部之间,勾状构体则用多个横柱及弹簧设置于衬体之间,并用勾状勾体的勾状突起,以及其上的勾板自帽体的镂空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瓶器,其特征在于套管是一下方开口的圆柱状管体,在其管体内面相对应位置上,有一滑槽和一顶持板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开瓶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两孔矩形板。
4.一种新型开瓶器,主要由螺旋顶盖、套管、套管盖、帽状构体及设置于帽状构体中的勾状构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套管外形为一圆筒形,其与套管上盖和螺旋顶盖组合后,形成一仿瓶口的形状;帽体具有一外径尺寸与套管内径相配合的圆形管道,该管道内部可分为一半边呈水平;一半边倾斜的顶面,使得顶面可压迫瓶盖的边缘部位;勾状构体是用两横柱及一弹簧将其设置于帽状构体的导柱内,且使勾状构体的勾状突起并位于其上的勾状自导柱的底部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开瓶器,其特征在于套管外形为一仿瓶口的圆柱状管体,在管体内面部位设置有顶持板块,本离顶持板块的四分之一的内径处又设有一滑槽导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开瓶器,其特征在于顶盖的外形为一仿瓶盖的圆形盖体,顶盖背面是以螺丝固定的一棘槽刀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开瓶器,其特征在于勾状构体中的勾状突起部位上方处,设置有一顶出弹簧,可使勾状部位向帽状构体的中心方向顶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舒适、方便且安全的新型开瓶器,它是利用-帽状构体及其中的勾板以罩压方式达到开启瓶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套管和在套管内滑动的帽状构体;在帽体中设置有一衬体;并具有多个横柱,以连接一设有弹簧的勾状构体;该勾状构体用设于套管中的一顶承结构的推顶,在帽体滑动时,产生伸缩的动作。故只需将帽体连同其上的套管,罩在瓶口盖处,压下套管,使得勾板开启瓶盖,而被开启的瓶盖仍保持其完整,以便再次使用。
文档编号B67B7/00GK2084470SQ91200550
公开日1991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16日
发明者陈树信 申请人:陈树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