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转弯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78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转弯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的90°或180°转弯输送带,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按水平弯曲的曲线进行输送的平面转弯输送带。
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平面转弯输送采用滚轴结构。这种结构有以下缺点1、制作复杂、成本较高;2、噪音大、整体性差;3、由于滚轴间有缝隙,无法进行散料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不同承载物的输送要求、且整体性能又好的平面转弯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点是该输送带本体为环形结构,带的外周边装有加强件,沿加强件的周边有一排用于安装导轮的圆孔,这些圆孔与机架上的一些零件相配合,便可使输送带沿设定的轨迹产生曲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输送带本体用二层聚酯织物作为骨架、中间用橡塑共混物作粘合层。
与现有的滚轴结构的平面转弯输送方式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聚酯织物为骨架材料、橡塑共混物为中间粘合层、外侧装有加强件的环形带式结构,因此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层间粘合力,表面平整,同心度好;输送带接头处无缝隙,适用范围广,能满足不同承载物的输送要求。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噪音小,整体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90°转弯带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90°转弯带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180°转弯带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180°转弯带展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如
图1所示,输送带本体1为环形结构,带的周边装有加强件2,以增加带的强度,沿加强件2的周边有一排用于安装导轮的等距离圆孔3。如图2-5所示,90°转弯带的展开为180°,180°转弯带的展开为360°。如图6所示,输送带本体1用二层聚酯织物4、6作为骨架,中间用橡塑共混物5作粘合层。聚酯织物层4、6由三股涤纶长丝编织,橡塑共混物由丁晴橡胶和PVC树脂混炼而成。其丁晴橡胶与PVC树脂的配比为60-80%∶20-40%。最好采用70%丁晴橡胶比30%PVC树脂。加强件3为弯曲条形,由丁晴橡胶与PVC树脂混炼而成。其丁晴橡胶与PVC树酯的配比为各50%。
如图7所示,将环形输送带上的圆孔4与机架上的一些零件相配合后,便可使输送带沿设定的轨迹产生曲线运动,从而实现90°或180°平面转弯输送。
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输送带本体(1)为环形结构,带的外周边装有加强件(2),沿加强件(2)的周边有一排用于安装导轮的圆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输送带本体(1)用二层聚酯织物(4)、(6)作为骨架,中间用橡塑共混物(5)作粘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聚酯织物层(4、6)由三股涤纶长丝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橡塑共混物(5)由丁晴橡胶和PVC树脂混炼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加强件(2)为弯曲条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加强件(2)为丁晴橡胶与PVC树脂混炼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丁晴橡胶与PVC树脂的配比为60-80%∶20-4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面转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丁晴橡胶与PVC树脂的配比为各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的一种平面90°或180°转弯输送。该输送带本体1为环形结构,带的外周边装有加强件2,沿加强件2的周边有一排用于安装导轮的圆孔3。输送带本体1用二层聚酯织物作为骨架,中间用橡塑共混物作为粘合层。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层间粘合力,表面平整、同心度好,输送带接头处无缝隙,适用范围广,能满足不同承载物的输送要求,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噪音小,整体性好。
文档编号B65G15/30GK2292774SQ9622363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7日
发明者周明, 沈建东, 陆建栋, 庄仲顺, 谭佛元 申请人:国营江阴皮革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